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馮村是青田縣的一個偏僻的山區(qū)小村,據當地《馮氏族譜》記載始祖馮公于南宋時(1314)攜兩子,從松陽大禪寺遷居此地山谷建村,因長子居山谷之內稱地名為內谷,后以姓氏稱內馮,至今已傳34代,是一個具有800余年歷史的古村。
這里地處高山峽谷,依山帶水,青山綠翠,千峰萬壑,自然風光秀麗,還是青田著名的革命老區(qū)。革命戰(zhàn)爭年代,紅十三軍、紅軍挺進師等部隊在此留下戰(zhàn)斗的紅色足跡。1947年4月27日,中共青田縣委在此重建,領導全縣人民為解放青田做出了重大貢獻。當地不但遺有多處紅色革命遺跡,而且還有風景秀麗的九門寨勝景,綠色山水,被譽為“青田的九寨溝”。境內有著五六百年歷史的石佛坦古廟,依山而建,供奉觀音佛母,以“廟中有巖,巖中有佛、廟依巖建、巖顯佛靈”而稱著一方。
近幾年來,內馮村兩委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引領之下,依托當地得天獨厚的紅綠色資源,把偏僻的古村改造成引人注目的紅綠色旅游景點,吸引了縣內外游人的光顧,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在實施打造的過程中,不但重視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造,利用現存的古建筑打造紅色景點,并在九門寨景區(qū)建設新的景點,走與文化相結合的道路,融入紅色、綠色和民間傳統(tǒng)文化,讓古村和景點更加美麗!
早在1996年上級政府和內馮村兩委干部就看到當年在這里重建中共縣委的舊屋,是一處非常值得保護和紀念的古建筑,在舊屋門前就建亭立碑,命名為燎原亭,在2007年縣委書記王通林同志到內馮村調研中指示當地政府和內馮村兩委干部一定對舊屋進行修繕保護,當月就組織動員住戶搬遷騰空修繕,盡管豐富了黨史圖文并茂的內容,但格局仍然未變,把老屋建成縣委舊跡紀念館,作為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教育下一代。村兩委根據上級黨委政府的要求,行動迅速,當年在此古屋建起了中共青田縣委舊址紀念館,吸引了縣內外游人的游覽,受到了上級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的贊揚。2019年在弘揚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動東風的鼓舞下,又征得上級黨委政府的支持,籌資百余萬元將原來簡樸的縣委舊跡紀念館重新進行整修和改造。為了進一步提升和豐富展館的內涵,村黨支部副書記陳吾軍,還聯(lián)系到縣詩詞學會的文藝家,為紀念館創(chuàng)作了十余幅紅色詩書作品,開僻專門展館對外展示,進一步增強和提升了展館的紅色文化內涵,受到了參觀者的歡迎和贊賞。為了展示當地的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揮古建筑的作用,留作鄉(xiāng)愁,讓游人更有駐足游覽之處,2018年村兩委還將位于縣委舊跡紀念館不遠處的一座始建于清乾隆廿一年(1757)和于嘉慶三年(1798)重修的“馮代宗祠”,改建成村文化禮堂。這所因長年失修已面臨倒塌的三合院老木結構古建筑戰(zhàn)爭年代曾是紅軍部隊和中共青田縣委武裝的駐地,是老一輩革命先驅在此發(fā)動村民鬧革命的場所,有著光榮的紅色革命歷史,把它改建成文化禮堂與縣委舊跡紀念館連成配套的紅色景點非常有意義。村兩委發(fā)動全村人籌資200余萬元,經過近兩年的努力,終于使老舊祠堂變成了一座古樸雄偉的村文化禮堂,為了使文化禮堂充分展現當地的傳統(tǒng)風貌,還請縣詩詞學會的詩聯(lián)家撰寫了二十余幅具有當地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楹聯(lián)篆刻在堂柱上,盡力彰顯弘揚了當地的傳統(tǒng)文化和民俗風情。在此同時年青的村黨支部副書記陳吾軍還親自動筆將口耳相傳的當地民間傳說整理成文字留傳下來,先后做成了十余篇美篇,通過各種形式對外進行傳播,并自費編輯印刷了宣傳紅色古村內馮和九門寨勝景及神奇石佛壇的宣傳小冊子5000余冊進行對外宣傳,還將當年著名青田鄉(xiāng)賢明朝開國元勛國師劉伯溫暢游九門寨等傳說,及古村的歷史沿革等情況在文化禮堂設立專欄宣傳,極大豐富了文化禮堂的文化內涵和古村對外的宣傳內容,引來了游人的駐足游覽。
