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樂
摘要:在低音提琴的演奏過程中,通過不斷地練習,使演奏水平及聲音質(zhì)量得到提高,本文將通過身體的平衡,呼吸,基本功,以及弓子的運動和左手的技術等方面,淺談低音提琴的演奏藝術。
關鍵詞:平衡;呼吸與歌唱;基本功;弓子的運動與音色;左手的技術
在很多時間里,低音提琴在我國一直處于“弱勢”狀態(tài),直到20世紀以后才逐漸被重視起來,它碩大的體型以及低沉深厚的聲音是其它樂器無法比的。在交響樂,室內(nèi)樂,歌劇和民族樂隊中被廣泛應用,經(jīng)過長期的積累,和不懈的努力,低音提琴演湊者們不斷豐富著低音提琴的演奏技術,逐漸形成了低音提琴的藝術。
一、低音提琴簡介
低音提琴是西洋弦樂器最大的樂器也是交響樂隊中演奏最低音的樂器,提琴家族中的“泰坦”。關于低音提琴的最早記載約在十六世紀初,曾用不同音高來調(diào)音,直到1832年,法國音樂學院當時的院長凱魯比尼和教務處長阿貝尼最后決定按四度關系來調(diào)音,即EADG,后期發(fā)展中又產(chǎn)生了在低音提琴上加一個“變音器”,即將低音提琴第四弦E弦的指板向上延伸,使低音提琴的最低音可到C。
二、低音提琴的演奏
(一)平衡
我們每個人從年齡很小的時候其實就開始學習平衡,例如學走路,練習輪滑等等。一個正確的姿勢能使我們調(diào)整好身體的各個部位,演奏出更好的音色。演奏者用正確的持琴方式,把樂器與人的重量分配得很平均,就可以根據(jù)需要把重量調(diào)配到左手或右手上去。姿勢的平衡,力量就會集中到一個點上。在演奏低音提琴時,焦點是弓子與琴弦的接觸點。低音提琴的高度應該調(diào)整在使弓子與琴弦可以很自然地形成90度的角度,從弓根運行到弓尖時,不應該出現(xiàn)不好的弧線。身體的平衡,左手就會有足夠的重量把琴弦按到指板上去,這樣會產(chǎn)生出更好的音色。
(二)呼吸與歌唱
均勻合理的呼吸會幫助我們把歌曲自然的斷句,使歌曲富有韻律和節(jié)奏感,這是歌唱性的體現(xiàn)。演奏低音提琴,我們可以把琴弦看做我們的聲帶,把每次演奏都當作是在用喉嚨發(fā)音,這樣就能很自然的可以體會到樂句中的呼吸與斷句。呼吸對于歌唱家是重要的,對于低音提琴演奏者來說也是同樣重要的,我們能夠向優(yōu)秀的歌唱家學習到很多東西,特別是在呼吸與分句方面,如果能想到使呼吸的線條去發(fā)揮作用,把你的全身投入到音樂中去,那音樂就會更加打動人心。
(三)基本功練習
音階和琶音是學習弦樂器的人都必須重視的基本功練習。學生時期,我的老師一直都會強調(diào)要求,每天練琴前要花大量的時間去練習音階和琶音,這是非常重要的,應該占用每天練琴總時間的三分之一,有助于掌握每個大小調(diào)式的調(diào)性。音階和琶音對樂曲的演奏有很大的幫助,扎實的基本功幫助你更快速的掌握樂曲演奏。很多學生在初期感覺演奏音階和琶音很枯燥,沒有演奏樂曲那么讓人愉悅,容易讓人感到厭煩,以至于半途而廢,但基本功是演奏技術升華的基礎,我們可以把它當成是一種積累,就像是財富的積累,當積累達到一定數(shù)量,就會發(fā)生質(zhì)的變化,而演奏者也從中養(yǎng)成了好的演奏習慣,因此重視音階琶音的基礎練習是很必要的。
(四)弓子的運動與音色
