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甫榮 俞邱孌 蔡加陽
摘 要:從藍標(bluesign system)生態(tài)紡織品認證要求出發(fā),跟蹤世界時尚產業(yè)發(fā)展方向,站在全產業(yè)鏈的角度考慮生態(tài)紡織品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出按照藍標(bluesign system)生態(tài)紡織品認證要求建立、健全質量、環(huán)境、職業(yè)健康安全、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在生產管理中從輸入源控制著手,控制有害物質,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能滿足相關方的要求。對中國相關行業(yè)(時尚行業(yè)(紡織品行業(yè))、認證行業(yè))給出了加快時尚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管理體系融合建設的建議。
關鍵詞:藍標(bluesign system);生態(tài)紡織品;認證;管理體系;排放要求
中圖分類號:TS101.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9-265X(2021)05-0055-07
Certification Requirements for Bluesign Ecological Textiles and Countermeasures
YE Furong1, YU Qiuluan2, CAI Jiayang1
(1.Jiaxing Branch of Zhejiang Academ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for Inspection & Quarantine, Jiaxing314001 China;
2.Jiaxing Shengfang Testing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Jiaxing 314001,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ertification requirements of bluesign system ecological textile certification,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world fashion industry was tracked,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textiles was conside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It was also suggested to establish and refine the quality, environment,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as well as social responsibility management syste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ertification requirements of Bluesign system. Relevant measures focused on the control of input source should be taken to control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production management, which can yield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related parties. Recommendations were given to related industries (fashion industry (textile industry), certified industry) in China on accelerating the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fashion industry.
Key words: Bluesign system; ecological textile; certif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emission requirements
