•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首都圖書館藏清孤本《云起閣詩集》考論

      2021-09-06 08:58:06劉燕歌
      關鍵詞:詩集詩歌

      劉燕歌

      首都圖書館藏《云起閣詩集》是明末清初關中文人來鑒的詩歌集,因其私園有“云起閣”而得名。是集為海內(nèi)孤本,收錄詩歌共577題794首,記錄了來鑒關中生活及先后宦游閩、粵、鄂三地的經(jīng)歷萍蹤及浮生感懷。

      一、來鑒生平考述

      來鑒,字宜公,主要生活于明崇禎至清康熙年間,陜西三原人。邑人李承尹《云起閣詩集序》云:“宜公制藝,試輒冠軍。難于一第,久困縫掖,遂就集試為別駕之選,復改授于閩,再補于粵,逾一紀方擢宰于楚。雅游宦途而嘯詠自適,則聲詩益進于締構?!雹賮龛b:《云起閣詩集》卷首,清康熙刻本。清代三原學者劉紹攽纂修《三原縣志》云:“(來鑒)文章風雅推重一時,歲余以直道忤歸,日與四方知名士往來倡和,著有詩集?!雹趧⒔B攽:《三原縣志》卷九,清乾隆四十八年刻本。其《二南遺音》亦載:“來鑒,宜公,三原明經(jīng),擢宰嘉魚,有《云起閣集》。”①劉紹攽:《二南遺音》卷二,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來鑒的家鄉(xiāng)是關輔名區(qū)三原縣,明清時期是商業(yè)繁榮、人文鼎盛之壯邑。明季關學顯揚于天下,以王恕、王承裕、馬理、溫純?yōu)轭I袖的一代名儒形成“關學別派”,對明清之際三原地區(qū)崇學尚文的文化風氣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告別了王恕、馬理諸子的理學輝煌時代,三原文學仍迭吟遞唱,相沿而熾。據(jù)統(tǒng)計,從各類書目及史志中可以搜檢到的明清三原文人共計149位,著述計有407部,其中詩文別集約有135種,于茲可見三原文事之盛。②周喜存:《明清陜西三原文人群體及其著述研究》,陜西師范大學2017年博士學位論文,第17頁。洎乎明末,三原文壇相繼涌現(xiàn)出孫枝蔚、韓詩、溫日知等在當時文壇頗著聲望的文人之秀,迎來了三原文學的鼎盛時期。因此,明清關中詩派中,三原文人顯而易見占據(jù)重要席位。

      明清之際,三原文壇頗引人注目的現(xiàn)象是家族子弟競以詩文相標尚,其中溫氏、來氏、梁氏三大家族交游甚密,唱酬頻繁。溫氏家族溫日知《嶼浮閣集》卷五《雨中耦園宴集》詩后小注記錄:“余與家弟居,與陽伯(來復)、馭仲(來臨)對衡接字,憶慶歷間姑蘇太倉王元馭(王錫爵)、家馭(王鼎爵)及元美(王世貞)、敬美(王世懋)隆重一時,陽伯兄弟方之無愧,恐余兄弟不敢辱跡名賢耳。然往還親昵,兩地人數(shù)適符,亦佳話也?!雹蹨厝罩?《嶼浮閣集》卷五,清咸豐七年刻本。溫日知以太倉王氏媲美溫氏與來氏兩大家族之文學交誼。當時的唱酬群體除了溫日知、溫自知(字與亨)兄弟與來復、來臨、來常叔諸子以外,梁氏家族的梁爾升(字君旭)、梁君晉、梁應圻(字君土)諸子亦參與其中,眾人自發(fā)創(chuàng)立凈淡社④按:溫日知《嶼浮閣集》卷五有《始結凈淡社》《凈淡社同含素、馭仲、常叔、君晉、君土、與亨集逸林禪房,分得遷字》二首,卷十三有《王園文社為來宜公作一畫,即眼中樹石,聚飲亭上》。,談詩論藝,聚飲賡唱,足見三大家族之文采風流及交游盛況。

      三大家族中,來氏家族可謂是軒冕輩出、文采郁郁的鼎實世家。溫純《來氏族譜序》云:“來氏,固吾邑故家也。自都御史公、憲副公、郡丞公相繼以忠直治行聞,族以此益大?!雹轀丶?《溫恭毅公文集》卷七,明崇禎刻本。據(jù)此可知來氏是憑借歷代為宦之世脈積累漸次壯大門族的。民國《蕭山縣志稿·選舉表》就對三原來氏之為官者詳有著錄:“來賀,亞員,莒州知州,陜西三原籍。兄(來)聘同榜。來儼然,賀子,陜西三原籍,兵部職方司主事,山西參政。來復,儼然子,字陽伯,陜西三原籍,山西左布政使。來臨,恩貢,陜西三原籍。來鑒,陜西籍,恩貢,知縣。來淑洙,陜西籍,廣東雄縣知縣?!雹迯堊诤5刃?楊士龍等纂:《蕭山縣志稿》卷十三,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三原來氏家族不僅有仕途隆盛的家族背景,而且秉持詩禮傳家的優(yōu)良家風,代有文集傳世。

