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成
(遼寧省交通規(guī)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 沈陽市 110166)
丹阜高速公路(丹東至南芬段)于2002通車,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依據(jù)近期道路綜合檢測結果,對各項指標進行統(tǒng)計評定分析,其網(wǎng)級評定結果為:路面使用性能指標網(wǎng)級PQI為89.59,路面破損狀況指標網(wǎng)級PCI為81.90,平整度指標網(wǎng)級RQI為94.62,車轍指標網(wǎng)級RDI為93.96,抗滑指數(shù)指標網(wǎng)級SRI為92.47。按《公路技術狀況評定標準》(JTG 5210-2018)的要求,網(wǎng)級PQI和網(wǎng)級PCI評定為良;網(wǎng)級RQI、網(wǎng)級RDI、網(wǎng)級SRI評定為優(yōu)。
為準確了解各項養(yǎng)護技術的適應性與有效性,在丹阜高速公路(丹東至通遠堡段)鋪筑了極韌超薄層STC-7的試驗段。試驗段在丹東方向,鋪筑范圍為行車道和超車道,寬度為8.3m,厚度為1.2cm,總長度為29.483車道公里。同時,為了試驗1.2cm極韌超薄層與2cm超薄磨耗層的兼容性,設置了兩種不同方案的試驗段。方案一為將原路清掃干凈后,直接實施極韌超薄層;方案二為將原路已有的2cm超薄磨耗層銑刨,清掃干凈后,實施極韌超薄層。
由于極韌超薄層細集料及填料用量偏低,瀝青的性能對混合料的整體性能影響較大。為保證鋪筑后的結構達到較好的使用性能,瀝青采用了高粘高彈改性瀝青,其技術指標要求見表1。
表1 高粘高彈改性瀝青技術要求
從表1的要求來看,極韌超薄層中的瀝青指標中,60℃動力粘度超過了15×104Pa·s,25℃彈性恢復指標大于90%,大大超過了國標《高粘高彈道路瀝青》對高粘高彈改性瀝青的技術要求。國標具體指標要求為:25℃彈性恢復指標大于85%,60℃動力粘度大于2×104Pa·s[1]。
極韌超薄層由于厚度只有1.2cm,層間粘結性能對混合料整體性能影響較大。為了保證界面的粘結性能,極韌超薄層同步噴灑專用高性能SBS聚合物改性乳化瀝青粘層,用量為0.8~1.0L/m2,其技術指標要求見表2。
表2 SBS聚合物改性乳化瀝青技術指標
從表2改性乳化瀝青指標要求來看,蒸發(fā)殘留物含量要求大于65%,軟化點要求大于65℃,其屬于蒸發(fā)殘留物含量較高,而且軟化溫度高。在滿足這兩項要求的條件下,粘層的層間粘結效果將大大提高,其抗剪強度指標也必然大幅提升。
填料采用遼陽小屯的石灰?guī)r礦粉,細集料采用遼陽小屯的石灰?guī)r,分為1.18~2.36mm和0~1.18mm兩檔,粗集料采用本溪連山關的輝綠巖,分檔為5~8mm。具體各指標情況見表3,由表3可知,粗集料、細集料和礦粉的各指標均檢測合格。
表3 集料和礦粉技術指標表
以單檔料篩分情況為基礎,按照級配范圍要求,初步擬定了各檔料的用量比例。具體為:5~8mm檔集料∶1.18~2.36mm檔集料∶0~1.18mm檔集料∶礦粉=72∶9∶15∶4。具體結果見表4。
表4 STC-7礦料篩分及合成級配表
根據(jù)合成級配,結合以往經(jīng)驗,擬定初始油石比中值為6.2%。以0.4%為間隔,確定5個不同油石比成型試件,分別為5.4%、5.8%、6.2%、6.6%、7.0%。試件成型采用馬歇爾方法,雙面各75次[2],擊實時控制溫度為165℃,拌和鍋控制溫度為175℃[2]。
考慮STC-7的混合料性能,在考慮馬歇爾試驗6大主要指標的基礎上,以目標空隙率為主要指標,初步確定最佳油石比為6.1%。
以6.1%的油石比分別成型試件,進行穩(wěn)定度試驗、動穩(wěn)定度試驗和飛散損失試驗進行性能驗證,具體結果見表5。
表5 STC-7混合料配合比性能驗證指標
從表5的指標情況可以看出,極韌超薄層STC-7各項指標均滿足要求,且說明混合料具有較好的高溫性能和抗飛散能力。
極韌超薄層嚴禁在雨天或路面潮濕的條件下施工,且施工時氣溫和路表溫度不能低于10℃。
極韌超薄混合料應采用間歇式設備拌和,出料溫度宜高于185℃?;旌狭系母砂钑r間應多于5s,總的拌和時間宜為30~50s。
極韌超薄層應采用同步攤鋪設備。攤鋪速度應控制在10m/min左右,攤鋪溫度應不低于160℃。
極韌超薄層靠攤鋪機的熨平板基本可以達到密實程度,采用11~13t雙鋼輪壓路機進行靜壓和收光整平即可。開始碾壓溫度不得低于140℃,碾壓速度不應超過5km/h。極韌超薄層溫度損失極快,雙鋼輪壓路機在碾壓過程中要嚴格控制灑水量,以瀝青不粘輪為宜。終止碾壓的控制溫度為90℃,開放通車的控制溫度為50℃,嚴禁灑水對路面降溫。
極韌超薄層攤鋪完工后,路表的集料大小顆粒宜均勻分布,無透水、薄厚不均、超粒徑顆粒、油斑等現(xiàn)象。完工后可進行驗收檢測,檢測要求見表6。
表6 極韌超薄層驗收檢驗要求
通過對極韌超薄層STC-7材料組成設計和施工工藝的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結論:
(1)極韌超薄層采用的高粘高彈改性瀝青25℃彈性恢復在90%以上,60℃動力粘度超過了15×104Pa·s,大大超過了國標的技術要求。
(2)專用的高性能乳化瀝青軟化點要求大于65℃,蒸發(fā)殘留物要求大于65%,具備了高軟化點和高固含量的特性,其抗剪強度較高。
(3)極韌超薄層粗集料采用輝綠巖,細集料和礦粉采用石灰?guī)r。
(4)通過適配,確定5~8mm檔集料、1.18~2.36mm檔集料、0~1.18mm檔集料和礦粉的比例為72∶9∶15∶4。通過試驗,確定了極韌超薄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為6.1%,且其穩(wěn)定度試驗、動穩(wěn)定度試驗和飛散損失試驗等性能驗證指標均滿足要求。
(5)按一系列施工工藝控制下的極韌超薄磨耗層外觀平整,各檢測指標均滿足要求,行車噪音顯著降低,行車舒適性和安全性得到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