近幾年,隨著國際貿易中多邊自由貿易的發(fā)展,關稅壁壘弱化,發(fā)達國家相繼把衛(wèi)生、安全、環(huán)保以及生態(tài)等技術要求作為貿易談判的籌碼,一些繁雜的標準、苛刻的法律法規(guī)層出不窮,形成所謂的“綠色貿易壁壘”。中國是紡織品生產大國,也是紡織品消費大國,紡織行業(yè)作為傳統(tǒng)和具有競爭優(yōu)勢的產業(yè),其帶來的污染問題也日益引起消費者和政府的關注。歐盟等國近年來陸續(xù)推出了各種生態(tài)紡織品認證[1-4],掌握了紡織品發(fā)展的話語權,成為各國紡織品出口新壁壘。如何生產紡織品,如何對消費者負責,如何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等已然成了迫切的問題。在諸多生態(tài)紡織品認證中,藍標(bluesign system)認證逐漸成為紡織品生產企業(yè)走向高端消費市場的一座橋梁?,F就有關bluesign system生態(tài)紡織品認證情況、如何生產出符合bluesign system生態(tài)紡織品認證要求的產品、怎樣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管理體系和應對措施,供業(yè)內人士參考。
1 生態(tài)紡織品認證的幾種形式
廣義生態(tài)紡織品是指采用對環(huán)境無害或少害的原材料和生產過程所生產出來的對人體健康無害的紡織品。其認證形式有Eco-label生態(tài)標簽、bluesign system生態(tài)紡織品認證等,其認證過程主要評審企業(yè)的環(huán)保行為、職業(yè)健康安全、產品安全質量、社會責任等方面,以及對特殊排放物質的控制:如APEO等的排放。有的指標中國排放標準中沒有作為排放控制指標,但bluesign system標準要求企業(yè)控制其排放濃度,履行社會責任。
狹義生態(tài)紡織品是指紡織品本身對人體和環(huán)境的影響是無害或少害。這類產品的評估可由檢測認證機構聯合會實施評估:對產品的質量進行評估和檢測,在對企業(yè)申報的資料進行評審分析的基礎上,根據產品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質進行評估,分析可能超過有害物質標準的項目,實施檢測工作。對能通過驗證的方式證明其產品中不會存在有毒有害物質的,可不進行檢測。這類認證方式主要是對產品檢測結果的認可,如Oeko-Tex Standard100標準,國內進行生態(tài)紡織品認證的有CQC認證、CEC認證機構實施的生態(tài)紡織品認證等。
2 bluesign system生態(tài)紡織品認證情況
bluesign system認證目的是評估組織生產現場各方面(如環(huán)境,健康和安全(EHS),產品安全監(jiān)管)是否符合bluesign system系統(tǒng)要求?,F場審查通過才能成為藍標系統(tǒng)合作伙伴(bluesign system partner)。在文件審核過程中,關注建立、健全管理體系,要按照相關國際標準建立質量管理、環(huán)境管理、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并提交相關資料。建立相應的染化料檔案和庫存清單,對輸入和輸出情況的管理狀況提供相應證據來證明是否符合bluesign system的要求,如三廢排放的證明材料、染化料使用清單、能資源消耗情況等。bluesign system注重可持續(xù)發(fā)展,特別是關注輸入源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化學品使用和禁用要求,如纖維或坯布上不含APEO,滌綸纖維重金屬銻含量不能大于260mg/kg,紡織品生產禁止使用C8防水劑、EDTA、次氯酸鈉、高錳酸鉀、重鉻酸鉀及溶劑苯、二甲苯等,將有害物質在生產之前就排除在外,對相關紡織品上有害物質的限量要求[5](bssl v10.0),其化學品的限制條件比Oeko-Tex Standard 100更嚴。廢棄物的排放,排放標準要求較高,且對有關物質的排放標準超過了當地政府的排放要求,如未處理廢水APEO應小于10mg/L;C4/C6防水劑/抗菌劑/阻燃劑的整理殘液不能排放到污水系統(tǒng),污泥不得用于農業(yè)生產,需收集后按照危廢處置等。
2.1 bluesign system生態(tài)紡織品認證基本情況
