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丹青
【教學準備】
1.提前一周布置《邊城》整本書閱讀任務(wù),每天閱讀4-5個章節(jié)。讀完每一章節(jié)后,為其擬定一個小標題,概括該章節(jié)核心內(nèi)容,記錄閱讀中的困惑及感想。讀完全書后,查閱相關(guān)書評,了解不同時代的不同評論者對《邊城》的不同審美認知。
2.《邊城》是一部詩化小說,并不以情節(jié)見長。作品中的“美好”與“隱憂”,需要中學生在閱讀中借助教師預(yù)設(shè)的閱讀任務(wù)清單而由淺入深地感知體驗。教師亦需要對照任務(wù)清單按時督查。
3.《邊城》閱讀任務(wù)清單: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wù)】
1.用準確、簡明、連貫的語言,以“邊城”中人物的口吻訴說《邊城》故事。
2.通過課堂活動與交流,整體性感知《邊城》的“愛與美”以及“邊城”中體現(xiàn)的風物之美。
【教學內(nèi)容】
一、設(shè)疑激趣(5分鐘)
李健吾曾評價《邊城》:“細致,然而絕不瑣碎;真實,然而絕不教訓;風韻,然而絕不弄姿;美麗,然而絕不做作。這不是一個大東西,然而這是一顆千古不磨的珠玉?!盵1]這個評論概括出《邊城》的哪些特點?這些特點分別指向作品的哪些方面?
組織討論。
【提示】“細致”,指向情節(jié)設(shè)計;“真實”,指向作品內(nèi)容;“風韻”,指向作品的審美趣味;“美麗”,指向作品中的人情、人性。
二、進入新課(39分鐘)
(一)內(nèi)容整體感知
1.初讀成果展示
以閱讀任務(wù)清單中的表格為核心內(nèi)容,安排2-3位學生上講臺,利用多媒體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與思考。(8分鐘)
【提示】每位講述者均需利用實物展臺來呈現(xiàn)自己的閱讀作業(yè),講解需以作業(yè)中的內(nèi)容為主。
2.思考并交流
(1)請用準確、簡明、連貫的語言,以翠翠、天保、儺送或爺爺?shù)热说目谖窃V說《邊城》的故事。(8分鐘)
教師示范:
(儺送)我生活在風光秀麗的小城茶峒,我的父親是這里的船總順順,從小我便和我的哥哥天保一起長大。那一年端午,我照例去看龍舟賽,在燈火闌珊之時,我遇見了一個可愛的女孩,從此以后,我的腦海中便滿是她的影子。然而沒想到的是,哥哥也喜歡上了這個隨爺爺撐渡船的女孩翠翠,他甚至已經(jīng)向翠翠的爺爺提過這門親事。我們都不愿按照風俗以決斗論勝負,而是采用唱山歌的方式表達感情,讓翠翠自己從中選擇。那些夜晚,我在翠翠家對面的山上輕輕地歌唱,希望在她甜甜的夢中,能夠有我的歌聲。這之后,哥哥似乎為了成全我和翠翠,外出闖灘,萬萬沒想到的是,哥哥這個長年與水打交道的人,居然命喪險灘,我恨老船夫沒有與哥哥說清楚,而我的內(nèi)心也充滿了煎熬。我自是不愿接受那碾坊的,可我真的可以與翠翠攜手度過一生嗎?如果那樣,恐怕我這一生都是愧對哥哥的。我坐船下了桃源,離開了這個生我養(yǎng)我而又令我傷心的地方,不知歸期是何年。
【提示】該問題的價值在于激勵學生讀懂小說,弄清各個人物身上發(fā)生的故事,并對人物的性格有初步了解。教師需針對學生的發(fā)言作出精當?shù)狞c撥。
(2)“邊城”給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3分鐘)
【提示】充滿著“美”與“愛”。正如沈從文先生所言:“美字筆畫并不多,可是似乎很不容易認識;愛字雖人人認識,可是真懂得它意義的卻很少。”[2]