      從來氏諸子的社會聲望來看,來復因擅詩文、懂醫(yī)術而在明代頗為時人所知,然從文學成就而言,來氏家族才華最著者當屬來鑒。漂泊南國的經(jīng)歷與其文集刻本的稀見,導致這樣一位文士及其作品久被歷史的煙塵所掩蓋。

      我們對參史志記載與《云起閣詩集》中之詩序及小注,可以對來鑒的生平履跡作一番勾勒:來鑒于明崇禎十七年(1644)至清順治三年(1646)之間以明經(jīng)恩貢選為別駕。《蕭山縣志稿》云:“來鑒,恩貢,某縣知縣?!雹邅碓b?《蕭山縣志稿》卷十,民國三十七年稿本。清順治十三年(1656),來鑒任職于福建潭陽縣,是年福建布政使周亮工擊敗???來鑒目稽此事?!对破痖w詩集》卷十一《秋日雜興八首》小注:“時攝篆潭陽?!本硎弧吨星镅T鄉(xiāng)親寓舍小酌》云:“自憐皤發(fā)淹七閩,五度中秋月滿輪?!本矶渡錇鯓羌o事十二章》小序曰:“紀少司農(nóng)周櫟園先生建績于閩之事也?!b膺委副公,公之運籌決勝,目稽本末?!笨滴醵?1663)前后,來鑒逢朝廷選官,任廣東南雄府經(jīng)歷,約歷四載光陰。劉紹攽《三原縣志》載:“(來鑒)以恩貢授廣東南雄府經(jīng)歷,征稅廉明,遷湖廣嘉魚知縣?!雹鄤⒔B攽:《三原縣志》卷九,清乾隆四十八年刻本?!对破痖w詩集》卷十七《初抵南雄書懷四首》其一云:“遠游逢汰出閩中,時絀仍除百粵東”,此詩小注:“余以府倅改授?!本砦濉队P后歸途作》有“宦游四載羈東粵”之語??滴趿?1667)來鑒遷任湖北嘉魚(舊稱沙陽)知縣。劉紹攽《三原縣志·選舉》云:“來鑒,恩貢,由經(jīng)歷遷嘉魚知縣?!雹賱⒔B攽:《三原縣志》卷九,清乾隆四十八年刻本?!吨匦藜昔~縣志》曰:“來鑒,康熙丁未任,陜西三原人。”②鐘傳益、俞焜:《重修嘉魚縣志》卷一,清同治五年刻本?!对破痖w詩集》卷二《別沙陽二首》其一云:“為政期月?!笨滴跗吣?1668),來鑒因忤逆當權者致仕,后增補為南陽(河南南陽)幕?!对破痖w詩集》卷七《如南陽書懷》小序曰:“余由嘉魚令解任歸里,衰年閑居矣。不意左補南陽幕,辭之不得,復赴其任。”③按:據(jù)《云起閣詩集》可知,來鑒有三子:來洙、來泗、來沂;有三孫:來機、來杓、來模。又據(jù)清人劉紹攽纂修《三原縣志》載:“來氏三女,《通志》:‘俱明經(jīng)來鑒女,長貞,年十九,員所某妻;次芳,年十六,趙耀妻;季媛,年十五,未字。值貞芳歸寧,同處一室,寇入城,俱投一井死?!?/p>

      來鑒一生廣交僚朋詩友。李承尹《云起閣詩集序》云:“宜公出而承家學,以繩先人之武。幼年隨陽伯、馭仲倡和于家塾,更聯(lián)梁君旭、君晉、君雷、溫與恕、與亨諸君結凈談社④按:詩社名應是凈淡社。,又聯(lián)趙杓卿、韓固庵(韓詩)、楊鼎卿、臺卿(楊在升)、石仲昭(石朗)以及里中詞翰諸君,余亦附之,為西音社。”除了與三原里中文士結成凈淡社、西音社外,來鑒又與王金鉉、石朗、楊吉公等創(chuàng)立耦園詞社,與涇陽張儀昭(字炳璿)等士子創(chuàng)立真率社。社友之外,他還與臨潼王孫蔚(字茂衍)、三原岳朋海(字匡六)、河南王鐸(字覺斯)、長安霍達(字魯齋)等交誼甚厚。在閩、粵之地,他與清初文學家周亮工(字元亮,號櫟園)、遺民僧人釋澹歸(俗名金堡)有詩文唱酬。釋澹歸《遍行堂集》中有《與來宜公別駕》《雨中柬來宜公明府》《贈別來宜公之嘉魚令》三首。與韓性存、陳伯宗、陳肇曾(字昌箕)等結成萍社。陳肇曾乃閩中名士,明代復社成員,為《云起閣詩集》作序,《云起閣詩集》中有《應龍篇贈陳昌箕孝廉》《秋日邀陳昌箕、徐器之、韓性存、陳國翰、鄭復履諸詞盟小集》《秋日邀陳伯宗、王若士、鄭審之、陳昌季諸詞盟小集》《伯宗省試擬元尋置乙榜,昌箕賦詩解嘲,余和此章》四篇,足見其交情匪淺。仕宦楚地,來鑒亦與名士田敬庵、孟能孺等唱酬不輟。總體而言,來鑒所交詩友大多還是秦地文士以及仕宦南國之秦人,這也顯示了流寓秦人濃厚的鄉(xiāng)邦情結和同是天涯宦游人的知遇情誼。

