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
(綿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立德樹人成效是檢驗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三者融為一體、不可割裂。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人才培養(yǎng)的應有之義,更是必備內容。
2016 年12 月,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
2020 年6 月,教育部印發(fā)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zhàn)略舉措?!薄毒V要》明確了課程思政的建設目標要求及內容重點,為在高校課堂中實行課程思政指明了方向,在全社會范圍內掀起了開展課程思政的高潮。
2021 年3 月,教育部印發(fā)《高等職業(yè)教育??朴⒄Z課程標準(2021 年版)》改目標明確指出高等職業(yè)教育??朴⒄Z課程的目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高等職業(yè)教育??朴⒄Z課程是高等職業(yè)教育專科課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各專業(yè)學生必修或限定選修的公共基礎課程,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大學英語課程是高等職業(yè)教育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是為培養(yǎng)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標服務的,是培養(yǎng)高職學生綜合素養(yǎng)、提升職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的重要課程。課程貫徹以德為先,知行合一的理念,側重培養(yǎng)其在職場環(huán)境下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和跨文化交際意識,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價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教學,培養(yǎng)英語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傳授有效的學習方法和策略,提升學生就業(yè)競爭力,為的職業(yè)發(fā)展打下必要的基礎,實現(xiàn)大學英語與思想政治理論同向而行、協(xié)同育人。
“每單元一學”是教學團隊基于所選用的教材中每單元的語言學習目標和能力提升目標結合德育目標而重構的教學設計。教材是抓手,是推動和引導教師提高思政意識,增強思政能力,落實思政效果的現(xiàn)實依據(jù)和基本保障,而重構學校內容就是基于課程和教材的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以所選教材為例,基于教材的教學重構具有以下特點:
每個單元都具有一個明確的思政主題統(tǒng)領課文,視聽說內容,活動、練習設計以及最后的產出性任務與項目;
整冊書有相對突出的思政層次與范圍;
整套教材有完整的基本思政理念與價值取向;
所選的教學內容的載體要與學生的實際學生生活形成緊密的關聯(lián)。
以所選教材第三單元為例,該單元主題是制造業(yè)流水生產線的好處和弊端,以及制造業(yè)中的每一位平凡的工人的職業(yè)夢想。基于學校的工科辦學背景,課程思政教學重構就引入了“大國重器”和“工匠精神”作為核心價值,讓學生在制造行業(yè)相關的語言知識的學習和能力提升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自身對中國制造的認識,建立文化自信,堅定學一行、愛一行的決心,培養(yǎng)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敬業(yè)精神,為今后能夠堅守匠人匠心奠定基礎。
具體來說,本單元基于單元主題,結合拓展“每課一學”教學視頻和其他擴展資源和活動,進行了3 次課程思政教學融入,分別在3 次課中以不同的形式開展,可以分為引-導-學-做-評-用等六個中心教學環(huán)節(jié)(下圖所示):
“每單元一學”引-導-學-做-評-用六個中心教學環(huán)節(jié)
1.第一次課——情境導入
課前,教師通過專用教學平臺學習通App 上傳本單元自主開發(fā)微課1 Advanced Equipment for the Country (大國重器),跟蹤學生學習情況,通過粵港澳大橋的視頻了解大國重器的含義,學習中心詞advance 及其派生詞的詞性、意義和使用。
課中,教師首先測試考查學生對于微課的學習情況,然后播放一段中國制造商用飛機C919 的英文介紹視頻,再針對聽力內容進行問答,基于詞匯測試和聽力訓練,鞏固學生對于大國重器、中國制造等制造業(yè)相關詞匯的自主學習。
接下來引導學生回歸課本,小組討論文章結構,通過討論、畫思維導圖等方式歸納出文章結構,運用剛剛習得的詞匯和句法進行閱讀理解訓練。
課后,發(fā)布學習任務,學習本單元自主開發(fā)微課2,思考工匠精神的含義。
2.第二次課——探究思辨
課前,教師通過專用教學平臺學習通App 上傳本單元自主開發(fā)微課Craftsman Spirits (工匠精神),跟蹤學生學習情況,通過粵港澳大橋上的堅守匠心的普通工匠的故事,學習中心詞craft 及其派生詞的詞性、意義和使用,在學生心中鋪墊對于工匠精神的初步理解。
課中,教師首先測試考查學生對于微課的學習情況,重點對文章框架結構和關鍵詞進行提問,幫助學生復習上次課所學知識。
接下來,觀看一段流水生產線的視頻,導入主題詞“工匠”;通過閱讀和分析China Daily(中國日報)上關于工匠精神的新聞報道,圈出關鍵詞,查找意思;此時,學生已經較好的理解了工匠精神的內涵意義并掌握了相關詞匯,教師組織開展課堂小組討論“什么是工匠?”“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工匠”,引導學生就此話題進行思辨,訓練學生對所學詞匯的運用,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最后,各小組進行匯報展示,總結本次課并發(fā)布下次課學習任務,即自主學習本單元微課3,同時搜集匠人故事,課余討論,準備分享。
3.第三次課——深化擴展
課前,教師再次通過專用教學平臺學習通App 上傳本單元自主開發(fā)微課Impart and Inherit (傳承),跟蹤學生學習情況,通過生活中平凡的堅守匠心,傳承中華文化的匠人們的故事,學習中心詞impart 和inherit 及其派生詞的詞性、意義和使用,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工匠的理解和崇敬。
課中,教師仍然首先通過結合關鍵詞的習總書記講話進行翻譯填空練習,考查測試學生對于微課的學習情況。
接下來,教師組織學生分組開展看圖猜詞游戲,播放各行各業(yè)從業(yè)人員的照片,同學們組隊,一個看,一個猜,強化課前相關詞匯的預習效果,活躍課堂氣氛,也順利導入本次課主題平凡而堅守崗位的人民。
通過教材上兩個不同的普通工人的故事的聽力練習,訓練學生們的聽力理解能力,加強學生們化偉大工匠精神于平凡崗位堅守的決心。
最后,組織學生觀看中國制造商用飛機C919 生產線上的普通焊工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崗位的故事,學習用英語敘述故事的基本框架結構,然后把課前準備的發(fā)現(xiàn)身邊的平凡匠人的故事分享給小組同伴,練習本單元學習的所有制造業(yè)和工匠的相關詞匯和句法,提升用英語講故事和表達觀點的能力,深化對于匠人匠心的理解,堅定學生腳踏實地學一行、愛一行,不忘初心,堅守崗位,為建設祖國、建設家鄉(xiāng)做出貢獻。
4.課后任務——總結提煉
進一步探討身邊的愛崗敬業(yè)的平凡人民的故事,用英語寫下來,上傳到學習通,小組互評、互學。
高職大學英語以中等職業(yè)學校和普通高中的英語課程為基礎,與本科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相銜接,旨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和應用英語的能力,為學生未來繼續(xù)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英語基礎。同時“大學英語”課程教學過程中,如何將思政育人目標、思政元素融入日常教學,實現(xiàn)“三全育人”,智慧教學、立德樹人,還需要多方面的綜合努力。學校頂層應有相應的教學制度和政策的支持,專任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改變原有的教學設計,最終達到“春風細雨、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