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階段正處于人生的關鍵階段,面臨著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變化,農村初中階段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的教育問題是教育工作者關注的首要問題。鑒于此,本文通過問卷和訪談的方式,對寬川初中的留守兒童進行了調查,并針對調查出的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字: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教育
上世紀80年代,在改革開放大潮的推動下,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城務工。簡陋的環(huán)境,繁重的工作,微薄的收入,這些外在條件限制了農民工孩子在父母身邊接受教育的可能,加之戶籍制度和城鄉(xiāng)隔離制度的藩籬,留守兒童受教育問題就由此而生。
一、寬川初中留守兒童基本情況
寬川初中始建于1925年,前身為私塾,解放后設立小學, 1968年成立初中部,學校2008年受地震影響開始災后異地選址重建,2011年3月竣工使用,現(xiàn)坐落于甘肅禮縣東南寬川鎮(zhèn)馮莊村,現(xiàn)有教學班11個,教師45人,學生441名,留守兒童230名,留守兒童占全??側藬?shù)的52%。
(一)寬川初中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情況
230名留守兒童中,單親監(jiān)護87人,占比為38%。雙親外出,隔代監(jiān)護的131人,占比為57%。自我監(jiān)護的3人,占比1%,親朋監(jiān)護的9人,占比為4%。數(shù)據顯示,大部分的留守兒童是由爺爺奶奶照料的,很多爺爺奶奶對學生既不能輔導作業(yè)又不能嚴格管教,這就導致留守兒童缺乏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寬川初中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
學習是通過教學或體驗而獲得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或價值的過程,對于初中生而言,升學率是考察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標準,成績的好壞可以直接體現(xiàn)出學生運用綜合知識的能力。筆者以寬川初中2019年秋季學期的期末成績?yōu)樽ナ?,對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進行了對比分析。其中七-九年級中:1-20名里,有留守兒童18名,非留守兒童42名;20-40名里,有留守兒童21名,非留守兒童39名;后10名里,有留守兒童21名,非留守兒童9名。由此可見,留守兒童年級排名多在中下水平,學習質量有待提升,學習習慣有待改良。
(三)寬川初中留守兒童的心理情況
心理健康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保障。初中生正處在青春發(fā)育期,任何一點小的偏差都會影響他們一生。由于留守兒童父母長期在外,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顯得尤為重要。調查發(fā)現(xiàn),母親為監(jiān)護人的留守兒童表現(xiàn)為缺乏耐心,缺少友愛;父親為監(jiān)護人的留守兒童通常表現(xiàn)為缺乏自信心,略顯懦弱;雙親都在外的留守兒童,物質需求較大,亂購買垃圾食品,虛榮心過強,自卑心較重,缺乏嚴重的安全感,部分學生甚至出現(xiàn)抽煙、酗酒、賭博等現(xiàn)象。
二、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分析
(一)家庭結構分散,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是人成長的強大支撐,留守兒童的家庭結構是分散的、缺失的。留守學生大多被隔輩撫養(yǎng),而祖輩的關懷在心理健康、學業(yè)輔導、身心引導、興趣培養(yǎng)等方面是缺失的,這嚴重影響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使留守兒童成為了“孤獨人”。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孩子通過與父母的互動以及父母的潛移默化對孩子產生的影響。家庭教育的缺失會導致學生情感上的錯位和交往方式上的隔空,親子關系疏遠或學生早戀就是典型的反映。
(二)學習觀念不良,輔導監(jiān)督不力
從訪談中筆者得知,在學習觀念的認知方面,很多父母只重視學習結果對過程漠不關心,教育方式偏激,對家校合作的教育合力認識不足。這些因素匯聚在一起,最終導致留守兒童在自主學習、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未形成良好的習慣,為未來的繼續(xù)教育留下了深深的隱患。
(三)行為自私自利,心理自卑孤僻
留守兒童在行為上多表現(xiàn)為“以自我為中心”,加之父母對自己長期不在孩子身邊心存愧疚,在出現(xiàn)問題管教時“言不重、心不狠”。長此以往,學生就養(yǎng)成了驕縱,自私自利,自卑孤僻,自我中心的性格。
2018年國家留守兒童調查報告顯示:28%的留守兒童存在心理問題,11%的留守兒童有嚴重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自閉寂寞,不喜歡跟別人交流。這一數(shù)據通過筆者的調查進一步得到了印證。
三、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教育對策
(一)成立家長委員會,發(fā)揮家長學校作用
前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說: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舉動、每一個眼神,甚至是看不見的精神世界,都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建立農村留守兒童“家長學校”是全面暢行素質教育、不斷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具體做法為學校定期開展監(jiān)護人交流大會,向監(jiān)護人傳達教育方法,溝通技巧,及時解決監(jiān)護人當下遇到的困難。
(二)樹立以留守學生為特殊中心的教育觀
農村留守學生是特殊群體,面對這個特殊群體,教師需要轉變教育觀念。首先,以學生為中心,根據每個留守兒童的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其次,開展留守兒童學習幫扶活動。學校對留守兒童進行摸底調查,篩選出學習有困難的留守兒童,政教處制定留守兒童學習幫扶制度和具體幫扶計劃,學科教師按照幫扶計劃對學習有困難的留守兒童進行學習幫扶,提高學習困難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再次,班主任定期與留守兒童進行交流,深入了解留守兒童的思想動態(tài),多關心留守兒童的生活,觀察他們的行為表現(xiàn),對個別心理有困擾的特殊留守兒童及時進行心理輔導和行為疏導。
(三)創(chuàng)設以學校為主導的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
環(huán)境是隱形的資源,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可以洗滌人的內心。首先,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例如利用大課間活動、開展手工制作比賽、歌詠比賽、興趣小組活動,幫助留守兒童開啟內心的封閉之門,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師生、生生交流,發(fā)泄壓抑已久的煩躁情緒。其次,籌措資金,建立親情可視電話室,為留守學生跟家長的定期聯(lián)系創(chuàng)造更便利的條件。再次,創(chuàng)建“留守兒童之家”,充分發(fā)揮“留守兒童之家”的作用,讓學生感受到家的溫馨。
參考文獻:
[1]葉敬忠,詹姆斯?莫瑞.關注留守兒童——中國中西部農村地區(qū)勞動力外出務工對留守兒童的影響[J].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9)
[2]農村中學留守兒童的學習現(xiàn)狀及教育策略——以浦口區(qū)石橋中學為例,江蘇:蘇州大學,2009
作者簡介:馮海報,中共黨員,生于1984年1月15日,男,漢族,甘肅禮縣人,大學本科,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 :教育教學。
(甘肅禮縣寬川鎮(zhèn)初級中學?甘肅禮縣?74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