抓景區(qū)旅游設施建設,是村兩委抓美麗鄉(xiāng)村建設促進鄉(xiāng)村旅游的又一重大舉措。內馮村自然生態(tài)資源得天獨厚,當地九門寨九門鎖谷,石鵝坑九曲十八灣,曲溪秀水風景秀麗,石佛壇神廟古樸通靈,是旅游的勝地。為了進一步吸引游人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村兩委自籌資金,在神奇清幽的石鵝坑上以石佛壇觀音命名,建起了一座古樸的跨溪木結構廊橋,并請縣詩詞學會文藝家根據當地景點的特色題寫了十余幅內涵深厚的楹聯(lián),供游人休閑觀光,使景區(qū)變得更加漂亮吸引人。
當地九門寨風景秀麗,是“青田的九寨溝”,開發(fā)的潛力巨大,但一時不知從何做起,2019年,村年青的黨支部副書記陳吾軍,從一個偶然的機會得知縣詩詞學會根據省市詩會在章旦紅羅山建造的詩詞碑林要遷建的信息,馬上想到若將此文化工程移到當地九門寨,不但可以給景區(qū)增添一道靚景,而且對景區(qū)文化內涵是一種重大的提升,這是一個不能失去的機遇,他的想法得到了當地鄉(xiāng)鎮(zhèn)黨委、政府和村兩委的支持,于是通過多方的聯(lián)系,多次與縣詩會進行溝通終于將此重大的文化工程搶到手??h詩詞學會通過社會多方的籌資四十余萬元,經方山、內馮兩地的要求同意在兩地分別建造詩詞碑林。內馮村率先行動,經歷一年多時間的通力合作,終于在秀麗的九門寨景區(qū)用十二塊天然花崗巖巨石,建起了一座氣勢雄偉的“中華詩詞碑林”,詩詞碑林一期工程十二塊神態(tài)各異的天然石頭,最重的達十余噸,雄偉大氣,選用了古代著名詩人的作品,請國內著名詩家和當地詩書文藝家為九門寨景區(qū)專門題寫贊美之作,為秀麗的九門寨景區(qū)增添了一道靚麗的景觀,而且還宣傳弘揚了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受到游人的贊賞,九門寨景區(qū)中華詩詞碑林一期工程的成功建成,充份展現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目前碑林二期工程正在積極的籌劃之中,到時將會更加的吸引人。
發(fā)揮當地紅綠資源優(yōu)勢,讓古村山水融入文化內涵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近幾年內馮村堅信自己走對了路,今年計劃再籌資三百余萬元投資紅色古村建設讓這個偏僻的高山古村變成浙西南紅色革命教育基地,讓秀美的山水變得更具魅力,是他們的初衷也是他們今后繼續(xù)努力的方向。
作者簡介:葉則東,筆名江南、綠葉,浙江青田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曾為浙江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理事和麗水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副主席,現為浙江省詩詞楹聯(lián)學會理事。著有《葉綠江南》《丹霞如火》等著作;先后參與編輯《青田民間故事大觀》《劉伯溫傳說》《古村流韻》和主編《青田縣地名志》《古今詩人詠青田》《青田縣政協(xié)志》等多部大型地方文化志書。為首批“浙江省優(yōu)秀民間文藝人才”,國家級非遺文化“劉伯溫傳說”省級代表性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