bluesign technologies ag建立于2000年,SGS于2008年成為股東,總部設于瑞士,辦事處遍布于中國(包括大陸、香港、臺灣)、德國、印度、日本、韓國、美國、越南、孟加拉等國家和地區(qū)。藍標系統(tǒng)合作伙伴涵蓋整個紡織品供應鏈,主要包括化學品供應商、紡織品制造商和品牌商。bluesign system致力于開發(fā)并推出基于輸入流管理的體系,服務于紡織及相關行業(yè)。bluesign system同時考慮法律遵守情況和可持續(xù)性表現的狀況,尋求不斷改進的解決方案,對環(huán)境、社會責任、職業(yè)健康安全、消費者負責任,但生產紡織品時不損害其為了質量、設計和性能的競爭優(yōu)勢。截至2020年2月,全球總共638家藍標合作伙伴企業(yè),其中,中國大陸有117家,中國香港32家,中國臺灣152家。bluesign system認證準則已經引領世界紡織品供應鏈及消費動向的風向標,是可持續(xù)發(fā)展推動力,成為紡織行業(yè)領先者的同名詞,是高端、環(huán)保、生態(tài)紡織品的代名詞[5-7]。
2.2 bluesign system生態(tài)紡織品認證中的管理體系要求
2.2.1 建立管理體系的要求
企業(yè)管理體系是企業(yè)運作的基本法則,按什么樣的規(guī)則運作,關系并反映企業(yè)管理水平基本情況,
bluesign system生態(tài)紡織品認證就明確提出了管理體系的要求。所有企業(yè)的管理要求要從相關方要求、組織環(huán)境作為管理體系建立時的輸入要求,要全面地識別和評審相關方要求、組織環(huán)境,才能使建立的管理體系符合企業(yè)實際需要。按策劃的管理體系運行,與實際工作能緊密結合能夠達到高效的目標。在bluesign system認證標準生產基地6中要求建立適當的管理制度保持并不斷完善,包含品質管理、環(huán)境/資源節(jié)約、職業(yè)健康和安全。按P-D-C-A的步驟建立、實施、改進管理體系,要求按ISO 9001、ISO 14001、ISO 45001、SA 8000等國際標準建立管理體系。其他方面還提出了清潔生產、遵守法規(guī)、社會責任的要求。
2.2.1.1 建立質量管理體系
生產型企業(yè)的管理活動一般多從生產出符合顧客要求的產品著手進行管理活動,而質量管理活動是保證產品質量符合顧客要求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的質量管理體系是一個企業(yè)的基本要求,也是贏得顧客信任的基本方法。按照ISO9001:2015《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建立、實施、改進質量管理體系能較好地實現相關方的要求。從組織框架、職能分配、資源配制、運行、監(jiān)測、改進進行管理體系的策劃、實施和保持。除產品的正常日用指標(如纖維成分、組織規(guī)格、強力、克重、服用要求等)外,應認識到bluesign system認證中產品的生態(tài)安全要求是質量管理體系的質量安全特性,如偶氮染料、甲醛、pH、色牢度、重金屬、有機氯、有機磷、有機錫、環(huán)境激素類和農藥等化合物的指標,多是產品檢測時需考慮的質量指標。認證產品的一致性是一個組織能否持續(xù)生產合格品的關鍵,也是組織應建立一致性管理的重點,從染化料、原料供應商的選擇、工藝配方的確定、生產過程的控制多要與被檢測產品一致,才能持續(xù)地保持產品的質量(物理和化學)特性的一致性。對供應商控制要有針對性提供資料并證明其對bluesign system生態(tài)紡織品認證情況的了解并執(zhí)行。
2.2.1.2 建立環(huán)境管理體系
企業(yè)按ISO14001:2015《環(huán)境管理體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建立的管理體系能較全面地考慮全過程的環(huán)境因素,并對三廢排放加以控制。環(huán)境目標的建立要考慮相關方的要求,關注bluesign system認證標準中的有關禁用物質、有害物質的控制、環(huán)境污染、節(jié)能減排控制等要求,從而建立健全環(huán)境目標。
關注環(huán)境風險的控制,要識別好環(huán)境因素、特別是重要環(huán)境因素,包括染化料的輸入端管理。做好輸入源的管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紡織品印染企業(yè)來說,輸入源是關鍵,而中間的過程也非常重要,輸出管理是決定能否實現管理目標的監(jiān)測端。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對用于濕凝固的DMF含量,干涂層工藝過程甲苯殘留量進行控制并測量。后整過程中的磷酸脂拒水油(氟碳)、阻燃、抗菌劑不得排放。
