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放學后,是誰來接你?
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保姆阿姨?
來接安可可的,不是別人,是一把傘。
一把從不遲到的傘,
一把給她講故事的傘,
一把每次撐開都有無窮驚喜的傘,
一把陪她玩、聽她講話的傘,
一把不會“出差”也不會“加班”的傘。
如果做傘的孩子,會不會更好一點兒?
然而……
這是安可可真正想要的嗎?
出版社:天津出版?zhèn)髅郊瘓F新蕾出版社
左昡,北京師范大學兒童文學博士、出版社編輯。歐洲EMC認證花藝師。
她喜歡孩子,不想長大,愛笑,也愛哭,膽小,嗓門兒大,希望能為世上所有的純真之心寫作,用童話和生活對抗,用童話對世界發(fā)聲,一直為此默默地、慢慢地努力著。她曾出版多部童話、小說、圖畫書,其中小說《紙飛機》入選中國文藝原創(chuàng)精品出版工程、中宣部“優(yōu)秀兒童文學出版工程”,入圍2017“中國好書”;童話《住在房梁上的必必》榮獲第九屆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圖書獎、CCBF“金風車”中國原創(chuàng)圖書獎,入選第四屆“三個一百”原創(chuàng)圖書出版工程等。
《傘的孩子》獲小十月文學獎童話佳作獎。
9月,又一個新的學期到來了!在這里,小編姐姐不僅向小讀者,更向你們的爸爸媽媽們強烈推薦一本書——《傘的孩子》。相信這本書一定會成為你們家飯桌上可以共同討論的話題,因為它是獻給“忙忙碌碌的家長和他們的孩子”的一份文字禮物。
可可會留下來嗎?
安可可跟著爸爸媽媽搬到了新城市,但“出差”和“加班”就像兩個愛耍賴的大怪獸,總是纏住爸爸媽媽不放。雖然也交到了幾個新朋友,但直到那把樹皮顏色的大傘出現(xiàn),可可才真正不再感到孤單。
不管晴天還是下雨,大傘每天陪伴著可可,是她親密的伙伴。可是有一天,安可可和大傘竟然一同消失在課外輔導班外的走廊上……原來大傘帶她去了童話仙境般的、傘的世界。
可可,會留下來嗎?
如果讓安可可重新選擇一次,她不會選在這個不前不后的時間走出校門,尤其是在下雨天。
她可以跑快一點兒,成為放學后第一個跑出校門的孩子,用力擠開舉著傘擁在校門口接孩子的家長們,像一根箭頭那樣筆直地、毫不猶豫地離開學校。
她也可以多磨蹭一會兒,幫著做值日的同學倒倒垃圾,在剛來一個多月的新學校里多轉幾圈,甚至只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著窗外的雨多發(fā)會兒呆——那她便可以更晚一些出校門,最好是最后一個。
但她偏偏什么也沒想,既沒跑在前面,也沒落在后面,而是跟著最大的一撥孩子群,就這樣冒著小雨,和認識沒幾天的同學們一起,蹦跳著來到了由朱紅色瓷磚和淡金色校名裝飾著的校門口。
“桂寶,這兒,這兒!”一把大紅格子傘使勁搖晃著,傘底下的老太太大聲地喊。
“彤彤,下雨了,快點兒!”一把天藍色的傘下面,裹著姜黃色風衣的年輕母親聲音又尖又細。
“張子軒!張子軒——”一把墨黑色的舊傘被一個戴眼鏡的男人高高舉起。傘面從擠擠挨挨的傘群里挺立而出,像是一條躍出海面的大魚。
一聲聲呼喚在輕飄飄的小雨里織成一張軟綿綿的網(wǎng),而安可可,是被這張網(wǎng)漏掉的小魚。
同學們一個接一個地從安可可身邊離開,走到一把又一把傘下,連“再見”都來不及說。
誰也沒有注意到,在校門外往左數(shù)的第二棵樹下,靠著一把樹皮顏色的長柄傘。
“咳,咳……安可可,沒人來接你嗎?”安可可的新同桌是個臉像油條一樣長的男孩,皮膚白白的,一跟安可可說話就裝咳嗽。安可可在心里把他稱作“白油條”。
安可可沒有像平常那樣白他一眼,或者做個鬼臉——白油條的爸爸剛剛趕到,就站在他身邊,手里撐著一把窄小的條紋傘,左邊肩頭的衣服濕濕地貼在身上。
“下雨呢,你家住哪里呀?要不跟我們擠一擠?”白油條的濕肩頭爸爸跟著問。
安可可還沒回答,已經(jīng)走開的另一個女同學高聲喊起來:“安可可,你沒傘嗎?跟我們一起走吧!安可可!”
安可可抬頭看去,女同學米桃的奶奶打了把藍色條紋的大傘,米桃自己撐一把粉嘟嘟的Hello Kitty(凱蒂貓)小傘,站在稍遠處正使勁向安可可招著手。
這下子,擁在校門口的家長們的目光或多或少地都落在了這個他們沒怎么注意過的女孩子身上。
安可可的兩根麻花辮細細地搭在肩頭,白色的校服上衣分明已經(jīng)濕了。
“雨大了?!币晃桓邆€子阿姨把傘斜斜地伸過來,想要幫安可可遮一遮。可剛斜了斜,她顧著傘下的胖兒子,又把傘挪了回去,傘尖上的雨水大滴大滴地甩到安可可的頭發(fā)上。
安可可一點兒也不怕淋雨,她只是后悔不該這時候出來,尤其是在下雨天。
她的臉也不是發(fā)紅,只是發(fā)緊,就像是被誰的手從后面揪住了頭發(fā)。
誰也沒有注意到,在校門外往左數(shù)的第二棵樹下,靠著一把樹皮顏色的長柄傘——本來是誰也沒有注意到的。
“我有傘?!卑部煽啥抖都缟系臅?,朝“白油條”的爸爸眨眨眼,又朝米桃和她奶奶擺擺手,然后徑直走到樹邊,“啪”的一聲,撐開了那把樹皮顏色的長柄傘。
這是一把相當大的傘,傘面是樹皮顏色,灰撲撲的不起眼,可撐開來,傘底下卻好像掛了一小串燈一樣,有種說不出來的微弱光亮,一閃,又一閃……安可可在傘下站著,略微側過頭去,看到她身后的同學啊、家長啊,在一瞬間仿佛都和她隔開了一條河的距離,變得模模糊糊的。
在這一瞬間,“白油條”眼里的安可可,也變得模糊起來。他忍不住想叫她:“安可可……”
可他還是沒叫出聲。沒有傘的安可可和有傘的安可可,感覺像是兩個人,他有點兒害怕叫錯了。
傘底下,安可可極其輕微地嘆了一口氣。她在大傘的庇護下,往道路右邊走去。
《傘的孩子》寫給城市中這樣一群孩子
城市中也有一群“留守兒童”,而且應該是一個不算小的群體?!皞恪边@個意象,代表的是主人公豐富的物質生活條件下,對缺少的親情陪伴、家的溫暖的渴求。但愿無論是農(nóng)村的,還是城市里類似這樣家庭里的父母們,都能將這樣一把遮風擋雨的傘,及時地撐到孩子們的頭頂上。
《傘的孩子》通過小女孩安可可與每天陪伴著她一起等父母回家的大傘之間發(fā)生的奇幻故事,展現(xiàn)孩子對因工作繁忙不能時刻陪伴自己身邊的父母的理解,以及他們之間永遠不會被割斷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