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乃慶
李邕(678-747),字泰和,廣陵江都人,一說江夏人。天資聰慧,幼承家學(xué),因為才華出眾,且精于書法,擅長辭章,少年即成名,很年輕時即被召為左拾遺,歷任戶部員外郎、括州刺史、陳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職。為人耿介磊落,不畏權(quán)貴,屢遭貶謫。晚年在北海太守任上,遭人暗算,七十歲時,被宰相李林甫定罪下獄,寧死不屈,被酷吏活活打死。
耿介磊落,宦海沉浮
神龍元年(705)正月初二,鳳閣侍郎張柬之、鸞臺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范、司刑少卿袁恕己,乘武則天生病之機(jī),發(fā)動了宮廷政變,武則天看大勢已去,便在正月初三讓位給李顯。
唐中宗李顯做皇帝后,任用術(shù)士,迷信佛仙神鬼,荒于朝政,鄭普思以邪術(shù)得幸,入朝為秘書監(jiān)。當(dāng)時任左拾遺的李邕勸諫李顯:“陛下親自主政還不久,再加宮廷之森嚴(yán),故而聽不見世人的議論。如今議論紛紛的都是說普思憑著詭詐妖惑,亂說兇吉,陛下不了解實情,竟讓他供職朝廷??鬃诱f:‘《詩》三百篇,其中心旨意,就是沒有邪思?!菹氯缯J(rèn)為鄭普思確實有長生之術(shù),則爽鳩氏會因之永有天下,天子之位就不是陛下您今日可有的了。他能請來神仙嗎?那秦、漢會因之永有天下,陛下今日也不會是天子了。他會佛法嗎?那么梁武帝會因之永有天下,帝位非陛下可得了。他能行鬼道嗎?那么墨翟、干寶就會各獻(xiàn)其主,永有天下,也沒有今天的陛下了。自古堯舜被尊為圣者,臣看他們所作所為,皆在人事。他們使九族親密和睦,使百官因功受勛。沒聽說以鬼神之道治理天下的。恭請陛下審察?!?/p>
不料,李顯聽不進(jìn)去。李邕的諍諫雖然沒有被采納,而李邕剛正不阿的性格和明智正直的識見,卻為世人所重。不久,這幾個人遭武三思排擠,張柬之與桓彥范、敬暉等被流放邊疆。李邕受株連,被調(diào)出京任南和縣令,又被貶為富州司戶參軍事。
后來,唐中宗皇后韋氏專權(quán)亂政,韋皇后毒死中宗,陰謀奪權(quán)。臨淄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武則天女)率禁軍攻入宮城,殺韋皇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及諸韋子弟,迫少帝李顯讓位,立其父李旦。韋氏之亂被平定后,李邕被召回任左臺殿中侍御史,他大膽揭發(fā)在任職官之錯誤,不法之官都忌怕他。譙王李重福謀反,李邕與洛州司馬崔日知追捕余黨有功,被調(diào)任戶部員外郎。
先天元年(712)李隆基即位,召李邕為戶部郎中。張廷王圭為黃門侍郎,姜日交正得寵,于是,他們共薦李邕為御史中丞。然而,宰相姚崇不喜歡李邕,不久,貶李邕為括州員外司馬。開元八年(720)冬,李邕卸任渝州刺史,次年春起為海州刺史。十一年(723)冬,為陳州刺史。
情灑陳州,遭陷被貶
李邕能詩擅文、才華出眾,善于治理地方,對文化非常重視。李邕任陳州刺史后,得知三皇之首太昊伏羲在此建都創(chuàng)下巨大功績,唐太宗李世民曾經(jīng)頒詔太昊陵區(qū)“禁民芻牧”;因此,常到伏羲陵前叩拜,對陳州這片土地懷敬畏之心。
李邕為行書碑法大家,書法風(fēng)格奇?zhèn)ベ脙?,能入乎?nèi)而出乎其外,他的為人和才情更為世人所敬重。當(dāng)時的中朝衣冠以及很多寺觀常以金銀財帛作酬謝,請他撰文書寫碑頌。他一生共為人寫了八百篇,得到的潤筆費(fèi)多達(dá)數(shù)萬。他好尚義氣,愛惜英才,常用這些家資來拯救孤苦,周濟(jì)他人。李邕在陳州,先后拿出這些潤筆費(fèi)救濟(jì)很多貧困百姓。他見陳州城北有伏羲畫卦臺,但臺上沒有碑刻,為弘揚(yáng)伏羲文化,特?fù)]毫潑墨,題寫畫卦臺碑。
李邕在陳州不畏權(quán)貴,整頓吏治,興利除害,貪官豪強(qiáng),無不畏懼,不到三年時間,陳州道不拾遺,天下太平。
