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晶
【中圖分類號】R969.3 【文獻標識碼】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3.006
抗生素是我們經常會服用的藥物,當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有一些感染發(fā)炎的癥狀時,就會使用抗生素進行消炎。但是你們知道到底什么才算是抗生素嗎?知道抗生素濫用對身體不好嗎?下面就為大家講述一下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Antibiotic)主要是一些細菌、真菌等微生物所產生的排泄物質,或者是人工合成出來的類似的、具有抗病原體作用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能夠對其他細胞的生長造成抑制,從而起到治療各種細菌或者病原菌導致的感染疾病,多數(shù)情況下,不會對使用的人或動物等產生十分嚴重的反應。
1? 抗生素的特點
1.1抗生素能夠有選擇性地作用在各種細菌、真菌、病菌細胞當中的合成出DNA、RNA、蛋白質的路徑當中,讓菌體不能夠進行合成和代謝,從而起到降低菌體細胞活性、消滅細胞活性、殺死細胞的作用,這與一般的消毒劑是不同的。
1.2不同的抗生素能夠作用在不同的病原菌當中,因此同一類抗生素并不能治療所有的病原菌感染,一類抗生素都會用于治療特定的幾類病原菌導致的感染,也就是說,每個抗生素都會有特定的抗生譜。
1.3抗生素不同于普通的殺菌劑,很低的藥物濃度就能夠對某一類病菌產生作用,一般以對病菌產生作用的最低濃度作為該抗生素的強度,該濃度又稱之為有效濃度,這個濃度的數(shù)值越小,該抗生素的抗菌強度就越高,也就是該抗生素越厲害。
由此說來,抗生素并不是對所有的細菌都會產生消滅或者抑制的效果。首先,在進行抗生素測試的過程中,都是在試管或者是培養(yǎng)皿當中進行的,這當中具有媒介、殺菌濃度的因素存在,如媒介就是這些容器當中液體,也就是血液,濃度就是液體中的抗生素藥物的濃度。因此一些抗生素就能夠治療菌血癥和敗血癥,這是因為細菌是存在于血液當中的,但是膿毒血癥只會略略有效,這是因為細菌只有一部分在血液當中,膿包當中的就不能夠消滅,這是因為膿腫的膜對藥物產生了隔離的作用,從而保護了其中的細菌。如果是毒血癥,只能選擇中和毒素或者破壞毒素的。第二,在長期應用抗生素的歷程當中,不但發(fā)現(xiàn)的抗生素越來越多,細菌也在逐漸進化,一些細菌增加了對自己的保護,還有一些細菌甚至會分泌出會破壞抗生素的物質,從而讓藥物失去作用,進而提高了細菌的耐藥性,這都是抗生素濫用的結果。第三,胃腸道會分泌出物質來消化進入的物質,同時其中也會存在不合適的酸堿環(huán)境,對抗生素造成損害,降低抗生素的活性,從而降低抗生素的抗菌效果。
2? 作用機理
2.1一些抗生素可以不讓細胞合成細胞壁,并破壞細胞壁,讓細菌的細胞在外界較低的滲透壓的條件之下爆體而亡。而且人類的細胞當中并沒有細胞壁,因此該類抗生素不會對人類產生影響。
2.2一些抗生素會與細胞膜當中一些物質進行結合,讓細菌的細胞膜更加薄、透,讓細菌當中離子能夠流出,導致細菌內部出現(xiàn)電解質失調,從而達到消滅細菌的目的。
2.3一些抗生素會與細菌的細胞核糖物質或者是參與反應的tRNA、mRNA等發(fā)生反應,讓蛋白質不能夠合成,而蛋白質又是細菌生存所必需,因此會導致細菌死亡。
2.4一些抗生素會抑制細菌內DNA的合成和轉錄,不讓DNA合成就是讓細菌不能夠繁殖,不讓DNA轉錄,就是缺少了mRNA,細菌不能夠產生蛋白質,之后細菌就會死亡。
