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敏
“體育鍛煉”和“生命意義感”都是多學科交叉領域的概念,二者都需要多維研究視野。體育鍛煉和生命意義感的研究呈現(xiàn)出廣泛的跨學科綜合發(fā)展趨勢,是體育學與心理學等學科之間相互交叉、相互滲透,并衍生出的研究主題。生命教育通過體育作用于教育的主體——來實現(xiàn)追求和發(fā)展生命意義,提升生命價值。因此體育鍛煉對學生生命意義感的發(fā)展與完善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進一步明確了學校體育和生命教育融合的關系,有利于推動我國體育事業(yè)的開展。
1 研究緣起與意義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內陸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倡導以人為本和尊重、關心、理解、信任每一個人,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開展生命教育的開端。2020年由于全球遭受新冠狀病毒的威脅,我國更加注重人民的身體健康,推進生命教育的實施。生命教育是“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教育領域的體現(xiàn),倡導以人為本和尊重、關心、理解、信任每一個人,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開展青少年生命教育。
青少年時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項身體素質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水平不僅關系個人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而且關系整個民族健康素質,關系我國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體育鍛煉和體育運動,是加強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磨練堅強意志、培養(yǎng)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徑,是促進青少年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方式,對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發(fā)育、審美素養(yǎng)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學校體育是開展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徑,而體育鍛煉作為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實現(xiàn)學校教育生命教育的途徑之一,體育鍛煉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有著特殊的作用和意義。本文著重探討生命意義感與體育鍛煉的相關研究現(xiàn)狀。
2 國內外生命意義感與體育鍛煉的實證研究
Glaw X,Kable A(2017)等人在研究精神中的生命意義和生命意義時,對其做了綜合文獻綜述。這篇綜合性文獻綜述的目的是,就生活意義的來源和人們對生命意義的信念,找出高質量的經(jīng)驗研究和理論文獻。通過提供經(jīng)驗和理論文獻的綜合,這將為當前的心理健康臨床實踐和研究提供信息。
陳旭(2017)等人編著的《體育鍛煉與青少年健康促進》一書,講道:體育對增強青少年能力培養(yǎng)、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長期堅持體育鍛煉可以促進人體的生長發(fā)育,而青少年的身高、體重或隨著年齡的增長呈現(xiàn)快速增長的趨勢,因此體育鍛煉在這一時期顯示出了它巨大的作用。
關于體育鍛煉與生命意義感之間關系的國外研究:Sanna Takkinen,Timo Suutama等人(2001)做的這項研究縱向檢驗了身體活動對生命意義感和自我評估健康和功能的預測價值。研究選取的訪談問題涉及體力活動的強度、生活意義以及自我評定的健康和功能??v向模型顯示,體育活動對生活意義和自我評價的健康和功能都有積極的影響。體育活動和生活意義對自我評定的健康和功能也有間接影響。Knoll Nina(2019)在研究中證明生命意義可能會引發(fā)積極的體育鍛煉體驗和活動能力水平的功能變化,從而導致更好的身體生活質量。對低生命意義的篩查可以幫助識別在康復期間缺乏活動能力和身體生活質量改善的患者。
任蕾,楊阿麗,丁其玉(2018年)探討了生命意義與大學生鍛煉行為的關系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積極應對方式在二者之間的內在作用機制,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生命意義感正向預測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積極應對方式;生命意義感通過積極應對方式正向預測鍛煉行為;一般自我效能感通過積極應對方式正向預測鍛煉行為;生命意義通過一般自我效能正向預測積極應對方式。王瑜(2019年)做了山東省高校大學生體育投入對生命意義感的影響研究,強對體育時間投入的力度,并強化勞務型消費和信息型消費,注重在行為意向培育的過程中強化情感體驗和行為控制,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生命意義感。
綜上所述,隨著研究的深入以及時代的發(fā)展,學者們對體育鍛煉與生命意義感融合的研究內容日益豐富,內涵研究、目標研究、原因探析、對策研究、生命意義感研究等成果越來越多;研究方法也有所創(chuàng)新,初步嘗試綜合運用不同學科的研究方法,積極尋求體育鍛煉與生命意義感融合的突破點研究,即通過二者的融合在體育教育中的生命意義感知教育,為該領域的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使得本研究也有了很明朗的思路。
體育鍛煉與生命意義感的研究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將以參與體育鍛煉為切入點,分析體育教育和生命教育發(fā)展的差異,通過培養(yǎng)人們對體育鍛煉的興趣,推動人們體育鍛煉的參與,通過了解體育鍛煉促進健康的價值,從而對人們的生命意義感產生促進作用。
(作者單位:天津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