(3)你認為,《邊城》中的“愛”與“美”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3分鐘)
【提示】組織學生自由發(fā)言,重在言之有據(jù)。學生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答案,教師可以在學生說完后進行分類總結(jié)如下:風物美、人性美、人情美、意蘊美。下面的教學內(nèi)容均圍繞這幾個方面展開。
(4)“邊城”的風物之美體現(xiàn)在哪些層面?請進行歸納總結(jié)。(8分鐘)
【提示】自然風景之美與風俗民情之美。
這里的自然風物,給人的審美感受是清新而又質(zhì)樸。茶峒位于川湘黔交界地帶,依山傍水,和諧靜美,風景如同畫卷。書中對其的描寫無一不充滿著美好,清澈見底的白河酉水,巍巍聳立的綿延青山,靜默無語守護一方的白塔,處處可見的吊腳樓,都給人以心馳神往之感。白河、白塔、青山、虎耳草這些意象,都把讀者帶入一個未曾被世俗沾染的純凈萬分的世外桃源。
此處的風俗民情,給人的感受是極具煙火氣及人情味。作者著力塑造的便是承載著翠翠與儺送愛情故事的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穿新衣”“畫王字”“吃魚肉”“賽龍舟”“捉鴨子”等習俗無不展現(xiàn)出楚地的地域風情?!白哕嚶贰迸c“走馬路”的風俗,摒棄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桎梏,將兒女戀情寄托于浪漫的歌聲傳情,給人以淳樸美好之感。
(5)“邊城”的“邊”有哪幾層含義?(4分鐘)
【提示】首先是地理概念上的“邊”,“邊城”地處湘西的偏遠地帶,隱藏在一片青山碧水之間;其次是文化概念上的“邊”,“邊城”作為一個依山傍水自然形成的小城,沒有物質(zhì)文明及工業(yè)文明的侵擾;最后是時間概念上的“邊”,遠離1931年社會的動蕩不安,自成一種遠離紛亂的詩意之美。
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但在前面系列問題的鋪墊之后,學生應(yīng)該有了自己的思考。教師無須強調(diào)答案的一致性,亦不必強求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只要其能說出自己內(nèi)心對于“邊城”的理解即可。
(二)合作交流總結(jié)(5分鐘)
1.組內(nèi)成員交換讀書筆記,并將交流和閱讀過程中產(chǎn)生的新困惑記錄下來,咨詢教師或同學。
2.整理、歸納本課時所學習的內(nèi)容,完善讀書筆記。
三、布置作業(yè)(1分鐘)
針對本課時的學習內(nèi)容,查閱相關(guān)書籍文獻或網(wǎng)絡(luò)資料,進一步豐富自身的閱讀體驗。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wù)】
1.賞析老船夫、翠翠、儺送、天保身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人性美。
2.合作探究老船夫、翠翠、儺送、天保性格上的局限性。
【教學內(nèi)容】
一、設(shè)趣導(dǎo)入(4分鐘)
文學批評家李健吾評論《邊城》道:“這些可愛的人物,各自有一個厚道然而簡單的靈魂,生息在田野晨陽的空氣。他們心口相應(yīng),行為思想一致。他們是壯實的,沖動的,然而有的是向上的情感,掙扎而且克服了私欲的情感。對于生活沒有過分的奢望,他們的心力全用在別人身上:成人之美?!盵3]這段評論中包含了哪些重要信息?