      二、《云起閣詩集》的刊刻與版本

      據(jù)柯愈春統(tǒng)計,“如按種數(shù)計算,現(xiàn)存清人詩文集不下數(shù)萬種”⑤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頁。。近半個世紀以來,盡管大多數(shù)詩文集已得到專家學者的博搜精掇和點校整理,然而散落海內(nèi)、面臨歲久亡佚危機的稀見別集仍不可悉數(shù)。近年來全國范圍內(nèi)相繼實施了一批古籍整理出版的大工程,然而仍有諸多遺珠亟待關注,明清關中文獻的整理亦復如此。清人張維屏《國朝詩人征略》卷二十九云:“二百年來,陜西名人如李楷、孫枝蔚、李念慈、王宏撰、李因篤、王又旦、康乃心,全集皆未見,豈道遠莫致邪?抑無人刊行邪?”⑥張維屏:《國朝詩人征略》,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944頁。時至今日,經(jīng)“關學文庫”及“陜西古代文獻集成”兩大項目的努力,不僅上述文人之全集得到精輯整理,甚而更多湮沒無聞的陜?nèi)诉z編也陸續(xù)整理問世,這無疑是令人欣喜的成果。

      來鑒所撰《云起閣詩集》共十八卷,僅存清康熙刻本一部,然保存較為完整,實屬清代詩文別集之善本。此處需要說明的是,劉于義《陜西通志》著錄該書:“《云起閣詩草》十八卷,嘉魚知縣三原來復撰?!雹邉⒂诹x監(jiān)修,沈青崖編纂:《陜西通志》,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15頁。其實《云起閣詩草》與《云起閣詩集》是同一部書,作者是來鑒,而非來復,劉氏著錄“三原來復撰”顯系訛誤?!对破痖w詩集》中沒有明確的刊刻時間信息,閩中文人陳肇曾《云起閣詩集序》提供了是書刊刻的重要信息:“適予萍蹤飄云,近歸里中,僦居廡下。一日先生同家伯宗相遇,出一帙見示,為《云起閣詩草》?!鼻耙咽黾皝龛b于康熙二年(1663)之前任職閩中,清人董含《三岡識略》卷三略述陳肇曾生平云:“閩人陳君肇曾,弱冠舉于鄉(xiāng),負才名,所與游多四方知名之士,然厄于公車,逾五十余載。戊戌(1658)、己亥(1659),兩與計偕,年垂八秩,須鬢皓白而此興不衰?!雹喽?《三岡識略》,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65頁。可以推知,陳序應當寫于1663年左右科試不第、歸鄉(xiāng)隱居時期,也就是說大約在康熙二年(1663),《云起閣詩集》稿本已誕生,來鑒即持此求序于陳肇曾?!对破痖w詩集》刻本應是在來鑒致仕之后由其子來淑洙(字圣瀾)、來淑泗(字圣濤)合力校輯刊印。詩集卷十三有《己酉元日同從兄克敬偕諸兒孫宴集》一詩,己酉年即康熙八年(1669),故可推知《云起閣詩集》刊刻時間最早在康熙八年以后,這與來鑒致仕時間頗為相符。

      現(xiàn)存孤本《云起閣詩集》鐫刻精美,每半葉九行,行十九字,白口,單魚尾,四周單邊,版心鐫“云起閣”三字。此書正文部分由白棉紙印制而成,紙色潔白,質(zhì)地細膩,字體疏朗。書前有三原文士李承尹(字符三)及福建長樂陳肇曾(字昌箕)所撰序言。卷首題“關中來鑒宜公著男淑洙圣瀾、淑泗圣濤?!?。全書共一函四冊,按“元、亨、利、貞”次序排列,每冊封面墨筆書寫“云起閣詩集壬申小陽月后學張仲范題”。根據(jù)藏書印及題簽,可知《云起閣詩集》最初屬于來復或來臨的家藏本,繼而為來氏后人來象乾收藏,而后輾轉至于張仲范之手。張仲范對其進行了重新裝訂,在原有版式的基礎上增添了新封面,并以墨筆題寫書名、日期、收藏人等信息。書中可見藏書印章十方,其中“耦園”“東堂衛(wèi)印”“紹伯”“子哉”“大足”“首都圖書館藏書之章”陽文印六方,“吾家東堂衛(wèi)印”“來象乾印”“耦園遺視”“象乾”陰文印四方。歲月遷流,此書也由私藏文集轉變?yōu)楣匚墨I,最終由首都圖書館收藏。

