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說:“教育是根植于愛的?!边@種愛源發(fā)于教師的童心。
教師缺少了童心,教育也就失去了真實與本性。教育不是一種技術,而是心靈與心靈的交流,是用童心關愛童心的結果。離開童心,我們難以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難以搭建起師生間的情感橋梁,難以創(chuàng)造和諧的教育。育人需要童心,授知亦需童心的愛,源發(fā)于童心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一 、 以童心走進孩子的世界
盧梭說:“每個人都是高貴的存在。”尊重每個學生的生命的權利,讓每個學生的生命得到應有的高貴,這正是新課改所提倡和追求的一種人文精神。然而,作為成年人的教師,我們多半都淡忘了自己小時候的模樣。我們經常急迫地要求學生遷就集體的生活秩序,依從于所謂的整齊劃一。在這個過程中,忽略了犧牲可貴的本能和天真的稟賦的危險,忽略了每個學生應該受到的高貴尊重。
尊重孩子,就要用童心和孩子交流,走進孩子的世界。幼兒園提倡 “抱起孩子和學生交流”的說法,我們小學教師應該養(yǎng)成蹲下來或者彎下腰和孩子交流的習慣。看似不起眼的一個動作,卻使我們在和孩子交流的目光保持平視的角度,在談話中讓學生感受到老師關注與尊重的目光。在這種目光里,應該有一抹親切,一抹尊重。我們的語言,要充滿童心童趣。
語言是最奇妙美麗的東西,它所承載的不僅僅是意義的傳播,它能夠將你自己的感情準確地表達給你的聽眾。在一個孩子為了將一朵花帶回家而小心地從枝頭折落,或者在等待家長的時候不自覺地將綠葉摘下,讓我們輕輕地拿起孩子的手,撫摸著莖上淌出的枝葉,心疼地說:“它在流淚,它很痛?!笔购⒆痈惺艿轿覀兊耐?。這樣,我們就以童心叩響了孩子的心靈,走進了孩子的世界!
二 、以童心感悟孩子的所需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長不大的夢想,每個孩子就是一個奇特的世界?!缎⊥踝印芬恢痹噲D告訴我們一件事:人一長大,就再也沒有能力了解孩子的世界。而作為教師,感悟孩子的世界是非常重要的。當我們以童心叩響了孩子們的心靈,我們感受到:他們是那么渴望能夠獲得知識,渴望能夠得到老師的贊賞,渴望能夠得到同學們的友誼。課間一句關心的話語,課堂上一張小貼紙的獎勵都是孩子夢寐以求的。他們用單純的眼光觀察著自己周圍的世界,希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理解。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用心地觀察孩子興趣之所在,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關注孩子關注的焦點。
在教學中,我們用童心感悟孩子的世界,我們會感悟到學生對快樂學習的強烈需求??鞓沸腋5貙W習,是所有童心心向往之的事情。那么我們教師,就要在課堂上努力營造一種輕松快樂的學習情境。我們要善于利用無聲的語言給予學生暗示,利用抑揚頓挫的有聲語言給于學生美的感受,在學習過程中,樂在其中。
不僅在課堂上我們要盡量滿足學生快樂學習的需要,在班級管理和活動中的組織也要盡量考慮到孩子們的需求。每個孩子都有參與管理的熱情,我就在班上實行了值日班長責任制度,讓每個學生輪流體會班長的感覺。然后寫下自己的工作體會。梁煜華同學在值日之后在心得中說:“我一直很想當班長,但是沒有機會。值日班長讓我當一天的班長,感覺很辛苦,但是真的很快樂!”
三、以童心開啟廣闊的世界
每天的日子都是新的,每天嶄新的生活對每個充滿童心的人產生著無窮的吸引力。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要感悟到孩子對這個世界的強烈好奇,并用我們的童心為孩子開啟廣闊而充滿神秘的世界。
在日本,學校校舍也許是老舊的,但是整潔的校園每天都是新的。這樣的新主要體現(xiàn)在:每一天,學校,班級的事務欄都會有變化。每個班級都會有專門的學生負責將當日的學校新聞,班級新聞張貼在適當?shù)奈恢?,讓同學們在第一時間能夠知道自己所生活的世界產生的變化。
這啟發(fā)我在值日班長的任務中設置了“每日焦點”的環(huán)節(jié)。我們堅持每日兩分鐘的新聞播報,簡短的時間里,既讓學生知道了濃縮了的新聞咨訊,又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每日新聞的及時發(fā)布,激發(fā)了學生關注時事的熱情。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
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美好,自然,人文,社會,一切的一切都在吸引著我們的孩子。我們希望學生博學,但是我們不能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還用著探詢的目光張望世界的孩子身上。我們要遵循孩子的心理規(guī)律,讓孩子盡情地關注自己心中的焦點并給予適當?shù)囊龑?。用童心開啟了心智的大門,帶領孩子們走進廣闊的世界。
四 、以童心樹立孩子的夢想
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個朦朧的目標。也許男孩子希望成為大英雄,女孩子希望成為善良的公主。盡管有些想法不和實際,我們也要看到,沒有一個學生會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壞人,一個小偷或者不受別人歡迎的人。那么,我們教師就要適時地將孩子的目標具體化。老子曾經說過“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蔽覀円诤⒆铀熳R的世界中提煉出美與丑,善與惡的評價標準。將這種標準映射到生活中來。比如,在讀完一本書后,我們及時地問“你希望你成為書中的哪個角色?為什么?”通過角色體驗的方式讓學生暢快地表露自己的心跡。
我希望每個孩子心中都能夠珍藏著自己的一個稚嫩的夢,同時也小心呵護每個美麗或者平凡的夢想。曾經有一次,我拿出一個小小的“夢想瓶”讓每個孩子將自己的夢想寫在紙上,我的夢想也放進去。然后封上瓶子,告訴大家為自己的夢想努力,看多年以后,能否實現(xiàn)。在為孩子們保留一個夢的同時,也給自己一個夢想的機會。與童心同行,其樂融融。
有人說:敵視伴隨著孩子。他學會斗爭;嘲弄伴隨著孩子,他學會羞愧;鼓勵伴隨著孩子,他信心倍增;贊美伴隨著孩子,他鑒賞有方;認可伴隨著孩子,他愛心常存;分享伴隨著孩子。他慷慨大方。誠實與公正伴隨著孩子,他領悟出真理與正義。這也許能夠給我們從教者更多的深思。其實,要做到這點很容易。用童心去呵護童心,與童心同行,就理解了一切。
當學生能夠體會到這些艱辛之后,我結合學校的德育目標,讓學生在家中送爸爸媽媽一份表達自己心意的禮物,并仔細觀察父母受到自己禮物時候的表情,寫成作文,在班上展覽;在家中為父母洗一次腳,記下自己的感受和父母的對話,并且請少數(shù)家長將自己的感受寫下來在班上交流。這些交流,是愛的表達,是情的流露。展示的過程中以己之心體會別人的感恩之情,使孩子們對親情的真切感悟得到了升華。
和學生在一起,我們守候的是一方純凈的土地。和學生在一起,我們的心靈永遠年輕。我們不能讓時間倒流,回到童年,但是我們能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這個環(huán)境,用童心去感受他們的天地。也許我們不能給孩子提供一個快樂無憂的天堂,但是我們可以竭盡所能為我們的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唯美的世界。教育與童心共振,就是以心靈開啟心靈,正如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陣風吹動另一陣風。讓我們懷著一顆童心,和孩子一起快樂地成長!
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zhèn)第一小學? 王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