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見(上余下典)簋銘與先秦河東鹽池開發(fā)概況

      2021-10-18 00:57李春艷赤媛媛
      鹽業(yè)史研究 2021年3期
      關鍵詞:鹽池上海古籍出版社河東

      李春艷 赤媛媛

      摘? 要:新見西周青銅器(上余下典)簋銘文記載了周穆王賞賜臣屬鹵鹽的史實,為我們進一步研究西周河東鹽業(yè)提供了第一手材料。結合文獻典籍,探討先秦河東鹽池鹽業(yè)資源開發(fā)概況,不難發(fā)現(xiàn),從原始社會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河東鹽池一直處于持續(xù)開發(fā)的狀態(tài)。這不僅與食鹽對維持人體的正常運轉密切相關,更與其便于開發(fā)有直接聯(lián)系。

      關鍵詞:(上余下典)簋;河東鹽池;開發(fā)中圖分類號:K87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864(2021)03-0015-07

      新見西周青銅器(上余下典)簋銘文記載了周穆王賞賜作器者 百車河東鹵鹽的情況,這是繼青銅器免盤之后發(fā)現(xiàn)的又一件賞賜鹵鹽的器銘,對我們進一步研究先秦河東鹽池鹽業(yè)概況意義重大。結合文獻典籍,筆者探討河東鹽池鹽業(yè)資源在整個先秦時期的開發(fā)概況,并就其開發(fā)原因進行簡單分析,不妥之處,敬請方家指正!

      一、(上余下典)簋概況

      (上余下典)簋,2012年出現(xiàn)在西安,2014年收入國家博物館,系周穆王時器①。該器通高19.7cm,口徑21cm,侈口斂腹,圓底,頸兩側有一對附耳,圈足較矮外撇,蓋面隆起,上有圈狀捉手。簋蓋上飾兩道弦紋,頸部飾三道弦紋(見圖1)。蓋器同銘,共26字(見圖2)②。為方便討論,現(xiàn)將銘文釋讀如下:

      隹(唯)廿年又四年,才(在)八月既望丁子(巳),易(錫) 鹵百車,用乍(作)氒(厥)文考寶簋。③

      (上余下典)簋記載了周穆王二十四年八月既望丁巳這天, 被賞賜百車“ 鹵”, 為祭享先父作了這件寶簋,記載此事。銘文雖沒有提及誰賞賜給 鹵,但我們從賞賜數(shù)量上可以判斷,當是周天子穆王。

      銘文中的“ ”字,也見于青銅器《員鼎》銘“王狩于眂 ”和《陳純釜》銘“節(jié)于 釜”,學者釋為“廩”,“從米從攵,從?得聲,系?字之繁體”①?!墩f文·?部》:“?,谷所振入,宗廟粢盛,倉黃?而取之,故謂之?……廩、?,或從廣、從禾?!雹凇吨芏Y·廩人》鄭玄注:“盛米曰廩?!雹邸稄V雅·釋宮》:“廩,倉也?!雹芸梢?,廩是儲藏糧食的倉庫,在這里指的是存儲“鹵”的倉庫。

      關于“鹵”字,《說文·鹵部》:“鹵,西方咸地也……安定有鹵縣。東方謂之厈,西方謂之鹵?!雹荨妒酚洝へ浿沉袀鳌罚骸吧綎|食海鹽,山西食鹽鹵?!雹蕖墩f文·鹽部》:“鹽,鹵也。天生曰鹵,人生曰鹽?!雹呒刺烊簧傻柠}為“鹵”。

      二、先秦河東鹽池開發(fā)概況

      上古時期,鹵主要產(chǎn)自于河東鹽池?!稘h書·地理志》:“河東土地平易,有鹽鐵之饒。”⑧河東鹽池,又稱解池、運城鹽池等,位于華夏民族發(fā)源的中心區(qū)域——山西南部,其東臨夏縣,南靠中條山,西依解州,北傍運城,池東西長約30公里,南北寬3~5公里,總面積約130平方公里,是中國最早發(fā)現(xiàn)并利用的自然鹽池之一,其所生產(chǎn)的鹽有苦鹽、顆鹽、大鹽、河東鹽、潞鹽等稱謂。

      河東鹽池開發(fā)甚早。據(jù)任乃強先生研究,早在史前時期,河東鹽池已經(jīng)得到開發(fā)。這種說法是可信的。從考古發(fā)掘來看,圍繞河東鹽池發(fā)掘的新舊石器時期的古遺址數(shù)量巨大,如匼河遺址、周家莊遺址、光村遺址、西尉遺址、荊村遺址、石莊遺址、西侯度遺址、丁村遺址、崔家河遺址、西陰遺址、坡頭遺址 、金勝莊遺址、回坑遺址、高堆遺址、金城堡遺址、寺頭遺址等,這些遺址分布于運城鹽池周圍100~400里間的大片土地上⑨。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河東鹽池已經(jīng)影響著早期人類的生產(chǎn)和生活了。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的血戰(zhàn)是黃帝和蚩尤的“涿鹿之戰(zhàn)”。《山海經(jīng)·大荒北經(jīng)》中對其有較為詳細的記載:“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雹狻兑葜軙L麥》也有類似的記載:“蚩尤乃逐帝,爭于涿鹿之河,九隅無遺?!薄?1此類記載還見于《史記·五帝本紀》:“蚩尤作亂,不用帝命。于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薄?2

