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9月,涼風送爽,正值收獲的季節(jié),其間有詩云: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盡百花殺。這是一個揮灑豪情,破舊立新的月份,破釜沉舟,未雨綢繆,背水一戰(zhàn)。已經(jīng)踏上征途的你,心中是否已燃起一團火焰,等待著點亮希望,照亮未來?
9月,迎風而上,萬里鵬程。
第一面軍旗
為了“公開打出共產(chǎn)黨的旗子”,1927年9月初,毛澤東決定正式組建一支完全屬于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具有獨立番號的人民軍隊,而制作軍旗的任務則落在了師部參謀何長工、參謀處處長陳樹華和副官楊立三的身上。
一天夜晚,江西九江修水縣城的一家商會會館里,燈一夜未熄。一張寬大的八仙桌旁,三人正在為設計工農(nóng)革命軍軍旗展開熱烈的討論。何長工認為,中國工農(nóng)革命是在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進行的,通過武裝斗爭,使革命的星火燃遍全國,軍旗里要有鐮刀、斧頭和五角星,建議模仿蘇聯(lián)紅軍軍旗的大概樣式設計軍旗。其余二人表示贊同。經(jīng)過一夜的摸索,最終拿出了合適的設計方案。
第二天一早,他們將設計方案拿到裁縫店縫制,制作出樣旗。旗底為紅色,象征革命事業(yè);旗幟中央縫著一個大五角星,象征中國共產(chǎn)黨;五角星內(nèi)是鐮刀和斧頭,代表工農(nóng);靠旗桿處鑲有一條10厘米寬的白色布條,上面寫著“工農(nóng)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的番號。
軍旗樣式確定后,一師師部決定立即批量趕制。因此請來了縣里幾乎所有的裁縫以及會針線的婦女。在縣城的一家祠堂里,四十余人加班加點,用了不到一周時間,便將100面軍旗如期制成。
9月9日凌晨,在秋收起義誓師大會上,工農(nóng)革命軍第一面軍旗正式飄揚起來,打響了秋收起義的第一槍。從此,武裝斗爭的熊熊烈火迅速燃遍了湘東贛西的遼闊土地,湘贛邊界掀起了威震敵膽的“金秋狂飚”。
荒誕的“生物圈2號”
“人類能離開地球生活嗎?”生物圈2號,正是人類為回答這個問題,實現(xiàn)外太空移民邁出的第一步?!吧锶?號”是為了與“生物圈1號”(地球)區(qū)分而得名的,作為“人造小地球”,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當時,它被認為是繼登月計劃以后,美國實施的最令人激動的科學研究項目。
生物圈2號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市東北的一片沙漠,內(nèi)含雨林、海洋、荒漠、草原、沼澤等5大生態(tài)系統(tǒng),還有農(nóng)地。該系統(tǒng)實行密閉管理,幾乎與世隔絕,所有門窗都進行了嚴格的密封處理,就連地面之下也澆筑了厚達兩米的混凝土。
1991年9月26日,隨著一扇大門緩緩關上,這個宏大的計劃正式開始了。共有8名科學家(4男4女)被嚴格挑選出來,隨他們一起入住的還有一大批生物。整個生物圈2號內(nèi),共有動、植物和微生物等4000個物種。
隨著時間的推移,該系統(tǒng)內(nèi)各大難題接踵而至,首先是糧食減產(chǎn)和蟲害問題,緊接著是氧氣的大量流失,二氧化碳濃度一度超過地球上的十倍,生態(tài)平衡一夜之間被打破,絕大部分昆蟲滅絕,降雨量持續(xù)增大,人造沙漠變成了叢林與草地,食物極其短缺……
1994年9月17日,“生物圈2號”計劃宣告失敗,人類復制地球的美夢破碎。
地球歷經(jīng)幾十億年風霜,方有如今模樣。眼下方舟未成,我們能做的只有珍惜當下,愛護生態(tài)資源,重視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畢竟我們只有一個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