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娟 方競男 曲生偉
摘要:圖書編輯審稿工作是關乎圖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編輯審稿工作是一項規(guī)范的工作,必須依據(jù)正確的方法,遵循規(guī)范的流程。本文結合筆者自身審稿經(jīng)驗,僅從審稿工作目標、編輯素養(yǎng)要求、審稿主要內容、審稿細則等方面提供審稿工作要點,以供借鑒。
關鍵詞:編輯;審稿;要點
中圖分類號:G23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13-0218-03
圖書作為語言文字的載體,是傳承人類文明、推動人類進步的重要工具。最早出現(xiàn)的編輯活動就是圖書編輯活動[1]。圖書出版是我國思想文化戰(zhàn)線上的主力軍,是釀造精神文化食糧的特殊行業(yè),擔負著為人民群眾提供精神文化產品、滿足其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神圣使命,可見圖書編輯審稿工作意義重大。
何謂“圖書編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有各的理解和認定。廣義的圖書編輯指圖書這種精神文化產品的策劃者、組稿者和加工者;狹義的圖書編輯則是指文字編輯,往往也被人們稱為“編書匠”[2]。筆者認為,真正合格的圖書編輯,是那些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對語言文字存有敬畏之心,有較高的職業(yè)素養(yǎng),對書稿精雕細琢,樂此不疲地為他人“做嫁衣”的人。
編輯審稿工作是整個圖書出版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編輯審稿工作可以用“消除差錯,錦上添花”來概括[3]。編輯審稿工作是一項要求較高且相對艱苦的專業(yè)工作,其既不同于專家審稿,又不同于校對。怎樣做好圖書審稿工作呢?筆者結合自身工作經(jīng)驗,對審稿工作進行解說。
一、圖書編輯審稿工作目標
圖書的質量,不僅取決于作者的寫作水平,還與編輯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嫻熟的審稿技巧密切相關??梢?,編輯審稿是保證圖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編輯對書稿的審校,首先是要確認書稿的出版價值,即書稿是否具有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其次是發(fā)現(xiàn)和糾正書稿內容方面的差錯,包括政治性差錯、學術性、知識性差錯、結構和體例差錯、語言文字差錯等。
編輯審稿工作的終極目標是,經(jīng)過編輯加工,最大限度地消滅書稿中的各種差錯,提升書稿質量,使書稿達到出版要求。
二、圖書編輯素養(yǎng)要求
(一)正確的政治方向
編輯人員應具有較好的政治素養(yǎng),具體表現(xiàn)為,具有敏銳的政治認知能力。編輯人員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指導自己的工作,堅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針對書稿中的思想問題,編輯應善于分清復雜的社會思潮,分清其是主流的還是支流的,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盲目跟風,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歸根到底,就是要把好書稿的政治關。
(二)高度的責任感
圖書既可能對社會的思想意識產生積極、有益的影響,產生正面社會效用;也可能對社會的思想意識造成消極的甚至是有害的影響,產生負面的社會效用。圖書的這種特點決定了編輯人員必須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編輯人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個把關人,對書稿具有重要的把關責任。一個沒有高度責任感的編輯,即使文字功底再扎實、編輯技巧再嫻熟,如果無法做到對書稿認真、負責,在審稿時沒有用心、細心,認真核查,其他一切也就無從談起。書稿的質量就可想而知。
只有做到對作者負責、對讀者負責、對自己的職業(yè)負責、對書稿負責,才能稱得上是一個合格的編輯。筆者以為,高度的責任感是圖書編輯首要的職業(yè)素養(yǎng)。
(三)扎實的文字功底