組織交流。
【提示】可愛的人物;厚道然而簡單的靈魂;心口相應(yīng)、行為思想一致的品德;向上的、掙扎且克服了私欲的情感;寧靜平和的靈魂;成人之美的道德品質(zhì)。
二、進入新課
(一)你認為在《邊城》之中,哪個人最具有“一個厚道然而簡單的靈魂”?(10分鐘,提問多名學生,要求學生結(jié)合作品中的具體事件進行論述。)
示例:
老船夫,他盡職盡責、為人善良,雖清貧卻極為慷慨。他守渡船長達五十年,無論風雨始終如一。他不愿意收過渡人的錢,“即便有的人心里不安,抓了一把錢擲到船板上時,管渡船的必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睂嵲谑菬o法推辭之時,他也會用茶葉和草煙作為回禮。當別人想嘗他的酒之時,他就把酒葫蘆整個地遞上,讓人家喝個夠。他對孫女翠翠極盡呵護,尤其是對她的婚事上,他從不強迫,只希望翠翠能夠獲得快樂與幸福。
翠翠,她美麗可愛、天真活潑、孝順而又堅強。她在風日里長養(yǎng)著,且從不發(fā)愁,從不動氣。在面對天保和儺送二人的追求時,她毅然地堅守著自己的愛情。她關(guān)心祖父,常年陪伴祖父守著渡船。
儺送,他性情內(nèi)斂,敢愛敢恨。面對碾坊與渡船這兩種選擇之時,縱然知曉碾坊是眾人羨慕的,依然執(zhí)著地追求清貧的翠翠。
天保,他豪放豁達,不拘小節(jié)。他勇敢地表達自己對于翠翠的愛慕,當?shù)弥獌鸵嘈膬x于翠翠之時,他選擇與儺送公平競爭,得知翠翠亦心儀于儺送時,他毅然選擇退出。
【提示】此問題是對小說主要人物身上展現(xiàn)的人性美進行必要的梳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引導(dǎo)學生將情節(jié)和觀點結(jié)合起來,先亮觀點,再找證據(jù),然后進行合理闡述。該問題可視學情只要求學生進行口頭表達,或要求其先列出發(fā)言提綱,然后組織交流。
(二)小說中諸多的人物都具有人性之美,那么做到這樣,我們就能夠?qū)崿F(xiàn)“成人之美”嗎?(6分鐘,提問3-4生。)
【提示】此問題側(cè)重于讓學生梳理小說中主要人物的結(jié)局與人物性格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小說中的眾多人物雖然都是善良淳樸的,但由于其性格方面的諸多局限性,導(dǎo)致整個故事呈現(xiàn)出一個悲劇式的結(jié)尾。
(三)《邊城》中的人物擁有人性美的同時,其又具有哪些局限性,從而導(dǎo)致了整個故事的悲劇結(jié)局呢?(18分鐘)
1.翠翠在面對大老天保和二老儺送的愛意之時,她是怎樣的反應(yīng)?
2.祖父在面對情竇初開卻不知表露心跡的翠翠時,是怎樣做的?
3.當知曉翠翠心儀的男子是儺送時,天保做出了怎樣的決定?
4.在天保出走并意外溺亡之后,儺送又做出了怎樣的決定?
5.他們的這些做法體現(xiàn)了這些人物性格上的什么局限性?
【提示】這五個問題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在理解情節(jié)的基礎(chǔ)上梳理人物性格的局限性。教師需引導(dǎo)學生著重探究前面四個問題,而后才能讓其進一步回答第五個問題。其中,前四個問題的答案學生容易從作品中提煉而出,教師在學生回答時要引導(dǎo)其先將情節(jié)亮出來,然后進行合理闡述,具體如下:
問題1:翠翠自幼父母雙亡,是個情竇初開的小姑娘。她在面對自己懵懂的愛情之時,自然是不知如何傾訴和表露的,更多的時候選擇了躲開,這導(dǎo)致儺送并不能明白她的心意。
問題2:祖父在面對情竇初開而又不知表明心跡的翠翠時,沒有直接詢問翠翠的想法,談起感情之事時也只是隔靴搔癢;在面對天保對翠翠的提親之時,他亦沒有明確回應(yīng),也正是因為他的這種小心翼翼的性格,使得儺送認為他“為人彎彎曲曲,不利索”,這間接導(dǎo)致了天保的死亡。
問題3:天保在發(fā)現(xiàn)翠翠的心儀對象是儺送的時候,他傷心不已,并選擇了離家出走,最終導(dǎo)致自己溺水身亡。
問題4:儺送在天保死后,精神受到嚴重打擊,他不僅放棄了為翠翠唱歌一事,且對老船夫充滿了恨意。在父親詢問起他與鄉(xiāng)紳女兒的親事之時,他只是間接告訴父親“命里只許撐個渡船”,而后離家出走。
問題5:需要學生在回答了前四個問題的基礎(chǔ)之上進行提煉總結(jié),即翠翠的內(nèi)斂、祖父的過于謹慎、大老二老的逃避與消極共同導(dǎo)致了這一場悲劇。
三、思維拓展
思考探究:哪些因素導(dǎo)致了小說人物性格上的局限性?(6分鐘)
