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淮北稻麥周年均衡增產高效栽培技術研究

      2021-09-11 22:51:49朱延年徐士清葉世超
      關鍵詞:研究

      朱延年 徐士清 葉世超

      摘要:在淮北地區(qū)不增加施肥量與其他成本情況下,采取稻麥品種搭配、農機農藝結合、建立減災防災機制,通過提高溫光資源利用率,實現(xiàn)稻麥周年高產。集成水稻缽苗機插與小麥機條播、側深配方施肥、精確定量栽培、綠色防控等相關技術,提高科技在農業(yè)生產中的貢獻份額。2019年在江蘇現(xiàn)代農業(yè)(稻麥)產業(yè)技術體系灌南示范推廣基地開展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課題“淮北稻麥周年均衡增產關鍵技術與模式的研究”,高產示范片小麥畝產609.2kg、水稻畝產935.2kg、稻麥周年畝產1 544.4kg,創(chuàng)造了淮北地區(qū)同一塊田百畝方稻麥周年畝產超1 500 kg最高產量。

      關鍵詞:稻麥周年;均衡增產;高效栽培技術;研究

      稻麥周年均衡增產高效栽培技術研究是淮北地區(qū)糧食生產最重要生產方式之一,在種植業(yè)結構中占比高,其核心是稻麥綠色高質高效栽培,其中優(yōu)質食味稻米生產與開發(fā)是江蘇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通過開展稻麥周年均衡增產關鍵技術與模式研究,篩選新品種,應對變化復雜的氣候建立防災減災機制;面對日益發(fā)展的新技術、新裝備、新產品,加強集成與創(chuàng)新,達到知識儲備、技術儲備和積淀資本與人才資源的目的,是貫徹“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國家宏觀戰(zhàn)略的重要措施。

      1 開展“五新”(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新產品)技術試驗示范

      主要供試材料:摻混肥與其他緩釋肥、嘉優(yōu)中科1號、淮麥33,缽苗機械、綠聚能復合肥、卉豐尿素、有機硅肥等。

      集成水稻缽苗機插與小麥機條播、側深配方施肥、精確定量栽培、綠色防控技術等,在實踐中提升,在應用中優(yōu)化。

      1.1 合理搭配品種

      高產與遲熟經常是一對矛盾,在選用品種時,既要考慮產量潛力,也要考慮生育期不能過長。根據灌南縣稻麥綜合展示基地水稻與小麥品種示范情況,選用淮麥33與嘉優(yōu)中科1號作為稻麥周年組合搭配?;贷?3半冬性中晚熟品種,產量高、熟相好。選用嘉優(yōu)中科一號,產量高,潛力大。重點是調整好時間節(jié)點,將水稻抽穗揚花時間調整在日平均溫度26-30℃時期,提高抽穗后干物質積累,后期要讓出時間與空間實現(xiàn)小麥早苗全苗。

      1.2 水稻缽苗機插與小麥機條播技術應用

      水稻缽苗機插由揚州大學張洪程院士團隊牽頭的、將農機與農藝相融合、集高產與優(yōu)質于一體的機械化栽培技術。水稻缽苗機插優(yōu)點主要表現(xiàn)為:秧齡彈性大,秧苗素質好,溫光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增加了品種種植范圍,有利于水稻早發(fā)早育,可有效避開穗頸瘟高發(fā)時段,實現(xiàn)避災與優(yōu)質相協(xié)調。嘉優(yōu)中科1號5月18日播種,用種量1.9-2.2kg/畝,塑盤旱育,秧齡30天。見表1。

      小麥機條播選擇集旋耕、播種、施肥和蓋土一體化的機型,進田后一次性完成旋耕、施底肥、播種、鎮(zhèn)壓四道工序,播后田面平整,播種深度一致。堅持播種質量標準不放松,播深3-4cm,精播半精播,防止“三籽”,田面平整,土壤壓實,溝系配套。

