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金生 李婷
[關鍵詞] 北京話;必然類語氣副詞;語義框架,連用
[摘? 要] 語氣副詞是漢語表達句子情態(tài)的主要手段之一,它用在命題之外,表達言者/作者對于命題的主觀態(tài)度,從而留下“自我印記”。本文以清末民初時期代表性的京味兒小說作為研究的基礎語料,討論清末民初北京話必然類語氣副詞的類別和語義、語法特征。
[中圖分類號]H1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8174(2021)03-0008-08
0. 引言
語氣副詞是漢語表達句子情態(tài)的主要手段,它用于命題之外,表達說話人對于命題的主觀態(tài)度。推斷語氣是對命題的真實性進行推測估量,它們主要以邏輯推理為基礎,可以分為測度性(或然)和確定性(必然)兩個類別(史金生,2003)。
本文以《小額》《春阿氏》《北京》《曹二更》《花甲姻緣》《苦女兒》《庫緞眼》《鐵王三》《小蝎子》《忠孝全》《兒女英雄傳》和《永慶升平前傳》12部京味小說為語料,考察清末民初北京話必然類語氣副詞的類別和語義、句法特征。
1. 必然類語氣副詞的類別
我們對12部京味小說中的所有語氣副詞進行窮盡式考察,總結出清末民初北京話必然類語氣詞共26個,可分為三大類。
“必定”類:必、必然、必定、必當、必須、想必、勢必;定、一定、定然。
“斷決”類:斷、斷斷、斷乎、斷然;絕、絕對;決、決定、決計、決意。
“準?!鳖悾簻省⒁粶?、準保、鐵準;管保、保管。
1.1“必定”類語氣副詞
“必定”類語氣副詞包括“必、必然、必定、必當、必須、想必、勢必、定、一定、定然”10個成員,它們在語義上的共同特點是: 表示言者/作者根據(jù)已知信息對命題真實性、有效性的一種確定性的判斷和推測,這里的已知信息既可以是客觀存在的情況,也可以是一種假設情況,是言者/作者根據(jù)自己的理由推斷出來的,只是在“可能世界”里為真的結論,說話者并不能確定它是客觀真,所以我們視其為表必然語氣的確定性推測類語氣副詞。
語氣副詞“必”是由動詞虛化而來的,“必”由確保、肯定引申虛化,“必”的揣測語氣副詞的用法早在先秦時期己經(jīng)出現(xiàn),如:
(1)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 ·憲問》)
在此之后“必”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在上古漢語、中古漢語及近代漢語時期,“必”在必然類語氣副詞中的使用頻率都是最高的,占有絕對的主導地位。在本文所調(diào)查的語料中,作為表示必然語氣的“必”共有335例。
(2)單說善全,聽見剛才這套話,不知道是那壺蘆里的藥,心里一想,必是阿瑪受了委屈啦,可又不敢問。(《小額》)
“必然”與“必”意義大體一致,基本可以互換使用。據(jù)吳福祥(1996),元明時期“必然”作為語氣副詞的例子才稍多起來 。在現(xiàn)代漢語中,“必然”多用于書面語中,較少見于口語中。在本文所調(diào)查的語料中,“必然”共有46例,它只位于句中,沒有位于句首和句末的例子。
(3)日午后兩點來鐘,秀卿的娘到報館來找伯雍,她臉上很有點滿意之色,伯雍一見,知她事體必然成了,忙把她讓到自己那間屋子。(《北京》)
“定”語氣副詞用法產(chǎn)生于東漢時期,魏晉之后被廣泛使用。隨著漢語詞匯雙音節(jié)化,在句法結構中“必定”常常被連用,逐漸凝固成一個合成副詞?!氨囟ā北硎咀孕艜绱?,表示所做的判斷或推論確鑿無誤,雖與“必”“必然”意義相近,都表示對事情或人物確定性的推測,但其推測意味明顯增強。在本文所檢索的語料中,“必定”共有9例。
