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蘭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唐代著名詩人,有約一千四百余首詩歌存世。杜甫一生憂國憂民,其詩對后世影響深遠,因而被世人稱之為“詩圣”。在他的詩歌中,有不少妙聯(lián)佳句,讀之品之,韻味無窮?,F(xiàn)擷拾幾例,讓我們來共同品味。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此聯(lián)不僅是一副對仗工整的地名對,而且是一副活潑順暢的流水對。聯(lián)中“巴峽”與“巫峽”,“襄陽”與“洛陽”,即是當句自對,又是上下互對。其實,在巴峽、巫峽、襄陽、洛陽這四地之間,本來相距甚遠,可一經(jīng)詩人用“即從”“穿”“便下”“向”等詞語貫串起來,那“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的迅疾飛馳畫面,便一個接一個地出現(xiàn)在人們眼前。從巴峽到巫峽,峽谷險峻,卻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從巫峽到襄陽,順流疾駛,舟行似箭,所以用“下”;從襄陽到洛陽,已換陸地,所以用“向”。詩人用極其精準的遣詞佳構(gòu),集中地表現(xiàn)了叛亂已平的喜悅,并將期盼早日與親人團聚,歸心似箭的快意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細雨魚兒出,
微風燕子斜。
——《水檻遣心》
《水檻遣心》由兩首小詩組成,此聯(lián)出自其一?!凹氂牯~兒出,微風燕子斜”,是歷來為人傳誦的經(jīng)典名句。請看,毛毛細雨中的小魚兒,搖擺著靈巧的身軀,吐著水泡兒,歡欣地游到了水面;微風吹拂下的小燕子,傾斜著輕柔的軀體,輕快地掠過那細雨蒙蒙的天空。一個“出”字描繪了魚兒的歡欣,極其自然;一個“斜”字表現(xiàn)了燕子的輕盈,極盡逼真。
自去自來梁上燕,
相親相近水中鷗。
——《江村》
梁間燕子,時來時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鷗,忽遠忽近,相伴且相隨。在詩人的眼里,燕子也罷,鷗鳥也罷,都有一種忘機不疑、樂群適性的意趣。聯(lián)中的前四字既為當句自對,又是上下互對,如此嫻熟的撰聯(lián)技巧,實在出彩。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江畔獨步尋花》
《江畔獨步尋花》是一首別具情趣的寫景小詩。吟誦此聯(lián),我們仿佛看到了詩人于江畔獨步賞花的身影。在詩人筆下的小路上花團錦簇,花下的枝條也被壓得垂了下來,花瓣之上是流連忘返的彩蝶和自由鳴唱的黃鶯,它們活潑自在的神態(tài),令人倍感親切,而詩人的由衷快樂躍然紙上。聯(lián)中“留連”“自在”這兩個雙聲詞貫珠相連,音調(diào)婉轉(zhuǎn)。“時時”“恰恰”這兩組疊詞,則既讓上下兩句形成對仗,又使語意更加生動,更是生動表現(xiàn)了詩人迷戀于花、蝶之時,忽而又被鶯聲喚醒的瞬間快感。
星垂平野闊,
月涌大江流。
——《旅夜書懷》
《旅夜書懷》是杜甫迫于無奈離開成都、旅途中凄苦景況的真實寫照。此聯(lián)對仗工穩(wěn),意即:明星低垂,平野廣闊;月隨波涌,大江東流。如此雄渾闊大的手筆,歷來為人所稱道。然而此時的杜甫刻意描寫遼闊的平野、奔流的大江、燦爛的星月,反襯了詩人內(nèi)心飄泊無依的傷感。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春望》
《春望》是杜甫在安史之亂期間寫于長安的一首五言律詩。“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乃詩中第五、六句。其中“烽火”對“家書”,“ 連三月”對“抵萬金”,可謂對仗極工。自安史叛亂以來,戰(zhàn)火連續(xù)不斷,以至妻兒杳無音訊,一家人的安危令其魂牽夢繞,“家書抵萬金”極言家書的珍貴,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表達了對妻兒的強烈思念。全詩圍繞“望”字著筆:由開篇描繪國都凄慘景象,到眼觀春花而流淚,耳聞鳥鳴而生恨;再寫戰(zhàn)事持續(xù)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無,最后寫到自己的衰老,從而全面地展示了詩人憂國憂民、感時傷懷的無奈情感。
滿月飛明鏡,
歸心折大刀。
——《八月十五夜月》
這是詩人避亂蜀中之作。從聯(lián)語的表面來看,“滿月飛明鏡” 意即皓月當空,明亮如鏡;“歸心折大刀”,是說因觸犯天條的吳剛被罰在月宮砍桂花樹,極不情愿的他,一心想回到人間,竟然把砍樹的大刀也折斷了。漂泊無依、空有歸心的杜甫,望月傷感,于是,他將自己類比吳剛,且用象征團圓的一輪明月來反襯自己漂泊異鄉(xiāng)的羈旅愁思。聯(lián)語借景抒情,盡是悲涼。
綜上所述,身處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關(guān)鍵時期的大詩人杜甫,心系國家安危,魂牽民生疾苦,正是這特殊的經(jīng)歷才鑄就了其詩歌聯(lián)語與眾不同的藝術(shù)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