      三、《云起閣詩集》的題材內(nèi)容

      來鑒一生宦居三地,在樽罍慰懷、翰墨消閑中創(chuàng)制了詩篇數(shù)百首?!对破痖w詩集》共十八卷,體裁包含樂府、四言古、五言古、七言古、五律、七律、五言排律、七言排律、五絕、七絕、雜著諸種,詩歌題材包羅頗豐。

      表一 《云起閣詩集》體裁分類

      表二 《云起閣詩集》題材分類

      由上述統(tǒng)計可以清晰看出,來鑒詩中篇什最多的是贈寄、感述、游覽、雅集四類。贈寄類詩歌是來鑒與僚朋詩友以詩相勉、相慰、相娛之作,多是對交游者政聲的頌揚。如以氣象之變喻寫王茂衍治理楚地之政績:“夙秉三楚憲,霜飛遍草樹。殷雷凜烈鳴,鳥獸驚且顧。式變荊楚風,無殊春臺煦。”(卷三《贈王茂衍藩參公》)頌揚侯筠庵督學在粵中的政績:“威霜肅山川,化雨澤樸棫。”(卷四《侯筠庵督學公抵粵賦贈》)游覽類作品則呈示了來鑒仕宦閩、粵、鄂三地之游蹤所及,諸如閩中仙霞嶺、清源山、九仙山、梅仙山、大楓嶺,粵中之香爐山、楊瀝巖,鄂中之赤壁、昭明臺、魚岳、黃鶴樓,以及客游贛州之滕王閣、匡廬山、三山、花石潭、小湖灘、鄱陽湖等名山勝水,所游皆有詩為記,神州山河之美籠于筆底。在他的詩中我們可以欣賞“嶺南春信早,臘杪百花開”(卷十六《早春即事》)的南國秀美春色,也可以領略“湘波幾曲長縈帶,赤壁一丘遙樹藩”(卷十三《初抵沙陽》)的楚江壯麗風光。雅集類詩歌多是表達作者與關中詩友及同宦閩粵二地之僚友天涯良會、共興吟詠的情懷,“欣與良朋聚,暫寬故土懷”(卷九《江山共鼎卿坐談》),“相娛稱妙會,差可緩思歸”(卷八《秋日邀陳昌箕、徐器之、韓性存、陳國翰、鄭復履諸詞盟小集》),雅集成為作者慰藉旅宦寂寥的主要方式??傆[《云起閣詩集》,感述詩是最具藝術魅力的部分,此類總括起來主要有兩大主題:宦海感悟與鄉(xiāng)關之思。

      由前述來鑒生平可知,詩人生活于明清鼎革的波動時代,他的詩歌以關中文人流寓南方的經(jīng)歷,從細處觀照易代之際“甲兵屯北極,燧火起南瀛”(卷十四《聞鼎卿社兄除江山令賦寄》)的現(xiàn)狀,以詩筆記錄了神州南北社會動蕩的現(xiàn)實。此時的關中地區(qū)戰(zhàn)亂頻仍,民生哀苦,“三輔瘡痍憐未起”(卷十四《送蕭長源司理赴銓》),且看詩中對秦中景況的記錄:

      毒運白螣起,大侵困經(jīng)生。飄蓬浪宦跡,匪關國政縈。朝廷報既郁,家園拋何輕。瞥聞桑梓語,萬里遠惸惸。虛挺七尺軀,愆對國家并。

      (卷四《聞秦大饑,賦此自訟》)

      烽燧洊震驚,閑衛(wèi)日以飭。饑饉愴厄屯,調(diào)輯僵復植。

      (卷四《送陳我恂先生擢司農(nóng)北上》)

      仰天四望動欷歔,滿目狂氛翳井墟。豺虎侁侁緣嶺度,熊羆彌彌抱關居。警來風烈霧乍合,捷復云開日暫舒。歲月晦明多變幻,恨非凈旭照蓬廬。

      (卷十《秦警四首》其一)

      西京逢末造,垓壤慘荒蕪。華岳青蓮萎,渭川菉竹枯。

      (卷十四《贈馬適聞督學十四韻》)

      詩句之間側面映現(xiàn)出明末清初陜西連年大旱、兵燹四起的嚴峻時局,飽含著對西京荒蕪、饑饉遍野、豺虎橫行的沉痛哀憫。

      清初東南沿海一帶海賊為患,朝廷曾多次頒布蕩平海逆之令,來鑒為官閩中正值此時期。集中“鯨鯢”一詞出現(xiàn)計15次,即喻指??堋!剁t歌曲》與《射烏樓紀事十二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會城方岳王襄璞、福建布政使周亮工等官員對抗海逆勢力的政治現(xiàn)實?!剁t歌五曲小序》云:“海逆報陷清漳,王師移駐其地。海舶乘潮猝侵,會城方岳王襄璞先生親開幕府,登陴周防,遂獲大捷。”《射烏樓紀事十二章小序》亦云:“值王師移駐清漳,海舶乘潮猝薄會城?!髂系匦胃咂?慮其易犯,海逆果偵間而攻,橫恣之兇,雄侶膽悸。公出奇謀而折之,詞紳韻士咸賡頌歌。”詩中多次描述南海地區(qū)??懿竦木o迫形勢:

      南海咆咻陷清漳,海甸之土春草荒。云屯魚麗聚兵馬,裨王督壘下海疆。

      (卷五《茶洋紀事》)

      烏龍江上鼓鼙聲,耐可鯨鯢江口橫。焰逐驚魂林默默,霧迷闃路草蘋蘋。暴鷹變化械充伍,猛虎招留纛塞城。水際壘垣須戰(zhàn)艦,待搖洪櫓海氛清。

      (卷十一《三山雜興四首》其四)

      (卷十四《留別太守陸孝山先生三十二韻》)

      海妖弄潮慣秋狂,兵馬云屯匝岸防。雖倚風威波浪凈,卻悲刁斗罄林戕。

      (卷十七《秋日雜詩三首》其三)

      仕宦南方,來鑒詩中屢屢流露勤政撫民的仁者胸懷。他以詩筆記錄閩中墟落因兵亂而致人跡稀少的荒涼景象:“尋到村中林闃默,皆驚兵旅遠匿魂。”(卷十七《舟中有感二首》其一)潭陽郊外所見皆是“遍土瘡痍未易扶,灰燼盈村村闃寂,烽煙塞野野荒蕪”(卷十一《潭陽郊行》)的衰颯。身處粵東大地,作者感愴于“兵燹初過土瘡痍,山川拭目俟才醫(yī)”的凋弊景象,抒發(fā)賑救災民、扶危拯困的悲憫:“余從岐伯供刀匕,寧敢空含觸景悲?!?卷十七《初抵南雄書懷四首》其四)轉任湖北后,“邇來偏值凋殘后,敢不勤營補葺周。官事從今任跼蹐,須求善牧免愆尤”(卷十五《初抵嘉魚,舟中偶成》),表達了面對凋殘衰敗景象立志勤營補葺的決心?!笆徱搬葆蹇捍凉?凋閭惏栗冷需喧。今朝民社責余荷,敢不逢溺殫技援”(卷十三《初抵沙陽》),田野荒旱急待雨水滋潤,里閭冷清急需喧鬧重興,作者深感肩負責任,欲盡力援拯民弊。諸如此類抒懷詩行,滿溢著憫惻當世、寬仁厚物的儒士精神。

      宦海浮沉中,對人情世態(tài)自有更為深切的體悟,這在來鑒的詩歌中屢有流露。卷二《別沙陽二首》其一云:“一游宦海,渡楫告難。受土司牧,努濟狂瀾。器之所遇,節(jié)錯根盤。為政期月,跼蹐萬端。追羨彭澤,早計脫冠?!备锌嘶乱荒曛斝∩魑ⅰ⒕o張拘束的官場生存處境。卷十八《禽言二首》以禽鳥擬人,擇取南人呼為“泥滑滑”的竹雞和哀吟“不如歸去”的杜鵑,表達仕途險惡、人心叵測的現(xiàn)實,清醒地認識到功名如浮云般縹緲無常,發(fā)出了“不如歸去”的慨嘆。卷三《游仙》詩中“俯視世間人,生命惜易卒。且為世氛蒙,攘攘空啾唧”幾句,感慨生命易逝,人們?yōu)閴m世喧囂所蒙,為名利而爭攘,也可謂意激而言質(zhì)。來鑒詩歌最喜用“跼蹐”一詞形容自己的仕途生涯,可見其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的緊張心態(tài),以及“仕”“隱”矛盾中的挫折感和無奈感。因而來鑒在“游蹤難自定,天涯任轉蓬”(卷十四《廣州偶詠》)的漂泊生活中,不免生出隱逸之愿,創(chuàng)作了多首擬陶詩,如《擬陶令歸田園居》《夏日園居偶效陶體》《歸里憩漢口作效陶體》等。齋居寂寥,他“閑披陶句詠”(卷十六《署中獨坐》)以自娛,自云“好菊類淵明”(卷十六《夢菊》),感慨自己身處官場“元存陶氏骨,詎不折腰難”(卷十六《閑居》)。詩中多次化用陶詩意象以表達仕途疲頓、掛冠歸隱之志,譬如:“鳥欣脫籠,逐云遠翥”(卷二《別沙陽》),“不如歸去來,家食確田耕”(卷四《聞秦大饑,賦此自訟》),“云憶原岫歸,鳥思故巢返”(卷四《歸里憩漢口作效陶體》),“君去園林理松菊,遲余返轍共煙蘿”(卷十二《襄陽遇李元文刺史歸里》),“故園松菊自堪理,五斗欣拋遠續(xù)陶”(卷十三《沙陽除夕》),“前瞻西岳莼鱸近,急訊故園松菊安”(卷十三《歸途憩樊城》),“歸理松菊效彭澤”(卷六《鄂渚歌贈王紫垣》),“興懷松菊倦云鳥”(卷十一《送王若士社兄還順昌》)等等,陶淵明成為來鑒表達傲軒鼎、脫蹤跡之出世情懷的精神標桿。遍觀斯時關中文壇,有慕陶情結的并非來鑒一人,比如理學家王心敬指出關中李柏“生平最愛者淵明,故于淵明之詩嚼咀尤熟,不知不覺風韻逼真耳”①王心敬:《豐川續(xù)集》卷二十八,清乾隆十五年刻本。;方象瑛嘉許孫枝蔚詩歌“于陶杜間自出一手筆”②方象瑛:《溉堂后集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頁。,王士禛也持類似觀點,以為“焦獲先生古詩,上溯古詩樂府,及其波瀾壯闊,乃與陶杜無不吻合”③孫枝蔚:《溉堂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7頁。,孫枝蔚本人也直言“陶公我所師”(《小寒食雨中讀陶公乞食詩》)④孫枝蔚:《溉堂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8頁。。由此觀之,慕陶擬陶乃當時關中文士較為普遍的文學趣味,處于易代之際緊張壓抑的氛圍當中,詩人們自覺地從陶詩中汲取隱逸自適、蘇世獨立的精神甘泉,從對前賢的尊仰中獲得心靈的安寧,在彼此詩章的映照中發(fā)出了和鳴共奏的時代喟嘆。

