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婭
小兒感冒主要表現(xiàn)為鼻塞、流涕、咽喉疼痛等癥狀。一旦感冒,小兒十分難受,影響正常的飲食和睡眠。很多小兒感冒是由于衣物穿得少,受風寒影響,因此,發(fā)現(xiàn)小兒感冒后,要及時為患兒做好保暖,出門時注意增添衣物,室內(nèi)忌吹空調(diào),防止患兒感冒加重。
保持通風? 有些小兒感冒后,家長會將門窗關死,怕孩子受涼。其實保持室內(nèi)正常的通風換氣,才能提高患兒的舒適感。注意保持室內(nèi)安靜,保證患兒的睡眠質(zhì)量。室內(nèi)適當通風換氣還能促進患兒減溫,但切忌直吹電風扇或空調(diào)。給患兒選擇合適厚度的衣物和被子,避免過熱而導致高熱驚厥。
推拿手法? 小兒感冒后,身體會產(chǎn)生不適感,最初幾日不能正常睡眠。家長可以使用推拿手法,對患兒進行穴位推拿按摩,幫助患兒緩解鼻塞癥狀,促使患兒正常睡眠。用力搓小兒背部、腰部,將皮膚搓至熱;家長以雙手拇指對小兒背部風門穴、肺俞穴進行按揉,持續(xù)1分鐘;將小兒平放,家長以雙拇指對小兒鼻翼兩側推拿20次;從兩側印堂、攢竹向額頭、太陽穴按揉,反復至皮膚泛紅,再以拇指對曲池穴、合谷穴兩處點揉,各按2分鐘左右。
物理退燒? 小兒發(fā)熱宜使用物理退燒方式,如果物理退燒無效,再用退燒藥治療。常用的物理退燒方式有洗溫水澡、溫水擦浴、鹽水灌腸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洗溫水澡、溫水擦浴這兩種方式。有時使用部分排熱降溫法,對患兒頭部用更換冷濕毛巾的方式降溫,也可以選擇腋下、腳心、手心等區(qū)域冷敷降溫。如果是夏日空調(diào)環(huán)境下,可以將室內(nèi)溫度控制在25攝氏度,幫助患者慢慢降低體溫。如果是秋冬季節(jié),則不能包裹太嚴,四肢或全身出汗要散熱,減少衣物,以溫水搓揉,促進熱量散出。多飲水可以促進患兒發(fā)汗,推動循環(huán)系統(tǒng)排出毒素,也能避免虛脫,降低體溫。發(fā)熱期為患兒提供流質(zhì)或半流質(zhì)的食物,例如小米粥、米湯和綠豆湯等。
藥物退燒? 可以選擇布洛芬混懸液、小兒柴桂退熱顆粒等。高熱不退4~6小時吃1次退熱藥,每日最多4次。
小兒發(fā)熱正常體溫為腋下36~37攝氏度,超過37.4攝氏度,波動超出1攝氏度,即確定發(fā)熱。低熱是腋溫37.5~38攝氏度,中熱溫指38.1~39攝氏度、高熱溫指39.1~40攝氏度,超高熱指41攝氏度以上。病毒或細菌侵襲人體,發(fā)熱是身體正常反應。一般體溫低于38攝氏度時不要使用退燒藥,未明確診斷疾病前也不能盲目退燒,以免影響診斷。一般體溫大于38.5攝氏度給予退熱藥,但對于既往有高熱驚厥史的患兒,體溫達到38攝氏度就要給予藥物降溫。
一般2個月以下嬰兒不宜使用退熱西藥。小兒感冒多為病毒引起,西藥退熱藥副作用較多。選擇中成藥安全性較高。有鼻塞、流涕、打噴嚏癥狀的患兒可以選擇風寒感冒沖劑;高熱不退、面紅目赤及流黃鼻涕等癥狀是外感風熱所致,可選擇小兒感冒沖劑、小兒熱速清口服液、風熱感冒沖劑等。
家長要定時為患兒測量體溫,觀察患兒的呼吸情況。不同體溫的患兒有不同的脈搏,當脈搏和體溫不對稱后,表明可能合并其他疾病。例如,合并肺炎、膿胸等疾病時,患兒脈搏達140~160次/分鐘。室內(nèi)過于干燥時可以使用加濕器,對患兒以淡鹽水漱口,指導患兒保持口腔衛(wèi)生。
小兒感冒后有咳嗽癥狀,不宜進食冷飲、冰冷飲料。以免引起肺氣閉塞,癥狀加重,甚至傷及脾胃,降低脾功能。不能為患兒提供肥甘厚味的食物,避免產(chǎn)生內(nèi)熱,使咳嗽癥狀加重。忌食甜酸食物、魚腥蝦蟹、橘子、過咸食物、花生瓜子等油脂高的食物,忌食補品,避免咳嗽難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