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的說法。
仙草是一種草本植物,莖高一米左右,葉子很像薄荷。兩者也確實(shí)是近親,同屬唇形科植物,主要分布在閩浙、兩廣和臺灣一帶。在避暑、醫(yī)療條件相對簡陋的古代,大暑天外出、勞作堪有性命之憂。而仙草正好有清暑、解渴、除熱毒的功效,很多人就靠它度過炎炎夏日。人們認(rèn)為這種草是仙人所賜,所以稱之為仙人草,簡稱仙草。
仙草雖好,但人總不能像牛羊一樣啃著吃。于是,“水煮仙草”而成的涼茶就出現(xiàn)了。不知是誰偶然發(fā)現(xiàn),將仙草的莖葉曬成干,再下鍋熬煮至濃稠狀,待其濾汁冷卻后就會凝結(jié)成果凍狀。切成小方塊食用,晶瑩剔透,清涼可口。仙草凍亦名燒仙草,類似于龜苓膏,純天然的燒仙草味道略苦,所以一般加糖水食用,有條件的加上碎冰,消暑之余更不負(fù)味蕾。
(摘自《江南游報(bào)》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