如何評價一家企業(yè)的排放狀況?是否以國家環(huán)保局排放標準的基礎上加嚴控制,加嚴控制的標準是多少,是50%,還是更嚴格,如印染企業(yè)的廢水標準:《紡織染整工業(yè)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4287—2012):pH值6~9;化學需氧量COD:直接排放80,間接排放200;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直接排放25,間接排放50……污水排放量等指標,針對不同地區(qū)要按區(qū)域要求執(zhí)行。獲得bluesign system partner標簽的紡織品生產企業(yè),不但是能生產符合生態(tài)紡織品安全質量要求的,也是一個符合嚴格的環(huán)保要求的企業(yè),要求在廢水排放時控制廢水量、pH、色度、泡沫、電導率、溫度、COD、BOD5、總磷、總氮、重金屬等。還要求有效地分析污水處理前、后污水的成分,分析污水處理的效果,并不斷改進污水處理過程。
一般要求:a)廢水量最小化;b)EDTA、DTPA、磷酸化合物不得用于軟水過程;c)拒水(氟碳化合物)、阻燃和抗菌整理劑的廢水不得排放;d).未使用過的殘留化學品、助劑、染料不得排放;e)冷卻水要重復利用;f)COD/TOC的處理效率要在不小于85%;g)用水溶性系統(tǒng)代替溶劑型工藝;h)不允許使用石油溶劑類印花;i)使用低排放的涂料印花。
除下列幾種情況,在生產過程中不得使用次氯酸鹽:a)棉布漂白;b)機器清洗;c)剝色處理;d)水的前處理。
2.2.1.3 建立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企業(yè)要按ISO45001:2018《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及使用指南》進行體系的策劃、實施、監(jiān)測、改進。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的思路是識別危險源,并根據危險源的性質,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采取措施,降低各種風險,把不可接受的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圍內。特別關注染化料的有害性能的識別和員工的防護,關注電、氣、火災對人員的傷害,因此要有相應的預防措施,如生產現場必須有化學品的SDS,人員培訓需要到位,如稱料員要清楚染化料、助劑的SDS,掌握操作要領。蒸氣是印染廠使用比較多的地方,做到有效防護,防止燙傷。機械傷害也是印染廠容易發(fā)生的,對易產生機械傷害的地方進行警示,有明確、適當的禁示標識。應急方案內容充分并可執(zhí)行,必須公布在車間門口,應急設施充分可用,如逃生圖(應急燈)、噴淋、洗眼設施是各車間和染化料間的必備設施。必要時進行演練,如消防演練、化學品濺開時的應急處理,員工對使用的防護設施(面罩)做到應知應會(包括保管)。
2.2.1.4 建立社會責任管理體系
企業(yè)要按SA8000《社會責任管理體系》標準要求進行體系的策劃、實施、監(jiān)測、改進。規(guī)定公司在社會責任方面的政策、原則、目標、程序和實踐,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維持良好勞資關系、改善工作條件和持續(xù)改善員工工資福利待遇等。企業(yè)應定期進行自我審查,必要時,及時采取有效補救和糾正行動,以確保公司經營活動始終符合國際勞工標準和國家勞動法規(guī)。做好員工的培訓工作,如醫(yī)療急救培訓、并實施演練。
2.2.2 bluesign system生態(tài)紡織品認證持續(xù)改進要求
企業(yè)建立管理體系過程中要按PDCA的要求進行策劃、實施、測量分析和改進。針對審核中的不符合情況,進行原因分析,采取可行的有針對性的糾正措施。需要提供糾正措施和實施的證據,在后繼的工作中還需要驗證效果。
節(jié)約資源是bluesign system生態(tài)紡織品認證審核的重要內容之一,能資源管理需要制訂水、電、(蒸)汽、油、原材料的消耗管理目標,并持續(xù)改進。bluesign system生態(tài)紡織品認證要求中需要提供能資源使用情況,要建立產品生產數量、染化料、水、電、汽、油的使用記錄,污水的排放記錄,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比較管理效果,要求每月、季度有報表,并按對應的能資源當量計算,計算時根據單位產品質量計算。每季需要報告給認證公司。要求從(能資源消耗、污水)記錄中找尋改進機會,特別關注染化料使用的改進情況,從源頭抓起,對實施bluesign system生態(tài)紡織品認證效果最好。針對現場不足之處,需在后續(xù)的過程中擬定改善計劃并通過驗證。
2.3 bluesign system生態(tài)紡織品認證中有害物質控制要求
2.3.1 有害物質類別和限值要求
