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菲,孫麗蘊,白彥萍
銀屑病是一種T淋巴細胞介導的慢性復發(fā)性炎癥性皮膚病,多基因背景與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導致的免疫失衡是其發(fā)病的主要原因?;颊叩钠p表現(xiàn)、疾病嚴重程度以及病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但也給患者帶來沉重的經(jīng)濟和精神負擔[1]。microRNA(miRNA)是一類在動植物及病毒中廣泛存在的長度一般為19~25個核苷酸組成的單鏈小分子非編碼RNA,通過基因切割和翻譯抑制的方式直接調控基因組中30%以上的蛋白編碼基因的表達[2],調節(jié)機體免疫反應、細胞增殖、分化和凋亡參與銀屑病發(fā)病過程[3]。本研究通過檢測銀屑病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中差異表達的miRNA,并預測其靶基因,研究其在銀屑病中的作用機制[4,5]。
1.1.1 病例資料 選取2016年2—12月在中日友好醫(yī)院就診的尋常性銀屑病患者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37.5±7.5)歲,病程1~20年,平均病程(8.1±5.5)年。所有患者近3個月未進行過系統(tǒng)治療,且無其他免疫系統(tǒng)疾病。同期選體檢中心健康者14例,男8例,女6例,平均年齡(38.1±9.4)歲,與銀屑病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無差異。銀屑病組中選取5例患者的樣本、健康對照組中選取4例健康者的樣本用于芯片檢測。
1.1.2 主要試劑和儀器 Trizol試劑(美國Invitrogen公司),RevertAid Fir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美國Thermo公 司),F(xiàn)astStart Universal SYBR Green Master(Rox)(瑞士Roche公司),RNA洗脫純化試劑盒(美國Qiagen公司),MirVanaTMmiRNA分離試劑盒(美國Ambion公司),Human miRNA Microarray,Release 21.0,8×60K芯片(Agilent公司),本實驗芯片部分在北京博奧晶典完成,其他相關試劑均由該公司提供。Agilent芯片掃描儀(G2565CA),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PCR)儀(美國BIO-RAD公司)。
1.2.1 樣本采集 所有研究對象均采集外周靜脈血6 ml,置于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管中,利用Ficoll淋巴細胞分離液采用密度梯度離心法對PBMC進行提取。
1.2.2 miRNA芯片流程 ①總RNA提??;②總RNA質檢;③總RNA的去磷酸核、標記和雜交;④芯片的清洗和掃描;⑤數(shù)據(jù)提取和分析,使用Agilent Feature Extraction軟件對雜交圖片進行分析,并提取數(shù)據(jù)。使用Agilent GeneSpring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歸一化和差異分析,遂采用R-Project統(tǒng)計軟件篩選差異表達的miRNA,再應用TargetScan、DIANA、miRanda數(shù)據(jù)庫,對可能靶基因進行預測,以及進行GO分析和KGEE Pathway分析。
1.2.3 實時熒光定量PCR(real-time-PCR)檢測PBMC中TIGIT mRNA的表達:①CD4+T淋巴細胞總RNA的抽提;②RNA質量的檢測;③RNA逆轉錄為cDNA;④PCR擴增實驗:TIGIT引物: sense:GACTTGGGGTGGCACATCTC,anti-sense:AATGGAATCTGGAACCTGGCA;肌動蛋白內(nèi)參引物:sense:CACCCAGCACAATGAAGATCAAGAT, antisense:CCAGTTTTTAAATCCTGAGTCAAGC。
使用Agilent GeneSpring 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歸一化,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形式表示,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進行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采用Mann-Whitney非參數(shù)U檢驗。相關性分析使用Spearman相關性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為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