(4)文光遲了半日,無話可答,料著方才范氏,必定招出什么,所以座上有此一問。(《春阿氏》)
“必當”位于動詞性成分前面,多用來表示根據(jù)已知信息對未然情況的肯定判定及推斷,往往能夠與“必將”互換,有時也用于表達事理(或情理上)的客觀必要性,相當于“必須”,也可以用來強調(diào)某種情況出現(xiàn)或產(chǎn)生的主觀必然性,與“必定”用法基本一致。在本文調(diào)查的12部作品中,“必當”的用例極少,僅在《春阿氏》出現(xiàn)3例,且都位于句中。
(5)(烏公)回首向市隱道:“這案里很麻煩。前前后后,驢唇不對馬嘴。若真是謀害親夫,必當有奸夫幫兇,若不是阿氏所害,可越發(fā)的得究情了?!保ā洞喊⑹稀罚?/p>
“必須”是狀中結構詞匯化而形成的,它們原本是兩個獨立的單音節(jié)詞, “必”是語氣副詞,在句中做狀語,“須”本來是動詞作謂語,“須”后跟的往往是名詞性賓語。隨著語言的發(fā)展,“必須”后出現(xiàn)了動詞性成分,“須”的動詞義慢慢被虛化,從而使得“須”前附于“必”,在南北朝時期實現(xiàn)了二者粘合成詞。(參見李素英,2013)在本文調(diào)查的12部作品中,表確定性推測的語氣副詞“必須”的用例極少,僅在《永慶升平前傳》中出現(xiàn)過1例。
(6)成龍說:“我有一個主意,此事如奏明圣上,必須耽延日子?!保ā队缿c升平前傳》)
“想必”是動詞“想”和副詞“必”詞匯化而成的語氣副詞,是根據(jù)已知信息而對事情做出的判斷和推測。在本文所調(diào)查的語料中,“想必”共有7例。
(7)不一會,常斌跑來,說西院我姨父又吐又瀉,想必是熱著了。(《春阿氏》)
“勢必”則是由名詞“勢”和副詞“必”詞匯化而成,是指從情況或發(fā)展趨勢判斷,事情一定會如此。它主要用于根據(jù)客觀事實或者客觀規(guī)律對客觀趨勢及情況發(fā)展方向的判斷推測。在本文檢索的12部作品中僅有2例,分別出自《春阿氏》和《北京》,都位于句中。
(8)但是園子雖然好了,我們的營子村子,勢必拆干凈了為止。(《北京》)
“定”的本義為“安定”,語氣副詞是由形容詞虛化而來?!吨直媛浴罚骸岸ǎ霓o也?!薄岸ā闭Z氣副詞用法最早產(chǎn)生于西漢時期,產(chǎn)生之初,主要用來表示情況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可以理解為“確實”“的確”。“定”作為“表確定性推測”義的語氣副詞往往表示言者對事件確信無疑的態(tài)度,在本文所調(diào)查的語料中,共有28例。
(9)大家努力尚實業(yè),國富民豐定可期。(《小額》)
“定然”最早出現(xiàn)在北宋柳永的詞《長壽樂》中,這一時期,“定然”已經(jīng)具有語氣副詞的意義和用法,是“一定、肯定”義。在本文調(diào)查的語料中,“定然”共有9例。
(10)若照她這樣說來,定然春阿氏是有意謀害了。(《春阿氏》)
“一定”可表“意志的堅決”和“必然,確實無疑”兩個意義。本文不討論表示“意志的堅決”的“一定”。在12部語料中,表“必然,確實無疑”的“一定”共有160例。
(11)這里明明最上房,怎能住底下人昵?一定總編輯先生臥榻了。(《北京》)
我們發(fā)現(xiàn),清末民初北京話表確定性推測的“必定”類語氣副詞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特點。第一,單音節(jié)“必”和雙音節(jié)“一定”在使用中占有絕對優(yōu)勢,在600例中,共有495例?!氨厝弧贝沃?,有46例,“定”有28例,其他均未超過10例,詳見表1。第二,“必”類語氣副詞大部分位于句中,在600例中,共有569例;僅有29例位于句首,位于句末和獨用的各有1例。