bluesign system中,有害物質列表(BSSL)列舉了近1000種物質,主要分為三大類:化合物、功能性物質以及環(huán)境健康安全(EHS)風險相關物質,其中化合物涵蓋醛類、烷基酚和烷基酚乙氧基化合物、胺類(含芳香胺)、氯化苯和甲苯、氯化酚、二惡英和呋喃、氟化物、乙二醇、鹵代聯苯、鹵代三聯苯和萘、鹵代二芳基烷烴、亞硝胺、多環(huán)芳烴碳氫化合物、有機錫化合物、異氰酸酯和其他化學物質;功能性物質包括阻燃劑、增塑劑、紫外穩(wěn)定劑等;與環(huán)境健康安全(EHS)相關有害物質包括溫室氣體、金屬、消耗臭氧層物質、殺菌劑、殺蟲劑、石棉類等。與產品有關的有害物質要求中:有187種染料被列為禁用。藍標體系將紡織產品分為A、B、C三類,其中,A為直接接觸皮膚和0~3歲嬰幼兒產品;B為直接接觸皮膚產品;C為不接觸皮膚產品。針對不同的產品,限值不同,A類產品的限值最為嚴格。其限值要求如表1所示。染化料助劑的消耗和替代要按bluesign system生態(tài)紡織品認證要求在三年內達到要求,對禁用物質則須立改立行。
2.3.2 有害物質來源分析和控制措施
bluesign system堅持兩個管理步驟:a)消除使用有害化學品輸入流管理;b)消除排放有害化學品過程管理。
在以往的生態(tài)紡織品有害物質控制文獻[5-8]中有提出,要從源頭出發(fā),bluesign system的管理理念與其不謀而合,就是要從染化料的選用開始,在生產過程中考慮使用最經濟科學的工藝方法進行控制。
控制紡織原料的來源,特別是植物性纖維要關注種植過程中農藥的使用導致的原料(原棉農藥含量)含有有害物質的情況。對于化學纖維來說,其合成過程中催化劑(如聚酯中銻含量)的使用,往往會有有害物質的使用和產生。
對于紡織品加工過程中使用漿料、助劑添加的材料中應關注有毒有害物質,如漿料中含有機氯化合物(氯化酚)、纖維潤滑油和施膠劑中APEO之類的物質。bluesign system生態(tài)紡織品認證中應關注排放要求和特別關注的有害物質,如果使用的化學產品和材料不是由bluesign system統(tǒng)合作伙伴提供的bluesign approved的,則需要進行適當的輸入流管理,包括隨機測試(參照BSSL4和BSBL5)。
在印染過程中,選擇的染化料須遵守bluesign system的有關要求。初審為過渡期,原有的染化料必須全部申報給bluesign technologies ag,形成一份工廠的化學品信任清單。每個化學品會bluesign technologies ag評級,評級為不通過的染化料必須在初審期間內完成有序替代。復審時應達到在用染化料全部為bluesign 批準的染化料。
在控制有毒有害物質上,從源頭控制做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從化學品管理全面的系統(tǒng)性風險評價開始,對供應商和使用的化學品,研究其化學成分,掌握其生產過程中的影響因素,對其含量和影響因子進行分析評介并給予分級。
2.4 bluesign system生態(tài)紡織品認證中排放要求和特別關注的幾種物質
bluesign system認證中,特別關注廢水和廢氣的排放,廢水直接排放要求如表2所示,廢氣排放要求如表3和表4所示。企業(yè)所在國、地區(qū)標準高于bluesign system要求時應執(zhí)行所在國、地區(qū)標準。直接排放到水體時,污水取樣要求為:廢水處理排放口,需要在2h內取5個樣本,兩個樣品間隔最少時間為2min。企業(yè)應定期測量污水排放的相關指標,每年應不少于兩次測量APEO的排放情況。送測的實驗室需按ISO 17025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建立管理體系,相應的測試項目必須獲得CNAS的認可。
3 問題和建議
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要以資源節(jié)約、健康消費為引領,建立中國紡織產品安全質量生態(tài)評估體系,用中國自己的生態(tài)紡織品標簽引導消費,從而引導時尚產業(yè)潮流。紡織行業(yè)、認證行業(yè)從業(yè)人員需認真研究這個課題。
中國在生態(tài)紡織品體系領域進行了有關研究[9-10],先后發(fā)布了GB/T 18885—2009《生態(tài)紡織品技術要求》和GB/T 19630—2019《有機產品生產、加工、標識與管理體系要求》等標準,但仍存在不少問題。一是對紡織品中有毒有害物質的限量及控制技術和監(jiān)測方法研究的速度遠遠滯后于國外出臺標準的進程[14];二是原料的生產流程、紡織品的生產工藝、環(huán)境與人體健康缺乏科技支持;三是被列入歐洲紡織品有害物質清單的項目中,中國仍有不少項目沒有統(tǒng)一的檢測方法,沿用別國檢測方法;四是生態(tài)紡織品的認證領域缺少話語權,缺乏對認證機構、檢測機構、評估機F構統(tǒng)一的管理要求和措施,使得認證機構、檢測機構、評估機構等小、亂、差,與紡織品大國不相稱;五是對生產企業(yè)、紡織品的認證評估規(guī)則要求不統(tǒng)一、不明確,也跟不上國際標準和貿易各方的要求;六是沒有從產品的生命周期考慮生態(tài)要求。