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建京,祝華
(1.中國瑞林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南昌330038;2.河源市紫金天鷗礦業(yè)有限公司,廣東河源517400)
尾礦庫是指筑壩攔截谷口或圍地構成的,用以堆存金屬或非金屬礦山進行礦石選別后排出尾礦或其他工業(yè)廢渣的場所[1]。尾礦庫作為礦山選礦廠生產不可缺少的設施之一,是礦山企業(yè)最大的環(huán)境保護工程項目,可以防止尾礦向江、河、湖、海、沙漠及草原等處任意排放。上游式尾礦壩由于工藝簡單、經濟,是我國礦山企業(yè)尾礦庫工程普遍采用的傳統(tǒng)壩型,占我國有色金屬礦山尾礦壩的80%左右[2]。但該類型的尾礦庫是一個具有高勢能的人造泥石流,一旦發(fā)生坍塌,容易造成重大、特別重大事故,因此加強上游式尾礦壩各種安全問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圍繞上游式尾礦庫的設計、施工及生產運營的安全保障問題,業(yè)內的關注重點集中在尾礦堆積壩壩體穩(wěn)定和庫區(qū)排洪安全兩個方面[3]。然而,在尾礦庫整個運行系統(tǒng)中,尾礦堆積壩壩面排水系統(tǒng)、排滲系統(tǒng)、觀測系統(tǒng)、尾礦排放系統(tǒng)等[4]也值得關注,尤其是一些高堆積壩的尾礦庫,其壩面排水系統(tǒng)直接關系到整個尾礦庫安危。本文擬結合某礦山尾礦庫從設計到運行過程中具體情況,對上游式尾礦堆積壩壩面排水系統(tǒng)的重要性進行分析。
尾礦庫設置壩面排水系統(tǒng)的主要作用是為了防止山坡和壩面雨水對堆積壩壩肩、壩面地沖刷,同時也為有效收集壩體內滲流出水。壩面排水系統(tǒng)一般由壩肩截水溝與壩面排水溝組成:1)壩肩截水溝沿堆積壩下游坡與兩岸山坡結合處的山坡設置,用于攔截原始自然山體的雨水;2)壩面排水溝設置在堆積壩下游壩面上,用于收集壩面雨水和滲水,其中壩面排水溝分橫溝和縱溝兩種。
尾礦堆積壩的匯水面積普遍極?。ㄍǔ2蛔?.1 km2),因此通常情況下不進行洪水計算。橫溝沿馬道內側布置,縱溝每間隔50~100 m設置1條。壩面縱、橫溝橫斷面均為矩形,常采用的斷面大小為0.24 m×0.30 m。橫溝和縱溝相互連通,形成壩面排水網,有效地將下游壩面的雨水和滲水排往下游。壩肩排水溝一般也采用矩形橫斷面,斷面大小以0.50 m×0.5 m居多;采用C20輕型預制鋼筋混凝土結構,每1~2 m設1節(jié),每節(jié)接縫處只需M10水泥砂漿填塞即可,同時為防止雨水、滲流沖蝕及粉塵飛揚,在堆積壩壩坡上采用厚0.3 m的黏性土覆蓋山坡,并植草綠化。一般上游式尾礦堆積壩壩面排水系統(tǒng)見圖1。
圖1 一般上游式尾礦堆積壩面排水系統(tǒng)
對于四、五等尾礦庫而言,通常上游式尾礦庫壩面排水系統(tǒng)匯水面積小,盡管各庫的匯水面積有變化,但變化幅度不大,因此上述措施是可靠的。然而在進行尾礦庫設計時很容易被忽視的是,上游式尾礦壩隨著尾礦壩的上升,整個尾礦庫的匯水面積也在發(fā)生變化。隨著尾礦壩的上升,部分匯水從庫區(qū)轉入了堆積壩壩面,壩面排水系統(tǒng)承擔的匯水面積在此過程中不斷增大,而庫內排洪系統(tǒng)所承擔的匯水面積則不斷縮小。當尾礦堆積壩達到一定的高度時,尾礦庫匯水面積的分布會發(fā)生異常變化,導致尾礦堆積壩壩面排水系統(tǒng)必須重新規(guī)劃。