      國內外許多學者認為,這次戰(zhàn)爭是為爭奪鹽這一特殊的、稀缺的自然資源,即為了得到和控制河東鹽池而引發(fā)的。如史學大師錢穆先生在《中國文化史導論》中談到:“解縣鹽池成為古代中國中原各部族共同爭奪的一個目標。因此,占到鹽池的,便表示他有各部族間共同領袖的資格?!雹俨窭^光先生也認為:“黃帝和蚩尤的涿鹿之戰(zhàn)的歷史原因很可能是為了爭奪‘鹽這一特殊的稀缺的自然資源,即為了得到和控制鹽池?!雹谝虼?,涿鹿之戰(zhàn)又被稱為逐鹵之戰(zhàn),是黃帝部落將蚩尤部落逐出鹵地的戰(zhàn)爭③。

      涿鹿之戰(zhàn)是原始社會部族之間為爭奪有利的自然資源所帶來的必然結果。一方面,從人口發(fā)展的角度看,原始社會各部族人口多少決定著部族發(fā)展的興衰。由于當時生產(chǎn)力水平低,生活水平低,人均壽命低,各部族統(tǒng)治者為了提高人口基數(shù),必須占領自然資源較為優(yōu)越的和有利于人口生存和繁衍的地方定居下來。食鹽是維持人類生存和生命繁衍的不可替代的物質。據(jù)現(xiàn)代科學研究表明,人體血液中含有0.9%的鹽分,人每天必須補充一定的鹽類物質才能維持人體的正常代謝,保持人體機能的正常運轉,人體若長期處于缺鹽的情況下,就會危及生命。另一方面,從資源優(yōu)勢論的角度看,在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的野蠻時代,部族的生存、發(fā)展和繁衍更多地依靠天然的自然資源。各部落首領為了本部族的強大,必須選擇優(yōu)越的自然資源環(huán)境而居,這是時代的必然和生存的法則。河東地區(qū)為黃帝的統(tǒng)治區(qū)域,這里最優(yōu)越的自然資源就是食鹽。這是南方部族所沒有的自然資源,天然鹽池深深地吸引著其他部族的覬覦。蚩尤為了部族生存和繁衍,便向黃帝部族發(fā)起了挑戰(zhàn),從而引發(fā)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最終以黃帝的勝利而告終,這是歷史的必然。

      堯、舜、禹沿襲了軒轅黃帝對河東鹽池的控制和開發(fā)戰(zhàn)略。他們相繼圍繞河東鹽池建立帝都:堯都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舜都蒲坂,今山西永濟市;禹都安邑,今山西夏縣。三代帝王定都河東鹽池附近,除考慮自然環(huán)境的因素外,很大程度上與河東鹽池能為他們所統(tǒng)領的部族提供豐富的食鹽,以保證部族的生存、發(fā)展、繁衍有密切的關系④。

      河東池鹽也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經(jīng)濟基礎。秦漢之前,大體不征收鹽稅,但已有鹽貢之事。據(jù)說,鹽貢起于夏禹,由于傳世文獻中記載夏代的史料較少,是否有鹽貢不足證,但商代有鹽貢之事是有確鑿證據(jù)的,已出土的商代甲骨金文中有不少關于諸侯方國向商王朝貢納食鹽的記載:

      □致鹵五。(《甲骨文合集》7023反)⑤

      致鹵。(《甲骨文合集》19497)⑥

      卜辭中的“致鹵”是貢納鹽鹵之意,除此之外,卜辭中還有“取鹵”“獻鹵”,也表示向商王室貢納食鹽的情況。

      壬午……取鹵?(《甲骨文合集》7022)⑦

      庚卜,子其見(獻)丁鹵。(《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202)⑧

      “取”,西漢劉向在《新序》中云:“君取于臣謂之取?!雹倌敲础叭←u”,應是各方諸侯向商王室貢納鹵鹽。“見”通“獻”,《左傳·昭公二十七年》:“羞者獻體改服于門外”,楊伯峻注:“獻為呈見。”②商代甲骨、金文中也有“見”通“獻”的例子,如:

