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 要】目的:分析針灸在中風偏癱患者康復護理中的臨床效果。方法:將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收治療的中風偏癱患者35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分析康復效果、治療前后QOL評分、VAS評分、臨床癥狀改善時間。結果:兩組患者之間康復效果對比可見,觀察組患者明顯略高于對照組患者(P <0.05);兩組患者之間臨場癥狀改善時間對比可見,觀察組患者明顯略短于對照組患者(P <0.05);治療前,兩組患者QOL評分、VAS評分對比并無顯著差異(P >0.05),治療后,兩組患者之間QOL評分對比可見,觀察組患者QOL評分明顯更高,VAS評分明顯更低,對比統(tǒng)計學差異明顯(P <0.05)。結論:采取針灸治療可明顯提高患者康復效果,并縮短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幫助減輕患者疼痛,相較于單獨采用康復護理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關鍵詞】中風偏癱;針灸;康復護理
中風偏癱是指患者在發(fā)生中風疾病后導致大腦中樞神經(jīng)出現(xiàn)損傷,導致患者一側肢體偏癱,且同時伴有同側腦神經(jīng)損傷。近年來,隨著群眾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習慣等的不斷變化,中風偏癱患病率逐年增長,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因此需對患者采取有效的康復護理干預。有學者研究可見,針對患者采取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可明顯改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聯(lián)合針灸能夠明顯縮短患者語言障礙、意識障礙等臨床癥狀緩解時間,使患者能夠正常生活。對此,本次研究對中風偏癱患者在康復護理期間對患者采取針灸治療,詳見下文所示。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收治療的中風偏癱患者35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患者175例,男性100例,女性75例,年齡54歲~85歲,平均年齡(67.9±2.4)歲;對照組患者175例,男性95例,女性80例,年齡57歲~88歲,平均年齡(67.6±2.6)歲。兩組患者均經(jīng)由臨床檢查確診為中風后偏癱者;兩組患者均出現(xiàn)嚴重程度不同的語言障礙、意識障礙以及運動障礙等癥狀;治療前患者均知情研究內(nèi)容并自愿簽署意向書;排除合并其他疾病引起的意識障礙、精神異常等疾病者;排除肝腎功能異常者。兩組患者年齡等資料對比并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采取康復護理措施,護理方式為:①仰臥位:患者需將頭與雙側肩關節(jié)、患側臀部固定在枕頭上后,患肢固定在枕頭上且和軀干呈直角,肘關節(jié)、腕關節(jié)以及指關節(jié)在康復護理中應盡量伸直;②患側臥位:患者軀干略后傾,將背部以及頭部放置在枕頭上固定,患側肩關節(jié)向前平伸內(nèi)旋,患側上肢應與軀干呈直角,膝關節(jié)略彎曲,臀部伸直,健側下肢保持踏步姿勢放于枕頭上;③健側臥位:頭與軀干呈直線,軀干略前傾,患側肩關節(jié)向前平伸,患側上肢放于枕頭上與軀干呈100度角,患側膝關節(jié)、臀部略為彎曲。腿腳放置在枕頭上;完成后給予患者采取被動康復訓練,使用推拿手法或使用器械進行被動訓練,旨在放松患者肌肉,解除軟組織粘連現(xiàn)象。
1.2.2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治療的基礎上行采用針灸治療,治療措施為:①頭部針灸:主要選擇患者運動反射區(qū);②身體針灸:主要選擇外關、三陰交、足三里、合谷、手三里等穴位治療,太沖為基礎治療的穴位,根據(jù)患者實際病情選擇其他合理的穴位治療;每天1次針灸治療,每次治療針灸20min。
1.3 觀察指標
康復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顯效:患者在治療后各項指標均恢復至正常狀態(tài);有效:患者在治療后各項指標趨近于正常狀態(tài);無效:患者在治療后各項指標均未得到顯著改善。治療總有效為顯效以及有效總和。QOL評分:采用生活質量量表對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進行評估,總分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VAS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量表,總分為10分,分數(shù)越低說明患者疼痛越小。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包括語言障礙、意識障礙、運動障礙癥狀改善時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QOL評分
治療前,兩組患者QOL評分、VAS評分對比并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QOL評分明顯更高,VAS評分明顯更低,對比統(tǒng)計學差異明顯(P<0.05),見表1。
2.2 分析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
兩組患者之間臨場癥狀改善時間對比可見,觀察組患者明顯略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2。
2.3 分析兩組患者康復效果
兩組患者之間康復效果對比可見,觀察組患者明顯略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3。