尾礦庫使用初期時,后期尾礦堆積壩尚未形成,因此更加容易忽略尾礦庫匯水面積變化的問題。本文以某礦山尾礦庫為例,闡述上游式尾礦堆積壩壩面排水系統(tǒng)的重要性,并提出解決方案。
某鐵礦尾礦壩由初期壩+堆積壩組成,總壩高為94.0 m,尾礦庫總庫容492.89×104m3,為二等庫,主要構筑物為2級,次要構筑物為3級,臨時構筑物為4級。尾礦庫最小干灘長度不少于100 m,最小安全超高不小于1.0 m,洪水重現(xiàn)期為500年一遇。尾礦庫匯水面積F=0.84 km2。該礦尾礦粒徑+0.076 mm的顆粒占43.77%,尾礦加權平均粒徑dp=0.063 mm。根據(jù)國內同類礦山尾礦筑壩經驗,該尾礦能用于堆壩。由于當?shù)厥陷^豐富,初期壩壩型采用碾壓堆石壩。壩頂寬度取4.00 m,壩頂高程為280.0 m,初期壩建基面高程為260.0 m,壩高為19.00 m(地面以上),上游邊坡1∶1.60,下游邊坡1∶1.65,壩長為63.44 m。尾礦壩從280.0~354.0 m高程采用尾礦堆壩,尾礦堆積邊坡為1∶4.5,每堆高5 m設一級馬道,馬道寬2.50 m,平均堆積邊坡為1∶5.0。
尾礦庫一、二期排洪系統(tǒng)均采用排水斜槽+連接井+排洪隧洞的形式,兩期排洪系統(tǒng)考慮使用自然搭接。當尾礦堆積壩使用到高程291.0 m時,直接對一期排洪系統(tǒng)進行封堵,封堵材料選用鋼筋混凝土及毛石混凝土。
1)一期排洪系統(tǒng):(1)3格排水斜槽,每格凈斷面大小為1.50 m×2.00 m,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2)一號連接井內徑為6.30 m,外徑為7.30 m,高為5.65 m,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3)排洪隧洞為城門洞形,襯砌段凈斷面大小為2.00 m×2.50 m,進出口段各全斷面襯砌長均為50.00 m,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間段只對底板和側墻襯砌,側墻襯砌高度為0.60 m;底板及側墻襯砌段凈斷面大小為2.60 m×3.00 m,采用素混凝土襯砌。
2)二期排洪系統(tǒng):(1)3格排水斜槽,每格凈斷面1.50 m×2.00 m,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2)二號連接井內徑7.00 m,外徑9.00 m,高6.50 m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3)排洪隧洞為城門洞形,襯砌段凈斷面大小2.00 m×2.50 m,進口段襯砌長80.00 m,出口段襯砌長50.00 m,均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間段只對底板和側墻襯砌,側墻襯砌高度0.60 m;底板及側墻襯砌段凈斷面大小為2.60 m×3.00 m,采用素混凝土襯砌。
設計人員在最初的規(guī)劃中,已經注意到兩側山坡地形的復雜情況,對兩側壩肩排水溝排水進行了區(qū)別對待,其設置情況如下:1)左壩肩排水溝橫斷面為矩形,凈斷面為0.50 m×0.50 m。2)右壩肩排水溝橫斷面為矩形,凈斷面為1.00 m×1.00 m。3)壩面排水溝橫溝沿馬道內側布置,縱坡坡度為1%,橫溝橫斷面均為矩形,凈斷面為0.24 m×0.30 m。4)橫溝和壩肩截水溝相互連通,形成壩面排水網,有效地將下游壩面的雨水和滲水排往下游。壩肩排水溝采用M7.5漿砌石結構,壩面溝采用M7.5混凝土磚砌,溝內側均采用M10水泥砂漿抹面,厚2.00 cm。