      □戌卜,貞: 見百牛, 用自上示?(《甲骨文合集》102)③

      甲戌卜,貞:翌乙亥侑于祖乙三牛, 見尸牛?(《甲骨文合集》1520)④

      丁巳卜,其見牛一?(《甲骨文合集》33577)⑤

      以上三條卜辭中的“見”均讀為“獻”⑥,是諸侯臣屬向商王進獻貢物的真實記錄。商代晚期的青銅器《子尊》銘也有類似的記載:“乙卯,子見才大室,白□一、耴瑯九、 百牢。王商子黃 一、貝百朋。”⑦子尊又叫子黃尊、乙卯尊、始尊等,銘文記載了作器者子在大室朝見商王,并向商王獻了白□一、耴瑯九、牛百牢,商王賞賜給他瓚和貝。銘文中的“見”,王慎行先生釋為“獻”⑧,即貢納、進獻之意。

      同時,商王還專門設有掌管鹽政的官“鹵小臣”,負責管理鹽的生產(chǎn)、貿易、消費、征收等事務。

      鹵小臣其又邑……(《甲骨文合集》5596)⑨

      “小臣”這一官職在商代甲骨和金文中記載較多,其身份地位并不低。到西周時,我們從青銅器銘文即可以看到,小臣在西周早期和中期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較多,西周晚期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較少,其地位高低也不同,但總體趨勢是,小臣在西周早中期與西周晚期的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可能有逐漸下降的趨勢。到東周時期,小臣的職事和地位主要見于《周禮·冢宰·內小臣》:“掌王后之命,正其服位?!雹狻吨芏Y·夏官·小臣》:“掌王之小命,詔相王之小法儀。掌三公及孤卿之復逆,正王之燕服位。王之燕出入則前驅。大祭祀、朝覲,沃王盥。小祭祀、賓客、饗食、賓射,掌事如大仆之法。掌士大夫之吊勞。凡大事,佐大仆?!薄?1其已與西周銘文不合○12。

      西周時期,周王室所用鹽也多來自于河東鹽池。首先,周王朝祭祀以河東鹽池所產(chǎn)“苦鹽”為上品。《周禮·鹽人》有載“祭祀共有苦鹽”,賈公彥疏:“苦當讀為盬,盬謂出于鹽池,今之顆鹽是也。”○13《說文·盬》云:“河東鹽池袤五十一里,廣七里,周百六十里?!雹倏梢?,“盬”專指河東鹽池所產(chǎn)之鹽,因此河東鹽池也被稱為“盬池”。

      再次,河東池鹽也被西周王室用作賞賜之物,主要見于西周《免盤》《(余/典)簋》金文中。

      王在周,命作冊內史賜免鹵百 。②

      隹廿年又四年,才八月既望丁巳,易 鹵百車。③

      以上兩器銘中的“百 ”“百車”均是周王室賞賜鹵的數(shù)量。其中“ ”,筆者已經(jīng)專門作過論述,在此不作贅述④。“車”為貨車,商周時期稱“大車”⑤。周天子賞賜給大臣“百車”鹵鹽,說明河東鹽池鹽產(chǎn)量之高,這無疑與西周王朝重視河東鹽池的開發(fā)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周王室設立專門管理鹽政之鹽官——“鹽人”職,掌管食鹽的分配和消費等事務,《周禮·鹽人》:“鹽人掌鹽之政令,以共百事之鹽?!雹蘖硪环矫?,周天子還親自視察河東鹽池的鹽業(yè)生產(chǎn)情況。《穆天子傳》卷六載,周穆王“至于盬”,鄭解:“盬,舊注:‘盬,鹽池。今在河東解縣。郝曰:《晉書地理志》云:‘河東郡解縣有鹽池。翟曰:《紀年》:‘王觀于鹽澤。一本作‘王幸安邑觀鹽池。河東解縣,今山西運城,境內有解池。”⑦《說文·鹽部》:“盬,河東鹽池。”⑧西周天子親自巡視鹽池,反映出西周王室對河東鹽池開發(fā)的重視。

      春秋時期,周天子地位衰落,諸侯地位上升,河東鹽池自然也歸屬晉國。晉國對河東池鹽的開發(fā)步入商業(yè)流通領域。春秋初期的《晉姜鼎》銘文是晉國統(tǒng)治階級利用大量河東池鹽進行商業(yè)貿易的真實反映。

      隹王九月乙亥,晉姜曰:余隹司朕先姑君晉邦……嘉遣我易鹵積千輛,勿廢文侯顯命,俾貫通弘,征繁湯原,取厥吉金,用作寶尊鼎,用康擾綏懷遠邇君子。(《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2491)⑨

