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越華
摘要:戲曲藝術是音樂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新時代的初中生有著十分重要的培育價值。本文主要對戲曲走進初中音樂課堂的主要形式和方法進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期望通過這樣的工作,促進戲曲和音樂的結合,啟迪和引導初中音樂教學,促進學生綜合藝術修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音樂;戲曲藝術;實踐措施中圖分類號:TU?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06-082
引言:戲曲內(nèi)涵豐富,形式多樣,在引入戲曲藝術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一定要給學生帶來一種視聽震撼,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走進戲曲藝術的大門。作為音樂課堂的主要構建者,音樂教師要在重視戲曲教學價值的基礎上,本著循序漸進,從易到難的原則和順序,打通存在在學生心中的戲曲和音樂之間的隔閡。
戲曲藝術的教學意義
我國是一個戲曲藝術十分發(fā)達的國家,京劇,豫劇,梆子,秦腔,黃梅戲等,都是中華傳統(tǒng)藝術寶庫的結晶,融入了中國人的精神血脈和文化特質,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開展一些戲曲教學,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和民族情感,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增強學生的傳承意識。戲曲藝術和文學,舞蹈,表演等藝術形式的聯(lián)系十分緊密,是一種綜合藝術形式,對于戲曲藝術的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藝術修養(yǎng),潛移默化中促使生活在信息化時代的初中生遠離外來文化和低俗文化的干擾,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精神氣質,這對于他們的未來發(fā)展有著巨大的價值。對于教師來說,適度引入一些戲曲教學,不但是對音樂課堂的豐富,調節(jié)課堂氣氛,而且能夠促使他們提升文化修養(yǎng),對教師自身的教學和生活也是一種莫大的鞭策。
戲曲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的主要實踐措施
創(chuàng)造歡樂的教學形式,拉近學生和戲曲的距離
戲曲有著十分豐富的表現(xiàn)手段,其虛實結合,把無限豐富的生活內(nèi)容凝練成極為有限的舞臺形象,把實境升華為意境的藝術表達和學生們熟悉的藝術形式諸如電影,話劇,小品等有著十分顯著的差異,這導致學生和戲曲之間存在的很大的隔閡。如何解除這些隔閡,把學生迎進戲曲藝術殿堂之中,就成為音樂教師應該首先解決的問題。在這方面,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學生們接受起來較為容易的戲曲形式,比如越劇紅樓夢著名唱段中的《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此曲主題愛情,對于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們來說十分親近,節(jié)奏上也較為明快,不像別的戲曲給學生以“拖沓”的感受,教師和學生一起歌唱練習,使學生置身于戲曲學習氛圍之中。此外教師還可以從一些著名電影中選擇一些曲段,如《霸王別姬》中的《思凡》,《游園驚夢》等,借助于電影故事情節(jié)促進學生對戲曲片段的理解。為了幫助學生了解一些戲曲中的角色內(nèi)涵,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播放《唱臉譜》,這是一首京戲歌,把京劇曲調跟流行音樂巧妙融合在一起,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演唱興趣之同時,使學生認識各個臉譜的象征意義。
講解基本的戲曲鑒賞常識,提升學生的鑒賞品味
戲曲學習不能只是活躍課堂氣氛,而應該給學生以指導,講解一些戲曲鑒賞知識,解決學生在鑒賞的時候的一些心理障礙,文化障礙等,才能真正實現(xiàn)戲曲教學的目的,進而激發(fā)學生的自主鑒賞意識,提升學生的自主鑒賞能力。作為教師來說,可以借助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名家的唱段視頻,邊播放邊暫停,給學生講解角色們在舞臺上的肢體語言和演唱技巧,必要時候教師親自給學生做示范。教師可以從央視戲曲頻道中選擇一些戲曲普及節(jié)目強化學生對戲曲藝術的認識和了解,如《空中劇院》等,使學生養(yǎng)成觀看戲曲節(jié)目的好習慣,獲取豐富的戲曲知識。此外教師還可以從班上選擇一些對戲曲藝術感興趣的學生成立戲曲交流小組,鼓勵學生們在戲曲課堂圍繞各種問題進行交流,學生們通過上網(wǎng)查找相關知識,教師通過多種渠道給學生們提供戲曲道具和服飾,鼓勵學生們進行各種戲曲曲目的表演,感受戲曲角色的表演功力,一起學習,一起進步,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自我成長的過程。
用戲曲藝術豐富學生們的業(yè)余生活,陶冶學生的情操
戲曲走進初中音樂課堂并非易事,一方面音樂課本來就不多,一節(jié)課的時間畢竟有限,教師無法抽身給學生詳細講解戲曲知識,學生對戲曲的感受和體驗不深,留不下深刻的印象,容易使戲曲教學流于形式,一方面學生們的戲曲基礎基本上都十分單薄,需要教師下大力氣引領才行?;谶@些問題,教師有必要把課堂和課外結合起來,在初中生豐富多彩的生活中進行戲曲教學,使戲曲教學目標真正落到實處。比如教師可以利用節(jié)假日或者寒暑假時間,和一些學生到公園露天戲臺上去觀看票友們的戲曲表演,和群眾們一起觀看,一起鼓掌,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新鮮的生活體驗。再比如很多初中生的爺爺奶奶一輩都有一定戲曲鑒賞甚至表演能力,教師可以在家長微信中給家長們布置一些給孩子講解以及表演戲曲的任務,把表演拍成短視頻發(fā)到快手或者抖音上,既能促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又能使學生們從老一輩身上看到他們被戲曲藝術浸染過的流金歲月,提升學生對戲曲的情感。
增加戲曲文化積淀,使學生置身于藝術享受氛圍之中
教師是音樂教學的組織者,也是戲曲藝術的引導者。盡管新時代的初中音樂教師很多都很年輕,缺乏戲曲鑒賞和表演的閱歷,對戲曲的認識和感悟不深,但是這不應該成為放棄戲曲教學的理由。事實上隨著我國文化的進一步繁榮,很多包括戲曲文化在內(nèi)的傳統(tǒng)文化都已經(jīng)變得非常普及,電視,書籍,電影等,都能看到很多戲曲節(jié)目和內(nèi)容,教師只要留心,多學習,多鑒賞,多和同事交流,就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戲曲修養(yǎng),能夠在音樂課堂上給學生們講解一些較為初步的戲曲常識。為此教師一定要增強信心,加強對戲曲教學的重視,在音樂課堂上積極主動地給學生們布置戲曲教學氛圍,使音樂和戲曲教學之間的關系不斷加強。
結束語:戲曲尤其是中華戲曲,是音樂教學的重要資源和不可或缺的教學輔助,需要新時代的音樂教師加強戲曲修養(yǎng),以激發(fā)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為使命,提升戲曲教學的趣味性,促進學生的繼承意識,為學生綜合藝術修養(yǎng)的提高做出應有的教學貢獻。
參考文獻
[1]范婉瑩.中學戲曲音樂教學探索[J].黃河之聲,2020(15):116-117.
[2]趙清.初中音樂課堂戲曲教學創(chuàng)新探索[J].教育藝術,2019(10):21.
廣東省東莞市虎門第三中學?523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