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
早就聽說山東濰坊有一座袖珍式園林——十笏園,還聽說園內(nèi)景色秀麗,別有一番風(fēng)味,所以動了一覽的念頭。去年國慶第一天,我就纏著爸媽一起走進這個神奇的園林,親身感受它獨特的魅力。
記得那天吃罷早飯,問清道路,我們一路走著,奔十笏園而去。穿過夾道,進得門來,迎面一塊奇石影壁,左邊豎著一塊碑刻,簡介了園子的前世今生及得名由來。原來,“笏”是指過去文官上朝時手里捧著的笏板。起名十笏園,則是因占地較小,如同十個笏板之大的原因。
跨進園門,我們看到左側(cè)有一尊鐵制觀音像,鑄造細(xì)膩,生動活潑,張開的纖手,形態(tài)逼真,栩栩如生。我們順著花徑,來到一座展室,看到這里陳列著刺繡、風(fēng)箏等濰坊特產(chǎn)。濰坊刺繡工藝精湛,圖案清新,繡工細(xì)膩,簡直可與蘇繡相媲美;濰坊的風(fēng)箏,扎制精巧,圖案各異,內(nèi)外馳名。這兩種特產(chǎn),集中體現(xiàn)了濰坊人的心靈手巧和聰明智慧。
走過精妙的園林亭廊,穿過硯香樓的庭院。在目不暇接的觀賞過程中,我們不知不覺地來到鄭板橋書畫展室了。這里展有他大量的詩畫筆墨和一些篆刻碑文??吹竭@些,我們就可以察覺出他的正直和清廉了。比如,他的那首竹石詩幾乎路人皆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又如他寫的“難得糊涂”的橫幅,不僅書法奇絕,而且寓意深刻,膾炙人口。他不但是一位書畫家,還是一位清廉的官員?!盀跫啍S去不為官,囊囊蕭蕭兩袖清”,是他為官的寫照,展示了他出淤泥而不染、高風(fēng)亮節(jié)的高尚氣節(jié)。
我們走出展室,沿著一條窄窄的畫廊,迫不及待地來到水上花園。剛走進四五步,只見一座曲曲折折的小橋坐落在一棵龍爪槐和一棵盤根錯節(jié)的石榴樹中間,呈現(xiàn)在面前。于是,我們踏著光滑的鵝卵石鋪成的橋面,到了水上樓閣——四照亭。這是一座古式?jīng)鐾?,四根紅色漆柱,支撐著亭頂,四周飛翹的亭檐和片片灰瓦,處處體現(xiàn)著一種古樸典雅。坐在亭中石凳上,欣賞著滿地的“滄浪”之水和漂浮其上的睡蓮,自有一番情趣。微風(fēng)徐來,波瀾不驚,給游人平添了一種靜謐的感覺。
四照亭的對面,一座危巖聳立的假山屹立于池水之中。整座假山的山石奇形怪狀,大小不一,給人一種奇異、高大的感覺。山上的一棵青松,橫臥如虬龍,身子在半空中探出來,似乎在向游人訴說著園中秀麗的景色。
游覽至此,忽然一種體會纏繞心頭。這十笏園身居鬧市,卻一塵不染,清淡文雅,遮去了車水馬龍的嘈雜和世俗偏見的騷擾,真乃一片靜心之地。還有,那些紙硯墨香,青竹瘦石,不是也在仔細(xì)裝飾著心情,保持著高尚的品位嗎?想到這里,我突然產(chǎn)生一個疑問:人,是不是也要構(gòu)筑一方既脫俗又能聊避風(fēng)雨的天地呢?
(指導(dǎo)老師:李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