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信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田野鄉(xiāng)間流連,只為感受自然的志趣。雖然大家會接觸花草樹木、鳥獸蟲魚,但每每被孩子問到這樣的問題:“這是什么樹?那是什么花?”我們卻只能啞口無言,更別說被熊孩子繼續(xù)追問花的名字來源。
連智能識物系統(tǒng)都無法回答、像謎一般的植物的名字究竟起源于何時?又與傳統(tǒng)文化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呢?
有著這樣困惑的你,不妨打開《古典植物園》,在經(jīng)史子集、東西文化間,發(fā)現(xiàn)尋常草木背后的文化意蘊。
你會發(fā)現(xiàn)“梔子花”“凌霄”“茉莉”這些植物的名字與文學(xué)、歷史、藝術(shù)、本草、吃食、歲時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聯(lián),其暗含的歷史文化源遠(yuǎn)流長且包羅萬象。
本書憑借書中有趣有料的內(nèi)容、精美細(xì)膩的圖譜,成功入選“2021年5月中國好書榜單”。全書以春夏秋冬為引線,勾連歷史文化脈絡(luò),使自然與人文之美躍然紙上,以全新的古典視角,帶你尋覓不一樣的草木之美。
植物與文學(xué)
從《詩經(jīng)》開始,植物作為“起興”和“借喻”的載體,就被賦予了各種各樣的寓意和象征。柳樹寓意離別,牡丹象征富貴,梅蘭竹菊代表君子。理解植物所蘊含的特定情感和象征,對于閱讀古詩文大有裨益。
凌霄花,在唐代白居易的筆下就是趨炎附勢的形象,但是在宋代文人那里卻被賦予凌云之志;清代畫家金農(nóng)依據(jù)白居易,將凌霄花爬青松比作十五歲的女兒扶老翁,但著名戲曲家李漁卻認(rèn)為,凌霄花乃藤本中最為可敬者。舒婷那首《致橡樹》中,“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取的就是白居易筆下凌霄花的含義。
梧桐也是傳統(tǒng)文學(xué)中的經(jīng)典意象。在《莊子》中,鸞鳳從南海飛往北海,途中“非梧桐不止”。梧桐是能夠吸引鳳凰的神樹,“鳳棲梧”“種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即從此來。白居易以秋雨梧桐作為唐明皇與楊貴妃凄美愛情故事的背景,秋雨與梧桐也成為文學(xué)中的經(jīng)典搭配,多指向離愁別緒。
合歡,從字面意思就知道它是夫妻情感交好的象征。所以在蒲松齡《聊齋志異》的愛情小說《王桂庵》中,男主人公夢見心上人,首先看到的就是門前那一樹合歡花。該故事取材于一首民間情歌,一開始,女主人公門前所種不是合歡,而是紫荊。但紫荊在傳統(tǒng)文化中是兄弟手足的象征,所以蒲松齡在寫小說時,將紫荊改為合歡。
植物與飲食
蔞蒿又叫“泥蒿”,冬天用來炒臘肉,在江西等地是一道名菜。它擁有蒿屬植物特有的清香,如汪曾祺所說:“即食時如坐在河邊聞到新漲的春水的氣味?!?/p>
但在古代,蔞蒿常見吃法是燉魚。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對“蔞”的解釋只有簡單的一句:“草也,可以烹魚?!蔽簳x時的江東,蔞蒿多用于做魚羹。而從唐代起,這種植物被認(rèn)為能夠解河豚之毒,宋代人吃河豚時都會放蔞蒿。所以,蘇軾那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其實說的是一道菜。別忘了,蘇軾可是一個美食家。