【提示】1.生活遭遇和情感經(jīng)歷的影響。如老船夫女兒和女婿的悲劇,導(dǎo)致了老船夫在面對孫女的婚事時過于小心翼翼;老船夫的社會地位與船總一家地位的不對等,導(dǎo)致他在面對天保的提親和儺送對孫女的好感之時,有些慌張與不安;等等。2.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宿命觀的影響。如,老船夫不僅僅將女兒的死看成是天命注定的,且將天保的意外死亡也看作是天意。他將許多的誤會和“不湊巧”,都看作是命運的定數(shù),從不去與命運抗爭,也從不去思考為何會導(dǎo)致這樣的結(jié)局。3.中國傳統(tǒng)觀念中對含蓄內(nèi)斂的性情的推崇,這導(dǎo)致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不夠到位,人與人之間的隔膜無處不在,間接導(dǎo)致了悲劇的產(chǎn)生。
第三課時
【教學任務(wù)】
1.對《邊城》中彰顯出的人情美一一進行解讀。
2.理解并學習沈從文用矛盾沖突寫人情美的寫作方式。
3.為《邊城》中的祖孫情、男女情、手足情或鄰里情寫一首詩歌或一段評述。
【教學內(nèi)容】
一、問題導(dǎo)入(4分鐘)
《邊城》宛若一個完美的童話故事,記錄著茶峒人滿滿的善意,記錄著他們的人性之美,也正是因為這里的人們有著這樣美好的靈魂,才生發(fā)出邊城滿溢著愛的人情之美。在《邊城》中,作者寫到了哪些人情之美?請用“四字短語+情感類型”的形式加以概括。
【提示】可將人情美分為四大類,包括相依為命的祖孫情、純潔真摯的男女情、兄友弟恭的手足情和互幫互助的鄰里情,這些都是建立在善良的人性之上的。表達形式的限制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精準概括的能力。
二、進入新課
(一)自主表達
1.從《邊城》所寫的人情美中選擇一類進行賞析。
要求:小組成員輪流發(fā)言,各個組員發(fā)言完畢后進行交流。(6分鐘,4分鐘組員發(fā)言,2分鐘組內(nèi)交流。教師在巡視過程中解決學生的疑惑,并選出準備充分的學生在下一環(huán)節(jié)進行班級交流。每一類可選2名學生代表發(fā)言。)
2.班級交流。(12分鐘,視學生交流發(fā)言情況而定??商崆安贾脤W生制作PPT,也可以利用實物展臺呈現(xiàn)講稿,要求有適當?shù)那楣?jié)佐證。)
示例:
(1)相依為命的祖孫情。翠翠從小父母雙亡,翠翠的母親是老船夫的女兒,在年輕時愛上了一個會唱歌的軍官,后來便“唱”出了她。在愛情與名譽兩難之際,軍人服毒而死,翠翠母親在生下翠翠之后,也故意飲下溪邊的冷水,離開了人世。老船夫年事已高,生活清貧,獨自一人撫養(yǎng)翠翠長大,對翠翠百般呵護,為她的婚事多番奔波,最后亦因為她的婚事而抑郁而死。翠翠對祖父也十分孝順體貼,如不愿他一人在節(jié)日里守著渡船,在祖父死后仍然堅守著祖父奉獻了一輩子的擺渡崗位。
(2)純潔真摯的男女情。在《邊城》之中,情竇初開的懵懂少年儺送與翠翠在端午節(jié)邂逅。翠翠對儺送的愛是忠誠的、堅貞的,在面對天保和儺送二人的情意之時,她毅然拒絕了天保的托媒提親,即便是天保意外溺死,儺送遠走他鄉(xiāng),她依然獨守渡船默默等待著不知歸期的儺送,自始至終不改初衷。儺送從一開始就明確地追求翠翠,即使是面對著“碾坊”這樣的巨大誘惑,他也依舊甘愿為愛守一輩子渡船,在金錢與愛情的選擇面前,他拋卻了金錢,可見翠翠與儺送之間有的是原始鄉(xiāng)村孕育出的“遵從古禮”且超乎自然的樸素純情。
(3)兄友弟恭的手足情。天保與儺送二人,既是血濃于水的手足兄弟,又是情場敵手。他們尊重翠翠的選擇,在競爭時也本著友愛公正的原則,天?!白哕嚶贰睋屃讼龋阕寖汀白唏R路”先開口唱歌。知曉儺送的歌聲宛如竹雀且翠翠心儀于儺送的天保,為了成全弟弟選擇了遠走他鄉(xiāng)。在二人的這場較量之中,沒有裁判,沒有評委,沒有公證人,有的只是植根于心靈深處的道德與血濃于水的手足深情。
(4)互幫互助的鄰里情?!哆叧恰分械泥l(xiāng)民們都將道義看得比性命還重要,正如《邊城》中所言:“一切莫不極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樂生”。老船夫擺渡的時候,鄉(xiāng)民們會塞錢給老船夫作為辛苦的回報,老船夫上街置辦貨物的時候,街上的街坊都熱情地招待,賣肉的商販甚至會挑一些上等的肉給他或是給他多稱一點。在老船夫死后,鄉(xiāng)民們都趕來幫忙,無論是老道士還是箍桶匠都一一前來,即便是先前誤認為老船夫害死了自己的兒子的船總順順,依舊扛了一口袋米、一壇酒、一腿子豬肉到翠翠家安慰翠翠,并告訴她“一切有我”,之后還擔心翠翠孤單要將她接到自己家中。年輕時愛過翠翠母親卻求愛失敗的楊馬兵,從未選擇記恨,還在老船夫去世之后,主動擔起了照顧翠翠的責任。這里的商人并不世故貪婪,有的是寬闊豪爽的性情,這里的人們沒有勾心斗角,有的是光明磊落和重義輕利的品德。
(二)深入探究(12分鐘)
沈從文塑造了一系列的矛盾沖突來凸顯茶峒人們身上淳樸率真的人情之美,你能找到哪些?