GB/T 19630—2019《有機產品生產、加工、標識與管理體系要求》中有關有機產品紡織品的描述內容少,操作性不強,內容不明確,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如若中國不加快紡織品的環(huán)保安全等生態(tài)性研究,與國際標準接軌,不僅對紡織品出口產生影響,而且對進入中國市場的他國產品,也將缺乏國際通行的控制手段,從而使得中國在國際貿易談判中處于不利地位。同時,中國紡織行業(yè)低水平、污染嚴重,不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的存在,已經嚴重影響行業(yè)的發(fā)展,亟須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生態(tài)紡織品認證體系、紡織產業(yè)可持續(xù)企業(yè)管理體系的建設[11],來引領中國紡織產業(yè)的轉型升級。紡織產業(yè)可持續(xù)管理體系的建設要從整合各類管理體系(質量、環(huán)境、職業(yè)健康安全、社會責任等)出發(fā)[12],要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路,發(fā)揮引領企業(yè)的作用,推動紡織時尚行業(yè)、各級管理部門、消費者觀念的轉化,使中國紡織時尚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建設成為世界紡織時尚中心,提升紡織時尚產業(yè)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為此,中國應積極開展技術標準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加快建立中國時尚產業(yè)(紡織品)安全質量生態(tài)性評估體系,穩(wěn)步提高中國紡織品生態(tài)標準水平,建立完善的生態(tài)紡織品認證和檢測標準體系,促進檢驗檢測、認證認可、時尚產業(yè)(紡織行業(yè)`健康、高水平發(fā)展,將中國由紡織大國轉為紡織強國,提升認證認可高新技術的水平和地位,全面提升中國時尚行業(yè)(紡織品)的產品安全質量,這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參考文獻:
[1]中國紡織工業(yè)協會產業(yè)部.生態(tài)紡織品標準[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3.
[2]李學洋,李晶,諸乃彤,等.我國生態(tài)紡織品標準與Oeko-Tex Standard 100(2017)比對分析[J].中國標準化,2017(20):37-40.
[3]佚名.“歐美紡織品標準”系列之一:歐盟生態(tài)紡織品認證簡介[J].紡織指導,2005,(10):68-70.
[4]侯文婕.生態(tài)紡織品認證“生態(tài)”調查[J].中國認證認可,2010(8):8-12.
[5]吳惠萍,葉甫榮,葉萍.2015版Oeko-TexStandard 100的變化和應對措施[J].現代紡織技術,2015(4):56-59.
[6]葉甫榮.出口紡織品有害物質的控制[J].絲綢,1998(10):28-31.
[7]高銘.我國含鉛紡織品現狀和歐美市場要求[J].染整技術,2008,30(5):31-34.
[8]陳榮圻,王建平.生態(tài)紡織品與環(huán)保染化料[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2.
[9]陳曉青,桂家祥.我國生態(tài)紡織產業(yè)鏈及其標準體系的建立[J].針織工業(yè),2009(5):57-60.
[10]李洋.歐美日對紡織品質量安全有哪些要求[J].質量探索,2014(8):60-60.
[11]楊隴峰.生態(tài)紡織品中主要有毒有害物質檢測方法研究[J].中國纖檢,2012(12):58-60.
[12]蓋紅星,陳云華,史新波.“能源之星”認證認可體系對我國綠色產品整合的啟示[J].中國認證認可,2016(5):14-18.
收稿日期:2020-05-11? 網絡出版日期:2021-04-16
作者簡介:葉甫榮(1962-) 男,浙江嘉善人,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生態(tài)紡織品的檢測和管理體系審核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