中風是指由于多種病因所引起的腦血管受損后出現(xiàn)局灶性腦組織損傷,導致患者出現(xiàn)臨床癥狀超過24小時以上或致死,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以及病死率,治療后也可伴有多種并發(fā)癥,具有較高的疾病復發(fā)率[1]。偏癱主要是由于中風后患者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出現(xiàn)損傷導致患者同側上下肢出現(xiàn)癱瘓情況。偏癱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正常的生活,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幫助改善患者日常生活和運動功能,并改善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等癥狀是目前臨床上關注的重點。有關文獻調(diào)查可見,腦卒中患者治療后約有75%左右的患者可并發(fā)偏癱,患病后患者均可出現(xiàn)嚴重程度不同的面部麻木、口角歪斜等臨床癥狀,部分患者可能同時伴有交流功能障礙、認知功能障礙等癥狀[2]。而在患者患病后給予患者采取康復護理措施可幫助改善患者病情,促進患者肢體功能康復。護理干預措施應用在中風偏癱患者的治療后康復中可明顯提高患者肢體功能,通過良姿位擺放以及被動訓練幫助改善患者肢體功能,并使患者的肌肉得到有效放松,對解除患者軟組織粘連情況也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中醫(yī)學者認為,中風患者出現(xiàn)偏癱主要是由于患者血脈瘀滯、經(jīng)絡不通有關,針灸、穴位按摩以及推拿均可用于治療中風偏癱患者,能夠改善患者生活質量[3]。針灸治療中,針對患者手三里、足三里、外關等穴位進行針灸治療能夠明顯改善患者肢體功能,促進患者肢體血液等微循環(huán)。此外,對患者大腦運動區(qū)進行針灸能夠刺激患者大腦,加速大腦內(nèi)部的血液循環(huán)。此外,針對患者運動區(qū)針灸治療能夠幫助恢復上運動神經(jīng)元以及下運動神經(jīng)元的支配和調(diào)節(jié)功能,通過針灸治療改善患者并發(fā)癥以及臨床癥狀[4,5]。而在患者針灸治療是給予患者按摩護理能夠幫助促使神經(jīng)細胞興奮性增高,增強未壞死的神經(jīng)細胞活性,使病灶區(qū)域和正常神經(jīng)突觸傳遞,以達到改善患者運動功能的目的[6,7]。有研究可見,針對患者采取康復護理以及針灸治療可明顯降低患者治療后殘疾的程度,改善生活質量,早期治療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運動和認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8,9]。
本次研究針對本院收治的中風偏癱患者在康復護理期間對患者采取針灸治療,研究可見,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康復效果明顯更高(P<0.05),可見,在中風偏癱患者治療期間對患者采取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可明顯提高患者康復效果,促進患者肢體康復;此外,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明顯更短(P<0.05),由此可見,相較于單獨采用康復護理措施,聯(lián)合針灸治療可明顯縮短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提示針灸聯(lián)合康復護理能夠明顯促進患者身體康復;不僅如此,本次研究中還發(fā)現(xiàn),治療前,兩組患者QOL評分、VAS評分對比并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之間QOL評分對比可見,觀察組患者QOL評分明顯更高,VAS評分明顯更低(P<0.05),可見,在中風后偏癱患者的康復護理中,針對患者采取針灸治療能夠明顯減輕患者治療后肢體疼痛,其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療效明顯。
在劉光華[10]的研究中,將其收治的中風偏癱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采用針灸配合康復治療,該學者研究數(shù)據(jù)可見,在患者采取治療后,采用針灸聯(lián)合康復治療的觀察組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視覺模擬評分、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改善效果均明顯高于單獨采用康復治療的對照組患者??梢姡谥酗L偏癱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針對患者采用康復治療聯(lián)合針灸治療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神經(jīng)功能,幫助提高肢體功能,恢復患者正常的運動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臨床優(yōu)勢更明顯。
綜上所述,在中風偏癱患者的康復護理中對患者采取針灸治療可明顯提高患者康復效果,并縮短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幫助減輕患者疼痛,相較于單獨采用康復護理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莫雪梅,劉秀容,代玉玲.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臨床治療的效果及肢體功能障礙的改善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17):3181-3184.
[2] 李寧湉,鄧團亮.康復護理結合針灸治療在中風后遺癥老年患者康復中的效果及其對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9,11(36):96-97,121.
[3] 李淑霞,賈月紅.優(yōu)質護理干預對針灸康復治療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19):259.
[4] 黃愛華.補陽還五湯治療中風偏癱后遺癥康復效果分析[J].中藥藥理與臨床,2015,31(3):161-163.
[5] 張賢明.針灸結合康復技術治療中風后偏癱的療效觀察[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z1):135-136.
[6] 孫作杰.康復理療聯(lián)合針灸治療中風偏癱的臨床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8):159.
[7] 石寶東.中醫(yī)針灸結合康復治療中風偏癱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6,26(28):111.
[8] 張維保.針灸配合補陽還五湯治療腦中風偏癱的效果及對肢體功能的影響[J].中國處方藥,2018,16(1):114-115.
[9] 張紅艷,張雙飛.針灸治療中風偏癱選穴規(guī)律研究[J].現(xiàn)代醫(yī)學與健康研究,2018(3):144.
[10] 劉光華.針灸配合康復治療對中風偏癱患者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國外醫(yī)學(醫(yī)學地理分冊),2019,40(4):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