1.2“斷決”類語氣副詞
“斷決”類語氣副詞包括“斷、斷斷、斷乎、斷然;絕、絕對;決、決定、決計、決意”等10個。
在本文調(diào)查的語料中,表確定性推測的語氣副詞“斷”共有55例,且都與否定詞連用。例如:
(12)烏珍笑著搖頭道:“斷無此理。果然法部里不追原兇,不另定案,我們上此報告又能什么用處呢?(《春阿氏》)
(13)安老爺心想∶“那個甚么吳大人。莫非吳侍郎出來了?他是禮部??!此地也不曾聽見有甚么案,這欽差何來呢?斷不致于用著欽差來催我的官項呀?”(《兒女英雄傳》)
“斷斷”由副詞“斷”重疊發(fā)展而來,與“斷”一樣,都是表確定性推測義的語氣副詞,但相比“斷”而言,其語氣更加強烈,態(tài)度更加強硬。在本文調(diào)查的語料中,共有9例。如:
(14)因說道∶“姐姐,這話不是我女孩子家不顧羞恥,事到其間,不說是斷斷不得明白的了。(《兒女英雄傳》)
“斷乎”與“斷”是同義詞,都是表確定性推測,在本文調(diào)查的語料中用例較少,僅有5例,均出自《兒女英雄傳》。如:
(15)安老爺忙道∶“多了,多了,這斷乎用不了。你雖是個便家,況你我還有個通財之誼,只是你在差次,那有許多銀子?” (《兒女英雄傳》)
“斷然”在本文調(diào)查的語料中僅在《兒女英雄傳》中出現(xiàn)了1例。
(16)要說漢王料定項王有勇無謀,斷然不敢下手,兵不厭詐,即以君之矛還置君之盾,那項王是個殺人不眨眼的魔君,漢王豈不深知?(《兒女英雄傳》)
在此例中,“斷然”位于句中,其后的“不敢下手”,是漢王料定“項王有勇無謀”,對項王的做法做出的非??隙ǖ囊环N推測。
“絕”和“絕對”使用頻度大體一致,但存在一定差異。楊榮祥(2011)指出,揣測副詞“絕”由程度副詞虛化而來,在宋代后出現(xiàn)?!敖^”多用于否定詞之前,起到加強否定語氣的作用,在句中可解釋為“根本”或者“完全”。在本文調(diào)查的語料中,表確定性推測的語氣副詞“絕”共有38例。如:
(17)他由日本回來,便得了這個缺。雖然改了民國,他的地位絕不會動搖,而且較從前更穩(wěn)固了。(《北京》)
而語氣副詞“絕對”在明清時期出現(xiàn),主要用于陳述句中表示對事物的肯定或否定,具有很濃的主觀色彩,往往帶有強調(diào)意味,但是無論是表示肯定還是否定,其對事物的判斷都是確定的。本文調(diào)查的語料中,表確定性推測的語氣副詞“絕對”共有14例,都出自《北京》,且均位于句中,與否定詞連用,沒有位于句首或者句末的用例。如:
(18)毫無疑問,他是真玩,但把他歸到收藏家里,他確實學識淵博,眼力不俗,鑒定書畫絕對不遜于目前國內(nèi)頂尖的鑒定家。(《北京》)
“絕”和“絕對”與否定詞連用,表達言者/作者對命題強烈的否定語氣,語氣雖是否定的,但對其推斷的態(tài)度是確定的。
“決”“決定”“決計”和“決意”這幾個語氣副詞用在句中表示主觀態(tài)度堅決,在言者/作者看來,某種情況或某種推測判斷是不能質(zhì)疑,不可動搖的。
“決”的語氣副詞用法最早在先秦時期出現(xiàn),“決”由決定義引申而來(董志翹、蔡鏡浩,1994),揣測副詞“決”在西漢時期開始出現(xiàn)。單音節(jié)“決”表示確定性推測義時,常與否定詞連用,通過對某種情況的對立面進行否定,來加強言者對某種情況非常確定的態(tài)度。在本文調(diào)查的語料中,表確定性推測義的語氣副詞“決”共有48例。如:
(19)乳母馮氏說道;“老太太別這們說,孫少爺將來要會瞧病,決不能拿捏人家?!保ā恫芏罚?/p>