      1.3 稻麥側深施肥技術應用

      水稻機插緩混肥一次性施肥技術,針對生產中肥料使用量大、利用率低、施肥用工多等問題,根據水稻階段吸肥規(guī)律,采用機械插秧側條施用組配同步釋放的緩混肥,滿足水稻全程對氮肥吸收需求,在水稻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按需釋放,既滿足水稻豐產優(yōu)質的需要,也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根據展示基地多年試驗情況,使用的摻混肥(N∶P2O5∶K2O=27∶10∶12)比對照減少用量25%,增產效果3.2%。在稻麥周年畝產1 500kg以上攻關中,采用側深施肥技術,氮肥利用率接近60%。

      1.4 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控技術

      主要內容是加強種子處理,包括曬種、選種、藥劑浸種與包衣,苗期全程藥控,重點是抓好穗期病蟲害的防控。

      2 集成、組裝配套技術,開展稻麥周年均衡增產技術攻關

      以高產攻關方案為基礎,圍繞生產實際情況精心組織實施,取得較好成效。

      2.1 水稻

      2.1.1 嘉優(yōu)中科一號測產結果

      經過三個點定點考察,水稻穗粒結構為:穗數(shù)16.8萬/畝,粒數(shù)232.5個/穗,千粒重26.4g,結實率86.3%,理論產量970.4kg/畝。10月25日,省推廣總站組織專家對水稻高產示范片進行實際查看與現(xiàn)場稱重,實測兩個點,測產情況:

      2.1.2 嘉優(yōu)中科一號高產思路與措施

      開展嘉優(yōu)中科1號高產攻關,制定科學方案,綜合管理,科學施策。

      1)提高秧苗質量? 在選種、曬種、藥劑浸種包衣基礎上缽苗基質育秧,與毯苗相比,秧齡長9-15天,每穴苗數(shù)比機插秧少20%,平均帶蘗增加0.1個,單株干重增加32%,根數(shù)增加28.6%。

      2)科學制定高產攻關方案? 根據嘉優(yōu)中科1號品種特性,制定900kg/畝施肥技術參數(shù)。在空白施肥情況下,基地水稻產量為400kg/畝。常規(guī)肥料利用37%左右,摻混肥利用率按照60%計算,提高了23個百分點。通過計算,畝產900kg稻谷,需要施用純氮27.45kg/畝,磷肥16.47kg/畝,鉀肥由于年年秸稈還田相對富足,鉀肥適量即可。

      基蘗肥用量以65%計算:a.純氮:27.45× 65%=17.84(kg/畝),約摻混肥33kg/畝。b.五氧化二磷:16.47×75%=12.35(kg/畝),其中摻混肥含6.6kg/畝,補施過磷酸鈣(五氧化二磷12%含量)25kg/畝。c.施肥方式:小麥秸稈全量還田,過磷酸鈣與少量有機肥撒施,摻混肥機插側深施用。

      穗肥用量35%計算:a.純氮:27.45×35%=9.61(kg/畝),約摻混肥17.8kg/畝;b.五氧化二磷:16.47×25%=4.11(kg/畝),其中摻混肥含4.11kg/畝。8月4日施用摻混肥15kg/畝作為穗肥。c.看苗診斷,補施肥料。

      主要莖蘗指標:基本苗7-9萬株,成穗數(shù)17萬穗,最高莖蘗數(shù)是成穗數(shù)的1.3倍。要在有效分蘗臨界葉齡期前7天左右,達到預期成穗數(shù),并嚴格水稻封行時間,推遲至孕穗前后,將水稻抽穗揚花調整在8月底9月初,不僅充分地利用溫光資源,還具有減災防病的作用。

      嘉優(yōu)中科1號表現(xiàn):株高103.2cm,比去年矮5.9%,生育期156天,成熟期比去年提早7天以上,穗長比去年長11%,比去年增2.1%,其中成熟期提早有利于提高結實率,防止后期降溫早帶來的不利影響。

      3)加強苗情考察、科學研判、合理促控? 措施前移,推遲封行時間。按施肥方案分蘗肥氮素作基肥一次使用,注意氮肥與磷肥相對平衡,維持較高穩(wěn)定氮素水平,頂一葉與頂二葉顏色較深且保持穩(wěn)定,分蘗早生快發(fā),質量高、整齊度好。

