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磊
1 體育教學器材利用現(xiàn)狀
體育器材作為體育課的教學輔助教具,在幫助學生提升身體素質上發(fā)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不過,不僅僅是學生,就連有些老師都對體育器材的應用不甚了解,有些片面地將“健身器材”與“體育教學教具”混為一談,進而造成了很多體育教學器材難以充分地體現(xiàn)其功能。
2 體育教學中體育器材的認知誤區(qū)
談及“器材”,很多人下意識地認為只有設備才能夠被稱之為器材,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往往將關注的焦點放在籃球、足球等可見性比較強的器材上,其實,伴隨著高科技技術在體育運動教學中的不斷推廣與應用,百米測距器、跳繩計數器等充分體現(xiàn)高科技水平的現(xiàn)代化體育器材已經走入了校園環(huán)境,而且通過廣大師生的實踐應用,很多體育器材也在不斷地優(yōu)化和改進。
說到“器材”,人們會普遍認為其功能性是較為單一的,然而在體育教學中并不是這樣,體育場地器材具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一物多用,至于說什么樣的器材在哪些體育鍛煉項目中可以重復利用,或者說哪些體育器材可以跨項目使用,并沒有一定之規(guī),只需要體育教師充分發(fā)揮才智和想象力去挖掘體育器材的“一物多用”功能,就能夠讓這些體育器材在多個體育教學中發(fā)揮作用。
3 當前體育教學中體育器材的科學優(yōu)化方向
我國著名的體育教育家、體育思想家馬約翰說過“體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包括身體的、智育的、道德的等諸方面。體育具有廣泛的教育價值,非僅限于身體教育?!边@就充分地說明了體育活動的綜合性與多變性本身就較強,體育器材的利用也應當遵循嚴謹、務實、科學的方式開展,從而讓體育教學更能夠符合素質教育的基本需求。
其一,改變思維模式,重視體育器材的科學規(guī)劃。從一些大型的體育賽事中不難看出,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體育比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高科技體育器材的比拼,雖然在體育教學中不至于出現(xiàn)那么激烈的競爭,但是也應當給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和傳遞體育器材科學規(guī)劃與利用的這種理念。譬如說在學生們的標槍投擲訓練中,老師應當為學生們講解不同材質的標槍,其在遇到“風阻”之后可能會對成績造成的影響,進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身體狀況來選擇不同材質的標槍。
其二,摒棄錯誤觀點,優(yōu)化體育器材的應用潛力。對抗性體育運動鍛煉是高年級學生最喜歡的,在這些體育運動中,體育器材的實際應用也相對較少,因此很多體育老師也樂見于學生開展這些活動。然而這絕非代表著這些體育器材的實際功能僅限于體育運動項目本身,必須要引導學生將體育器材綜合起來利用,進而充分地發(fā)揮出其潛力。例如,在對抗性較強的足球訓練中,老師可以將百米測距器放在邊線的位置,通過學生不斷地在球場上的奔跑,綜合測評其比賽階段的奔跑距離、平均速度、瞬間爆發(fā)力等數據,便于學生在賽后對自身體能狀態(tài)進行分析,進而更好地提升成績。
其三,倡導先進方式,助力體育器材的改進??紤]到地緣因素的差異性,很多體育器材在戶外實際應用中會明顯存在不同,作為體育老師,不應當教條地“套用”體育器材的應用方式,應當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針對體育器材的基本作用來開展“本土化”改造,從而使其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如果客觀條件具備的話,完全可以讓學生直接參與這項工作,畢竟這些學生使用體育器材的頻次和頻率都較高,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對于體育器材的改進而言更具有針對性。
需要著重注意的是,體育器材的優(yōu)化和改進,應當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不僅看似幼稚,而且還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體育老師在沒有對改良之后的器材經過安全測評的情況下不應當交由學生們使用,避免讓學生因為操作不當而造成危險。尤其是需要考慮到盡管從年齡結構上來看高職院校的學生已經處于成年人階段,可是其自控能力以及身體機能的有效參數并沒有達到成年人的水平,在沒有專業(yè)人員指導的情況下進行鍛煉極易造成肌肉拉傷等意外狀況出現(xiàn)。同時也要嚴格控制戶外體育器材和室內體育器材混用、亂用的情況出現(xiàn)。
4 體育教學中體育器材的發(fā)展方向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為了能夠最大化地讓體育器材發(fā)揮作用,在體育器材的制作上往往注重和強調其“功能性”,這固然是能夠讓學生比較直觀地運用好這些器材,但是其實也帶來了不小的安全隱患,在科學技術不斷升級的當下,在體育教學中,老師也應當對于體育器材的安全性優(yōu)化引起重視。通過軟膠材料的接力棒、碳纖維材質的單雙杠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體育運動鍛煉起到保護作用的體育器材應用可以看出,體育器材與高科技技術之間的融合與銜接絕非是一句空談,二者之間是由很多可以充分銜接的。
5 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改給體育教學提出了全新的目標,其目的在于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器材作為專業(yè)的輔助性教學教具,能夠發(fā)揮的作用顯然是無可替代的,不過也需要慎用、巧用才能夠使其充分發(fā)揮作用。
(作者單位:黃岡科技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