“決定”是意義相同的“決”和“定”連用組成的“同義復詞”。“定”在西漢時期被作為表示肯定強調(diào)的語氣副詞來使用,“決定”為同義復用,在中古漢語時期已經(jīng)被用作區(qū)別于動詞義(“對事情做出主張”)的語氣副詞,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用法并沒有被廣泛使用,在本文的語料調(diào)查中僅有2例。
(20)信上說阿氏在家時,原不正經(jīng),此次殺夫,決定是阿氏所為,別無疑義。(《春阿氏》)
(21)以春英的傷痕而論,決定是謀殺無疑。(《春阿氏》)
“決計”是由動詞虛化成副詞的,作為語氣副詞用法出現(xiàn)在明代,在本文調(diào)查的語料中僅在《小額》中有1例。
(22)諸位請著,有什么事,我姓文的接著,決計的含糊不了。(《小額》)
“決意”作為表確定性推測義的語氣副詞,在本文調(diào)查的語料中,僅在《春阿氏》中有1例用法,其義相當于“一定,肯定”。
(23)所以調(diào)查已畢,即知玉吉出去,不在通州保定,便在天津,不然就在京城附近,決意不肯遠去。(《春阿氏》)
清末民初北京話表確定性推測類的“斷決”類語氣副詞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單音節(jié)詞“斷”“絕”“決”在使用中占有絕對優(yōu)勢,在總共173例中,共有141例,詳見表2。第二,“斷決”類語氣副詞大部分位于句中,在全部173例中,僅有5例位于句首,沒有位于句末和獨用的使用情況。第三,所有“斷決”類確定性推測類語氣副詞均用在否定性成分前面,加強否定語氣。
1.3“準保”類語氣副詞
“準?!鳖愓Z氣副詞包括“準、一準、準保、鐵準;管保、保管”,它們產(chǎn)生較晚,在明代以后才逐漸出現(xiàn),都表示對情況非??隙ǖ墓烙嫼屯茰y,或表示承許諾言時的肯定語氣。
“準”多用于口語,常跟單音節(jié)動詞“是”“能”“會”“要”“得”等連用。本文調(diào)查的語氣副詞中,“準”共有74例:
(24)您要知道,我可不是藏奸,因為知柏地黃丸這種藥,倒是正對我們親戚這路病。準知道他吃了,必要見效,所以也就不便跟他說啦。(《小額》)
語氣副詞“一準”也可以表示對命題的確定性推測義,在句中往往含有“一定”義,在本文調(diào)查的語料中,“一準”僅有3例。
(25)善大爺一聽,這才知道是為錢糧少啦,明知道是又犯不體面,給個三千兩吊,一準的完事……(《小額》)
語氣副詞“準?!痹谇宕砰_始出現(xiàn),常常有“許諾”語氣,本文對此義項暫不做討論,在本文調(diào)查的語料中,“準?!北硎敬_定性推測義的語氣副詞共有3例,《小額》《春阿氏》和《花甲姻緣》三部作品中各有1例,且都位于句中。如:
(26)話不可重敘,第二天金針劉來到,真給拿了一大盅兒膏子藥、一大包面子藥來,說是七八天準保收口兒。(《小額》)
“鐵準”是表“準是、一定是”的語氣副詞,“鐵”由“堅硬、堅強”,引申為“確定不移”,與“準”組合作語氣副詞,其確定性語氣比“準”更強。在本文所調(diào)查的語料中,“鐵準”只在《小額》中出現(xiàn)1例,且位于句中:
(27)“要是一個弄老啦,定了案,鐵準是永遠監(jiān)禁,不用打算出來啦?!保ā洞喊⑹稀罚?/p>
此例中,言者根據(jù)事理的發(fā)展趨勢,推測出(春阿氏)非??赡艿囊环N結果,并對此結果非常確信,并堅信此件結果不可動搖。
“管”在唐詩中已見用例,白維國(1991)認為,“管”系語氣副詞,其義與“一定、必定”相同。在本文的語料調(diào)查中,語氣副詞“管?!迸c“保管”基本可以互換,都是言者對命題確定性的推測,多用于口語中。在本文調(diào)查的語料中,“管?!惫灿?6例,“保管”只有3例。
