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國
[摘 要] 通過對我校的發(fā)展歷程進行梳理,結合新時期的發(fā)展形勢,明確辦學的主要方向,為推動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好基礎。
[關鍵詞] 文化;精細;質量
新時期,基礎教育更重視均衡優(yōu)質、持續(xù)縱深發(fā)展。聚焦學校內涵發(fā)展,關注學校內在品質,在理念文化、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等“軟件”層面上的提升已成為一種共同的趨勢,成為落實新時期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辦學水平的主攻方向。在認真梳理我校十年來的辦學歷程、分析學校當前所處時空的發(fā)展現狀、展望未來發(fā)展方向的基礎上,踐行科學論證、把脈定位,描繪出今后一段時間的辦學主張路線圖:一是守正科學的理念文化體系,建立學校發(fā)展的愿景規(guī)劃;二是實施精細的治校管理策略,推進學校規(guī)范、創(chuàng)新、特色發(fā)展;三是嘗試課程、課堂的深度革新,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之根本。
一、“明理厚德”——文化興校之魂
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靈魂,彰顯著學校的個性和品質,是催生教師專業(yè)成長和學生生命發(fā)展的重要動力。
(一)踐行辦學理念,營造文化氛圍
堅持“傳承中發(fā)展、發(fā)展中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中跨越”的工作總思路,本著傳承學校歷史沿革、發(fā)掘校本文化基因的原則,遵循王永慶先生捐資興學“取之于社會,用之于社會”的宗旨,深入提煉學校十年辦學的優(yōu)秀成果,發(fā)掘《大學》所論“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和習近平總書記“用明德引領風尚”的內涵,結合新教育實驗“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的核心理念,確立了“明德”為核心的文化理念體系,提出了“一切為了學生”的辦學理念,積極踐行“德”字引領(立德、厚德、鑄德)、“實”字奠基(真實、務實、扎實)、“新”字跨越(納新、創(chuàng)新、唯新)的發(fā)展規(guī)劃,在辦真實教育、做務實教師、育扎實學生的道路上奮力前行,向“一年求規(guī)范,三年促發(fā)展,五年創(chuàng)特色”的奮斗目標邁進。
學校圍繞文化核心理念,不斷完善環(huán)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打造“123”文化框架,初步構建了“德”文化體系——“一園兩墻三廊”。
“一園”即“書香樂園”,通過書香班級、圖書漂流、開放書吧等平臺,舉行親子共讀、品讀創(chuàng)作、詩詞大會等活動,形成“晨誦—午讀—暮省”的讀書體系,營造書香校園。
“兩墻”是“厚德”和“修身”主題文化墻,“德”是學校之魂,五育之首,引領師生尚德—立德—厚德—明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靶奚怼蔽幕瘔?,緊緊圍繞“自信自立自強”的學風和學生自主管理的內涵,設計圖文并茂的內容,熏陶感染學生,達到陶冶身心、涵養(yǎng)德性、修持身性的教育目的。
“三廊”是指一樓的“漢字傳承廊”、二樓的“詩文品鑒廊”、三樓的“道德感悟廊”。漢字傳承廊,借助書法社團和語文教學,引導孩子工工整整寫字、堂堂正正做人。每學期舉行漢字書法大賽,評出優(yōu)秀作品,在漢字廊展出并頒發(fā)證書。詩文品鑒廊,除了定期更換優(yōu)秀詩詞、熏陶孩子誦讀積累外,每學期舉行詩詞大會,孩子們吟誦的同時,也可以現場即興創(chuàng)作,選出獲獎作品,以資激勵。道德感悟廊,廊內定期更換仁、義、禮、智、信等十個主題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精華篇目,使學生受到感染。另外,精心評選校本德育課程和活動中的優(yōu)秀學生作品,激勵引領師生做德高、品正、學優(yōu)的楷模表率。
(二)逐夢新教育,締造完美教室
朱永新教授說,一所學校的品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間教室的品質決定的。借鑒新教育實驗“十大行動”的理念,把“締造完美教室,營造書香校園”作為實驗探索的切入口,把教室建成圖書館,讓孩子暢游書海;把教室建成習慣養(yǎng)成地、人格的成長室,讓教室成為每一位師生的幸福樂園。
二、“網格管理”——科學治校之策