低音提琴在演奏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是關于如何能夠發(fā)出好的聲音,但是在日后的演奏中,我們很多時候太注重音準和節(jié)奏,忘記了樂器本身的音質(zhì),好的聲音就意味著好的演奏者。學琴初期,老師就說要注意琴弓在弦上的運動軌跡,觸弦點和弓子的壓力起著主要的作用。觸弦點不能過于靠近指板,更不能在指板之上運動。正確的觸弦點應該在指板與琴碼中間靠近指板三分之一處,而且這個點要隨著把位的升高而向琴碼移動,弓子在弦上運動時要與弦保持在90度的角度。弓子對弦的壓力不能妨礙弦的自旋震動,不能一味地為了追求音量而人為地加大弓子對弦的壓力,這樣只會影響琴弦原本的震動,影響聲音的質(zhì)量,應該用弓速來控制壓力,弓速的快慢變化會直接影響到弓子對弦的壓力,弓速越快壓力就越大,聲音就越強,相對的弓速越慢,壓力就會越小,聲音也會越弱。
(五)觸覺的記憶一左手技術
觸弦,要保持手型左手虎口打開,拇指與中指相對,小臂與手臂在一條線上,肩部放松,學生時期老師還經(jīng)常提醒我們左手要橫著站立起來。手指觸弦時的起落對聲音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觸弦靈活,聲音才會有光澤,在手指觸弦之前先做一個高抬指動作,把手指“彈”到弦上,使音色更加飽滿。
換把位,變換把位時要保持手型并隨把位的升高減小手指間的距離。在將要演奏下一個音,需要換把時,心里面要有一個距離的尺度。拇指把位也是一樣,拇指要完全放松,以便使用前臂的重量把弦按在指板上,在拇指把位,手臂重量應通過拇指和正在按弦得手指之間的拱形分配在手指上。當我們認識到半把位和拇指把位一致性后,就不會對高把位指法有恐懼。
指法,在天津音樂學院馬老師一篇論文中提到過到“要建立適合自己的指法體系”。演奏一首樂曲時會有很多種指法,每個人在演奏時都會有他自己的一套指法體系,所以沒有辦法統(tǒng)一一個標準指法,只有在交響樂隊中才會統(tǒng)一指法,由此可見,指法是依據(jù)每個人的生理條件,興趣愛好,以及音色而定的,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指法體系,對于一個演奏員來說,是很重要的,這可以使他們更好地演奏出樂曲。
揉弦,整個手臂的柔弦是低音提琴最有效的揉弦方法,揉搓弦的動作來自手臂的肘部,前臂和肘應當成為一個整體來運動,大臂和肩關節(jié)要放松,不同的音樂速度和音區(qū)使用的揉弦也是不同的,在較高的音區(qū)使用較快且動作幅度小的揉弦,在較低的音區(qū)則使用較慢而寬的揉弦。一個音在演奏出之前就應該開始揉弦,根據(jù)樂曲的需要,音演奏完之后還應繼續(xù)揉弦。好的低音提琴演奏員使聲音保持向前運動,甚至在從一個音到另一個音時還在繼續(xù)揉弦,在大樂句中這一點很重要,可使音樂線條不中斷。
三、結束語
低音提琴體積龐大笨拙,發(fā)音低沉,但在音樂藝術中,低音提琴的地位是無法取代的,本文僅從幾個基礎演奏方面淺談,相信低音提琴藝術在我們國家的發(fā)展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二十世紀弦樂大師》夏鴻 著 上海音樂出版社
[2]《弦樂藝術史》張蓓荔 楊寶智 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世界著名弦樂藝術家談演奏》(美)塞繆爾 阿善爾鮑姆 著 張世詳 譯 上海文藝出版社
[4]《低音提琴聲音質(zhì)量探索》 馬茂龍
四川交響樂團 6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