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頭目
不過用“高分低能”來直接解釋實在是太簡單了,就我個人所見,能力是流動的。太多人三十多歲也一文不名,然后突然間就厲害得不行了;也有人畢業(yè)前幾年甩同學好幾條街,越往后越矬,到最后不能看了。這些年也目睹太多身居高位的人,能力和水平都非常差,既不高分,也不高能,但依舊混得很好,而且這類人還不少。
還有不少人性格內(nèi)向,按理說是“性格弱點”了,可是現(xiàn)實世界里這類人當中也有很多厲害的,且不說科技行業(yè)里內(nèi)向型的人才天生有優(yōu)勢,我還見過幾個頂級銷售和私募基金經(jīng)理也是內(nèi)向型的。所以說不能一概而論,咱們應該聊聊對人影響最大的因素。
我玩游戲的時候,就有個感觸,出生點位就決定了后續(xù)很多的發(fā)展方向和風格。我們看歷史的時候也明顯有這種感覺,資源稟賦,交通情況,糧食產(chǎn)能等等,這些因素直接決定你后續(xù)該怎么發(fā)展。
港口城市比如上海,沉寂千年但是一旦北美貿(mào)易興起,就直接上位了;香港處在廣州港的外延,天生差不到哪里;處在紅海和地中海中間的蘇伊士,沒修運河那會兒就已經(jīng)很繁忙了。哪怕很多城市處在沙漠里,但是如果它正好位于交通要道上,照樣能混得很不錯,甩其他城市一大圈,比如迪拜。
人也是一樣的,出生家庭影響后續(xù)發(fā)展就不多說了,事實上每個人一生中有好幾次重新選擇點位。
差不多背景的人,處在不同的位置,完全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咱們這里說的不是那種生下來是富二代,所以前途一片光明。而是說,相同的一個人,處在小城市和大城市結果完全不一樣,相同城市里,在私企和當公務員也是完全不一樣的結果。位置對人的影響超過我們自己的想象。
“位置”不僅影響前途,而且影響想法和觀念,甚至生活態(tài)度也跟著改變。我們經(jīng)常說的“富人思維”和“窮人思維”,有一部分確實是富人們的觀念厲害,還有一部分完全就是他成為富人后,自覺地那么思考。
如果把人分成四種:
S:最頂級高手;
A:正常高手;
B:普通人;
C:腦子不正常的人。
我覺得,S級只要環(huán)境相對公平競爭,就是厲害人,基本干啥都能混得比正常人強。但絕大部分人屬于A或者B,而A和B是互相轉換的。因為這兩種人之間差距并不大,一個正常人,被安排到一個高挑戰(zhàn)高壓力的環(huán)境中,不斷被指派舒適區(qū)以外的工作,持續(xù)幾個月不明顯,如果持續(xù)幾年,能頂?shù)米〉脑?,這個人會強悍到難以想象。有些人才智平庸,但是考上了985,也是在高中階段找對辦法稍微PUSH一下,潛力爆發(fā),B變成了A。
相反,如果一個人,本來名校畢業(yè),各項成績好的不得了,前途無量,畢業(yè)后被安排去天天填表格打掃衛(wèi)生,如果他自己不想著改變,幾年下來也只能算個“填表達人”。
一個連普通話都說不利索的福建人,跑到國外十來年,如果他不是躲在唐人街或者法拉盛不出來,他的英語水平要完爆當初的八級高手,相比于大學,環(huán)境對人的塑造更持久更有決定性。
而且是環(huán)境改變?nèi)说乃季S,思維會進一步改變境遇,反過來再改變思維。事實上我們一般說的“環(huán)境”,就是周圍的各種人對你的影響。
大家一定要有個常識,越下層越是自由競爭,講的是規(guī)則,越往上,越是熟人社會。甚至打個王者榮耀,他們頂級段位那些人互相也都認識。因為段位越高人越少,越容易變成熟人社會。他們互相之間的關系不只是同事或者生意伙伴,更是多次博弈后衍生出來的“熟人關系”。
