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軍
所謂有氧運動,是指機體在氧氣供應充足的情況下,由能源物質(zhì)氧化分解提供能量所完成的運動,走路、跑步、游泳、自行車騎行等皆屬有氧運動。有氧運動對于延長生命,提升生命質(zhì)量,減脂塑形,改善心肺功能,增強機體內(nèi)多種酶的活性,提高免疫力和防控各種慢性疾病,都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個體有氧運動的能力近年來被視為繼心跳、呼吸、體溫和血壓之后的第五大生命體征。
針對當代人日常運動量、勞動量劇減,而攝入食物的熱量又常超標的情況,進行規(guī)律、系統(tǒng)的有氧運動顯得尤為重要和必要。為此,世界衛(wèi)生組織還發(fā)布了《2018—2030年促進身體活動全球行動計劃:加強身體活動,造就健康世界》,組織呼吁各國采取行動,向公眾宣傳身體活動的重要性,爭取實現(xiàn)人人健康。有氧運動要想達到理想的運動效果,需關注以下四個核心要素。
要想獲得理想的運動效果,有氧運動持續(xù)的時間應該不低于10分鐘,最好能維持在30~50分鐘之間,具體情況視個人的身心承受力和運動強度而定。通常來講,具備運動基礎,身心承受力強的人,運動持續(xù)的時間可以長一些、運動強度可以高一些。如果機體的承受力不強或參與運動的時間不允許,如身體素質(zhì)較差,工作較忙抽不出整塊兒時間,采用累計運動量的方式,同樣也可以達到理想的健身運動效果。上午、下午和晚上分別進行10分鐘的有氧運動,可以接近連續(xù)有氧運動30分鐘的效果。
運動強度是獲得運動效果的另一個核心要素,評判運動強度的方法有很多種,如自我主觀感覺、呼吸的困難程度、運動中的心率等。其中運動過程中的心率是最科學的指標。有氧運動的強度應控制在個人最大心率(220-年齡)的60%~85%。有良好運動能力和習慣的健身人群,運動心率可以達到最大心率的85%。運動能力不強的人,運動心率則應傾向于適宜心率偏低的一側,即最大心率的60%。目前,國際上比較流行的觀點是,有氧運動的最佳心率為180-年齡。如35歲的普通人從事有氧運動,心率控制在145次/分鐘較適宜。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健身人群的有氧心率普遍偏低,遠沒有達到理論上的規(guī)定數(shù)值。一些人誤認為散步、慢跑、出點汗就是有氧運動,就等同于健身,其實是錯誤的。以跑步為例,大多數(shù)跑步運動人群的運動強度,沒有達到高效健身的強度閾值。對于跑步強度的建議是,以呼吸有一定的壓力和難度,但又沒有明顯的壓迫感和不適為宜。從心理困難指數(shù)上來看,就是呼吸有一定難度,但還可以正常堅持的感覺。如果以跑步配速來控制運動強度的話,建議男性跑步速度控制在每千米5~6分鐘,女性的跑步速度控制在每千米6~7分鐘。
運動頻度通常是指每周運動的次數(shù)。健身運動的良好效果是逐漸累積出來的,是一個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因此,只有保持系統(tǒng)規(guī)律的健身運動,才能獲得理想的運動健身效果。對于以健身為目的的有氧運動,隔日運動即一周運動三四次是最佳選擇。如果運動的強度偏低或運動的時間偏短,則可以適當增加運動頻度,甚至可以進行每日一次或數(shù)次的運動。
有氧運動項目的選擇很多,如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網(wǎng)球等球類運動;跑步、游泳、騎自行車、橢圓儀、登山機、劃船機等健身運動。以及不同運動項目的交叉組合練習,例如跑步10分鐘,緊接著劃10分鐘劃船儀,再立即騎10分鐘自行車(或功率自行車),就是非常優(yōu)質(zhì)的“有氧運動套餐模式”。以這種組合式運動模式來安排鍛煉,收效和益處遠優(yōu)于單一的練習形式,能夠融合多種運動形式的優(yōu)點,消除單一運動形式的弊端。
具體到不同人群,選擇的運動項目、運動量和強度也有很大差異。對于年輕、有一定運動基礎的人士來說,中等速度的耐久跑(30~50分鐘)是比較理想的運動方式。如果是沒有運動基礎的健身初期人士,可以先從走、跑交替開始。比如跑5分鐘、走5分鐘,連續(xù)循環(huán)3次,之后再逐漸延長跑步時間和提升跑步強度,縮減走路時間,同時提高走路速度,最后過渡到持續(xù)跑步30分鐘以上。
對于運動基礎較差、時間不充裕的人群來說,室內(nèi)功率自行車運動是比較理想和安全的運動項目。這項運動對人的運動能力、運動技能要求不高,運動者可以邊騎自行車邊看電視、聽音樂。
騎行功率自行車應注意以下三點:1.車座的位置不可過低,建議調(diào)到髂前上棘的位置,或者是肚臍下約5厘米的位置。2.騎行的過程中,腰背要保持平直,避免出現(xiàn)塌腰或弓背的姿態(tài)。3.運動強度不能偏低,要有一種“奮力前行”和“氣喘吁吁”的感覺。如果難以持續(xù)堅持騎行,可以定時調(diào)試阻力閥,如3分鐘大阻力、2分鐘中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