青霉素是最早被發(fā)現(xiàn)的,該物質是青霉菌分泌出來的,由于霉菌比細菌在生物的分級上比細菌要高那么一個等級,因此,這就可以推論出,高一級的生物就會對低一級的生物形成制約。例如青霉素就能對細菌的細胞膜造成損害,讓水進入到細菌當中,細菌的細胞被擾亂了,細菌就會死亡了??股赝瑫r也有抑菌和殺菌兩種,抑菌的不能夠對已經成熟的細菌產生效果,而殺菌的對不管是否成熟的細菌都會產生效果。
3? 不良反應
抗生素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例如對神經系統(tǒng)、造血系統(tǒng)、肝腎、消化道等具有一定的藥物毒性,由于抗生素能夠消滅微生物,自然也會對體內的一些有益菌類產生影響,導致體內的菌群失衡,導致人體VK和VB族的缺失。同樣抗生素也會導致過敏反應,例如過敏性休克、皮疹、血清疾病、血管水腫、變態(tài)反應性心肌損害等。
因此我們在使用抗生素的過程中,應該進行針對性地使用,不能一味地使用廣譜抗生素,或者直接使用抗菌能力強的抗生素,考慮好用藥的場所和理化環(huán)境,方能讓抗生素發(fā)揮出最大的效果。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抗生素的效果并不如剛開始發(fā)現(xiàn)應用的時候,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并不是細菌出現(xiàn)了較大程度的進化,而是存在大量濫用抗生素的情況,甚至還有預防使用抗生素的,還有用抗生素治療病毒感染的,這都是不對的。
4? 合理使用原則
4.1要有效地對感染情況進行控制,爭取藥物使用的最佳效果,即用最少的藥物治療疾病。
4.2預防和減少在使用抗生素的過程中發(fā)生不良反應,如果發(fā)生就需要及時處理。
4.3要根據(jù)感染的程度來控制用藥的劑量和服藥的時間,不能加大藥量而提高患者體內細菌的耐藥性。
4.4要關注患者體內正常的菌群,預防發(fā)生菌群失調的情況,導致患者發(fā)生其他致病菌感染。
4.5使用抗生素之前必須進行藥敏試驗,嚴格選擇藥物的種類,口服或者注射也應該嚴格控制,避免造成藥物的浪費。
5? 合理使用建議
5.1如果患者是病毒感染或者是嚴重懷疑是病毒感染,就不應該給患者使用抗生素。
5.2如果出現(xiàn)發(fā)熱,并且不能證明是細菌感染的,不建議先使用抗生素。如果病情嚴重,或者很有可能是細菌感染,需要針對感染的細菌來針對性使用,但是一旦證明患者不是細菌感染,那么就不能再使用抗生素。這是因為多數(shù)發(fā)熱都是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僅占很小一部分,或者后期伴隨著細菌感染。
5.3若懷疑患者是細菌感染,那么先對患者進行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才能選擇是否使用抗生素和使用何種抗生素。
5.4選擇的抗生素必須對患者感染的細菌敏感,要控制藥物來源,還需考慮患者是否能夠消費。
5.5聯(lián)合用藥一般用于嚴重的感染、多重感染、治療難度高的感染等,需要長時間服藥且細菌容易耐藥,先用兩聯(lián),用藥時長也應該嚴格控制。聯(lián)合治療應該提高藥效,同時不良反應不應增加,并預防耐藥菌株產生。
5.6待患者由于細菌感染導致的發(fā)熱癥狀消退之后要立即停用藥物,但是嚴重感染可根據(jù)病情決定。
5.7當患者用抗生素72h治療急性細菌感染沒有效果,應確定是不是藥物導致,進而才能調整藥物,同時進行藥敏試驗,才能選擇敏感的藥物。
5.8僅胃腸及膽囊手術方可術前1h給予抗生素。
5.9心臟、顱內、骨骼、關節(jié)等手術可在術前1d予以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