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以及時代的不斷進步,大眾的物質(zhì)生活質(zhì)量以及文化生活水準也在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藝術形式開始出現(xiàn)在大眾的視野中,豐富其精神世界與文化生活。長號作為音樂領域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樂器,由于音色較為獨特,一直受到較大范圍人群的推崇與喜愛。但是,長號演奏卻并不是簡單的事情,其中會涉及較多的技巧。本文將立足于長號演奏,對其中的呼吸控制技巧進行分析。
關鍵詞:長號演奏 呼吸控制 技巧
在交響樂團中,長號是不容忽視的一種樂器,對整個樂曲的演奏效果形成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一些比較看重管樂文化的國家,長號不可或缺,是大部分喜愛音樂的群眾比較喜歡的一種樂器。在長號演奏的過程中,呼吸控制是比較重要的一個技巧,會直接影響最終的演奏效果。以呼吸控制技巧為關鍵研究點,分析控制技巧的一些措施,有助于為相關人員提供一些合理化的建議,同時也能夠為相關技術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輔助。
一、長號演奏的幾種呼吸方法
在長號演奏中,不同的呼吸方法所形成的演奏效果是不同的。截至目前,在長號演奏中比較常見的呼吸方法共有三種,分別為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以及胸腹式呼吸法。
(一)胸式呼吸法
胸式呼吸,指的就是借助胸腔進行呼吸??陀^來說,相較于其他兩種呼吸方法,胸式呼吸法的局限性相對較大。如果在長號演奏中演奏者采取了胸式呼吸,那么,無論是呼氣還是吸氣,都無法達到最大值。換句話說,在演奏中,演奏者沒有充足的氣息用于旋律的形成。并且由于胸腔與心臟的位置相對較為接近,心臟在跳動時,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整個聲音的穩(wěn)定性,進而降低了整體的演奏效果。一般來說,會采用胸式呼吸法的都是長號演奏的初級學者。當演奏者逐漸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或者自身的能力在逐步提高,會慢慢脫離胸式呼吸。
(二)腹式呼吸法
相比于胸式呼吸來說,腹式呼吸所達到的氣量值會更高。腹式呼吸,簡單來說,指的是以腹腔為主進行呼吸的一種方式。腹式呼吸法具有一個較為明顯的優(yōu)勢,那就是耗時較短,速度相對較快。在演奏過程中,演奏者可以利用節(jié)奏的間斷快速吸氣,讓整個腹腔充滿氣息形成飽脹感,從而有充足的氣息用于演奏。但客觀來說,腹式呼吸法比較適用于對于呼吸量有較低要求的曲目演奏中,如果對于呼吸量有較高要求,采用腹式呼吸法就不太合適,而需要采用胸腹式呼吸法。
(三)胸腹式呼吸法
胸腹式呼吸法結合了前兩種呼吸方式,在現(xiàn)代長號演奏中應用頻率最高,且能夠達到的效果也最佳。在胸腹式呼吸中,演奏者要合理協(xié)調(diào)好自己的胸腔呼吸與腹腔呼吸,在兩者自由擴張的狀態(tài)下合理平分承擔負荷,讓所吐出的氣息更加順暢,所收入的氣息也更加充足。同時,由于腹部肌肉具有一定的彈性,所以在胸腹式呼吸中,可以為胸腔的呼吸提供一定的支撐,以此保證吞吐出的氣息更加自由,有效提高演奏效果。
二、缺乏呼吸控制技巧對長號演奏的影響
第一,身心狀態(tài)緊張。這種問題一般會出現(xiàn)在長號初學者身上。在初學期間,演奏者很容易由于無法合理控制呼吸,而導致自己的身體處于緊繃狀態(tài)。甚至有部分演奏者會忘了在演奏中要換氣,要調(diào)整氣息。于是在長時間吹奏的狀態(tài)下,面部會逐漸泛紅,甚至會爆出青筋,大汗淋漓。除此之外,也有部分演奏者表示,自己在初學階段會因為不會控制呼吸,沒有掌握相關的技巧,而出現(xiàn)呼吸困難的問題,導致喉嚨發(fā)緊。而當這些問題出現(xiàn),自己的心理會更緊張,最終形成惡性循環(huán)。