      來鑒“閩僑復粵僑”(卷七《孤杖二首》其二)的人生經(jīng)歷,使他的詩中觸景皆念故土,俯仰情添鄉(xiāng)愁。身處東南沿海,來鑒屢屢夢縈華岳、渭川:“月臨秦中土,儂戀秦中人”(卷四《望月懷鄉(xiāng)》),“羈蹤纏異土,游念返故庭”(卷七《中宵》),“神繞秦山后,魂搖渭水余”(卷八《不寐》),“光搖意緒縈西塞,魂帶家鄉(xiāng)鬧海潯”(卷十一《寓樓對月》),“華岳西連家咫尺,仰天一睇惹魂游”(卷十三《臥龍岡懷古》),“孤蹤一任砧聲急,故土何牽雁字橫”(卷十三《九日同諸詞友游大佛寺》),“幾載睽蓮岳,因煩夢中尋”(卷十六《夢華岳》)。秦山、華峰、渭水成為詩中頻繁出現(xiàn)的地域意象,把秦中游子眷念桑梓山川草木的熾烈情感切切實實地呈托于讀者。再比如下面兩首抒寫鄉(xiāng)關之思的作品:

      自知霜發(fā)老,宦僑滯海濱。云山身羈粵,庭戺夢縈秦。衰逐功名路,久睽骨肉親。裁書情不盡,擱筆淚沾巾。

      (卷九《附家書寄洙兒二首》其一)

      對酌天涯酒,共藏故土心。華峰縈夢峻,渭水繞魂深。夙昔交元狎,他鄉(xiāng)遠互尋。坐間多感慨,麈下寫胸襟。

      (卷九《王恢傳寓館小飲》)

      樸質(zhì)的言辭中盡顯一位身老宦海、滯留海濱的官員對故土魂追夢憶的拳拳之心和與親故天涯阻隔的孤獨凄苦,此類作品也成為來鑒集中最動人心弦的詩章。

      四、《云起閣詩集》的語言藝術

      關中士子李承尹在《云起閣詩集序》中評價來鑒詩歌說:“古體則如蘇、如李、如陶,五七律則如沈、如宋、如杜,絕句則如高、如王、如李,樂府則獨劍而神采四照,如《易水》《垓下》,不知其何自而來。宜公詩至此乎!文至此乎!寫景附物,書懷題贈,激發(fā)須眉,拔文人之華舌于風蕪之什。其風流跌宕,凌轢古今,絕不似業(yè)儒中標格,則宜公以詩傳已?!遍}人陳肇曾在《云起閣詩集》序言中也談到了吟詠來鑒詩歌的暢快體驗:“讀之兩腋習習風生,一種清芬澹遠之氣襲人;聲如擲地金石,恍若身在磬玉石樓?!笨傮w而言,《云起閣詩集》格調(diào)中正平和,詩風沖融自然。集中律詩大多語言新秀,情景相映,其中所蘊含的形式之美值得尋繹。

