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人,曰財
姜子牙幫助周文王打下天下后被封到了齊國,建都營丘。營丘多是鹽堿地,人煙稀少,特別是在農(nóng)耕為主的古代,簡直是太窮了。
姜子牙到了之后,鼓勵當?shù)貗D女從事紡織、刺繡,講究精工制作,越做越有名氣。姜子牙又讓人利用當?shù)氐聂~和鹽開展貿(mào)易,生意越做越大,周邊的百姓都來歸附。
那時候,許多人都會穿齊國的服裝,人才也都投奔齊國去。齊國之興盛,肇自太公,成于管仲,終成齊桓公一代霸業(yè)。
可見,勤勞是致富的首要條件,而有效盤活手里的資源,則是獲得財富的必要條件。
知進退
那有了財之后,又該怎么辦呢?比較典型的,是范蠡。
范蠡和文種幫助越王勾踐完成復仇大業(yè)后,范蠡去了齊國,給文種寫來一封信,信上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可共患難,不能共富貴。兄弟,你也走吧?!?/p>
文種沒有聽從,長期稱病,不參加政事??墒菦]想到,還是被勾踐賜死了。
范蠡到齊國之后,在海邊找了個地方住下,耕地為生,多年經(jīng)營,終成家財萬貫。齊國人因為他賢明,推舉他做了丞相。做了一段之后,范蠡覺得不好,他說:“居家有千金之財,居官位極人臣,這都是百姓所能達到的頂點了,這樣不祥。”
結果,他歸還了相印,把家產(chǎn)分散給朋友和鄉(xiāng)鄰,全家搬去陶這個地方。在這里,他又重新開始經(jīng)營,父子同耕田放牧,把價錢低的東西積聚起來,市場缺乏時再賣出去,沒過多久,又獲得了億萬家財,世稱陶朱公。
很多將財產(chǎn)捐出來做慈善事業(yè)的富人,就像陶朱公一樣知進退,做好財富的分配與管理,為他人為社會,多做些有益的事情。
傳承求穩(wěn)
有了財富,如何把財富傳承下去呢?這個要看漢代的蕭何了。
楚漢爭霸結束后,劉邦做了皇帝,論功行賞,將蕭何定為第一。
很多人都不服,特別是那些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大將,“那蕭何攻過城、受過傷嗎?憑什么他總是第一?”
劉邦說:“和項羽兩軍對峙時,各位只不過單人跟隨我,而蕭何把家里十幾口會打仗的,都派來幫助我。這樣的功勞,你們誰有?”
關內(nèi)侯也進言:“兩軍交戰(zhàn)時,情況萬分緊急,每回都是蕭丞相派軍隊來補充,這才化險為夷。軍中沒有口糧,多虧丞相從關中源源不斷地將軍糧運來,才使得部隊供養(yǎng)有了保障。我軍多有失利,但總能恢復元氣,屢敗屢戰(zhàn),直到勝利?!北娙诉@才服氣。
按說蕭何這也家財萬貫了,也該買點兒好東西,結果他晚年專買地段和品質略差的土地和宅院。
別人問他為什么,蕭何說:“如果后代賢能,就能學習我的儉樸,如果后代不夠賢能,也能免于被有權勢的人奪走土地和宅院?!?/p>
結果蕭何的后代,世代以種田為生,平安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