第二,影響音色。部分演奏者因為不會調(diào)節(jié)呼吸,不會控制技巧,而導致自己的呼氣吸氣都比較僵硬,并不靈活。當呼吸僵硬時,面部肌肉與腹部肌肉會達到緊繃狀態(tài)。長時間堅持這一狀態(tài)的前提下,很容易產(chǎn)生酸痛感,甚至會影響到喉嚨以及嘴唇。如此一來,口縫無法控制,進而導致發(fā)出的音色比較緊,甚至會出現(xiàn)持續(xù)性音色斷裂。[1]
第三,影響音準。錯誤的呼吸方法會導致演奏者在演奏中出現(xiàn)呼吸不均勻的問題。而呼吸不均勻必然會引發(fā)的一個問題,就是音準失準。例如,在高音區(qū)突然出現(xiàn)低音,在低音區(qū)又突然出現(xiàn)高音。在長號演奏中,這些問題很容易就會形成較大的突兀感,進而影響到整體的演奏效果。除此之外,也有部分演奏者會因為之前已經(jīng)失誤而產(chǎn)生心理緊張狀態(tài),從而導致在之后的演奏中,聲音更不穩(wěn)定,問題頻發(fā)。
三、長號演奏中的呼吸控制技巧
(一)盡量張大口縫
長號是一種比較典型的銅管樂器。而在銅管樂器演奏中,最基礎的一項技巧就是要控制氣息,合理地應用氣息。前文提及,胸腹式呼吸法是長號演奏中比較重要的一種呼吸方式。在練習胸腹式吸氣時,演奏者應盡量把氣吸到極致,并且讓自己的腹部產(chǎn)生飽脹感。而會對吸氣造成直接影響的就是口縫的大小??诳p越大,演奏者吸進的氣就會越多,腹部飽脹感會越明顯。這樣一來,在呼氣時,有更加充足的氣來控制,從而有效提高演奏效果。反之,口縫越小,演奏者吸進的氣就會越少,并且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做好調(diào)整。如此一來,在呼氣時,很難支撐一個音符和節(jié)奏的順暢感。同時,演奏者也會由于局促調(diào)整,出現(xiàn)斷斷續(xù)續(xù)的問題,直接影響了演奏的效果。因此,在日常演奏中,演奏者要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口縫大小。在這一階段,比較適用的一個小技巧是,演奏者可以把自己的小拇指指尖作為標準,上唇與下唇的距離控制在小指指尖長度。一般來說,這一長度下所形成的口縫大小,最適用于長號演奏中的呼吸。當演奏者把這種技巧變成習慣,自身的能力與演奏效果會得到有效增強。
(二)體會腹部飽脹
俗話說,飽吹餓唱。簡單來說,就是如果要吹奏樂器的話,一定要吃飽飯。而如果要唱戲唱歌的話,則要空著肚子。這一俗語有著一定的科學依據(jù)。吹奏要有充足的底氣,只有吃飽喝足,底氣才會穩(wěn)。唱戲唱歌要求要有穩(wěn)定的丹田。俗話說,氣運丹田。如果肚子內(nèi)都是食物,甚至把飯吃到了頂嗓子眼的狀態(tài),那么聲音很難順暢地發(fā)出來。[2]所以,飽吹餓唱并不是一句調(diào)侃性的話語。
如果站在科學的角度上分析,樂器吹奏是一項體力活。所以,演奏者一定要中氣十足,要有底氣,也要有體力。除此之外,飽吹餓唱中的“飽”不單單指吃飽,同時也指吸氣吸到飽。其中吃飽是比較基礎的含義,如果演奏者空著肚子去吹奏,就很容易力不從心,也會由于饑餓而心慌,從而無法平穩(wěn)自己的氣息。同時,每一個人會有不同的肺活量、吸氣量,其腹部所能夠容納的氣量具有明顯的大小差異。但不論是吸氣量高還是吸氣量低,在長號吹奏中演奏者都需要習慣于氣吸足,讓氣息能夠全部進入自己的腹部,并形成明顯的飽脹感。當飽脹感明顯,且肚子里有充足的氣,那么演奏的底氣也就會更加穩(wěn)定,在吹奏時,可以達到更加平穩(wěn)、更加順暢的效果。
(三)特殊節(jié)奏換氣