      為防止群體過旺與赤枯病發(fā)生,于7月10日栽后17天開始輕晾田,控制無效分蘗與葉片生長。7月24日再次擱田,讓水稻葉色由黑變淡,葉片挺立,推遲封行時間。

      科學研判,施好穗肥。根據田間考察與嘉優(yōu)中科1號歷年表現(xiàn)情況,由于長勢較好,擱田至葉色落黃,穗肥使用量減少10%,葉齡余數(shù)在2.6-3.0使用,考慮施肥滯后效應,起到促保兼顧的效果。長勢差地塊,按照標準用量增加15% 提前至倒5葉使用,爭取動搖分蘗成穗,促進大穗形成。

      看苗診斷,科學評估施肥數(shù)量。破口前后,由于葉片長度略短,每畝補施尿素5kg,提升光合能力。

      2.1.3 開展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

      適當稀播,加強水肥管理,提升秧苗素質提升,突出抓好苗期病蟲害的預防。

      藥劑浸種與包衣:常規(guī)粳稻每4kg用25%氰烯菌酯SC10ml 加上20%綠蟲苯甲酰胺SC30ml兌水2-3kg,浸種露白后,62.5%精甲·咯菌腈FS10ml兌水70ml拌3kg種子包衣后播種。62.5%精甲·咯菌腈用于包衣對于防治由高等真菌(如鐮刀菌、立枯絲核菌)引起的苗期病害。而精甲霜靈能透過種皮,隨種子萌發(fā)和幼苗生長內吸傳導到植株的各個部位,防治由低等真菌(如腐霉菌、疫霉菌)引起的多種土傳和種傳病害。

      水稻苗期全程藥控,揭膜后帶藥移栽,用藥配方為稻瘟靈+噻蟲秦+霉靈+磷酸二氫鉀,防治水稻稻瘟病、立枯病和稻薊馬。秧苗移栽前2-3天施用75%三環(huán)唑20g+40%戊唑多菌靈(或稻瘟酰胺)+50%吡芽酮20g等帶藥下田。

      綜合防治水稻穗頸瘟,開展二次防治。第一次為水稻破口初期,主治穗頸瘟、稻曲病、兼治其他病蟲;第二次為水稻齊穗期,復治穗頸瘟,查治其他病蟲,如稻象甲、稻薊馬等。

      2.1.4 氣象條件分析

      分蘗期:7月份天氣晴好,日照充足,平均溫度27.7℃,有利于分蘗與干物質積累;孕穗期:8月份天氣好,平均溫度26.6℃,雨水少,日照充足,無35℃以上高溫,有利于穎花分化與干物質積累;揚花至灌漿結實:9月份氣溫23℃,天氣晴好,日照充足,雨水少;10月份平均溫度高于17℃,有利于灌漿與結實。

      2.2 小麥

      6月8日,市農業(yè)農村局組織專家對小麥高產示范片進行測產:實測三個點,扣除水分與雜質,平均產量為609.2kg/畝。

      2.2.1 強化小麥施肥運籌,增施有機肥、磷鉀肥,增施拔節(jié)孕穗肥

      小麥施肥運籌包括施足基種肥,補施壯蘗肥,重施拔節(jié)孕穗肥。基種肥:商用有機肥畝施500kg,畝施45%配方復合肥30kg,尿素10kg,促早發(fā)。壯蘗肥:畝施尿素5kg,壯苗安全越冬。拔節(jié)肥:畝施45%復合肥20kg,尿素5kg,壯稈大穗。孕穗肥:畝施尿素5kg,增粒重。平衡肥:根據需要施肥,畝施尿素2.5-5kg,捉黃塘。葉面肥:灌漿期噴施磷酸二氫鉀,防止早衰。

      2.2.2 稀播、勻播,調節(jié)莖蘗動態(tài)