(28)鳳兮說:“這不結咧!就讓你考到甲等,立刻分發(fā)出去。你想想,行裝路費,得多少錢?我管保還沒到省,已有破產(chǎn)的危險了。”(《北京》)
(29)那時候,若是這們說你。保管你的臉上,也顯著下不來。(《春阿氏》)
“準保”類確定性語氣副詞共有120例,在使用中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單音節(jié)詞“準”在使用中占有絕對的優(yōu)勢地位,共有74例,雙音節(jié)的“管保”也有36例,其他語氣副詞使用頻率較低,均不超過3例,詳見表3。第二,在句子中,此類語氣副詞大部分位于句中,在120例中,有116例位于句中,4例位于句首,未見句末或獨用的用例。
2. 必然類語氣副詞的語義特點
2.1 基本語義特點
必然類語氣副詞在語義上的特點是: 表示言者/作者根據(jù)已知信息對命題真實性/有效性的一種確定性的推斷。由“確定性”可知,此類語氣副詞與表示可能性推測的“或然類”語氣副詞是相對的;由“推斷”可知,此類語氣副詞是與表示意志堅決的副詞相對的。如:
(30)我估量著你父親也必愿意。(《兒女英雄傳》)
只有“確定性”沒有“推測”不是該類語氣副詞。試比較下面兩組句子:
(31)烏公道:“你不知道的,我也不問你。春英是怎么死的?你必知道。你若是實話實說,我必然設法救你?!保ā洞喊⑹稀罚?/p>
(32)日午后兩點來鐘,秀卿的娘到報館來找伯雍,她臉上很有點滿意之色,伯雍一見,知她事體必然成了,忙把她讓到自己那間屋子。(《北京》)
本組的兩個句子中都有語氣副詞“必然”,但在例(31)中,“必然”并不是對某一情況的推斷,而是在“實話實說”的前提下,言者對某事做出的確定性的許諾;在例(32)中,“必然”是根據(jù)“她臉上”的“滿意之色”非常確定地推斷出“事體”成了。
(33)伯雍說:雖然是上頭的吩咐,我沒有畫到的必要。他們不是一定教我畫到嗎?我就一定不來了。(《北京》)
(34)秀卿一見,很覺詫異,說:你今天怎樣了?一定心里有事。(《北京》)
本組的兩個句子中都有語氣副詞“一定”,但在例(33)中,“一定”并不是對某一情況的推斷,而言者表達了對某事極為確定的態(tài)度;在例(34)中,“一定”是根據(jù)秀卿所見非常確定地推斷出“心里有事”。
2.2 語義框架
必然類語氣副詞在語篇中主要用于根據(jù)某一情況推斷一定產(chǎn)生某一結果,有時也用于推斷某一結果產(chǎn)生的原因。具有以下語義框架:
其一,推測依據(jù):在對某一事物進行推理判斷的過程中, 言者/作者根據(jù)主客觀條件對命題進行推測,即需要有導致事件發(fā)生的前提條件。這個前提條件可以是已然的,也可以是假設的。
其二,推測態(tài)度:言者/作者根據(jù)客觀規(guī)律或主觀經(jīng)驗對事件發(fā)展的情況或結果做出確定性的推測,即對命題的真實性做出判斷時,持肯定態(tài)度,認為該事件一定會發(fā)生。
(35)圣上不知亮鏢是何緣故,心中暗想:“必是人吃的胖,要亮亮膘頭兒,朕不免前去一看?!保ā队缿c升平前傳》)
(36)所以這條巷里住民,沒有一個說她和氣的,而又無可如何,因為她家總有坐馬車的來,知道她家必定是個闊人的外家了。(《北京》)
(37)姜玉說:“今天你得勸解勸解我三叔父,別讓我三叔回去與我兩個嬸母鬧。今天我嬸母上虎丘山燒香,瞞著我三叔父去的。恰巧在半路之上,又遇見賊人。我三叔回去必不能善罷甘休。你老人家要說個人情,準成!”(《永慶升平前傳》)
必然類語氣副詞推測的可能是即將出現(xiàn)的結果,也可能是事情發(fā)生的原因。如:
(38)惟供詞諸多不實,若遽擬罪名,一入朝審服制冊內(nèi),勢必照章聲敘,免其予勾,遲至三年,由實改緩。(《春阿氏》)