魏晉時期的名士張季鷹,因為秋風(fēng)起而想念故鄉(xiāng)的菰菜、莼羹和鱸魚,連官都不做了。他說,人活著,最重要就是開心,豈能為了功名利祿而背井離鄉(xiāng)千里之外?令張季鷹想念的莼菜羹,的確是當(dāng)時的一道名菜,時人認(rèn)為可與北方的羊酪(用羊乳制成的一種食品)媲美。莼菜一般到了秋天就不堪食用,但在張季鷹老家吳中地區(qū),莼菜在秋季也同樣軟嫩鮮滑?!拜击|之思”,也成為后人表達思鄉(xiāng)之情時常用的典故。
植物與染料
南方人都喜歡將梔子花種在院子里,夏日的梔子花香,令遠(yuǎn)方的游子最為想念。在漢代,梔子花的主要作用是染色,那是梔子花的單瓣品種,能夠結(jié)出橙黃色的果實。漢武帝將龍袍改為黃色,黃色受到皇室的推崇,而梔子在當(dāng)時是處于壟斷地位的黃色染料。所以司馬遷《史記》記載,家中若種有千畝梔子,其富可匹敵千戶之侯。
鴨跖草在田間地頭尋??梢?,它的花朵很像一只蝴蝶,所以又叫蝴蝶花。古人用它的花瓣來染色,顏色青翠又明亮,用來畫燈最合適不過。明代杭州人用它來染胭脂,這種胭脂有個詩意的名字叫“夜色”。在唐代以前,鴨跖草就已經(jīng)傳入日本,由于它的顏色很容易消退,在制作和服時用于描繪畫稿。
蓼藍是一種古老的染藍植物。“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里的“藍”就是蓼藍。蓼藍的葉子加入石灰后發(fā)酵能夠形成藍靛,用它染成的藍印花布,在江蘇、湖南一帶特別流行。沈從文《邊城》里就兩次提到“藍布衣裳”。種藍、染藍曾經(jīng)是一項收入可觀的營生。清光緒中葉以后,化學(xué)合成的洋靛進入我國市場,藍靛逐漸被取代,種藍產(chǎn)業(yè)至此衰敗。
植物與文明交流
江蘇民歌里唱的“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其實原產(chǎn)于遙遠(yuǎn)的印度,在唐代經(jīng)過海上絲綢之路傳入我國。茉莉是其梵文的音譯名,它也向西傳入了中東、地中海和北非,并且成為北非國家突尼斯的國花。在突尼斯,茉莉被用來象征愛情的純潔與美好;東南亞國家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也將其尊為國花;泰國和菲律賓等國家習(xí)慣在禮佛儀式中將茉莉花環(huán)供奉于佛前。
傳入我國之后,茉莉花受到人們的喜愛,南宋時無論帝王還是百姓都用它來避暑。到了明清,由于被青樓女子戴在頭上憑欄招邀,而被認(rèn)為是淫葩妖草,上不得廳堂。
周杰倫歌里唱的“迷迭香”,也是舶來的香草。它是唇形科的著名香料,原產(chǎn)歐洲、北非地中海沿岸,其英文名源自拉丁語,本義是“海洋之露”,是廚房里常見的調(diào)味料。其清新獨特的風(fēng)味,能夠搭配多種食材,尤其是烤肉。迷迭香在西方文化中也有著豐富的寓意,因象征忠貞不渝的愛情而出現(xiàn)在婚禮上,也因為代表記憶與緬懷,被用于戰(zhàn)爭紀(jì)念日和葬禮。迷迭香早在魏晉時已傳入我國,曹丕曾作《迷迭香賦》,以歌詠這種外來的香草。
植物與氣候變遷
兩漢時期,淇水之畔的淇園(河南鶴壁市淇縣)曾有過茂盛的竹林。《史記》和《后漢書》記載,淇園之竹曾用于治水或制作弓箭。但北魏時期酈道元在《水經(jīng)注》里說,他來到淇水之畔,沒有見到任何竹林。這是什么原因呢?
從東漢到魏晉南北朝,中原地區(qū)正在經(jīng)歷中國歷史上的極冷時期,尤其是酈道元所處的時代,正值魏晉南北朝時的第二個冷鋒。即便是六月天,大同一帶也經(jīng)常下雪。生于熱帶和亞熱帶的竹子無法在這樣寒冷的氣候里生存,所以酈道元才沒有看見竹林。他看到的只有藎草和萹蓄,與《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淇奧》里“瞻彼淇奧,綠竹猗猗”說的一致,這里的“綠竹”不是綠色的竹子,而是藎草和萹蓄兩種植物。在《本草綱目》和《植物名實圖考》中,這兩種植物一前一后排列,都是受到《詩經(jīng)》的影響。
責(zé)編:王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