開元十三年(725)唐玄宗泰山封禪回歸長安,車駕路過汴州。李邕從陳州趕到汴州去謁見,并接連獻(xiàn)上幾篇辭賦,深得玄宗李隆基賞識。李邕毫不謙虛地說:憑自己的才華當(dāng)居相位。他本是玩笑話,但被中書令張說聽見了。李邕一向輕視張說,認(rèn)為他無才無德,不應(yīng)該當(dāng)中書令,因此張說很記恨李邕。恰在這時,有人誣告李邕在陳州挪用公錢,張說趁機(jī)將李邕下獄鞫訊:罪當(dāng)死。
李邕妻子溫氏知道李邕是被誣陷,上疏李隆基,請求讓李邕戍邊:“邕少習(xí)文章,聞惡如仇,不容于眾邪。佞者切,頻謫遠(yuǎn)郡,屬國家有事太山,邕獻(xiàn)牛酒。例歲恩私,妾聞?wù)擞?,則佞者憂。邕之禍端固自此始,惟陛下明察,邕初蒙訊責(zé),更系牢戶?事生吏口,追邕手書,代人蠶種以為枉法,市羅貢奉,指為奸賊,號天訴地,誰肯為聞?愿使邕得充一卒,效力王事,成邕夙心。”
這時,有個叫孔璋的,沒有見過李邕,但久仰李邕的為人和正氣,冒死上書玄宗皇帝說:“開明之主舉用能人而不計其過錯,取其才能而不問其行為。烈士堅持節(jié)操,勇士不避危難。所以晉用林父不計他的過錯,漢任陳平不究他以前的行為。禽息寧愿一死,北郭自甘斷頭。如果林父被殺,陳平處死,不用百里奚,放逐晏嬰;那么,晉就不會擁有赤狄的國土,漢也不會有天子之尊,秦國不會強(qiáng)盛,齊也成不了霸業(yè)。臣下見陳州刺史李邕,剛毅忠烈,臨難不以不正當(dāng)手段求得免禍。過去曾斥敗二張,挫折韋氏,雖屈遭貶謫,但奸人之陰謀未能得逞。這是邕有功于國。邕所做的,是周濟(jì)撫恤孤苦貧病者,家中并無私產(chǎn)。今聽說因受賄罪入獄,死在旦夕。活著無益于國的人,不如一死以表彰賢能。臣愿以六尺之軀,血染斧鉞以代邕死。臣與邕生平并無來往,臣知邕而邕并不認(rèn)識臣。臣比不上邕是很明白的。人能識賢而舉薦,是仁;能擔(dān)當(dāng)他人的患難,是義。能做了這兩件好事而后死,臣再無企求。懇請陛下恕邕免死……”
兩封奏疏打動了唐玄宗,于是免去李邕死罪,貶為欽州遵化縣尉。孔璋被流放嶺南,不久死去。這兩個以生死相交的人,始終沒有見上一面。
伸張正義,寧死不屈
開元二十三年(735),唐玄宗李隆基起用李邕為括州刺史。后來又因誣枉犯法,被判罪。李隆基知道李邕的才華和耿直,詔令不判罪。天寶元年(742),李邕被命為淄州刺史。天寶三年(744),齊州改稱北海郡,淄川太守裴敦復(fù)仰慕李邕的才華,向朝廷推舉李邕為北??ぬ亍@铉吒叭瓮局信c杜甫在洛陽相遇,結(jié)伴東游。李邕與杜甫在歷下亭把酒長談,談詩論史,杜甫留下了“海右此亭古,濟(jì)南名士多”的佳句。
李邕很受李白的景仰;于是,李白特別趕到齊魯之邦去拜訪李邕。不久,杜甫也到了齊州。李邕得知后連日趕往齊州與杜甫、李白會面。此時李邕68歲,早已名滿天下,而杜甫才是個33歲的后生。李邕慧眼識珠,預(yù)見到了這顆新星會萬丈光焰。中國詩壇上的兩位巨星杜甫和李白與李邕同在古齊州,并且游蹤齊魯,留下無數(shù)膾炙人口的詩篇。
不久,李邕遭到奸相李林甫的政治迫害。原來,遠(yuǎn)在長安京師的左驍衛(wèi)兵曹柳績與贊善大夫、李邕的岳父杜有鄰不睦,污蔑杜有鄰指責(zé)皇帝。李林甫卻莫名其妙地將柳績連同他的岳父杜有鄰一同杖死。審訊中查出李邕曾送給柳績一匹馬,便以“厚相賂遺”,對李邕治罪。李邕與淄川太守裴敦復(fù)有私交,裴敦復(fù)曾薦李邕任北海郡守;因此,裴敦復(fù)遭到株連。
天寶六年(747),李唐王朝已被李林甫搞得朝野一片白色恐怖。心狠手辣的李林甫為排除異己,絕殺有識之士,責(zé)令刑部員外郎祁順之、監(jiān)察御史羅希奭,馳往山東,將李邕、裴敦復(fù)“就郡決殺”。此時,李邕已有七十高齡,因威武不屈,在獄中竟被酷吏活活打死。杜甫聽說后,悲痛欲絕,大哭道:“坡陀青州血,羌沒汶陽瘞。”李白憤怒之極,大呼:“君不見李北海,英風(fēng)豪氣今何在?君不見裴尚書,土墳三尺蒿棘居?!?/p>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文博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