分光光度計分析RNA的濃度和純度。9例患者RNA純度:A260/280≥1.70符合表達譜芯片實驗要求;總量≥1 μg,滿足表達譜芯片實驗要求。RNA完整性質量基本符合表達譜芯片實驗要求(表1)。
表1 樣本總RNA定量結果
篩選出268個表達異常的miRNA。正常人與銀屑病患者PBMCs中有51個miRNAs呈差異性表達(Log FC>1或Log FC<-1)。結果顯示有10個明顯上調,41個明顯下調,其中miR-23-3p等11個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表2)。
表2 銀屑病患者與健康對照組差異miRNAs比較
使用DIANA進行通路富集分析。GO分析顯示miR-23b-3p參與了細胞間信號傳遞過程、免疫應答過程、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信號傳遞過程等(圖1);KEGG 通路分析提示miR-23b-3p參與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受體信號通路、MAPK信號通路等(圖2),這些通路均參與了銀屑病的發(fā)病過程。并且通過TargetScanHuman對靶基因預測后,發(fā)現(xiàn)TIGIT是其重要的靶基因(ENST00000486257.1)。靶基因表達驗證TIGITmRNA在銀屑病患者外周血PBMC表達顯著低于健康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圖1 miR-23b-3p GO分析
圖2 miR-23b-3p KEGG 通路分析
靶基因表達驗證TIGITmRNA在銀屑病患者PBMC表達顯著低于健康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TIGITmiRNA在PBMC中的表達 (xˉ ±s)
銀屑病一種以全身免疫失衡為特點的炎癥性皮膚病,可累及患者的皮膚和(或)關節(jié),發(fā)病總人群約占全球總人數(shù)的5%[6],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嚴重的負面影響。銀屑病是一種復雜的多因素疾病,其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目前普遍認為銀屑病的病因與遺傳易感性、環(huán)境以及與患者性別和年齡因素有關。其中表觀遺傳學可以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影響易感基因表達,通過作用于表皮的分化和增殖、免疫和炎癥反應、細胞周期和凋亡及干擾素(IFN)-γ、腫瘤壞死因子(TNF)-α信號通路的多基因表達參與銀屑病的發(fā)病過程[7]。特別是基因調控的異常表達miRNAs,被認為是銀屑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miRNAs的表達水平在不同組織和不同發(fā)育階段具有顯著差異。包括發(fā)育進程,造血過程,器官形成,細胞增殖、分化、代謝和凋亡等。miRNA通過與信號通路和調控因子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網(wǎng)絡調控系統(tǒng),進而實現(xiàn)了對機體免疫平衡和表皮穩(wěn)態(tài)的調控[8]。Sonkely等[9]報道m(xù)iRNA-20、miRNA-146在銀屑病患者皮損中表達增加,可通過作用于靶基因SOCS3、TARF6和IRAK1的表達,調控STAT-3和TNF-α信號通路,影響角質形成細胞的增殖、分化以及體內(nèi)的免疫應答,參與銀屑病的發(fā)生發(fā)展。Jinnin[10]通過研究銀屑病患者血清中異常表達miRNAs組的交聯(lián)關系,首次提出miRNAs組合表達情況可以作為銀屑病可靠的診斷指標。筆者通過篩選銀屑病患者差異表達的miRNA,發(fā)現(xiàn)miR-23-3p在銀屑病患者PBMC中呈低表達狀態(tài)。同時查閱文獻發(fā)現(xiàn)miR-23-3p在多種腫瘤組織中表達增高[11],提示其可能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或參與調節(jié)體內(nèi)免疫抑制過程。本文通過對miR-23-3p進行GO和KEGG通路分析,發(fā)現(xiàn)其可能參與機體多種免疫活動,尤其是T淋巴細胞受體與其配體間的信號轉導。通過對miR-23-3p靶基因進行預測,TIGIT作為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共抑制受體引起筆者的重視,進一步用實時熒光定量PCR定量分析后驗證了TIGIT在銀屑病患者確實呈低表達狀態(tài)。
TIGIT作為T淋巴細胞的協(xié)同信號分子,可以通過直接抑制T淋巴細胞的活化、與抗原提呈細胞(APCs)上的CD155結合等直接或間接調節(jié)Th1/Th17對自身抗原及炎性因子發(fā)揮免疫抑制作用。因此筆者推測通過干預miR-23-3p使銀屑病患者T淋巴細胞TIGIT表達增高,可能在銀屑病的治療中具有一定的潛在價值。提示miR-23b-3p可能是其潛在的治療靶點,但其具體機制仍值得進一步探討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