【提示】這個問題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在熟悉作品的前提下從作品中一系列的矛盾沖突中抽離出來。學生回答若有困難,教師可以追問以下五個問題引其進一步思考。其中,前面四個問題意在引導(dǎo)學生思考這些矛盾沖突對于表現(xiàn)人情美有哪些具體的作用,第五個問題可引導(dǎo)學生思考塑造矛盾沖突對于文學作品的重要性。
1.小說第四章寫到這一情節(jié):爺爺去和友人喝酒未能及時接翠翠,翠翠懷著“假如爺爺死了”的念頭獨自等待爺爺回來。作者為何要寫這一情節(jié)?
2.儺送與翠翠的感情線已經(jīng)非常美好,為何還要塑造一個王團總的女兒?
3.作者為何要寫天保與儺送愛上同一個女子?
4.作者為什么要將翠翠一家塑造成貧窮的形象,卻將船總順順一家設(shè)置成當?shù)赜袡?quán)有勢的形象?
5.為什么作者要在作品中塑造這些矛盾或沖突?
【提示】1.以“祖父爽約翠翠擔憂”這一沖突來寫祖孫情。端午節(jié)翠翠及祖父去看劃船之時,祖父回到渡船代替老朋友,結(jié)果老朋友喝醉了,因而未能及時去接翠翠。雖天色已晚,翠翠仍堅持等待祖父,等待的時間十分長,翠翠極為煩躁痛苦。但在等待的痛苦之余,作者寫到翠翠有了“假如爺爺死了”的念頭,可以體現(xiàn)與爺爺相依為命的翠翠對于爺爺?shù)膿鷳n。之后翠翠看到爺爺守著喝醉的老人,她立馬消了氣。面對爽約,人們往往會抱怨,但翠翠更多地是在擔心爺爺?shù)陌参?,這一情節(jié)可以寫出祖孫二人感情的深厚。
2.以“金錢與愛情的抉擇”這一沖突來寫兒女情。擁有渡船的翠翠貧窮,擁有碾坊的王團總的女兒富有,面對這樣的抉擇,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碾坊”,但儺送在這二者之間棄金錢而擇渡船,這一情節(jié)可以體現(xiàn)愛情之真摯。
3.以“愛上同一個女子”這一沖突來寫手足情。一般的文學作品可能會用兄弟間互幫互助等情節(jié)來展現(xiàn)手足情,但《邊城》卻設(shè)計了兄弟共同面對難以舍棄的愛情這一情節(jié)。在這一情形下天保、儺送依舊能夠公平競爭,并自愿作出犧牲,這樣的設(shè)定,使得兄弟情顯得格外難得。
4.以“地位之懸殊”這一矛盾來寫鄰里情。這一點尤其體現(xiàn)在船總順順與翠翠一家身上。船總是當?shù)貥O有權(quán)勢的人,但他從不盛氣凌人,他體恤老船夫一家生活貧苦,便贈送鴨子、粽子等,當自己的兩個兒子喜歡老船夫的外孫女之時,他也沒有絲毫反對。不顧貧富等級的鄰里之情,更顯此地的民風淳樸。
5.文似看山不喜平,矛盾沖突愈是大,《邊城》中的人情之美愈能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樣的寫作手法,應(yīng)當在寫作之中加以運用,以鮮明的矛盾、沖突塑造情節(jié),凸顯作品的張力。
三、寫作與交流(11分鐘)
為《邊城》中的祖孫情、男女情、手足情或者鄰里情寫一首詩歌或者一段評述。
【提示】對于已經(jīng)完成的學生,可以安排其結(jié)合本課時所學內(nèi)容,修改自己的詩歌或評述;未能提前完成的學生要求其當場完成。寫作或修改6分鐘,交流展示5分鐘。
第四課時
【教學任務(wù)】
1.探討《邊城》的意蘊之美。
2.理解《邊城》作品背后隱伏的悲痛,了解時代價值取向?qū)ξ膶W創(chuàng)作的影響。
【教學內(nèi)容】
一、問題導(dǎo)入(3分鐘)
