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夢
又見九月,開啟新的學年,在全國各地都在緊鑼密鼓地落實“雙減”政策的當下,對教師思維品質的關注尤為重要。教師只有不斷提升思維能力,才能在研究與反思中真正促進從教到學的系統(tǒng)優(yōu)化,學生的負擔才能夠真正減輕,從而讓“減負”走向深處、落在實處。關注教師的思維,就等于關注了“減負”落實的核心要素。
重視教師良好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就等于掌握了幫助教師提升教學技巧、理論素養(yǎng)、專業(yè)表達等相關技能與素養(yǎng)的“總開關”。因此,如何認識高品質思維,如何修煉高品質思維,成為教師專業(yè)成長與落實“雙減”行動中的重要關切。
在筆者看來,高品質思維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其一,從點狀思維到結構化思維:能夠系統(tǒng)地思考與行動。結構化思維也可以理解為系統(tǒng)化、全局化思維,是把大量零散、無序的信息加工成系統(tǒng)有序的整體的思維過程。結構化思維可以幫助教師在明確育人目標的前提下,對自身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更好的設計與規(guī)劃;在梳理自身教育教學經歷反思教育教學行為時,講好自己的教育故事,完成從事到理的提煉,從術到道的呈現(xiàn)。
其二,從過程思維到結果思維:能夠精準高效地達成目標。結果導向思維是與過程導向思維相對的一種思考方式,以達成某種結果為最終目的。強調結果思維,并不是因為過程不重要,而是人如果過于專注過程容易陷入“貌似努力”的假象之中,失去對于真實目標達成度的把控。結果導向思維有一個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能設置清晰且正確的目標,同時這樣的目標不是在達成后就結束了,而應成為下一發(fā)展階段的開端。
其三,從經驗思維到理性思維:能夠更加公平地接納與給予。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往往會形成看待世界的“人生偏見”,這樣的偏見有時會讓我們固執(zhí)于某些思維中不肯自拔——只接受與自己一致的觀點,只專注于自己想要的東西。理性思維就是我們對抗個人偏見,接受與自己不同的意見,用批判性的眼光梳理自身精神世界的過程。理性思維還應體現(xiàn)一定的利他性,就像教師對學生進行的教育,不應只盯住與自己業(yè)績相關的學生成績,而應把學生當作一個完整的人去綜合考量其發(fā)展需求。
其四,從正向思維到逆向思維:能夠換一個角度看待世界。逆向思維就是不以尋常的、有序的方式進行思考,具備“反其道而行”的創(chuàng)新性。逆向思維是深入問題的內在,重新設定其發(fā)展路徑,找到影響其發(fā)展的隱形因素的思考過程。以教師管理為例,正向思維是把教師定位為被管理者,加強由上至下的行政管理;逆向思維則是把教師當成學校發(fā)展的領跑者,為教師提供更多專業(yè)、優(yōu)質的服務。
那么,教師應如何養(yǎng)成高品質思維?
其一,獨立思考不隨波逐流。教師應將“馴化頭腦”這件事當成畢生追求,并為此制訂計劃,研究自己的行為,聚焦自己身上的矛盾之處。通過閱讀、寫作,在頭腦中與中外名家建立聯(lián)系,從他們的思想中搜尋提升自己思維水平的可行之法。學會提問,并且能夠擁有批判性思維。
其二,專注思考不跑題。人的思維具有關聯(lián)性和發(fā)散性,所以在提升思維品質的過程中一定要保持專注,將注意力集中在有助于解決問題的內容上。但專心也不意味著一成不變,要在持續(xù)微調中保證正確的前行方向。
其三,學會運用推理方法和思維工具。正確運用推理方法和思維工具能夠使思維提升的過程變得更加順利,如理解“歸納”“演繹”這兩種最基本的推理方法,會用思維導圖、金字塔原理、SWOT分析等思維工具解決問題。
其四,不拒絕“套路”。人的思維可以在長期的訓練下得到提升,而構建自己的專屬做法,形成自己的“套路”,是提升思維水平的一種有效辦法。如同快餐店也都有一套自己的食物制作流程,思維也可以建立自己的流程與偏好??蓮椭瓶赏茝V的模式讓經驗得以升華,教師也可基于自身經驗形成自己的行動與思考模式,并不斷優(yōu)化完善。
其五,常常復盤。復盤原本是圍棋術語,現(xiàn)已被廣泛引申為對自身行為的反思與分析。常常復盤自己的思與行,有助于辨別達成目標過程中的偶然規(guī)律和普遍規(guī)律,進而實現(xiàn)更大進步。
正如地球上的“最強大腦”愛因斯坦曾說過的:“你不必知道一切,你只需要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它。”愿每一位教師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思維方式,做有智慧的好老師,成就每一個孩子,成就美好的教育。
(編輯 柴純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