(39)嚇得店主人一愕,知是玉吉在此,沒有官親,何事與本縣縣臺公然通信。既然通信,必當熟識,豈有不知其姓字的道理。(《春阿氏》)
(40)單說善金聽見剛才這套話,不知道是那壺蘆里的藥,心里一想,必是阿瑪受了委屈啦,可又不敢問。(《小額》)
(41)看看三蝶兒眼睛,斷不是沙子迷了的樣子,又想她方才景象,凄凄異常,見了玉吉兄妹,并沒說什么話,想必是因她困苦很是酸心,所以傷心起來,亦未可知。(《春阿氏》)
以上各例有對結果的推測,如例(38),也有對原因的推測,如例(39) ~ (41)。
3. 必然類語氣副詞的句法特征
3.1 句法位置
語氣副詞的位置比較靈活,最常見的是位于句中,確定性推測類語氣副詞也遵循此規(guī)律。其最典型的位置是在主語后面,但也存在位于主語前的用例。而且無論位于主語前后,都表示言者/作者對“主語”某種情況非常確定的推測,言者/作者認為“主語”一定存在或者將發(fā)生某種情況。
(42)烏公向公鶴道:“這案里頭,一定有毛病,我看他閃閃的的,咬定是他兒媳婦,這話里就有了緣故了?!保ā洞喊⑹稀罚?/p>
(43)這里明明是上房,怎能住底下人呢?一定總編輯先生臥榻了。(《北京)》
例(42)(43)“一定”都是用于主語之后,只是(43)中的主語“這里”承上省略了。
(44)暗想這個婦人,可真?zhèn)€兇悍,她既把陳案勾出,便可以證明阿氏定然是謀害親夫了。(《春阿氏》)
(45)若照她這樣說來,定然春阿氏是有意謀害了。(《春阿氏》)
例(44)中的“定然”用于主語“阿氏”之后,而(45)中的“定然”則位于主語“春阿氏”之前。
有些必然類語氣副詞是從動詞發(fā)展而來的,在清末民初北京話中還有動詞的用法,如“管?!薄氨9堋薄T嚤容^:
(46)“還告訴你說,少峰,你這個病,要是個任落子沒有的窮人害,哈哈,十吊大錢,我管保他好?!保ā缎☆~》)
(47)伯雍道:“你既這樣說時,我還可以去一蕩,中不中先不必管,咱們報上我管保有幾天好新聞?!保ā侗本罚?/p>
(48)十三妹嘻嘻的笑道∶“哦,單把個‘不字兒抹去了,這是‘愿意, ‘愿意是不是?果然如此,好極了。這件事交給姐姐,保管你稱心如意!”(《兒女英雄傳》)
(49)那時候,若是這們說你。保管你的臉上,也顯著下不來。(《春阿氏》)
例(46)(47)“管保”前有主語“我”,這個“我”既可以看成施事主語,也可以看成言者主語,所以其中的“管?!边€屬于動詞,而(48)(49)中的“保管”前面沒有出現(xiàn)主語“我”,可以分析成語氣副詞。
3.2 搭配限制
必然類語氣副詞主要表示說話人的肯定性判斷,所以后面常跟判斷動詞“是”以及能愿動詞“能”“會”“要”“得”等。如:
(50)想著素來走動的都不錯,必然是設法為力的。(《小額》)
(51)那個說:“瞧這方向兒,準是得罪人啦,人家那頭兒,龕兒準不小?!?(《小額》)
必然類語氣副詞除用于動詞性成分前面外,還可用于形容詞前面:
(52)烏珍聽了此話,知是瑞珊等已把案情訪明,來此溪落自己,乃笑道:“二位是有名偵探家,訪得案中情形,必當詳細。(《春阿氏》)
有些必然類語氣副詞只能用于否定詞前,如“絕、決、斷、斷斷、斷乎、斷然”等。而其他必然類語氣副詞既可以用于肯定形式前面,也可以用于否定形式前面。如:
(53)你不用管我,若不是你們愿意,斷不能取這菜貨,張嘴說知根知底,親上加親。(《春阿氏》)
(54)別的慢講,這顆印是個要緊的, 衙門里要不分出個內(nèi)外來斷乎使不得?。ā秲号⑿蹅鳌罚?/p>
3.3 與其他語氣副詞的連用
必然類語氣副詞與其他語氣副詞可以連用,與其連用的主要是證實類語氣副詞、揣度類語氣副詞和特點類語氣副詞,必然類語氣副詞內(nèi)部也可連用,連用時的位置能體現(xiàn)出主觀性的強弱。
3.3.1 與證實類語氣副詞連用