      10月15日播種,基本苗14-18萬株,10月25日播種,基本苗18-24萬株,11月5日播種基本苗為23-28萬株,最高基本苗不超過35萬株。封行時間推遲至孕穗階段。

      2.2.3 加強主要病蟲害防控

      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主要突出藥劑拌種,62.5%精甲·咯菌腈FS10ml兌水70ml拌15-20kg種子包衣后播種。紋枯病、白粉病要早防早治,嚴格控制發(fā)病率3%以下,灌漿階段保持5張以上綠葉數(shù),增加光合產物積累。綜合防治小麥赤霉病,破口期及時用藥,控制田間菌量,進入揚花期用氰烯菌酯間隔2-3天連續(xù)用藥。

      2.2.4 氣象條件分析

      2018-2019年度11-1月份積溫比常年增加,有利于小麥分蘗。11月小麥分蘗期及春季雨水較多,對小麥分蘗成穗和拔節(jié)肥的施用非常有利,增粒重。灌漿期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灌漿結實。5月份較干旱。不利的氣候主要是:1月12日小麥越冬期出現(xiàn)極端低溫-10.5℃,尤其是抗寒性差的品種凍害較重;4月26日以后連續(xù)氣溫持續(xù)偏低,并且4月29日伴隨連陰雨,導致小麥赤霉病發(fā)生;4月30日最低氣溫2.6度,小麥正值抽穗揚花期,不能正常開花授粉,小穗出現(xiàn)凍傷。小麥播種期間天氣晴好,播種質量較高,11月5-8日連續(xù)降雨,出苗整齊。6月6日、6月9日的狂風暴雨,小麥收獲期推遲,個別品種倒伏。小麥收獲期間,天氣晴好,有利于搶收和曝曬進倉。

      3 主要論斷與意義

      稻麥周年兩熟制產量獲得新突破,2019年10月25日江蘇省農學會組織來自江蘇農科院、揚州大學、江蘇省農技推廣總站等單位專家對南京農業(yè)大學和灌南作栽站展示基地實施的稻麥周年模式攻關田進行水稻實產驗收,水稻產量935.2kg/畝,加上2019年6月12日在同一塊田上的小麥經專家驗收產量609.2kg/畝,首次實現(xiàn)在同一塊地上水稻超過900kg/畝,小麥超過600kg/畝,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淮北稻麥周年1544.4kg/畝最高產量。

      與其他稻麥周年模式相比,突出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應用,以小麥產量600kg/畝、水稻產量900kg/畝為目標,開發(fā)土地在現(xiàn)代科技應用下的生產能力,對保障糧食安全、推進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應用、促進農業(yè)增效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龍俊,蔣小忠,吳中華,等.江蘇省粳稻—小麥周年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研究[J].耕作與栽培,2013(5):1-6+10.

      [2] 劉世平,陳后慶,聶新濤,等.稻麥兩熟制不同耕作方式與秸稈還田土壤肥力的綜合評價[J].農業(yè)工程學報,2008(5):51-56.

      [3] 吳延華,黃正來,吳安昌,等.秸稈機械全量粉碎還田與密肥調控對稻麥周年生產力的影響[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38(10):5017-5020.

      [4] 杜永.黃淮地區(qū)稻麥周年超高產群體特征與調控技術的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07.

      猜你喜歡
      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關于遼朝“一國兩制”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基于聲、光、磁、觸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電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6:04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關于反傾銷會計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層脫落的攻關研究
      電子制作(2017年23期)2017-02-02 07:17:19
      凤城市| 漳州市| 霍林郭勒市| 本溪| 上杭县| 阜阳市| 大悟县| 沽源县| 岳阳县| 南靖县| 西畴县| 漳州市| 平乐县| 云林县| 蒙山县| 桑植县| 白山市| 栾川县| 鄯善县| 江阴市| 黎城县| 温泉县| 锡林郭勒盟| 桃园市| 长岛县| 出国| 黑河市| 原平市| 成安县| 阿巴嘎旗| 姜堰市| 五大连池市| 龙山县| 连南| 望谟县| 巩留县| 阳朔县| 兴和县| 务川| 柘城县| 德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