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慶
在故紙收藏市場,“陰丹士林”的老廣告素來是熱門之一,筆者也多有收藏。“陰丹士林”是一種染料名稱,舊稱顏料,德國化學家在19世紀后期研制成功以來,該國迅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染料出口國,中國是其重要貿易市場之一。用陰丹士林染成的色布曾影響過幾代國人,為人喜愛,與之形影相隨的海報、商標畫五光十色(尤以美人圖題材為佳),堪稱20世紀上半葉國內品種最全、題材最豐富、畫面最精美的工商廣告。
據民國時期的《商標公報》記載,1926年德商愛禮司洋行在中國正式注冊陰丹士林色布使用晴雨牌商標,《公報》顯示注冊時間為6月30日,洋行地址在天津意租界東馬路26號。具體說來,當時意租界東馬路分為南東馬路(佛羅倫薩道)、北東馬路(烏第納親王道),位置相當于今日海河意式風情區(qū)內的民生路。那么,德商為什么沒在德租界完成注冊呢?雖暫無史料佐證,但德租界、意租界分別被收回的時間早晚也許可作一種推測:中國1919年6月收回德租界,1945年8月收回意租界。
為防止偽造,陰丹士林在自己的宣傳頁上注明“請親眼認明每匹布面所貼之金印”。
“晴雨”是目前所見最早的陰丹士林在我國注冊的信息。先說“晴雨”,乃陰丹士林色布專屬商標,圖案為橫向的橢圓形,紅圈套黑底,正中間是個大大的英文字母“I”如紅柱,乃德文“Indanthren”的字頭,字母形成左右兩分,左為太陽光芒圖,右為烏云驟雨圖,寓意日曬雨淋不褪色的品質。在陰丹士林布的布邊均金印此“晴雨”商標及“陰丹士林”四字,洋商、分銷商也喋喋不休提示顧客認準“晴雨”圖,謹防假冒,如說“購時請親眼認明每匹布面所貼之金印晴雨商標牌子及每碼布邊之金印晴雨商標印記,‘陰丹士林及‘晴雨牌為注冊商標,冒用必究。”“晴雨”圖和“炎日暴曬不褪色”“永不褪色”字樣還不厭其煩地出現(xiàn)在陰丹士林布大大小小的廣告上,并以此為核心立意設計了許多讓消費者喜聞樂見的廣告,如筆者曾撰《“陰丹士林”連環(huán)畫》等,可資相關細節(jié)。
將廣告制成美麗的花蝴蝶形狀,是否能撩動女人的心思?“永不褪色”的字樣在當時可謂是質量的保證。
自清代中葉以來,天津迅速成為北方最繁華的水陸大碼頭,咸豐十年(1860年),天津開埠后九國租界相繼設立,外商紛至沓來,廣開洋行,大興貿易。這其中當然少不了德國商人,像禪臣、禮和、美最時、世昌、瑞記等洋行主要以販賣軍火為主,而愛禮司、德孚、順發(fā)、吉昌等洋行則經營一般進出口業(yè)務,化工、染料是大宗。愛禮司洋行尤因傾銷陰丹士林染料與布匹而搞得風生水起,如1926年在津注冊陰丹士林商標時,便涉及棉紗、絲、紡織品、服飾(包括紐扣)等130多種商品。
上海成為陰丹士林白天津之后推廣產品的又一重鎮(zhèn)。
自上世紀20年代起,在華洋行越來越多,德國商人為加強陰丹士林染料等在其他同行中的競爭力,于20年代中期聯(lián)合組建了大德染料公司。1924年,在上海新成立的德孚洋行成為大德公司在中國市場的總代理,相形之下的德商愛禮司、禮和、謙信等洋行統(tǒng)歸德孚管理。德孚洋行位于上海四川路68號,專門的陰丹士林廣告部也在該址。這在陰丹士林系列廣告中多有明確顯示。此后的廣告上也常出現(xiàn)“記準就有一份陰丹士林染料,是大德顏料廠出品”之類的句子。
隨之,上海成為德孚洋行、愛禮司洋行的經貿中心,業(yè)務手段靈活、資金往來紛繁,這從另一故紙細節(jié)也可管窺。愛禮司在上海曾推出過“紙鈔”,類似時下的代金券。2010年,上海泓盛秋拍紙鈔專場出現(xiàn)一愛禮司紙鈔,紙片不大,紙面方框內上為“愛禮司洋行”字樣,中心位置有“25”與“Cash”字樣,左右寫“錢廿五文;漢口路五號”幾個字?!癈ash”是現(xiàn)金、兌現(xiàn)支票的意思。漢口路在老上海公共租界中部,有“金融街”的美譽。
愛禮司洋行是歷練人的舞臺。先說周宗良(1875年至1957年),他出生于寧波,少年求學打下良好的英語基礎,后來先在當?shù)睾jP工作,幾年后又到寧波愛禮司分行擔任翻譯,由此逐漸發(fā)達并到上海發(fā)展,憑實力進入1924年新成立的德孚洋行任賬房總管。周宗良在商界風生水起,一躍成為十里洋場的“顏料大王”之一(另三家是貝潤生、吳同文及邱倍山、邱渭卿兄弟),此后又陸續(xù)投資銀行、實業(yè)等,享譽一時。
再說紹興人董榮清(1884年至1951年),他早年在當?shù)厝痉蛔龉?,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到上海謀生,據《上?;瘜W工業(yè)志》中《人物傳略》表述,董榮清初在愛禮司洋行靛青化驗室任職,幾年后又兼任新康顏料號經理?!堕h行區(qū)志》中又稱,1933年,董榮清等人引進瑞士設備,在閔行區(qū)創(chuàng)建中孚染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上海第一家民族資本染料企業(yè),開現(xiàn)代工業(yè)新風。
此畫再現(xiàn)了當年陰丹士林店鋪內的情景。
德孚洋行總行在上海開設后,1927年左右在天津開辦分行,華北地區(qū)以天津行為核心。最初,天津德孚洋行暫借靠在壽安街(近民生路)聯(lián)德洋行內,不久遷到意租界河沿路(海河畔華安街)。據上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天津電話號碼簿》顯示:德孚洋行公事房電話為40853,愛禮司洋行、拜耳公司賬房電話為40569,此號即為意租界一帶的號碼。到T1933年,天津德孚洋行遷址更繁華的法租界9號路(古拔路,后松江路)。再看1935年的《天津電話號碼簿》,其中有德孚洋行公事房電話30815、華賬房電話30816,卻無愛禮司洋行電話。
至今保留的布樣成為人們懷舊的收藏品。
天津德孚洋行很快壟斷了華北地區(qū)的染料市場,所售“獅馬”陰丹士林系列染料品種全,質量好,口碑頗佳。再有,贈送陰丹士林染料樣品、包試包教是天津德孚推銷的一大特色,他們也會隨時派技師到各地染廠傳授染整方法,一旦廠商、經銷商試用成功,穩(wěn)定住客戶,那么接下來便是德孚控貨居奇的時候了,往往不時抬高價格,大為獲利。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交戰(zhàn)國人員被逐步清理,德孚洋行與陰丹士林染料的業(yè)務在天津走向衰落,但“士林藍”等經典布色一直延續(xù)下來。筆者少年時期有件特別喜歡的“學生藍”中式制服,倍加珍惜,收藏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