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婉婷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
——題記
風(fēng)花雪月,倏爾遠(yuǎn)逝,唯有那悄然的美好在不覺之處暗自綻開,千古流芳于一紙尺素上。
美是硯池旁書圣的那一回眸。蘭亭芬芳,岸芷汀蘭。墨汁滴入那一彎活水,綻開如花。揮筆沾墨寫下千古名序,靜靜地躺在哪個(gè)皇帝的棺槨中流芳百世,作者早已辭世,可誰又注意到了那一勾一捺里的一縷一絲幽魂?
小時(shí)練字,最開始寫的無非是“天地人”三個(gè)字,老師說怎么寫得美不打緊,倒是那字形切不可歪歪斜斜。我苦惱,墨是流動的,紙是靜止的,萬物皆有其自然形態(tài),為何“人”字一定要端正不屈?母親對我說:“字可以寫不正,可做人能歪了嗎?若人也不堂堂正正立著,倒不如叫天地皆翻覆不堪!”說完這些,又是一些諸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般深奧難懂的話了,但我懂得,黑色的墨硯臺上,淌著我心中的一輪明月光。
美是一冊冊書卷中繾綣的文字。以史為鏡,以字作飾,卻也缺不了墨來傳承。屈原在汨羅江畔揮毫一作,浪漫主義詩歌有了開端,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天地廣闊何其求索?在書上撫摸那未干墨跡,突然我便明了,讀書,到底是為了去書中尋那顏如玉、黃金屋,還是為了去歷史長河中尋一知己,與其侃侃而談。忽而神光離合,是身旁默默無聞的墨,伴我漫卷詩書。
美是不經(jīng)意渲染的山水畫卷。我在千里江山圖前徘徊,不知畫者是誰,不知技法如何,只覺得很美,可美得凄切,不由讓人想到其官場的失意。畫者在游山玩水之中,也多了幾份落寞。不經(jīng)意的落寞,也化作朱魚萬尾,化作山石斑駁,令我跨越千年與之對望,亦能心領(lǐng)神會其中的美。
美是唐寅在桃花樹下的醉生夢死,“不愿鞠身車馬前”。在那段不為人知曉的歲月中,也只有墨和紙來陪他度日吧?在他揮毫的那一刻,漫天宣紙鋪地,落英洋洋灑灑,是多么美好的場景啊!
但好像大家都只記得名作,卻忘記了那忠實(shí)的染料——墨。我忽地想起,我一出生眼中彌漫的、我伸出手便可以抓住的美好,就是墨啊!
墨,你讓歲月不失色,你讓歷史永深沉。
如今我握住了你,在人生的答卷上奮筆疾書,誰說近墨者黑,自有人出淤泥而不染。睜開黃皮膚包裹下的墨色瞳孔,拿起沾墨的筆,綻開朵朵墨花,我欲續(xù)寫那心中的種種,即使無人想起,即使無人留意。中華的根,歷史的源,這些優(yōu)秀文化,令我著迷。在別人于名利場浮沉?xí)r,讓我以墨為知己在湖心亭賞一場雪。
墨花初綻,悄然之中見美好。
‖江西財(cái)經(jīng)大學(xué)附屬中學(xué)
[吉吉工作室]
春花秋月,夏風(fēng)冬雪,四季的美好綻放在生活的不經(jīng)意間,原來只要駐足凝眸,自會有美悄然而至,哪怕只是一紙尺素,一痕墨跡,也能讓人心生戚戚,窺得大道。
原來美可以是架構(gòu)端正的橫豎撇捺,寄予著為人處世的心態(tài);美也可以是書冊中繾綣的文字,讓人以史為鑒,引以為戒;美還可以是曠世傳承的傳奇畫卷,令人跨越千載,對望彼時(shí)江山的壯美;美更可以是如唐寅、李白這等詩畫大家的精神獨(dú)白,以書墨寄情,得千秋不朽之杰作……
墨花初綻,美好悄然盛放,古往今來以墨為知己的人們,會于同一時(shí)空,享一場純粹的美的盛宴!
【適用文題】遇見美好;墨花緣;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小風(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