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洪雁
偶然的機會加入了微信讀書共讀訓練營,與來自全國各地的教師同行們共讀了于潔老師的《我就想做班主任》一書。
開始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時,很是詫異,怎么還有人那么喜歡做班主任呢?而且從教20多年一直沒有厭倦。帶著疑惑,我開始讀這本書。
當讀到“教育很美好,道路很艱難”這一章節(jié)時,被題記中的話,深深地吸引了。題記是這樣寫的: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對的教育人生,你是否還有勇氣前來?記得當時看到這句話時,我毫不猶豫地寫下了兩個字:不會!我是一位來自鄉(xiāng)村學校的教師。從教20年以來,時光早已消磨了我青春年少時的教育熱情,尤其是當每天面對一群基礎薄弱、素質(zhì)不高的鄉(xiāng)村孩子時,看到他們不遵守紀律,不完成作業(yè),課堂上睡覺的時候,真的很頭疼也很心痛。所以,我常常想,如果當初我預知到了自己面對的是這樣一群孩子,也許沒有勇氣選擇做教師??墒怯跐嵗蠋?,同樣面對著這樣的一群孩子,她又是如何做到樂此不疲的呢?我急于知道答案,所以繼續(xù)讀下去。閱讀中,我逐漸了解了于潔老師的做法,在敬佩之余,更多的是被于老師的教育情懷深深地打動。
記得書中說,“我們的教育缺的不是完美的、理想的教育理念,也不缺高科技的教學條件,缺的是從心里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是啊,反思自己,不知道多少次教育的初心被現(xiàn)實、被自己的惰性消磨殆盡。作為教師,如果不能對孩子真心地付出,不能從心底里真愛孩子,允許孩子犯錯,能夠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又怎么會每天積極快樂地走進課堂與孩子相處呢?又怎么會有職業(yè)的幸福感與喜悅感呢?教育的過程看似我們是教育者,而換一個角度看,孩子又何嘗不是我們的教育者呢?其實,教育的本質(zhì)就是:教學相長,彼此成全的過程。教師不是高高在上的施教者,他同時也是教育過程中的學習者,在與孩子們相處的過程中,與家長溝通交流的過程中,都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如果教師能保持理解、平和的心態(tài),就能夠有效地解決問題,與學生們和諧共處、共同進步、彼此成長。
記得前幾天,在一堂語文課上,我發(fā)現(xiàn)有幾位女同學傳紙條,紙條的內(nèi)容大概就是對老師的各種抱怨和厭惡。比如老師對她們的管教,老師總盯著她們學習之類的話。如果是以前,我一定會大發(fā)雷霆,心中也會因為不被學生理解而產(chǎn)生不平衡的情緒。但這次我控制住了,當時想起了于老師在書中說過,永遠不要指望談一次話,就可以改變一個學生,也不要指望一次鼓勵、一次批評,就可以讓一個學生徹底醒悟,教育從來沒有那么神奇。是啊,教師不是神仙,沒有點石成金的金手指。此時發(fā)脾氣批評孩子或者苦口婆心地說教,都起不到良好的效果,甚至會讓學生更加討厭自己。那么,何不一笑而過呢!教育是一個良心活兒,只要問心無愧就好。等她們長大了,也許就會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即便最后也不明白,那也沒關(guān)系,就像于潔老師所說的,教師的工作,既是渡人也是渡己!那么,何不學會等待,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平和地教育學生?這一刻,我內(nèi)心釋懷了,我發(fā)現(xiàn)了那時那刻自己的變化與成長!
書中談到關(guān)于老師“立情”的問題,我覺得也尤為重要?,F(xiàn)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里嬌生慣養(yǎng),以自我為中心,很難管教。日常學習生活中,班級事務處理過程中都需要老師處處立情。因為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師生間一旦建立了美好的情感,彼此信任,彼此寬容,那么在情感紐帶的作用下,師生才能更加和諧地共處,不斷地提高,不斷地體驗幸福和快樂!
看罷此書,掩卷深思:我終于明白了于潔老師從教20多年仍然喜歡做班主任的秘訣,那就是:唯有對工作,對學生的“真愛”,才能教學相長,彼此成全,收獲幸福與美好!
(補記:讀罷此書,心緒難平。心底居然也產(chǎn)生了想做一回班主任的沖動!好神奇!)
(作者系黑龍江省五常市拉林一中教師)
責編:何建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