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清華 鄭嬌爾 何虹
【摘要】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一種慢性、隱匿性、具有癌變潛能的進行性口腔黏膜疾病。目前,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已將OSF列為口腔潛在惡性疾患。OSF的病因不明,普遍認為本病的發(fā)生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目前,OSF的治療主要分為藥物治療、手術(shù)治療和理療,但一直缺乏明確的治療方案。本文針對近年來國內(nèi)外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治療的文獻,綜述藥物治療方法的研究進展。
【關(guān)鍵詞】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藥物治療
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又稱口腔黏膜下纖維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一種慢性、隱匿性、具有癌變潛能的進行性口腔黏膜疾病。
本病無明顯性別差異,主要發(fā)生于印度、巴基斯坦等東南亞國家與地區(qū),在我國主要見于湖南、臺灣兩省。臨床上常表現(xiàn)為口干、灼痛、進刺激性食物疼痛、進行性張口受限等癥狀。該病的主要病理變化包括上皮組織萎縮,黏膜固有層、黏膜下層膠原纖維堆積、變性和血管閉塞、減少等。目前,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已將OSF列為口腔潛在惡性疾患。
OSF的病因不明,目前普遍認為其發(fā)生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主要包括:咀嚼檳榔、刺激因素、遺傳因素、免疫因素、營養(yǎng)缺乏等。其中咀嚼檳榔是OSF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且咀嚼檳榔的頻率越高、年限越長,越易患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
有關(guān)OSF的治療一直缺乏明確的治療方案,改善癥狀、體征,阻止疾病進展,降低癌變傾向性是當前治療OSF最主要的目標。目前,OSF的治療主要分為藥物治療、手術(shù)治療和理療。藥物治療主要包括:抗氧化劑及營養(yǎng)元素、抗炎藥物(皮質(zhì)類固醇)、蛋白水解酶、血管擴張劑、免疫調(diào)節(jié)劑、中草藥等。本文對上述常用的或者新的可替代治療藥物進行綜述。
1、番茄紅素
番茄紅素是一種具有有效抗氧化特性的胡蘿卜素,實驗室研究已經(jīng)明確了番茄紅素在體內(nèi)外阻斷癌細胞生長的重要作用,被廣泛用于治療口腔潛在惡性疾患。Karemore等團隊的多項研究也表明番茄紅素在治療OSF時可以可以改善張口度、抑制燒灼感,被認為是安全有效的抗氧化劑。
2、姜黃素
近幾年,關(guān)于姜黃素的研究開始廣泛開展,姜黃素具有抗氧化、抗炎、促凋亡活性。它與硫氧還蛋白還原酶相互作用并且誘導活性氧,抑制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的活性,而此酶主要負責活性氧的生成,這樣的機理使得姜黃素具有抗氧化的特性,并在很多疾病中被用作抗氧化劑?;仡櫦韧R床研究結(jié)果,推薦聯(lián)合使用姜黃素、曲安奈德、透明質(zhì)酸酶,因為透明質(zhì)酸酶有助于姜黃素和曲安奈德的釋放,并且提供協(xié)同效果。郭錦材等行姜黃素治療OSF有效性的Meta分析,結(jié)果顯示:與安慰劑組相比,口服姜黃素可以更好的改善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患者的張口度,并可緩解燒灼感等癥狀。
3、己酮可可堿
己酮可可堿是一種甲基黃嘌呤衍生物以及非特異性IV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既往研究結(jié)果顯示,它可減少膠原的形成、IL-6和TGF-β的表達,還可以增強紅細胞可變形性、白細胞趨化特性、抗凝血酶和抗纖溶酶活性。所有這些特性都有助于OSF患者口腔黏膜萎縮、缺血狀況的改善。關(guān)于己酮可可堿的臨床療效研究,Prabhu團隊的研究發(fā)現(xiàn)與傳統(tǒng)治療相比,己酮可可堿并沒有明顯的臨床和組織病理學改善;Sadaksharam團隊、Bhambhal團隊研究發(fā)現(xiàn)當無法耐受局部注射激素時,己酮可可堿可以作為一種安全的替代治療并且可以作為常規(guī)治療的輔助。因而己酮可可堿是否有效、是否可以作為常用藥物治療,尚未得到統(tǒng)一結(jié)論。
4、激素
激素可以通過消除炎癥反應及炎癥產(chǎn)物來有效減輕患者的燒灼感與疼痛,并通過加強吞噬細胞的活性來減少纖維化。臨床治療中常采用局部涂擦或者局部封閉的方法,倍他米松、曲安西龍等常用于局部涂擦;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醋酸曲安奈德等常用于局部封閉。但是激素的應用也具有局限性,例如長期局部封閉可能會導致針刺部位纖維化。