      且觀其律詩用詞之妙,像“羈蹤纏異土”(《中宵》)的“纏”字,將羈旅天涯之人魂牽故土的衷情有力托出;又譬如“暴鳥晴林翅,躍魚溢沼鱗”(《秋霽郊游》)一聯(lián),描繪的景象是鳥兒在晴明的林中展翅,跳躍的魚在水滿的池沼中鱗光閃閃,詩人有意將名詞“翅”“鱗”化作動詞,語意涵容的飽滿使意象更有妙趣。來鑒承繼了自《詩經(jīng)》以來疊字使用的藝術積淀,擅長活用疊字擬景狀物,兼有音韻和諧的效果。諸如“霜樹葉丹丹,秋江水泛泛”(《賦得古別離贈別駱令》),“煙江空浩浩,云樹冷蕭蕭”(《九日登鄰霄臺》),“禪院空空寂,僧寮渺渺深”(《禪林納涼》),“珠江波灝灝,荔苑草蕤蕤”(《贈沈石友鹽課司二首》),“云天龕奕奕,風樹殿沉沉”(《游薦福寺》),“夭桃方的的,新柳復陰陰”(《上巳修禊》)等五言秀句絡繹而出;七言對句中像“瀄瀄山泉方乍欵,關關林鳥復頻招”(《春興》),“拂座風來梅馥馥,凌空云散柳青青”(《朋海學士招同與亨、君雷宴集,用還新園,分得星字》),“閑曹謖謖松風潔,清署澄澄水月低”(《贈魏碧浪少尹》),“殘雪照筵欣皓皓,和風撩座快徐徐”(《新正四日,梁子和招集玄扈山房,憶尊人君旭先生忘年聯(lián)社之雅,分得六魚》),“日暖海疆天浩浩,春回荔圃草芊芊”(《壽竹淇園兵憲公》),“海水匯宗元淼淼,壑流分泒但淙淙”(《贈萬松溪司李公二首》其二)之類,讀來如流水清音,諧暢動聽,可以說是對疊詞音義功能的嫻熟發(fā)揮,前述閩人陳肇曾的閱讀體驗或可于此得到驗證。

      我們常說煉句的藝術能夠體現(xiàn)詩人的詩性感受是否靈敏,從來鑒詩歌句式錘煉的特點中更可以看出他對詩性語言形式美的自覺追求,這一點尤其體現(xiàn)在摹繪景物方面。取法前代詩歌景物描寫的語言藝術,來鑒充分運用“二三”和“二二一”節(jié)奏句式。“二三”句式多出之以語法緊密的并列主謂結構或“狀+主謂賓”結構,以達到摹景工細的效果。且看如下各例:“風回煙卷岫,日照浪翻金”(《早春同諸子集耦園》),“撲座春才至,隔籬花半開”(《春日與誠西園集飲》),“楊樹風疑雨,竹林晝欲冥”(《邨莊》),“卷風寒擁道,積野冷侵車”(《何處難忘酒,效白太傅體,時北上途中苦雪作二首》其一),“初暖冰開凍,復寒草郁胎”(《春雪》),“霜薄禾初秀,寒輕林尚妍”(《嘉魚秋日郊行,諸文學欵飲》),“夕岫紅銜日,晚飚涼襲裾”(《晚投洪洞偶成》),“晴岫璧生彩,霽嵐霞有光”(《登仙霞嶺抵江山界偶興東鼎卿明府》),這些詩例均體現(xiàn)了來鑒詩歌筑句細密的追求,因之可以將自然物色之細微姿態(tài)或相互間的因果關系、并置畫面通過句子呈示出來。值得一提的是,來鑒寫景在使用常見句式的基礎上,更偏好運用“一三一”節(jié)奏句式,這一句式曾在南朝何遜、陰鏗諸子之手孕育出后人激賞的經(jīng)典景語,來鑒的嫻熟運用表明了他對詩歌精秀句法的自覺模習。比如以下詩例:

      香遇紅梅得,春從碧草尋。(《早春同諸子集耦園》)

      云宿水心泛,雁穿波底來。(《春日同溫與誠、與樂河滸小飲》)

      草翻春色碧,花弄霽光妍。(《邀丁哲人、王曼壽游集青蓮精舍》)

      月從龍窟出,云傍鷺汀屯。(《游西湖二首》其二)

      風隨萬里響,月向他鄉(xiāng)圓。(《雄州中秋夜偕泗兒小飲》)

      神向蜃樓躍,魂逢鯨浪搖。(《孤杖二首》其二)

      鳥歸舊巢戢,云返故山休。(《抵里與亨、虞白載酒迎集,與亨有作,依韻和之二首》)

      跡尚關河隔,魂從翰墨通。(《寄家信》)

      愁逢孤燭劇,寒向旅衾添。(《冬夜宿江山署中》)

      鳧引銅章戢,花隨墨綬繁。(《贈漢陽唐松交明府二首》)

      暑倩清風解,酣因明月留。(《夏日共劉帝鄰江上泛舟》)

      欣趨天畔集,群傍日邊娛。(《燕邸蕭長源侍御公招同諸公宴集八韻》)

      上述詩句均屬典型的“一三一”節(jié)奏,形成了主語與謂語被中間三字隔開的語意脈絡,造成的效果或是尋春足跡通過紅梅碧草的香氣色彩得以具象化的展現(xiàn);或是把云與雁在水波中的痕跡進行細貼地勾勒;或是融入通感寫出青草在春色中翻出碧色,春花在晴光中舞出妍麗;抑或是把情愫因外物觸動的瞬時變化更為深沉細膩地加以體現(xiàn)。通過此種句法所產(chǎn)生的語式流麗且意象立體的效果,恰能映照俄國形式主義批評家所指出的“增加了感受的難度和時延”的詩性蘊意①什克洛夫斯基:《俄國形式主義文論選》,方珊等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9年版,第6頁。,彰示了中國古典詩歌以句法熔鑄意象的獨特審美意趣,因而這也成為來鑒詩歌語言的鮮明特點之一。