(55)公鶴亦皺眉道:“我看著也不像。她心里這樣難過,想來她的男人必是旁人害的?!保ā洞喊⑹希罚?/p>
(56)據(jù)此看來,則阿氏心目中,必有別項隱情,斷非一時所能猜測的了。(《春阿氏》)
例(55)(56)中,分別是證實類語氣副詞“想來”“看來”與表確定性語氣副詞“必”連用。證實類語氣副詞所表達的肯定情態(tài)都與一定的事實依據(jù)有關,都是根據(jù)上文或當前情境對命題真實性的推定,再與表確定性推測類語氣副詞連用,加強了說話者對命題確定性的主觀態(tài)度,更大程度上表達了說話者對某命題確定性的推斷。
3.3.2 與揣度類語氣副詞連用
必然類語氣副詞與揣度類語氣副詞都是主要以邏輯推理為基礎,對命題的真實性進行推測估量的推斷類語氣副詞。二者的區(qū)別在于前者表示必然的語氣,后者表示的是對可能性、數(shù)量或程度的限度等的推測。二者連用一般是或然性在前,必然性在后。例如:
(57)金眼雕一聽,心中大怒,說:“兄弟,丟不了這個東西,這是有人望我玩笑,大約也沒有人敢偷我。咱們今天晚上等著,他大概必定前來。”(《永慶升平前傳》)
(58)普津皺眉道:“我卻不知道?;ㄉ胰藘捍_不假,如今已不下四十,要往五十上數(shù)啦。大約這類事情,必不能有。(《春阿氏》)
(59)(大拴子)見了額大奶奶說:“……我問他里頭誰給安置的,他說是東城倉上的王爺,大概準是王親家爹那塊兒?!保ā缎☆~》)
3.3.3 與特點類語氣副詞連用
表特點類的語氣副詞主要表示說話者對已知事實特點的評價,并非對其真實性的承諾。連用時特點類在前,必然類在后。
(60)宋四道:“那誰知道!反正必然有跟你開玩笑的?!保ā侗本罚?/p>
(61)瑞氏抹淚道:“我那孫子媳婦,可不是害人的人,橫豎這里頭,必有冤枉?!保ā洞喊⑹稀罚?/p>
從以上兩個例句中可以看出,表特點類的語氣副詞“反正”“橫豎”等與必然類語氣副詞“必然”“必”等連用,比單獨使用確定性推測類語氣副詞時說話人要表達的語氣更加強烈,進一步加強了說話人對所闡述命題的必然性的肯定態(tài)度。
3.3.4 必然類語氣副詞內(nèi)部的連用
少數(shù)必然類語氣副詞內(nèi)部可以連用。如:
(62)秋水坐下道:“恪翁說到這里,我們也礙難緘默。適在文家門首,聽見鄰人談論,說文姓家內(nèi),時常打鬧,想必此中必有別項情節(jié)了。”(《春阿氏》)
“想必”的肯定語氣比“必”要弱一些,所以“想必”在前,“必”在后。
4. 結語
我們以清末民初北京話的12部小說作品為封閉語料,篩選整理出26個必然類語氣副詞,對其類別、語義特點、句法特征進行了描寫分析。通過本文的討論,我們發(fā)現(xiàn)清末民初時期北京話必然類語氣副詞主要用于口語當中,其用法與功能已經(jīng)非常接近于現(xiàn)代北京話。但是由于其處于近現(xiàn)代漢語過渡階段,仍然存在其區(qū)別于其他時代的鮮明特點。
總的來說,清末民初北京話必然類語氣副詞與《紅樓夢》時期的北京話和現(xiàn)代北京話相比,其表達手段更加豐富,有些語氣副詞在《紅樓夢》時期和現(xiàn)代北京話中都沒有認識情態(tài)的用法,如“必當、決定、決計、決意、鐵準”等?!耙粶?、準保、勢必、保管”等在《紅樓夢》中也都未發(fā)現(xiàn)認識情態(tài)用法。比如:
(63)男子喪了妻,或有必當續(xù)弦者,也必要續(xù)弦為是。(《紅樓夢》)
此例中的“必當”是“必須要”的意思,而不是表示認識情態(tài)的“必定”的意思。
很多必然類語氣副詞的否定形式也可表達認識情態(tài),如“未必、保不定、保不住、保不嚴、難?!?,這些詞語都是表不肯定的推測。例如:
(64)賈母道:“你去罷,保不住你老爺有要緊的事?!保ā都t樓夢》)