在長號演奏過程中,演奏者所接觸到的樂譜大多篇幅較長,其中不乏一些比較特殊的節(jié)奏片段。例如,在一段快節(jié)奏后突然出現(xiàn)一段慢節(jié)奏,在連續(xù)后半拍的狀態(tài)下突然出現(xiàn)分音。部分初學長號的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可能會按部就班地按照樂譜中的規(guī)定,在每一個音符之后都進行換氣,但結合實際訓練情況分析來看,這種方法不僅會影響到演奏的整體連貫性與效果,同時也會讓演奏者形成較大的壓力,甚至會由于慌亂而氣息不穩(wěn)。為了更好地調(diào)整這一問題,在演奏中演奏者要合理控制自己的呼吸,學會在一些特殊的節(jié)奏中換氣。比如,其需要提前了解所要演奏的樂譜,在一些特殊節(jié)奏的前后分析,如果在這一段換氣的話,是否會影響音樂的連續(xù)性。如果不影響的話,可以做好標記。然后在具體的演奏訓練中,嘗試換氣。如果會對此造成一定影響的話,則需要考慮通過其他方式呼吸。例如結合其他聲部的旋律以及節(jié)奏合理地調(diào)整,將換氣這一小操作潛移默化地融入整個演奏過程中,消除突兀感,通過合理的呼吸控制提高效果。
(四)學會節(jié)省用氣
在眾多長號演奏曲目中,交響樂占據(jù)著較大的比例。在交響樂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樂隊大合奏的情況。為了有效豐富音樂的層次感、和諧感,長號通常會與弦樂貝斯相融合。兩種樂器演奏者所應用的音符大多相同,并且和弦也相同。此時,演奏者就可以融入一些呼吸控制的小技巧,要省氣。比如應用弦樂貝斯的聲部,通常會囊括長號聲部。而隨著樂曲緊張程度的變化,演奏者可以做好相應的標記,以此合理控制自己的用氣量,盡量讓自己的演奏速度與演奏程度可達到舒適狀態(tài),加強長號演奏與其他樂器演奏之間的協(xié)調(diào)性。但與此同時,演奏者也要注意控制長號演奏的音色、音準。[3]當然,如果整個樂曲的重點到達長號這一部分,甚至長號是以獨奏形式展現(xiàn)的,那么演奏者則一定要全力以赴,在張弛有度的狀態(tài)下,省力省氣,也可保證演奏效果。
(五)合理運用偷氣
偷氣是一種對立于正常吸氣而存在的呼吸控制小技巧。在長號演奏中,偷氣這一技巧大多應用在節(jié)奏比較快的演奏情況中。簡單來說,偷氣指的就是快速吸氣。比如有的長號樂曲旋律相對較長且節(jié)奏較快,在演奏這一部分時,演奏者可以通過快速呼氣的方式跳過一些演奏節(jié)拍,例如弱拍或者休止符。這一方式也可以有效降低演奏者的演奏壓力與疲憊感,使之有充足的氣息去進行之后的長號演奏。在日常訓練中,長號演奏者要加強對樂譜的學習與了解,能夠把控合適的時機,合適的位置,根據(jù)樂曲的整體節(jié)奏特點及力度變化,確定偷氣的切入點,以此快速吸氣,調(diào)節(jié)氣息,加強演奏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長號演奏的過程中,適當?shù)乜刂坪粑?,并掌握相關的技巧,能夠有效提升演奏的效果,同時也能夠強化演奏者的演奏能力。在長號這一樂器的發(fā)展歷史中,不乏專業(yè)人士對其整體的演奏技巧進行研究分析。具體來說,在長號演奏中,為更好地控制呼吸,演奏者要學會換氣、用氣以及偷氣,同時也要注重體會腹部的飽脹感,要習慣張大口縫,在不斷訓練中,提升演奏效果及能力。
參考文獻:
[1]陳磊.長號演奏中的呼吸控制技巧分析[J].黃河之聲,2019(07):48.
[2]徐玉娟.長號演奏的呼吸控制技巧探討[J].黃河之聲,2019(01):25.
[3]胡琛.長號演奏的呼吸控制技巧探析[J].北方音樂,2017,37(17):53-54.
(作者簡介:龔銳,男,大專,甘肅省歌劇院交響樂團,二級演奏員<副高>,研究方向:長號演奏)
(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