沈從文曾言:“我的作品能夠在市場上流行,實際上近于買櫝還珠。你們能欣賞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蘊藏的熱情卻忽略了;你們能欣賞我文字的樸實,照例那作品背后隱伏的悲痛也忽略了。”[4]你認為,《邊城》傳達給我們的是美好還是悲痛呢?
【提示】該問題意在引導(dǎo)學生初步思考《邊城》的意蘊,不必要求學生作出統(tǒng)一的、唯一的回答。
二、進入新課
(一)帶領(lǐng)學生閱讀《邊城·題記》《習作選集代序》及汪曾祺的《小說的作者與讀者》,說說沈從文《邊城》的意蘊之美。(16分鐘。其中,10分鐘讀文章,3分鐘思考并圈劃重點信息,3分鐘班級交流。)
PPT(投影重點信息):
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杰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山地作基礎(chǔ),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致、結(jié)實、勻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這廟里供奉的是“人性”。[5]——《習作選集代序》
“我要表現(xiàn)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領(lǐng)導(dǎo)讀者去桃源旅行,卻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個小城小市中幾個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牽連在一處時,各人應(yīng)有的一份哀樂,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盵6]——《習作選集代序》
沈先生對文學的社會功能有他自己的看法,認為好的作品除了使人獲得“真美感覺之外,還有一種引人‘向善的力量……從作品中接觸另外一種人生,從這種人生景象中有所啟發(fā),對人生或生命能作更深一層的理解?!鄙蛳壬目捶ā疤钐h”。照我看,這是文學功能的最正確的看法。[7]——汪曾祺《又讀<邊城>》
【提示】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希望學生在讀完一系列的文章之后,體會沈從文通過《邊城》想要傳達的對“桃花源”式的生存環(huán)境的追憶及向往。沈從文生長于這片風景如畫且民風淳樸的土地,所以他想要給人們傳達茶峒人們那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這里的人們過著遠離塵世的生活,他們民風淳樸,有著人性人情之美和純潔自然的愛,他們的內(nèi)心永遠充滿希望。在茶峒,虎耳草能夠永遠生長,象征著內(nèi)在精神文明的“白塔”在坍塌之后依然會屹立起來?!哆叧恰分兴忻利惖奈淖?,都是因為沈從文先生想要塑造一個美麗向善的精神家園,讓讀者體悟文學作品中的真、善、美。
(二)帶領(lǐng)學生閱讀《長河·題記》、汪曾祺的《又讀<邊城>》及《邊城》部分章節(jié),思考作者是不是僅僅在表現(xiàn)一種美好的人生形式?作品背后“隱伏的悲痛”究竟是什么?(13分鐘。其中,10分鐘讀文章,3分鐘思考并進行小組內(nèi)交流。)
PPT(投影重點信息):
翠翠的母親,某一時節(jié)原同翠翠一個樣子。
……
如今假若翠翠又同媽媽一樣,老船夫的年齡,還能把小雛兒再育下去嗎?——《邊城》第七章
“天保大老淹壞了嗎?從不聽說有水鴨子被水淹壞的!”
