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洪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核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方定今年已是93歲的高齡,但精神依然矍鑠?!拔沂且粋€平凡的人,幸運的是1953年我參加了中國原子彈的科研工作,我為此感到自豪!經(jīng)歷了特殊時期之后,我重返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一邊做科研,一邊帶學生,這是我感到最幸福也是最快樂的事情。”王老的高壽,與他淡泊明志、喜歡讀書等有著一定的關系。
王老認為:“一個人要有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認認真真做事,老老實實做人。人一輩子不管做什么事,不管是否成功,只要把這三個方面把握好,后面做事不敢說有大的成功,起碼不會有太多的失敗?!?/p>
曾有人問王老是如何當選為院士的,王老坦然回答:“我并沒有想過當選院士,當時院領導動員我寫申報材料,我拒絕了。后來院領導找了一位同事幫我寫申報材料,不想這兩頁申報材料送到相關部門后,我很順利地在1990年當選為院士。那個時候還不叫院士,叫學部委員。事實上,我覺得院士是很崇高的崗位,我很不敢當,我所做出的成就,應該屬于我們的那個團隊?!?/p>
1998年9月,學生何輝來到原子能院還不到一個星期,他的師兄就帶他去看望導師王老。王老在詢問了何輝的情況后,對他提出了一些希望。讓何輝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以后要“認認真真做事,老老實實做人”。二十多年過去,王老說過的一些話何輝已經(jīng)記不住了,但是這兩句話卻讓他記憶猶新。王老不僅在學業(yè)上精心培養(yǎng)學生,更在為師為人方面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白鰧W問也好,做事情也罷,首先要做一個高尚的人。要顧全大局,要謙讓榮譽,要有無私無畏的精神。”王老經(jīng)常勉勵他的學生說。
1959年底,王老和他的同事建立了一座簡易工棚,用來做實驗室。工棚十分簡陋,結構是蘆葦、黃土墻及油氈紙的頂棚。夏天時,工棚內(nèi)炎熱難當,室溫經(jīng)常在36℃左右。再加上操作放射性物質(zhì),工作時要穿三層防護服,戴雙層橡皮手套,頭上戴著有機玻璃面罩,還得戴兩個口罩,十分難受。冬天時,室內(nèi)沒有取暖設備,王老和他的同事穿著大棉襖,一邊踏步一邊工作,否則腳就會凍傷。最大的困難是水管、蒸餾水瓶和試劑瓶,一夜下來都會凍裂。他們每天晚上將水管里的水放空,蒸餾水和化學試劑都搬到有暖氣的實驗室,早上再搬回工棚,就這樣,王老他們堅持了一個冬天。
在青海高原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時,條件也很艱苦。由于基地海拔在3200米以上,年平均溫度僅零下4℃,不要說離不開棉衣,就連饅頭也蒸不熟。再加上人多房屋少,不少人只能住在簡易的“地窩子”里或帳篷里。除此之外,要適應環(huán)境還得過兩“關”,一是要適應高原缺氧反應。到基地后,王老整整休息了兩天才慢慢適應;二是由于當?shù)厥鞘笠邆魅緟^(qū),得打防疫針。王老打了防疫針后,發(fā)燒至39℃以上,三天后才慢慢恢復?!暗蚁嘈?,只要拿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去戰(zhàn)斗,困難是嚇不倒中國青年的?!蓖趵险f。
1979年,王老被調(diào)回原子能研究所,從事放射化學基礎研究工作。研究所成立化學部后,王老又擔任了化學部副主任。在以后的歲月里,王老不顧虛弱多病的身體,不遺余力地投入到他所鐘愛的核科學研究工作。
核化學專家顧忠茂回憶:20世紀70年代初,吳征鎧院士等開始策劃籌建“超钚元素和裂變產(chǎn)額實驗大樓”,并于1984年完成了初步計劃。然而,由于種種原因,該計劃幾度擱淺,一直無法提上議事日程。為了加快立項申請的步伐,顧忠茂想到胡錦濤同志曾于1994年登門拜訪過王老,請王老出馬向中央領導呼吁,應該會有效果。王老得知此事后,立即奮筆疾書,給中央寫了封信:“目前……我們已面臨沒有一個可運行的后處理研究設施的境地。希望能得到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支持,盡快落實建立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的核燃料后處理放化實驗設施?!币恢芎?,王老告訴顧忠茂,他已得到中央辦公廳的回復,胡錦濤同志及時將他的信批復給了國防科工委,希望能給王老“一個滿意的答復”。
52天后,“中核集團后處理放化實驗設施項目建議專家論證會”在北京舉行,已是古稀之年的王老擔任了專家組組長。
正如王老自己所說:“夕陽無限好,不怕近黃昏?!边@“不怕”二字,凸顯出王老生命不息、奮斗不止、樂觀向上的革命情懷。
受父母親影響,王老自幼就喜歡讀書。小學三年級時,母親就給他買了《大學文學讀本》《三國演義》等,父親也給他買了《少年百科全本》(全9本)。王老大學之前最大的愛好就是讀小說,三年級開始讀《三國演義》等中國名著,到了初中,他就已經(jīng)開始讀外國文學了。參加工作后,專業(yè)書籍又和他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人生低谷時期,他一有空就鉆到圖書館去看書。即使在當選為中科院院士后,仍勤奮讀書,閱讀了大量的文獻資料,撰寫了《核武器控制與放化分析技術》《核燃料及其循環(huán)使用》《釷作為核燃料的前景》《放射化學的今天與明天》等文章。
王老讀書的方式與他人不同,他不僅會做大量的讀書筆記,還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將其分為輻射化學、新技術、安全防護等近30種,做成科研知識索引卡片,以便需要時查找??梢哉f,讀書不僅給予了他精神上的愉悅和思想上的升華,也提升了他的專業(yè)水平,成了他科研道路上不斷前行的重要保證之一。
1956年,王老與夫人查子秀相識,兩人于1959年初喜結連理?;楹蟀雮€月,王老就返回北京。1960年,查子秀被調(diào)往中科院心理所工作?!拔业姆蛉耸且晃坏湫偷臇|方淑女。這么多年,在任何困難面前從不向我抱怨,不給我任何壓力?!蓖趵先绱嗽u價他的夫人。
1964年,由于核研制工作的需要,王老毅然告別產(chǎn)假中的妻子、剛出世的女兒和不到兩歲的兒子,奔赴青海高原,參加并組織了多次核試驗參數(shù)的測試?!半m然我最初還不知道他(王老)所從事的是研制我國第一顆原子彈這樣讓我引以為傲的事業(yè),但我知道他離開家到那么艱苦的地方去是國家的需要,因此很自然地理解也支持他的選擇。”查子秀說。
在特殊時期,王老在青海被勒令停職交代“問題”,并被安排參加各種勞動,他卻從未灰心喪氣,為了讓家人放心,對外聯(lián)系受到限制的他連夜給家人寫了封信,并在黑夜中趕往郵局把信寄出。而這封信也確實對家人起到了很好的安撫作用。
“到現(xiàn)在,我每次出門的時候,他總是站在門口提醒我:老太太,你的鑰匙有沒有拿、手機有沒有拿、眼鏡有沒有拿、老年證有沒有拿……所以,跟隨他一輩子,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也是幸福的一件事?!辈樽有泐H為驕傲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