(一)點線交織,面面俱管
學校統(tǒng)籌兼顧、織密網格,形成點、線、面相互支撐的“166”網格化管理格局,即:
“1”個面,指教育教學各項工作管理的整體“面”。
“6”條線,包含黨建+扶貧線、安全德育線、教學課改線、教科研培訓線、后勤服務線、專項工作創(chuàng)建線,涵蓋了學校工作開展的方方面面。
“6”個點,指一到六年級的各個年級點。
具體工作中,學校借助“面”進行頂層規(guī)劃、統(tǒng)籌部署,按照教育教學工作開展需要將任務分配給各條“線”,由“線”上各分管單位具體落實;涉及班級或學生個體的工作任務再落實到年級或班級點,班級再分解任務落實到班內小組及個人?!懊妗鄙嫌尚iL總負責,各“線”由分管校長負責,各“點”由包級領導或班主任負總責。班級“點”的機構由班主任和本班科任教師及班干部組成;各班建立自主管理小組再細化網格分工。
管理者在具體的管理中,要積極落實“三個一”:“蹲好一個點,管好一條線,銜接好一個面。”落實“五要求”:早謀劃、細布置、勤檢查、重落實、達目標。實行各抓一線,各管一片,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形成點、線、面有機結合的完整管理體系,使各項管理工作的落實逐步實現自動化、常態(tài)化和高效化。
(二)自主管理,人人會管
師生自主管理體系日趨完善,運行有力。從值周校長、督查領導、行政護導、包級領導到班主任及各位老師,人人明確職責、行使職責,做到一層抓一層、層層抓落實。在任何時間和空間、各個崗位和環(huán)節(jié)都不留死角,不敷衍失職,還放手重點培養(yǎng)了學生干部,力爭做到想管、會管、管好,保證管理工作自上而下實現推進有序、有力、有效。其次,夯實二級層面班級學生的自主管理。自主管理委員會領導親自檢查落實各班級自主管理體系、制度的健全和落實情況,重點督導自管組別的分工健全,各學習組、紀律組、衛(wèi)生組和公共組四組的學生干部分工、運行、評價和與校自管四部對接執(zhí)行;校級、班級管理委員會的各部組管理中做到一日一通報、兩周一表彰、一月一小結、兩月一總結整改。期中、期末對學生自主管理工作進行總結表彰。
三、“理想課堂”——質量立校之本
近年來,和諸多學校一樣,我們把集體備課和“模式論課堂”有效性改革作為校本研修的主陣地、作為質量提升的主抓手、作為課堂改革的主渠道,抓好抓實、抓出了成效。
(一)個備奠基,集備提升,優(yōu)化備課方式
概括起來,集體備課流程共分四步,即:“鉆研教材,個體初備——中心發(fā)言,集思廣益——形成預案,二次備課——教后反思,理論提升?!?/p>
基礎——鉆研教材,個體初備。學期初,各備課組認真學習,共同制訂有效的教學計劃,確定每周集體備課的中心發(fā)言人(主備人),主備人要圍繞提綱將主備的教學內容深入吃透,梳理出重要的教學知識點和教學目標,確定好教學的重難點,形成預案。輔備人在集體交流前必須研讀教材,厘清教材的知識體系,梳理出教學的知識點,并初步考慮相應的教學設計。
深化——中心發(fā)言,集思廣益。集體備課研討時交流的內容主要有兩項:一是先由主備人研究教材、調研學生、資源利用方法等,講出自己的理解、觀點、設計及有關理論依據。然后由組內教師共同研討、集體交流,各抒己見,補充完善,集體交流后形成共同教案。
創(chuàng)新——形成預案,二次備課。為了保證教案能夠被及時發(fā)放到執(zhí)教者的手中。學校規(guī)定,集體備課的教案至少要提前兩課時復印到執(zhí)教者手中,每位教師特別是執(zhí)教者拿到教案后都要根據自己的個體情況進行二次備課,使教案成為教師集體智慧的結晶。
提升——教后反思,理論提升。教案實施后,要求所有教師每一課或一小章節(jié)的教學結束后都要撰寫教學反思,就教學實施過程中獲得的啟發(fā)、瞬間的靈感、困惑等進行整理,及時總結教學中獲得的寶貴經驗,解決出現的問題,使其成為教師業(yè)務能力提升的有益階梯。
(二)革新“四環(huán)節(jié)”教學,構筑理想課堂
本著“實驗推行、分批推進和全面推廣”的三推策略,遵循“少教多學、當堂訓練”的理念,推行四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學、交、展、測”,即:依標自學、獨立探究→組內交流、合作提高→小組展示、互動點評→達標檢測、總結提升。當前,教育的發(fā)展正處于深化改革、突破瓶頸的關鍵時期,學校建立了制度考核激勵機制,三查三課強力推動改革工作的展開,通過“走課、巡課和導課”三課督導,教案作業(yè)“三查展評”引領,推進改革。同時,堅持強化校本研修、師資培訓和課堂教學三位一體的整合工作,做到研訓兼顧、以研帶教、以教促改。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在名州教育革故鼎新、煥發(fā)生機的新時期,明德人將奏響文化引領、管理驅動、改革提升三部曲,譜寫學??缭绞桨l(fā)展的新篇章。
(責任編輯: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