圖2 原尾礦堆積壩壩面排水系統(tǒng)布置
如前所述,盡管該尾礦庫在設計時,已經對尾礦庫匯水面積的變化有所關注,但是隨著尾礦堆積壩逐年升高,發(fā)現(xiàn)對匯水面積的變化仍預估不足。在尾礦堆積高程約290.0 m時,經現(xiàn)場踏勘,發(fā)現(xiàn)尾礦庫庫區(qū)右側存在一小支流,已經對尾礦堆積壩形成了沖刷,威脅壩體安全。通過詳細計算,尾礦庫運行初期,尾礦堆積壩壩面排水系統(tǒng)所承擔的匯水區(qū)域不足0.01 km2,而庫區(qū)匯水面積為0.84 km2,庫區(qū)匯水全部匯集至庫內排洪系統(tǒng)進行排泄(見圖3);當尾礦堆積壩堆存至315.0 m高程時,壩面排水系統(tǒng)所承擔的匯水區(qū)域達0.31 km2,而庫區(qū)匯水面積為0.53 km2(見圖4);當尾礦堆積壩堆存至354.0 m高程(最終堆積高程)時,壩面排水系統(tǒng)所承擔的匯水區(qū)域將達到0.38 km2,而庫區(qū)匯水面積為0.46 km2(見圖5)。
圖3 尾礦庫運行初期匯水面積分布
圖4 尾礦庫堆積至315 m匯水面積分布
圖5 尾礦庫堆積至終期354 m匯水面積分布
由圖3~圖5可知,尾礦堆積壩壩面排水系統(tǒng)需要承擔整個匯水面積的45%。因此必須對整個尾礦堆積壩壩面排水系統(tǒng)進行重新規(guī)劃。
根據(jù)對匯水面積的重新計算結果,同時考慮到右側小支流的影響,結合礦山尾礦庫已有的壩面排水設施,對壩面排水系統(tǒng)進行以下改造:1)庫內山體右側新建攔擋壩1座,壩頂高程為320.0 m,壩高為6.00 m,壩長為19.50 m,采用C10細石混凝土砌塊石而成,庫內設置側槽式溢洪道與截洪溝相連;2)沿右側堆積壩與山體相交處設置壩肩截水溝,凈斷面大小為2.00 m×2.00 m,截水溝總長527.80 m。改造后的壩面排水系統(tǒng)改造平面布置,見圖6。
圖6 壩面排水系統(tǒng)改造平面布置
該排水設施(攔擋壩+壩肩截水溝)在尾礦庫堆積壩使用至300.0 m高程之前完成了建設。按照500年一遇的洪水標準重新進行洪水計算,該套設施可以滿足礦山500年一遇的洪水標準。此次對尾礦堆積壩壩面排水系統(tǒng)改造,從根本上消除了該尾礦庫匯水面積發(fā)生異常變化的引起的安全事故隱患,計算結果見表1。
表1 壩面排水系統(tǒng)改造后各區(qū)域泄流計算
1)采用上游式尾礦筑壩的尾礦庫,堆積壩壩面排水系統(tǒng)的設計應受到重視。
2)進行尾礦庫設計時,關注堆積壩壩面與庫區(qū)內的匯水面積的異常變化問題,對洪水匯入尾礦堆積壩壩面排水系統(tǒng)進行提前統(tǒng)籌規(guī)劃,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得到最優(yōu)解決方案。
3)對于已投入運行的尾礦庫,要特別注意隨著尾砂堆積壩的上升,庫區(qū)有無形成集中匯流的小支溝。當發(fā)現(xiàn)尾礦庫存在匯水面積異常變化問題時,應單獨對尾礦堆積壩壩面排水系統(tǒng)進行洪水計算,根據(jù)具體項目選擇不同的防洪標準。
4)堆積壩壩肩截水溝攔截的洪水,不宜通過初期壩壩前排水溝下泄,而應設置新的明渠排泄,以防沖擊初期壩。
5)匯水面積異常變化雖然增加了尾礦堆積壩壩面排水系統(tǒng)的投資建設,但庫區(qū)排洪設施的建設投資也相應減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