編輯工作也是一種語言文字工作,扎實的文字功底是勝任編輯工作的最基本的條件。具體而言,編輯應具有以下語言文字能力:第一,規(guī)范能力。擁有較豐富的詞匯量,并對其能準確運用。必須熟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標點符號用法》等。第二,加工能力。編輯要擁有統(tǒng)籌全局的能力,要能夠字斟句酌、精雕細琢,增強稿件表達效果。第三,辨別能力。編輯要有一雙發(fā)現(xiàn)錯誤的“火眼金睛”,要善于發(fā)現(xiàn)語言文字的錯誤。
(四)博學的知識
在出版業(yè)內,說編輯是“雜家”并非言過其實。編輯每天接觸的書稿各種各樣,涉及的專業(yè)也千差萬別,沒有博學的知識,恐怕很難勝任圖書的審稿工作。
當今時代又是“知識爆炸”的時代,這對編輯的知識儲備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嫻熟的編輯技巧
首先要熟悉編輯工作的規(guī)范和流程,懂得如何編排書稿。其次是要熟練掌握不同書稿的編輯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三、圖書編輯審稿主要內容
筆者結合自身工作經(jīng)驗,認為審稿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內容。
(一)讀稿
讀稿分為略讀和通讀。略讀主要了解書稿的內容和特點,對其總體質量和水平做到心中有數(shù)。此時,筆者建議通過通讀書稿前言和目錄,了解書稿大致內容、體例和結構。通讀,就是俗稱的編輯加工,對書稿進行認真、細致的加工,最大限度地提高書稿質量,糾正書稿中的差錯。
(二)核查
編輯的主要技能之一,就是會核查。核查要求熟練運用各種工具書、標準、規(guī)范等,各種工具書、標準、規(guī)范是編輯糾正書稿中差錯的依據(jù)。凡是在書稿中遇到疑點,都應該進行核查。引文不容許有錯,在審稿過程中必須認真核對原文,并聯(lián)系上下文核查是否準確。
核查不可根據(jù)不可靠的資料,一般應參考出版相關標準和規(guī)范,如《作者編輯常用標準及規(guī)范》《編輯作者實用手冊》《辭?!贰冬F(xiàn)代漢語詞典》等。
(三)改稿
改稿若只浮于文字表面,只關注文從字順,覺得語句通順、文字正確、標點無誤,就認為稿件可行,那就大錯特錯了。筆者認為,書稿內容的審校才是重中之重,才是衡量書稿是否達到出版要求的最重要的標準。
改稿應遵循的原則是:逢疑必究;有錯必改;改必有據(jù);多就少改。
改稿工作應做到:第一,凡有疑問之處,應勤于核查,不可偷懶;第二,必須改正的錯誤,都不應該疏忽、遺漏;第三,為防失誤,不致錯改,改稿應慎重,要有令人信服的依據(jù);第四,盡量忠實原文,尊重作者的行文風格;第五,常見錯別字要勤于積累,做到心中有數(shù);第六,從開始讀稿時,就要讓重要文字在心中留有印象,以便在讀稿過程中發(fā)現(xiàn)前后不一致差錯和前后重復差錯。
(四)與作者溝通
審稿過程中,作者的作用不可忽視。審稿過程中,編輯還應時時與作者保持聯(lián)系,就書稿修改意見和建議與作者積極溝通。作者是書稿的第一責任人,對書稿的質量應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對書稿也更熟悉,有利于書稿質量的提升。
四、圖書編輯審稿細則
審稿一般分為預審書稿、初審書稿、復審書稿和終審書稿。
(一)預審書稿
此環(huán)節(jié)是一道必要的程序,編輯切不可隨意跳過。責任編輯在接到書稿時,切忌急于對書稿進行初審。應先檢查書稿是否齊、清、定,即書稿是否完整,頁面是否清楚,是否已經(jīng)定稿。然后略讀書稿,主要了解書稿的內容和特點,對其總體質量和水平做到心中有數(shù)。預審,首先關注的是書稿有無出版價值,其次關注書稿的整體寫作水平。略讀后要對書稿總體情況作出判斷,并提出相應的處理辦法——或者退稿,或者退修,或者接受。
不可用的書稿要盡快退稿。盡快退稿是對作者的尊重,盡早退稿,作者可以另做他謀。也是對出版社負責任的表現(xiàn),盡快退稿,免得耽誤工作。若作退稿處理,則避免了盲目初審到校對環(huán)節(jié)才決定退稿而造成時間和人力的浪費,避免引起與作者不必要的糾紛。
如果書稿在總體上是好的,大體可用,但是在某一方面或幾個方面存在較大問題,編輯應該就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反饋給作者,與作者取得一致意見后,將書稿交由作者修改。
具體做法:第一,略讀全稿,初步判斷書稿的學術水平和出版價值。第二,抽樣精讀書稿,確定書稿中存在的各類差錯情況,決定是否退修。第三,重點關注書稿內有無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錯誤;檢查有無明顯的知識性差錯。
預審書稿的意義在于編輯能夠從整體上把握書稿情況,決定相應的處理辦法。
(二)初審書稿