(65)若被眾人覺察了,保不定老太太不知道。(《紅樓夢》)
(66)其間瑣瑣碎碎,難保不有口角之爭。(《紅樓夢》)
(67)鴛鴦素習是個可惡的,雖如此說,保不嚴他就愿意。(《紅樓夢》)
(68)但是有一宗,天長日久,我在這里頭保不住再有這種事。(《陳七奶奶》)
(69)怎么敢驚動親家昵!此去我保不定耽擱一半天,家眷自然就在茌平住下聽信。(《兒女英雄傳》)
這些否定形式表達或然性的推測,其形成機制有待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白維國 1991 金瓶梅詞典[Z]. 北京:中華書局.
董志翹,蔡鏡浩 1994 中古虛詞語法例釋[M]. 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高彥梅 2015 語篇語義框架研究 [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李素英 2013 中古漢語語氣副詞研究[M]. 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清]劉淇(著), 章錫?。ㄐWⅲ?2004 助字辨略[M]. 北京:中華書局.
史金生 2003 語氣副詞的范圍、類別和共現(xiàn)順序[J]. 中國語文(1).
王先云 2015 “斷”的音義關系及歷史演變[J]. 語言學論叢(2).
吳福祥 1996 敦煌變文語法研究[M].? 長沙:岳麓書社.
楊榮祥 2011 近代漢語副詞研究[M]. 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
Model Adverbs of “biran” (必然) Category in Beijing Dialect at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Shi Jinsheng, Li Ting
(Research Center for Language Intelligence of China,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China)
Key words: Beijing dialect; “biran”(必然) category of modal adverbs; semantic frame; use in sucesstion
Abstract: Modal adverbs are one of the main means to express sentence modality in Chinese. They are not in the proposition but express the subjective attitude of the speaker/author towards propositions, which leaves a “self-imprint” of the speaker/author. Based on the representative Beijing novels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ategories, semantic and grammatical features of the “biran”(必然) category of modal adverbs in Beijing dialect.
【責任編輯 匡小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