5、丹酚酸
丹參在中國是一種非常有名的中草藥,丹酚酸B是其中一種具備有效生物活性的主要成分,它由七種具有高氧化還原性能的酚羥基組成。有團隊研究了丹酚酸B聯(lián)合曲安奈德治療OSF的療效,結(jié)果顯示治療階段丹酚酸B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開口度。目前,丹參治療OSF在國內(nèi)應用廣泛,例如口服復方丹參滴丸或者局部注射丹參酮等,并獲得較好療效。
6、螺旋藻
螺旋藻是一種富含維生素A、B12、礦物質(zhì)、胡蘿卜素、藻青素的藍綠色藻類。研究發(fā)現(xiàn),螺旋藻可以增加IL-2 、降低IL-6,而這使得它具有了抗氧化特性。此外,由于它富含β-胡蘿卜素、過氧化物歧化酶而具有化學預防作用,并且有助于口腔癌前病損的治療。當前,有很多研究都報道了螺旋藻在治療OSF中的作用,臨床中主要是作為OSF早期的輔助治療。
7、蘆薈制品
蘆薈富含維生素、酶、糖、氨基酸等,可以幫助增強免疫系統(tǒng)。維生素A、C、E是抗氧化劑并且有助于中和自由基。蘆薈制品中的緩激肽酶可以在局部應用過程中起到減輕炎癥的作用。葉子中的凝膠具有多糖,而它可以促進傷口愈合并且起到抗炎、抗癌、免疫調(diào)節(jié)、胃腸道保護等作用。目前蘆薈制品應用于OSF主要源于其抗炎、促愈合等作用,其中抗炎作用主要是炎癥中化學介質(zhì)的減少,例如緩激肽、組胺、白細胞的粘附、TNF-α等。此外,蘆薈還可以刺激傷口肉芽組織中透明質(zhì)酸、硫酸軟骨素的生成,并賦予皮膚和黏膜彈性。目前,蘆薈制品在OSF的治療中是一種經(jīng)濟、無創(chuàng)、安全、有效的替代物。
8、膠原酶
膠原酶是一種溶酶體酶,可分解Ⅰ型膠原和Ⅲ型膠原,這是纖維性疾病中最豐富的膠原類型,例如歐洲藥品管理局曾批準Xiapex用于兩掌腱膜攣縮(DC)治療,Xiapex是一種膠原酶溶組織梭菌。Lin團隊曾將OSF患者分為三組,分別進行PBS、曲安奈德、膠原酶的局部注射治療,結(jié)果顯示膠原酶科有效改善患者的開口度,對刺激的敏感性也明顯降低。
除了以上常用藥物外,我們還可以根據(jù)患者的情況選擇胎盤素、茶色素等其他藥物。此外,臨床研究中還有分子靶向治療、高壓氧治療、個性化精準醫(yī)療等多種干預措施。有研究發(fā)現(xiàn),OSF患者中TGF-β出現(xiàn)上調(diào),并且TGF-β在OSF的發(fā)病機理中起到調(diào)節(jié)細胞外基質(zhì)產(chǎn)物的生成和降解作用,這些研究結(jié)果都為我們的臨床治療提供了思路。例如,目前用于治療特發(fā)性肺部纖維化(ILF)的吡非尼酮就引發(fā)了研究者的廣泛關(guān)注,這是一種新型的具有抗炎特性的抗纖維化藥物。由于OSF與ILF都被認為是TGF-β介導的炎癥狀態(tài),所以有學者設想吡非尼酮是否可以作為抗纖維化藥物用于OSF早期階段的治療。目前,已知吡非尼酮可以抑制金屬蛋白酶組織抑制劑-1、促炎細胞因子TNF-α、β-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等,而這些因子在OSF患者中出現(xiàn)了高表達,所以未來可以進行相關(guān)的隨機臨床試驗,來進一步驗證吡非尼酮是否可以有效治療OSF。
盡管有很多藥物可以應用于OSF的治療,但尚未找到單一、有效的治療模式,也缺乏明確的治療方案。根據(jù)目前的研究,戒除檳榔是所有OSF患者的首要任務,同時避免煙酒、辛辣食物刺激,保持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配合適當?shù)拈_閉口訓練等是不可或缺的。未來我們需要大樣本、高質(zhì)量、縱向、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來進一步評估不同治療模式在OSF治療中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黃慧, 錢越佳, 郭竹玲. 藥物治療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進展[J]. 全科口腔醫(yī)學雜志(電子版), 2018(24):36-37.
[2]陳謙明. 口腔黏膜病學[M].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20.
[3]高義軍, 尹曉敏. 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致病因素研究進展[J]. 中國醫(yī)師雜志, 2011, 17(009):68-72.
[4]劉錦麗, 陳方曼, 江潞. 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的藥物治療進展[J]. 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7, 044(003):325-331.
[5]Lin HJ,Lin JC. Treatment of oral submucous fibrosis by collagenase: effects on oral opening and eating function[J]. Oral Diseases,2007,13 (4):407-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