如果書稿無重大問題,就可進入初審環(huán)節(jié)。初審書稿工作一般由責任編輯承擔,它是審稿工作中任務最繁重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初審要對書稿進行全面、仔細的精讀,顧及書稿各方面,發(fā)現(xiàn)和糾正各種差錯。
1.通讀書稿前言和目錄。書稿前言和目錄一般列出了書稿的主要內容、寫作背景、寫作過程、學術價值及現(xiàn)實意義,目錄則列出了書稿的主要內容和結構。編輯通讀前言和目錄后,對書稿就有了大致了解,可以做到心中有數(shù)。
2.檢查書稿體例是否一致。書稿體例代表書稿的框架,合格的書稿全書體例應保持一致。每一章、每一小節(jié)的板塊保持一致,框架相同。
3.檢查書稿中的政治性差錯。一般所說的政治性差錯,是指書稿中由于政治上的認識不清晰、技術上的疏漏等造成的與黨和國家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不能保持一致的相關差錯[4]。常見具體政治性問題主要有政治體制、黨和國家領導人、國家領土、民族和宗教、法律、國際關系、保密問題等。政治性差錯屬于重大差錯,編輯應高度重視。凡是涉及政治性問題的圖書,編輯務必從嚴把關,不出任何差錯。對于涉及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中國共產黨黨史的重大歷史事件,都要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中央文件精神編輯處理。
4.檢查書稿結構是否合理。具體檢查內容:各章與書稿主題是否相關;各章之間是否有聯(lián)系,分章是否合理;各節(jié)與章之間有無關聯(lián),是否圍繞章展開;各節(jié)之間是否有關聯(lián);章節(jié)內容比例是否合理;中外選材比例是否恰當;正文與標題有無關聯(lián),是否存在文不對題的現(xiàn)象;正文中是否存在過多與主題無關的文字;是否過多引用他人的文章;是否同一事情以完全一樣的文字表述在書稿中多次重復出現(xiàn);是否前后文失去連貫性,邏輯混亂。
5.確認作者的觀點有無創(chuàng)新或有無意義。作者是否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觀點是否創(chuàng)新;引用他人觀點時是否有依據(jù)。
6.審讀文字內容。糾正文字中政治性差錯,注意政治性內容中的意識形態(tài)傾向問題;檢查書稿中是否有違背憲法、法令、法規(guī)、政策的言論;檢查書稿中是否有違背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文字;檢查書稿中是否有民族、地域、性別等歧視內容;檢查書稿中有無商業(yè)廣告植入;糾正不符合真理與事實的觀點;糾正知識性錯誤,包括論點、論據(jù)、論證過程、史料與史實的錯誤;糾正文字表述中的邏輯錯誤、語法錯誤以及用詞、用字錯誤;糾正啰唆、重復的語句,使之精練;注意概念、術語、資料、數(shù)據(jù)、引文的準確性及其前后一致性,并檢查其來源是否正確;核對算式、計算過程、習題答案;糾正不規(guī)范的計量標注和數(shù)字用法,具體參照標準為《有關量、單位和符號的一般原則》(GB/T 3101—1993)、《出版物上數(shù)字用法》(GB/T 15835—2011)等;糾正不規(guī)范的標點符號用法錯誤,具體參照《標點符號用法》(GB/T 15834—2011);糾正專業(yè)書稿里不規(guī)范的專業(yè)術語。針對文字方面的差錯,編輯應提出必要的修改意見和建議。
7.檢查書稿圖片。圖片是否存在政治性差錯;圖片(包括文字說明)內容是否健康;圖片是否與書稿內容相關聯(lián),是否與正文內容一致;圖片是否涉及著作權和肖像權問題;圖片是否清晰;若涉及地圖,應注意檢查地圖繪制是否正確,國界線繪制是否正確,重要島嶼是否漏繪,等等。
8.核查參考文獻和腳注。重點核查參考文獻和腳注的準確性;核查參考文獻和腳注與正文內容是否一致;核實格式是否規(guī)范,具體參照《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GB/T 7714—2015)。
9.思考書名是否準確、簡潔。書名是否包含書稿的總體內容信息;書名是否一目了然;書名是否簡潔,讓人印象深刻。
10.檢查書稿的輔文。圖書輔文是正文的輔助與補充材料,是圖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的圖書,輔文的內容和形式也會不同,可多可少,不一定都要具備。初審時根據(jù)稿件來確定輔文,缺少的輔文應提請作者補充,多余的輔文要與作者協(xié)商后加以處理。
(三)復審書稿
復審是圖書“三審制”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復審者也應通讀全部書稿,對書稿全面把關、全面監(jiān)督。在初審的基礎上,對書稿的優(yōu)缺點、價值、質量進行審核與判斷。
