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本英
初中體育教學中足球運動項目的學習不僅可拓展學生體育知識、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足球技能,還能對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能力等方面有積極影響。而應用以賽促學模式,可在原有教學的基礎上推動學生良性競爭,形成較強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所以現(xiàn)階段為發(fā)揮該模式的教學作用,需要教師能夠全面分析該模式的內(nèi)容及應用要點,并結合足球運動項目、教學要求及學生的情況,制定應用策略。本文就初中足球“以賽促學”模式作出分析,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以賽促學模式主要指教師能夠運用合理的手段,通過競賽的方式讓學生掌握足球知識、鍛煉足球技能以及提高團隊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足球運動項目本身就具有較強的團體性和對抗性,若教學中教師未抓住該項目的特點,未考慮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更注重知識點和技能的單項反復訓練,不僅會降低足球學習效果,還會讓學生對參與足球運動產(chǎn)生倦怠心理。所以為避免此類情況發(fā)生,需要教師重新規(guī)劃教學方案,將以賽促學模式應用于具體的足球教學活動中,為學生的足球技能提升提供有力幫助。
1 以生為本,重新規(guī)劃以賽促學模式應用方案
開展足球運動項目教學、實施以賽促學模式,兩者的目的都是為了學生能夠以正確良好的態(tài)度開展學習,達到掌握足球知識、提高足球技能、提升綜合素質的效果。所以教師需要為學生為基本條件,堅持以生為本理念,充分考慮學生的各方面情況,才能為重新規(guī)劃教學方案提供有效參考數(shù)據(jù)。首先教師可通過學生日常參與足球學習的表現(xiàn)、足球考試成績等方面對學生的足球知識掌握程度、足球學習能力進行了解。其次在課堂、課間及課后,能夠多與學生交流,以平等態(tài)度和學生互動了解學生所喜愛的運動項目、所喜歡的項目參與方式,以及在足球學習上存在的相關問題等。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應對不同能力水平、不同性格的學生都進行互動詢問,這樣才能更全面地了解班級所有學生的想法,保證教學準備工作開展的完整全面性。最后教師需要將每個學生的需求、想法及相關情況進行匯總分析,形成一份完整的學生需求報告,并以此為基礎,開展教學方案的規(guī)劃工作。在規(guī)劃中教師需要考慮足球知識內(nèi)容、以賽促學模式的應用要點,避免在不合適的教學階段引入該模式,反而降低教學效果。教師在制定應用方案后,還需要在具體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作出適時調整,以更好地推動學生學習和發(fā)展。
2 加強基礎知識技能教學,適時引入以賽促學模式
教師應先對學生的足球基礎知識及技能進行教學培養(yǎng),才能為學生后續(xù)參加足球競賽提供有力基礎保障。比如在教學腳內(nèi)側踢、停球技術知識內(nèi)容時,該課時主要幫助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踢停球技術。教師可先以互動提問的方式調動課堂氛圍“你知道如何正確將足球擊出嗎?又該如何接球嗎?”這對于日常喜愛足球運動的學生來說并不陌生,教師可鼓勵學生進行問題回答,并向班級學生展示兩項基礎技能的具體操作。這種方式能夠讓班級學生都融入到課堂學習環(huán)境中,而通過有一定基礎功學生的動作展示也能夠更好地調動班級學生的整體學習積極性,便于教師開展后續(xù)的教學內(nèi)容。首先在學習腳內(nèi)側踢地滾球、腳內(nèi)側接地滾球時,教師可先做動作示范及動作分解講解。學生以兩人為一組,進行傳球及接球動作練習,在練習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自主思考和糾正的時間,必要情況下介入指導和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其次為了更好地引入以賽促學模式,教師需要在確定班級學生基本掌握動作要領后,組織學生先進行一段距離的耐力跑,以保證后續(xù)參與競賽比拼有良好的耐力素質。在準備活動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足球競賽比拼??紤]到學生整體足球技能水平還相對較低,且掌握的大部分是基礎知識,教師可同學生對比拼內(nèi)容、競賽規(guī)則等方面進行調整優(yōu)化,以貼合學生實際能力的方式開展足球競賽比拼。這樣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既不會感到吃力,還能充分發(fā)揮個體優(yōu)勢,并在競賽過程中體會到足球的樂趣、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以及該學習模式的有效作用。
3 合理把控教學進度,將以賽促學模式融入日常教學
將以賽促學模式融入日常足球教學中,讓學生在各個階段都能夠借助競賽比拼提高學習動力和學習效率。比如在很多足球基礎知識和技能要點學習后,為強化鞏固學生的記憶和理解程度,教師可利用課堂幾分鐘的時間舉辦足球知識競賽,以個人搶答的方式進行比拼。在直線運球技能學習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直線運球接力比賽,這樣既可突顯團隊協(xié)作作用,又能夠鍛煉學生的直線運球技能,同時也便于教師觀察學生的運球情況,在指導和糾正過程中幫助學生正確找到運球重心,把握自身與球的位置。或者在學習完一些足球動作后,為考察學生的動作技能掌握情況,以及更好地銜接新知識,教師可先組織學生進行足球比賽,觀察學生的比賽情況,這樣才能更清楚地了解到學生的動作技能水平,糾正錯誤動作,以及更好地制定新知識的教學方式。還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進行3V3比賽,一方面這樣可縮短比賽時長、保證學生可得到充足的休息時間,確保體能可快速恢復,另一方面少人數(shù)的比賽也便于教師觀察和指導。但教師需要注意,該模式的應用需要耗費一定時間,教師需要合理把控教學進度,確保基礎教學任務可完成。另外,初中生身體處于發(fā)育階段,且該年齡段的學生沖勁和勝負欲較強,比賽過程中容易發(fā)生碰撞摩擦,教師應在比賽前為學生講解比賽規(guī)則、比賽安全防護內(nèi)容及相關急救措施,以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和規(guī)則意識。
4 開展足球教學評價,優(yōu)化完善以賽促學模式
足球教學評價的開展不僅可幫助教師了解到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還利于教師總結教學經(jīng)驗,對教學模式及內(nèi)容進行優(yōu)化完善。筆者在應用以賽促學模式后,將幾次課堂教學的評價結果與以往教學評價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可明顯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動力等方面都有較大的轉變,且學生的運球能力、運球射門命中率、顛球、接球等相關動作技能水平都得到了提升,同時學生之間的相處氛圍更加和諧友愛。在具體的評價中,筆者主要借助幾種方式。①教師評價。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有效觀察,在課后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足球動作技能掌握情況、整體學習氛圍、教學模式應用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價。②學生評價。包括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對自身的優(yōu)秀表現(xiàn)和不足之處進行總結,并敢于表達相關學習想法等。以及學生之間相互評價,找出對方的優(yōu)點以及可改進完善之處。③互動評價。這種方式主要介于教師和學生之間,教師在課堂上可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實時評價,盡可能運用鼓勵、肯定的話語,學生可在課后主動與教師交流,表達一些意見和想法。
5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足球教學中含有很多足球基礎知識和動作技能,學生想要掌握基礎知識,提高足球動作技能水平,需要教師能夠對現(xiàn)有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進。首先教師需要引入以賽促學模式,了解該模式的作用與特點,其次根據(jù)學生的需求和足球教學內(nèi)容,規(guī)劃模式應用方案,并借助小組合作、教學評價等方式提高該模式的應用效果。這樣才能借助以賽促學模式真正推動學生的足球學習和全面發(fā)展。
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2017年度課題“以賽促學”的初中足球教學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201731026)。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qū)增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