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蕾
01人貴有讀書求知、明理處世之志
“成龍61歲出了本自傳《還沒長大就老了》,他說,回顧一生,唯一的遺憾是沒有好好讀書。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曾追憶道,1955年他出生于山東的一個農村,十幾歲的時候正好趕上‘文化大革命’,只能輟學回家,但那時已經具備了很強的閱讀能力,對讀書渴望的他,最大的痛苦就是沒有書讀。為了讀到一本書,常常要付出沉重的勞動來進行交換。簡單地回顧幾十年讀書的過程發(fā)現,閱讀對自己的人生發(fā)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一次會議中,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徐雁用兩個短短的小故事,開宗明義,表達了“人貴有讀書求知、明理處世之志”的道理。人生在世必須汲取好書佳作中的知識芬芳來滋補精神世界,就像人體永遠離不開氧氣、水分、糧油、蔬果的物質滋養(yǎng)。讀書也是一樣的道理,秉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讀什么也能補什么”。一個人從成人到成長,再到成才,都離不開書香的翅膀。
不過,什么年齡讀什么書,也要有選擇性。在童年、少年時代應多讀古今文學佳作,為自己的精神世界植入感悟力和想象力的智慧芯片。到了青壯年時期,則需要多讀中外人物傳記,傳記閱讀具有勵志的作用,具有了解歷史的作用,給人以無限啟迪。徐雁教授自己就十分喜歡閱讀現當代名人傳記,在他15000冊的藏書中,就有不少這一專題的書籍。
他說,看這些與自己的祖父母、父母輩分差不多的人物,如何應對20世紀變幻詭譎的歷史風云、時代風雨和社會風浪,看他們在自己這個年齡段,都做過哪些有益無益的事,他們的人生曾經遇到過怎樣的困難乃至災厄,后來又都是怎樣化險為夷的,然后在閱讀過程中找到名人之所以能夠站在高處、笑到最后的原因,找出自己和他們之間的差距,發(fā)現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目標。這也就要求大家在讀書的同時,設身處地地體會職業(yè)、事業(yè)的不易,腳踏實地地為人、處世和做事,把自己的一技之長做實、做好、做強大。
“讀一流書,做一流人?!庇辛艘涣鞯闹R儲備,在處世待人上,就會更加從容、有底氣。
02與其誦經萬卷,不如精讀一經
“全民閱讀推廣人”朱永新先生曾說,“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徐雁教授很贊同這一點,他認為,在閱讀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便是學會“精讀一本書”。精讀一本書,深深地挖掘下去,就能尋根求源,探得其中之奧妙?!斑@是一種好的讀書方法,一本書讀上幾百遍,將其中的知識變成自己的血和肉,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會很有裨益。現在的我們,處于眼花繚亂的動蕩思想之中,一定要有主見,不能隨波逐流?!毙煅憬淌谡J為,精讀一本書,一定能使人得到幫助,把它作為人生的基干,其結果必然是讓人親近萬本書。
精讀一本書,如同一本萬利,使你立于不敗之地。
然而,古今中外的讀書方法多至數十上百種,在如今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如何讀書,徐雁教授主推三種讀書方法,“懸疑解疑讀書法”“結網式讀書法”以及“提綱挈領式讀書法”。
03學貴有疑
徐雁教授認為,學貴有疑,學問就是在求疑解疑中不斷積累起來的,懸疑解疑讀書法因此也被稱為“懸測式讀書法”。它有兩種路徑:一是在求學求未知的過程中發(fā)現疑問,于是帶著求索的精神進一步閱讀、思考直至恍然大悟;二是在開卷之初,先對后文描述書內情節(jié),閉目進行一番預測猜想式的琢磨和推導,然后在實際閱讀中再加以對照和修正,從而在獲得真正解讀的同時實現深度理解。
同時,在求解疑問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學然后知不足”的缺憾狀態(tài),這時候更廣泛、更深入閱讀的內在需求便油然而生,于是“結網式讀書法”便浮出水面。徐雁教授說,知識似海,需求如網,借助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閱讀,順線摸魚,才能在有機的學海中,不斷拓展知識面,構架合理的知識結構和學識體系,并捕獲真正屬于自己的心得和感悟。
然而,書富如海,如何才能有效地“化公為私”,將公共的知識、學識消化并轉化成為自己的“真知”和本領?這時,“提綱挈領式讀書法”便展現出了其一技之長。所謂“綱”,就是漁網的總繩;“挈”就是提起來的意思。這要求人們在讀書時要善于明其宗旨,曉其大義,悉其底蘊,將一部書的要義能夠簡明扼要地把握住,這是一種教人把書讀細、讀薄,進而讀“活”的方法。
責編:何建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