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林福
有時候,『老師』這個稱呼很厚重,它承載著許多家庭的希望,承載著祖國的未來;但有時候,『老師』這個稱呼很輕盈,輕盈到一片校園、三尺講臺、33年……
走在滇池邊,每當微風輕輕拂過臉頰時,楊亞萍還能想起33年前的情景。就在這里,聽著浪花拍岸的聲音,她開啟了自己的教師生涯。而今,33年轉瞬即逝,楊亞萍看著一屆又一屆學生在自己手上畢業(yè)、長大、成家、成材,回首往昔,她仍珍視當初的決定——做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全校第一個圖書角
楊亞萍最初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警察,除暴安良、維護正義。初中畢業(yè)后,原本打算報考警察院校的她由于視力不合格,只能另選專業(yè)?!澳菚r候,除了警察,教師也是一份令人向往的職業(yè)。”就這樣,楊亞萍選擇了師范院校。1987年,畢業(yè)后分配到昆明市福海鄉(xiāng)大壩小學任教。
彼時的大壩小學,位于滇池邊上,環(huán)境艱苦,交通落后,可楊亞萍并不氣餒,她自小在農村長大,這點苦不值一提。教學不是很順暢,她就和原來的同學聯系,學習他們的教學經驗;學生們不習慣新來的老師,她就利用課余時間和大家一起下象棋、一起摘菜,很快便贏得了學生的信任。大家跟在她的身后,一邊玩鬧一邊學習。一個被稱為全?!白畈?、最亂”的班級,在她的帶領下變得井然有序,學生學習成績突飛猛進?!半m然很苦,但是很幸福。”回憶起那段時光,那是楊亞萍美好青春里不容缺失的片段。
當然,楊亞萍也有自己的煩惱。由于交通不便,從學校到家里有8公里遠,走路得花上一個多小時,為了不耽誤給學生們上課,楊亞萍選擇住在學校,當時和她一起住校的只有另外一名女老師。夜深的時候,外面除了鳥叫聲就是滇池里的浪涌聲,對于二十出頭剛工作的楊亞萍來說,還是會隱隱感到害怕。但即便如此,她也沒有過放棄的念頭。
教了一段時間之后,楊亞萍發(fā)現,大壩小學的孩子什么都好,就是讀的書太少,“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不多讀書可不行??墒强纯磳W校的條件,資源匱乏,條件簡陋,一間像樣的教室都沒有,更別談書籍。想到家里還有一些小人書,楊亞萍喜出望外,她把書籍都帶到學校,第一次在班里設立了一個圖書角,一共180本小人書,那也是大壩小學第一個圖書角。
自此之后,楊亞萍班上的孩子終于有書看了。圖書角設立了以后,得到了周圍很多人的關心和支持。楊亞萍的一些朋友以及學校的其他老師也都紛紛支持,給孩子們捐了各種各樣的小人書,漸漸地,圖書角越來越大,圖書越來越多,孩子們的閱讀能力越來越強。在楊亞萍當班主任的兩年時間里,這些孩子學習成績突飛猛進,甚至拿到了當時全片區(qū)的第一名。“孩子們也知道感恩,我從家里帶了飯菜,有時拿到他們家里去熱,他們經常偷偷在我飯里放些家里做的菜。”雖然辛苦,可楊亞萍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讓學生得到尊重
步入三尺講臺以來,楊亞萍始終以一種敬業(yè)、樂業(yè)、奉獻的精神,默默耕耘。作為一名語文教師,33年教學生涯中,楊亞萍始終秉承著“用心”的態(tài)度,以“創(chuàng)新”的方式做好語文教學。
說到課堂教學,楊亞萍的方法靈活多樣,最具特色的,是她上課從不拘泥于教案,而是以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現場生成來隨時調整教學設計。在一次云溪小學的教學示范課活動中,楊亞萍作為師傅,給青年教師上了一節(jié)示范課《神奇的克隆》。課上到一半,一個孩子精彩的發(fā)言吸引了全場老師的注意,楊亞萍馬上抓住了這個現場生成的教學資源,順勢而行,臨時調整了教學設計,從學生的角度展開深入挖掘,最后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在云溪小學任教初期,教學物資匱乏,為了給學生更加生動的課堂體驗,楊亞萍經常利用課余時間自己動手制作教具。她將紙片、磁鐵、回形針等結合起來,制作出各種各樣的模型,給孩子們直觀的感受。運用這些教具,學生們在有限的條件下,能夠學得更好,更有興趣,也取得了更好的成績。
