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前夕,濼清河小學的少先隊員在禹城市革命紀念館上了特殊的一課,一幅幅圖片、一件件實物,在隊員們心里播下紅色的種子。大家駐足在革命英雄雕像前,莊嚴地舉起右手,“時刻準備著!”響亮的誓言回響在紀念館內,展示著每位少先隊員的愛國熱情。
近年來,團禹城市委始終緊扣時代脈搏,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引領廣大少年兒童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不斷增強少先隊員的組織歸屬感和光榮感,走出了一條少先隊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之路。
聚焦政治啟蒙,開展“童心向黨”主題活動。一是用好校內陣地,講好黨史故事,動員全市1400余個中隊召開“黨史學習”主題隊會。二是用好校外基地,組織隊員前往革命紀念館、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尋訪老黨員、老戰(zhàn)士,重溫英雄故事、探尋紅色足跡。三是發(fā)揮新媒體陣地作用,傳播紅領巾聲音,積極開展“黨的故事我來講,爭做紅領巾講解員”活動,鼓勵紅領巾講解員們走出學校,走進田間,讓全市少先隊員成為黨的故事的講述者、革命精神的傳承者。
打造特色亮點,拓寬社會化發(fā)展渠道。禹城市少工委積極整合社會力量,聘任“五老志愿者”、社會組織負責人等擔任校外輔導員。暑假來臨,禹城市巡河志愿隊的志愿者們忙碌起來,這其中,有許多少先隊員的身影。“小手拉大手,一起去巡河,跟著我們這些志愿者老師去巡河,隊員們可以隨時向同齡小伙伴介紹防溺水、環(huán)保知識,不僅提升了自身安全自護意識,也潛移默化地影響帶動了家長和廣大社會人士。我們覺得這個活動很有意義!”學雷鋒志愿者巡河大隊隊長、校外輔導員關東亮介紹,通過不懈努力,自2016年以來,禹城市區(qū)內六大水域未發(fā)生一起青少年溺水身亡事件,真正為青少年人身安全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同時積極拓寬少先隊員校外實踐渠道。申報禹王亭博物館獲批首批山東省德州市少先隊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并依托該基地積極開展紅領巾講解員活動,講解大禹文化、弘揚大禹精神,堅定文化自信。積極拓展鄉(xiāng)村振興、手工制作、郵政服務等領域的校外實踐基地,厚植隊員熱愛勞動、振興鄉(xiāng)村的濃厚興趣。
夯實組織基礎,凝聚少先隊工作力量。按照“團教協(xié)作、學校護航、紅輔培育、名師引領”的工作思路,夯實組織基礎。團教協(xié)作,爭取黨政支持,與市教體局專題研究少先隊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學校護航,全面建立少先隊組織、普遍成立學校少工委,夯實少先隊組織基礎;紅輔培育,采取“一聘”“一訓”“一賽”的“三個一”培育模式,全面聘任少先隊輔導員,定期組織輔導員交流培訓、技能大賽等活動;用好德州唯一的全國首批少先隊名師工作室——高玉梅少先隊名師工作室,發(fā)揮名師和骨干輔導員示范引領作用。
少年強,則國強。下一步,禹城少先隊將始終把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引導少年兒童以實際行動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莊嚴承諾,引領少年兒童從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