“可是那只水鴨子仍然有那么一次被淹壞了……”
……
“這是天意!一切都是天意?!崩洗蛘f時心中充滿了感情。——《邊城》第十六章
《邊城》激怒了一些理論批評家,文學史家,因為沈從文沒有按照他們的要求,他們規(guī)定的模式寫作。
……
第二條罪名,是說《邊城》寫的是一個世外桃源,脫離現(xiàn)實生活。[8]——汪曾祺《又讀<邊城>》
一九三四年的冬天,我因事從北平回湘西,由沅水坐船上行,轉(zhuǎn)到家鄉(xiāng)鳳凰縣。去鄉(xiāng)已十八年,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表面上看來,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極大進步,試仔細注意注意,便見出在變化中的墮落趨勢。最明顯的事,即農(nóng)村社會所保有的那點正直樸素人情美,幾乎快要消失無余,代替而來的卻是近二十年實際社會培養(yǎng)成功的一種唯實唯利庸俗人生觀。[9]——沈從文《長河·題記》
思考探究:
1.作者寫翠翠與母親之間的相似之處以及天保死后老船夫與楊馬兵的對話,究竟有何深意?(4分鐘)
2.為何文藝理論家們會認為《邊城》的罪名是脫離現(xiàn)實生活?(4分鐘)
【提示】這兩個問題意在使學生體會這部作品傳遞的“隱憂”。
問題1:作者的隱憂之一是對人們在“自然”“人事”面前難以掌握自己命運的哀嘆,是對于人類命運的關(guān)注。翠翠的母親殉情而死,而翠翠的長相與母親有極大的相似。這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其命運似乎也與母親并無太大不同,她的愛情總是因為種種誤會而產(chǎn)生隔膜。老船夫感嘆于天保的死是命中注定,想要盡力去爭取翠翠的幸福,卻求而不得,最終慘死在風雨之夜。這些都體現(xiàn)了作者對于人的命運的思考。
問題2:作者的隱憂之二是對現(xiàn)代文明和商業(yè)氣息逐漸取代樸素人性的悲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國內(nèi)憂外患,外國列強侵略,國內(nèi)軍閥混戰(zhàn)。二十歲的沈從文去北京闖蕩之后,目睹了一群自私、懦弱、虛偽、卑鄙卻又冠冕堂皇、假冒斯文的靈魂。沈從文先生在體會到上流社會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氣自私市儈”的風氣之后,觸發(fā)了對故鄉(xiāng)未完全被現(xiàn)代物質(zhì)文明摧毀的淳樸民風的懷念。但當他回到湘西,卻發(fā)現(xiàn)原本淳樸的故鄉(xiāng)也未能逃脫政治風云的摧殘和近代文明的步步緊逼。樸素的湘西人情世界也轟然倒塌,正如作品中老船夫的死亡與白塔的塌毀、渡船的沖走在同一個時間里發(fā)生一般,這是在宣告古樸的鄉(xiāng)土文化的逝去。沈從文只能按照理想的樣子對故鄉(xiāng)加以描繪,期待能夠喚醒當下迷失的人們,使其重塑國民性格。而這正是其在作品背后隱藏的深深悲痛。
三、開放式研討(5分鐘)
在《邊城》的結(jié)尾處有這樣的句子:“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你怎么理解這句話?作者有何用意?
【提示】這個問題是開放性的,可自由發(fā)言,見仁見智。結(jié)尾處,作者將翠翠對愛情的期待置于一種無可預(yù)知的孤獨守望狀態(tài),但她仍然用愛守護著自己的未來。沈從文在面對被近代文明腐蝕而墮落的城市及鄉(xiāng)村時是痛心的。但痛心之余仍懷有希望,持著守望的狀態(tài),用自己的愛保留著對痛苦現(xiàn)實的一絲希望:古樸的湘西和美好的人性逝去了,但它也許還會重現(xiàn)的!
可以說,翠翠用愛守望儺送歸來,而作者則用愛守望人性復(fù)歸。
注釋:
[1][3]劉斯奮、劉斯翰主編:《今文選·人文卷》,中國言實出版社,2015年,第28頁,第27頁。
[2]沈從文:《沈從文散文》,太白出版社,2012年,第303頁。
[4][5][6]見張建永、佘佐辰主編:《從文學刊》,中國文史出版社,2004年,第9頁,第8頁,第9頁。
[7][8]趙園主編:《沈從文名作欣賞》,中國和平出版社,2010年,第262頁,第261頁。
[9]沈從文:《長河集》,岳麓書社,2002年,第17頁。
(作者單位:江蘇省儀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