一般來說,復審者應比初審者站得更高,以更高的標準審稿。必須在把握全稿基礎上,對書稿中需要特別重視的部分進行更為深入的審讀。此外,復審者還應以復審意見給終審者提供決斷依據(jù)。
第一,復審者應更注重書稿中的學術性差錯和知識性差錯;第二,要特別注意初審者提出的重大問題,必須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或贊同,或反對,或補充,或存疑。如果有不同的看法,應充分說明自己的理由;第三,對于初審者遺留的問題,復審者應注意補充,幫助解決;第四,對于初審未達到標準要求的,復審者有權要求初審者重新初審,直至達到質量標準;第五,對于初審者提出的退修或退稿意見,復審者應標明自己的態(tài)度。
(四)終審書稿
終審主要審核書稿的思想導向和政治導向問題,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審核稿件是否存在政治性差錯,是否具有學術價值,是否可產生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
第一,對于一般書稿,終審者可以抽查審核部分內容;第二,對于重點稿件或內容復雜、難度較大的稿件,終審者應審讀全部書稿;第三,對初審者和復審者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終審者應給出自己的看法;第四,對于初審和復審遺漏的問題,應作相應補充說明;第五,書稿的最終處理意見應由終審者給出。
五、結語
做一名合格的圖書編輯,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隨便說說就可以的,要真正做到合格、稱職并不是一件易事。不僅要對審稿工作有較大的熱誠,對編輯工作有認同感、責任感,還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講的就是持之以恒的努力。
(一)思想準備
編輯工作是艱苦的、枯燥的,必須甘于寂寞,沉得下心。書稿多、催稿及時,還需要加班加點,連續(xù)作戰(zhàn)。作為編輯人員,對此一定要有心理準備。
(二)堅持學習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fā)展,任何行業(yè)也在飛速前行。只有持續(xù)不斷地學習,才不會被時代所拋棄,在所在行業(yè)中才能立足。“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編輯人員自身素質提高了,書稿的質量才會提升。
因此,編輯工作者應做到:第一,了解國家時事,熟悉國家新的政策,學習新的法律法規(guī)。第二,要持續(xù)不斷地學習,學習出版相關規(guī)范、相關標準。還要持續(xù)關注標準的更新情況。熟悉行業(yè)術語,比如什么叫“齊、清、定”,什么叫“三審三校一通讀”等等,對于這些問題,圖書編輯一定要了然于心。第三,審讀專業(yè)書稿前,還應學習專業(yè)相關知識,做到心中有數(shù)。第四,不能不懂裝懂,要勤于學習,勤于核查。第五,要多向有經(jīng)驗的同事學習,學習他人的編輯經(jīng)驗和編輯技巧。
(三)做好筆記
第一,平時自我學習或參加相關培訓時,對重點內容應時時記錄,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每隔一段時間拿出來學習,這樣知識才能得到鞏固,審稿時才會得心應手;第二,編輯書稿時,編輯人員應認真做好筆記,將書稿中的疑難問題記錄下來,過后可與其他同事討論解決辦法,不斷提高編輯水平。
(四)認真總結
審讀完一本書稿,編輯人員應對其加以分析,總結書稿中存在的普遍性、規(guī)律性的問題,每隔一段時間,就將重點問題整理出來,以提升對同類型書稿的編輯技巧。
參考文獻:
[1] 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專業(yè)資格考試辦公室.出版專業(yè)基礎(中級)[M].北京:商務印書館,2020:34.
[2] 張芬之,周楊.圖書出版必備[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8:125.
[3] 林驤華.編輯審稿實務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8:128.
[4] 高振興.校對工作中如何避免政治性差錯[J].出版參考,2016(3):56-57.
作者簡介:劉小娟(1983—),女,湖北武漢人,碩士,編輯,研究方向:編輯出版。
方競男(1988—),女,湖北武漢人,碩士,編輯,研究方向:編輯出版。
曲生偉(1980—),男,吉林白山人,碩士,編審,研究方向:編輯出版、數(shù)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