      在意象的呈現(xiàn)方式上,來鑒詩歌取景的幽麗細巧顯而易見,頗具六朝情韻。比如“濤影搖山樹,泉聲響石苔”(《春日同溫與誠、與樂河滸小飲》)二句,注重捕捉自然界之光影、聲響,“撲座春才至,隔籬花半開”(《春日與誠西園集飲》)二句,從視覺與嗅覺引出春色,都體現(xiàn)著提煉意象的典型手段。來鑒最擅長以擬人手法描寫花鳥山水,譬如“菊忙花欲放,柳倦葉慵舒”(《新秋偶詠》),“山榴含笑訊,野艾作狂呼”(《午日盱眙道中口占》),“寒襲花情郁,雨侵草色癡”(《悶》),“新鶯聒林坐,輕燕蹴云來”(《春郊即事》),“霧柳眠長寐,風花笑不歡”(《春寒》),“花吻迎日笑,柳眼望云瞠”(《宮詞二首》其一),“青山注睞穿花竇,黃鳥賡歌隱樹陰”(《游方南杏花灣》),“披編籬下花開悟,散帙林中鳥勸哦”(《春日讀書鼎卿郊園二首》其一)之類,皆將花鳥寫得情態(tài)可人,栩栩生動,平添了些許俏麗。山川的人格化有如“風促客帆窺鐵甕,云扶佛岫戀金陵”(《游金山》),“忙水無情催棹步,驕云有意障峰顏”(《舟次星渚望匡廬山》),“山川睜目欣初晤,花柳開顏爭遠投”(《初抵嘉魚,舟中偶成》)等等,無不顯示著詩人精神生命與自然山水的親和關系。

      明清詩論家討論地域文學的秉性風貌,多以為“北方風氣高勁,不墜纖麗”②黃文煥:《自課堂集序》,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西北之音慷慨而尚氣力”③申時行:《賜閑堂集·徐侍御詩集序》卷十,明萬歷刻本。,比如錢謙益觀秦人詩,就認為“自李空同以逮文太青,莫不亢厲用壯”④錢謙益:《牧齋有學集·題李屺瞻谷口山房詩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564頁。,現(xiàn)代學人考察秦地文學,也多從這一角度觀照。然而,若深入關中文人作品之中,則發(fā)現(xiàn)真實情形不盡趨同。此處對來鑒詩歌語言風貌的考察,正可說明他的詩歌更多帶有江左清華纖麗之氣,在感時撫事的同時,他的生活情懷和詩意境界則是通過輕秀柔麗的自然風物和細巧輕盈的語言體式傳遞出來的,并且當時這種寫作趣向非來鑒一家獨好,三原溫氏家族溫日知等文人的詩作亦深染此風。⑤拙作《溫日知〈嶼浮閣集〉的文學價值——以詩歌中的自然描寫為中心》(《理論界》2014年第8期)對溫日知詩歌在寫景手法上所體現(xiàn)出的體物細微、精巧工致的特點做過討論。細致分析作品,我們可以窺見當時關中文士詩歌創(chuàng)作模擬六朝的風氣甚為濃重,這對于客觀評價明清關中詩歌成就及風貌,無疑是有意義的。

      左東嶺主編的《中國詩歌研究史·清代卷》指出,清代詩歌研究雖已取得了輝煌成果,但“地域性文學研究、家族作家群的研究尚存在空白”⑥左東嶺、王小舒:《中國詩歌研究史·清代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版,第3頁。。來鑒詩歌雖在主流文壇湮沒不彰,但在明末清初關中文壇確可算是庸中佼佼,對此類別集的版本及詩歌風貌的細致考察,將逐步匯成地域文學、家族作家群研究的支流,并最終流入清代詩歌研究的長河中。

      猜你喜歡
      詩集詩歌
      詩歌不除外
      詩集精選
      散文詩(2021年11期)2021-06-25 07:00:00
      詩集精選
      散文詩(2020年17期)2020-10-21 05:54:52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詩歌是光
      海峽姐妹(2019年6期)2019-06-26 00:52:44
      詩集精選
      散文詩(2019年7期)2019-05-05 08:41:56
      詩集精選
      散文詩(2017年17期)2018-01-31 02:34:01
      詩歌島·八面來風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詩集精選
      散文詩(2016年13期)2016-11-11 03:40:49
      詩集精選
      散文詩(2016年19期)2016-02-06 06:46:32
      新田县| 平罗县| 岑巩县| 上饶县| 九江县| 水富县| 吉安县| 郸城县| 罗源县| 桃园市| 綦江县| 德钦县| 三原县| 铜鼓县| 平乡县| 舟山市| 怀化市| 保康县| 中宁县| 阜平县| 博野县| 城市| 龙川县| 屯留县| 淮阳县| 葵青区| 玛多县| 大城县| 都昌县| 澜沧| 乐陵市| 民乐县| 南郑县| 响水县| 邮箱| 黎川县| 天津市| 武汉市| 四会市| 临西县| 竹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