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運
在新疆眾多的徒步路線中,烏孫古道向來有著獨特的地位。它悠久的歷史人文背景,高級別的路線長度和難度,沿途壯美的自然風光,深深吸引著全世界徒步愛好者的目光。
經(jīng)典的烏孫古道路線,是從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瓊庫什臺村出發(fā),全程大約130公里,幾個重要的中途點是包扎墩達坂、科克蘇河、天堂湖、阿克布拉克達坂以及終點黑英山山口,一般用時在六七天。
打開中國地圖,向位于西北的新疆看去,雄偉連綿的天山山脈率先映入眼簾。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猶如一朵巨大的祥云;在北麓,則是面積稍小的準噶爾盆地以及呈三角形的伊犁河谷。橫亙的天山山脈宛如天塹,將南北兩邊演變?yōu)榈乩憝h(huán)境截然不同的世界。
然而,卻有一條歷史悠久的古道,兩頭分別連接著干旱的塔里木盆地和水草豐美的伊犁河谷,成為貫通天山南北的咽喉。它就是烏孫古道。
關于烏孫古道的來源,有這樣一段歷史故事。
在秦漢時期,有“烏孫”部族,游牧于敦煌和祁連之間。公元前177年,烏孫遭月氏人進攻,國王難兜靡被殺,年幼的王子獵驕靡投靠匈奴,部族被迫離開故土西遷。十幾年后,獵驕靡長大成人,在冒頓單于的扶持下復位。此時的月氏人已在伊犁河谷地帶定居,為了復仇,獵驕靡?guī)ьI烏孫族人翻越天山,與匈奴合力將月氏擊敗,并在伊犁河谷地區(qū)建立起后世著名的烏孫古國。而獵驕靡?guī)П┻^天山的路線,也被稱為烏孫古道。
伊犁河谷土地肥沃,人畜興旺,烏孫國在此日益發(fā)展壯大,逐步脫離匈奴控制,發(fā)展成了西域三十六國中數(shù)一數(shù)二的強國?!稘h書·烏孫傳》中這樣記載:“國多馬,富人至四五千匹?!笨梢娖涓皇潭?。由于當時漢朝正積極與西域各國建交,烏孫的崛起便引起了漢朝注意,意欲聯(lián)合抵御匈奴。于是,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烏孫,試圖說服獵驕靡與漢朝結(jié)盟,并愿嫁細君公主與之聯(lián)姻。但獵驕靡念及匈奴舊情,同時也畏懼其勢力,拒絕與漢結(jié)盟,但同意了和親之事。
在中國有史料記載,漢朝細君公主是第一位遠嫁的公主。公元前105年,她歷盡艱辛,為執(zhí)行漢武帝的“斷匈奴右臂”計劃,走過烏孫古道,來到千里之外的異國他鄉(xiāng),但僅生活了六年后就去世了。此后,漢武帝又派遣解憂公主遠嫁烏孫,與國王翁歸靡生下三子二女。二女中的長女——弟史公主長大后,又通過烏孫古道遠赴天山南麓,嫁給了年輕的龜茲國王,用愛情的力量,使?jié)h朝與烏孫、龜茲兩國交好。
漢烏兩國關系的鞏固引起匈奴的不滿,遂與車師聯(lián)合大軍攻打烏孫。新繼位的漢宣帝派15萬軍隊分兵五路抵御匈奴,大獲全勝,匈奴從此不振。此后很長一段時間,漢朝的西北邊疆太平無事,與西域各國的交往更加頻繁密切,絲綢之路繁榮一時。但隨著翁歸靡的去世,烏孫國內(nèi)亂四起,國勢由盛轉(zhuǎn)衰,最終迎來分裂,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歷經(jīng)兩千年時光流轉(zhuǎn),烏孫古國早已無處可尋,但這條見證了歷史的傳奇古道依然存在于天山兩麓。如今,沿著古道行走,尚能看到許多戍堡、烽燧和關隘的遺址,供后人懷古憑吊。
例如從黑英山出發(fā),沿著博孜克日格河向北,在進入河谷的地方,便能看見崖壁的巖石上有一段隸書刻石,那是刻于東漢永壽四年(公元158年)的“劉平國治關亭頌”,主要講述了左將軍劉平國于此鑿巖筑亭、稽查行旅、修筑城關之事。在石刻附近,還有修建于同一時期的戍堡和營盤遺跡,溝外的平原上甚至屹立著一座古城廢墟。走進這些遺址,觸摸那些飽經(jīng)滄桑的痕跡,歷史煙云中的一幕幕場景,恍惚浮現(xiàn)眼前。
很難用一句話概括烏孫古道的美。它的風光是那么的豐富而多元,大氣而精致,明艷而淡雅,熱情而高冷,厚重而靈動……其實,每一個詞都只是它千姿百態(tài)的一個縮影。
徒步烏孫古道、穿越天山的幾天里,仿佛就能看完四季:在廣闊無垠的原野上,感受春天的暖意與夏天的蓬勃;在森林間、湖泊旁,享受金秋的靜謐;眺望遠處的雪山、冰川,對高嶺冬雪的圣潔肅然起敬。也正是這些草原、森林、冰川、雪山、湖泊,共同組成了長達130公里的絕美風光之路,可謂移步易景,令人無限沉醉。
瓊庫什臺村和包扎墩達坂,具有最經(jīng)典的烏孫古道風光特色。
瓊庫什臺村,作為烏孫古道的出發(fā)點,其風光便足以吸引人們在此長久停留。在一片連綿起伏的山麓間,碧綠的草原春意盎然,高大的雪杉林間,牧民的傳統(tǒng)木屋如星辰般散落,清澈的河流在旁邊蜿蜒。當金色的陽光從遠處的雪峰上傾灑而下,斜斜地照進林間,微風吹過,牛羊和馬兒正在肆意奔跑……與生機勃勃的瓊庫什臺不同,包扎墩達坂海拔較高,景致更為立體,有人曾這樣形容其夢幻般的場景:“近處是春意盎然的草地,河邊散落著金色的胡楊樹,遠處是翠綠的樹林,盡頭是沉思的雪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