愛心是教育的靈魂,每當接手一個新的班級,面對著不同的學生,楊亞萍便努力尋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不偏愛,不歧視任何學生,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課堂上展示自我,找到自信。幾年前,楊亞萍的班上來了一個“坐不住”的孩子,他不喜歡上課,經常和別的孩子吵鬧。楊亞萍并未批評他,除了給他母親般的關懷,還讓他擔任所在組的小組長,“這個孩子只是缺乏自信,他的調皮都是為了吸引別人的注意?!睏顏喥紝ΠY下藥,在她的關懷下,這個孩子慢慢有了變化,他不再調皮,甚至開始主動學習,也不再像原來那樣討厭來學校。“尊重他們,他們才會尊重你。”這些年,楊亞萍用看似簡單的方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批批學生。
楊亞萍還有一個獨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給自己布置家庭作業(yè)。她從學生里選出兩名代表,每天讓這兩名代表去收集其他同學的意見,匯總后篩選出一定量的家庭作業(yè),最后經過她的調整再反饋給全班學生?!白约旱氖虑樽约鹤鲋?,家庭作業(yè)也不例外,這樣一來,他們的熱情就會很高漲,作業(yè)的完成率也很高?!睏顏喥颊f道,通過此種方法,讓學生變得更獨立,也更善于思考。
汶川來的孩子
2008年,云溪小學接收了50個由汶川過來的學生。一場地震,損毀了他們的家園和學校,他們不得已離開故鄉(xiāng)和親人,奔赴異地求學。當時,楊亞萍所帶的五年級,分到9個孩子,5個男生4個女生,看著他們怯懦的雙眼,楊亞萍感到無比心疼。為了照顧好這9個孩子,給他們家的溫暖,楊亞萍選擇在學校里陪著他們一起住宿,隨時照管著他們。五年級的孩子剛剛進入青春期,家園遭遇變故,又只身來到異鄉(xiāng)求學,其中的幾個孩子經常偷偷抹眼淚。只要有時間,楊亞萍便和他們面對面聊天、談心,對這些孩子進行心理疏導。
考慮到4個女孩子的生理期就要到了,作為一名女教師,楊亞萍時刻關注著這些細枝末節(jié)的問題,以防給孩子成長造成不必要的影響。楊亞萍說,她們畢竟離開了自己的父母,有些事情也不好意思跟其他同學和老師講,而楊亞萍作為一個長輩,又是女老師,關心起來較為方便。楊亞萍不僅同她們聊生理知識,還給她們備好了需要用到的物品,像媽媽一樣去照顧她們。
為了給孩子們營造家的感覺,楊亞萍經常會從家里給他們做一些好吃的飯菜,讓他們嘗嘗家的味道。四川來的孩子和云南本地人口味存在差距,為此,楊亞萍就在家學習川菜的做法,然后自己嘗試做出孩子們喜歡吃的菜,帶去給他們。
孩子們在昆明生活,雖然都在校園里,偶爾也會用到錢,有幾個小男孩家庭條件不太好,楊亞萍便悄悄給他們準備了零花錢。但是楊亞萍不是直接把錢給他們,而是幫他們記賬。包括其他一些從家里帶了零花錢的孩子,他們也都愿意把錢交給楊亞萍,讓她來幫他們記賬。孩子們需要買什么,就去找楊亞萍拿。這樣,既能滿足他們需要購買東西的需求,也能夠讓他們養(yǎng)成記賬的習慣,并且保障他們財物的安全。
很快,這些孩子就跟楊亞萍玩到了一起,他們有什么事情都會去找楊亞萍說,哪怕后來回到了四川,這些孩子依然記掛著楊亞萍,經常給她寫信、打電話。
“這就是當老師的魅力,只要真心付出,就一定會得到回報?!倍裣肫鹉菐讉€孩子,楊亞萍的內心依舊暖暖的。
對剛走入課堂的青年教師而言,有個領路人,無疑能讓后續(xù)工作更好開展。教學之余,楊亞萍發(fā)揮“傳幫帶”的作用,將自己好的教育教學經驗源源不斷傳授給年輕教師,當好領路人。2010年,云溪小學新招了10個老師,其中王豫韜和王鳳分到了楊亞萍所在的年級組中。兩個剛從大學畢業(yè)的學生,進入到學校兩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會,楊亞萍手把手一點一點耐心教導。經過楊亞萍的悉心培養(yǎng),王豫韜和王鳳兩位老師現在分別擔任云溪小學的教科室主任和教務主任,成為了學校的中堅力量。如今,楊亞萍曾經帶過的蔡曉艷、王豫韜、游青萍、王鳳等,都成為了昆明市教壇新秀、官渡區(qū)骨干教師;楊舒心、蔡曉艷、游青萍等,在官渡區(qū)課堂教學競賽中分別獲得一、二等獎。
隨著社會日新月異變化,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楊亞萍內心長存危機感、緊迫感、使命感,她積極主動參加各種崗位培訓和繼續(xù)教育學習,在完成本職工作之余不斷精進自己,先后取得了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yè)大學??坪痛髮W本科學歷。
有時候,“老師”這個稱呼很厚重,它承載著許多家庭的希望,承載著祖國的未來;但有時候,“老師”這個稱呼很輕盈,輕盈到一片校園、三尺講臺、33年……這些年,楊亞萍早已桃李遍天下,可她依然站在講臺上,為教育默默奉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