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兵
摘要:遼河油區(qū)變質巖油藏在國內探明的儲量規(guī)模最大,且動用開發(fā)時間35年以上,各項研究認識、技術與實踐走在了前面。遼河太古界變質巖成巖演化主要經(jīng)歷了4個階段,根據(jù)巖心觀察、薄片鑒定、巖石力學實驗、試油結論等結果,遼河油區(qū)變質巖巖性、礦物含量對儲層物性、力學性質以及含油性等特征有明顯控制作用,根據(jù)測井巖石礦物組成及測井響應特征,制作了電性圖版,能夠快速有效地識別遼河油區(qū)變質巖巖性。
關鍵字:遼河油區(qū);變質巖;礦物;太古界;測井;
引言
遼河發(fā)現(xiàn)變質巖油藏始于七十年代初期,截止目前,共上報探明地質儲量2.89億噸,開發(fā)動用地質儲量1.62億噸,鉆井400多口,揭露變質巖地層最厚達2314米,年產油最高達131.5萬噸,2017年產油68.7萬噸,累產油1910萬噸。 遼河油區(qū)變質巖油藏在國內探明的儲量規(guī)模最大,且動用開發(fā)該類油藏35年以上,各項研究認識、技術與實踐走在了前面,其中變質巖等基巖勘探、油藏評價與儲量研究方面具有相對豐富的經(jīng)驗,尤其在巖性測井評價方面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在油藏評價部署與探明儲量研究方面被稱為國內典范【1】。
1遼河油田變質巖特征
遼河太古界變質巖成巖演化研究:演化經(jīng)歷了4個階段【2】。
① 區(qū)域變質作用形成層狀變質巖。巖性有片麻巖、角山巖等;
② 混合巖化作用的改造將層狀變質巖演變成不規(guī)則塊狀混合巖雜體。巖性有混合巖化片麻巖、混合片麻巖 、混合花崗巖等;
③后期巖漿侵入穿插。巖性有花崗巖、閃長玢巖、煌斑巖等;
④構造及風化作用使巖石破碎。巖性有角礫巖 、碎裂巖 、糜棱巖等
根據(jù)巖心觀察、薄片鑒定、巖石力學實驗、試油結論等結果,遼河油田變質巖主要有以下4個特征:
特征一:巖心觀察及薄片鑒定資料統(tǒng)計表明,巖性對儲層具有明顯的控制作用。
變質巖儲層裂縫發(fā)育程度與巖性密切相關,總體上看角閃巖、輝綠巖等暗色礦物含量較高的巖石,裂縫密度低,孔隙度小,片麻巖、混合巖等巖性隨著暗色礦物含量變小,淺色礦物含量的增加,裂縫密度及孔隙度呈增大趨勢。
特征二:巖心觀察及薄片鑒定資料統(tǒng)計表明,暗色礦物含量在25—30%以上,裂縫不發(fā)育。
特征三:巖石力學實驗結果表明,在變質巖中,從角閃巖→黑云斜長片麻巖→混合片麻巖→混合花崗巖,隨著暗色礦物含量的降低,巖石單軸抗壓強度增大、彈性模量增大、泊松比降低、剪切模量增大。
根據(jù)巖石力學實驗可得出以下認識:在相同的剪切應力條件下,巖石形成裂縫潛力從小到大依次為:變質巖中角閃巖→片麻巖→混合片麻巖→混合花崗巖;中性和酸性侵入巖潛力類似于混合片麻巖或混合花崗巖。
特征四:遼河油區(qū)太古界潛山油藏試油證實,在以角閃石巖、輝綠巖、煌斑巖等暗色礦物高的地層試油均未獲得獲得工業(yè)油流。因此我們把變質巖中受后期構造應力等改造容易形成儲層的優(yōu)勢巖性稱為儲集巖,反之稱為非儲集巖。
2巖性識別方法
2.1太古界潛山巖石分類
根據(jù)測井巖石礦物組成及測井響應特征,太古界潛山可以劃分為兩大類:變質巖與巖漿巖,進一步劃分為7種巖性。
2.2太古界巖石礦物成份及測井特征值
太古界巖石主要造巖礦物為堿性長石和斜長石、石英、黑云母、角閃石等。
淺色礦物系列(長石、石英)的巖石物理參數(shù)主要顯示“兩低一高”,即相對低密度、低中子、高自然伽馬特征;
暗色礦物系列(黑云母、角閃石)的巖石物理參數(shù)主要顯示“兩高一低”,即相對高密度、高中子,角閃石表現(xiàn)為低自然伽馬特征。
3結束語
1)遼河油區(qū)變質巖巖性、礦物含量對儲層物性、力學性質以及含油性等特征有明顯控制作用。
2)根據(jù)測井巖石礦物組成及測井響應特征,太古界潛山可以劃分為變質巖與巖漿巖兩大類,進一步劃分為7種巖性。
3)根據(jù)變質巖礦物組成及礦物測井特征值,制作了電性圖版,能夠快速有效地識別遼河油區(qū)變質巖巖性。
參考文獻
[1] 付崇清.遼河油田變質巖潛山測井綜合評價 [J].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fā) ,2007,26(5):138~142.
[2] 高世臣. 遼河盆地太古界變質巖油氣儲層特征 [J].石油天然氣學報 ,2008,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