“馬太效應”也是這樣發(fā)揮效果的,你能力越強,幫你的人能力也越強,到最后是指數(shù)倍的強。如果你不幸加入了一個倒霉的不斷收縮下沉的部門,或者下沉的圈,整體而言,你最好的結局也不會更好。
總說這個社會是“圈層結構”,每個人都在不同的圈層中,高考可以幫你破第一個層,但是接下來的層卻需要通過“圈”來破。圈又分成好幾種,有的圈本身天花板就很低,它的上限都沒法破層,更別說帶著你破了。每個人既在圈里,又在層里,有的圈是跨層的,有的圈上限卻很低。個人奮斗往往在這些圈層里才有意義,或者說這些圈層能放大你的努力。
很多“小鎮(zhèn)做題家”其實就是通過高考破了第一層,接下來該怎么搞徹底懵了,如果你沒進入“破層圈”,上限也就定了。如果不調(diào)整,一輩子也就看到了頭。更重要的是,太多的人明知道自己的舒適區(qū)上升空間不大,想破局首先得思考破圈,但是因為舒適區(qū)問題,一直不敢去做。
我自己作為一個資深做題家,最懂那種感覺,最想通過“做題”這種熟悉的操作解決所有問題,但是如果不懂“破局先破圈”,那最后也是耗子踩滾輪。
高考這個游戲跟參加工作后的游戲機制不太一樣。高考更加單元化一些,你只要湊齊那么幾個裝備,就可以打到一個大BOSS,拿到獎品。
參加工作后,游戲規(guī)則變得越來越古怪,甚至并沒有明確的關卡和BOSS,你不可能像高中一樣,通過看書這一個動作就取得最后的勝利。你需要攤上相對上升的行業(yè),賞識你的領導,不錯的運氣,領導自己還得有能力,畢竟他能爬上去才能把你給帶上去,而且你自己能力還得很強,有足夠的積累,把這些湊齊了,才能每隔一段時間闖一次關。
如果湊不齊,甚至連闖關的機會都沒。不少人的痛苦就在這里,畢業(yè)后闖關的標準似乎變得琢磨不定,莫名其妙幾年過去了,當初遠遠不如自己的人已經(jīng)風生水起,自己還在原地。
說了這么多,大家應該也有感覺了。那些爬得動的,基本是這么幾種:
1、有意無意加入了一個厲害的圈,然后通過這個圈進入到下一個圈;
2、行業(yè)在暴漲,行業(yè)里的一部分人也跟著上去了;
3、運氣特別好。
此外還有一種可能,有些人有特殊的天賦。這里說的特殊天賦,不特指物理和數(shù)學,這里說的比較多元,包括當主播,嘩眾取寵,講段子等等。你通過上班往上爬,或者創(chuàng)業(yè)往上爬,發(fā)展得會非常緩慢,而那些具有嘩眾取寵特質的人可能就短短一兩年的事。
當然了,這不是“時代的悲哀”,這只是成熟社會的特點。成熟社會里娛樂性質的職業(yè)爆發(fā)會非常快,只是想發(fā)達的人多,真能發(fā)達的人少。美國年輕人普遍的夢想也不是去NASA當科學家,而是希望去當歌星或者橄欖球明星,因為那兩樣是爆發(fā)最快的。
也有一些人天賦其實一般,但是對某件事充滿了獨特的熱愛,如果有機會,這種人也能向上突破一次。熱不熱愛一件事非常明顯,就看能不能不賺錢還全身心投入,如果可以,那就是熱愛。如果喜歡的這件事正好能在市場上找到買家,也很容易飛黃騰達。
這個意義上講,大部分時候并沒有“高分低能”這一回事,只是有人前期不錯,不小心進入了不適合自己的賽道,或者整個賽道都是下行的,那里邊的人也掉坑了。也可能賽道沒問題,恰好碰上了差勁領導,沒法把自己撈上去,甚至領導自己都沒爬上去,一起悲劇了。
每個人都是自己一步步走入了自己編織的困局,也要自己想辦法走出來。面對不利處境,我們反思就能明白,當初其實有過機會,只是當時被恐懼控制,選擇了在舒適區(qū)待著。想清楚了這些,不會讓我們的現(xiàn)狀立刻好起來,不過可以避免我們今后路越走越窄。
“小鎮(zhèn)做題家”們腦子基本沒有差的,但是普遍偏保守,渴望穩(wěn)定,渴望確定性,這種選擇方式?jīng)]啥錯。只是如果你的目的是穩(wěn)定和確定性,大概率會獲得一個穩(wěn)定而且確定的結果,也沒啥好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