      該銘文記載了晉國貴族運載裝有鹽的上千輛車隊到繁湯去交換銅料的盛況。其中,“鹵積千輛”與西周時的“百車”相比,反映出春秋晉國對河東鹽池開發(fā)較西周時期更為發(fā)達,食鹽已經(jīng)成為晉國商品貿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河東池鹽是晉國“國利民樂”“國富民安”的重要物質基礎,普通民眾也可以從中獲取一定的經(jīng)濟利益?!蹲髠鳌敵晒辍份d:“晉人謀去故絳,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沃饒而近盬,國利民樂,不可失也?!睏畈ⅲ骸佰ㄔ诮獬匚鞅保υ诮獬啬?。”⑩但大夫韓獻子不贊同遷都河東鹽池一帶,他的理由是:“夫山、澤、林、盬,國之寶也。國饒,則民驕佚。近寶,公室乃貧。不可謂樂。”○11最終,晉君采納韓獻子的建議,定都新田。從這次遷都之爭,我們可以看到,河東鹽池所產(chǎn)食鹽被統(tǒng)治階級視為“國之寶”,但如果老百姓占據(jù)鹽池之利,獲取財富的話,勢必導致晉國公室經(jīng)濟地位的衰敗。這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春秋時期的晉國商品貿易經(jīng)濟在廣大民眾中的開放性和普及性。

      到韓趙魏三家分晉后,鹽池歸于魏國。公元前286年,秦國司馬錯攻打魏國河內地區(qū),魏國把安邑獻給秦國,從此,鹽池歸秦所有。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對河東鹽池的開發(fā)并未因“七國戰(zhàn)亂”而停止,普通老百姓也可從河東鹽業(yè)經(jīng)營中獲得豐厚利潤,出現(xiàn)了不少因販賣食鹽而發(fā)家致富的商賈,其中最為成功的就是河東第一大鹽商——猗頓。

      《史記·貨殖列傳》載,“猗頓用盬鹽起”①,是說猗頓靠經(jīng)營河東鹽池的鹽而發(fā)家,成為富甲天下的巨商大賈。猗頓,曾是魯國的一位窮士,為了尋求致富之路,他不遠萬里拜當時有名的商人陶朱公(范蠡)為師,陶朱公建議他經(jīng)營畜牧業(yè),可以快速致富。他謹遵師言,移居猗氏(今山西臨猗縣)從事畜牧業(yè)。在此期間,他留意到靠食鹽獲利的可行性。于是,當手中有運轉的資金后,他又把精力轉向鹽業(yè)經(jīng)營,最終成為當時有名的大鹽商。

      三、先秦河東鹽池開發(fā)的主要原因

      那么,先秦時期河東鹽池為何能被歷代統(tǒng)治階級所重視,并被廣泛開發(fā)呢?筆者試圖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質

      鹽,是各種動物維系生命的必需物質,也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物質。它不僅維系胃液中的酸堿平衡,調節(jié)血液中的堿度,而且維系著心臟的跳動和肌肉的感應能力。因此,鹽也成為人們日常飲食中不可缺少的物質?!豆茏印さ財?shù)》:“十口之家,十人食鹽;百口之家,百人食鹽。凡鹽之數(shù),一月丈夫五升少半,婦人三升少半,嬰兒二升少半?!雹凇逗鬂h書·朱暉傳》:“鹽,食之急者,雖貴,人不得不須?!雹圻@都充分說明了鹽對于男女老少的不可或缺。

      食鹽是調和人們日常飲食的“百味之祖”?!稘h書·食貨志》:“夫鹽,食肴之將?!雹芟惹貢r期,調和人們日常飲食的主要是“五味”,即酸、甜、苦、辣、咸,其中“咸”最為重要,號稱“百味之祖”?!抖Y記·雜記》中言:“功衰食菜果,飲水漿,無鹽、酪,不能食?!雹菀馑际遣穗?、果飲等,如果沒有鹽的話,則食之淡而無味,根本吃不下去。直到清代,不少學者仍然贊同此說。如清代學者章穆在《調疾飲食辯》中指出:“酸甘辛苦可有可無,咸則日用所不可缺,酸甘辛苦各自成味,咸則能滋五味;酸甘辛苦暫食則佳,多食則厭,久食則病,咸則終身食之不厭、不病?!雹拚驗槿绱?,鹽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受歡迎的調味品。

      先秦時期,鹽不僅具有食用價值,而且其藥用價值也被人們所認識。商代時,人們發(fā)現(xiàn)鹽有消炎生肌的作用,而將其用來為將士治病療傷。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人們還發(fā)現(xiàn)用鹽清洗蟲蛇咬傷等傷口可防外傷感染,常用鹽水漱口可治療口腔疾病等。

      同時,河東池鹽是鹽之上品,不僅味美,而且珍貴?!秴问洗呵铩け疚丁罚骸昂椭勒?,大夏之鹽?!雹俅耸钦f大夏所產(chǎn)之鹽,味道和美。至于“大夏”是何處,顧炎武認為是“正今晉、絳、吉、隰之間”,“在平陽”②;錢穆先生認為在“安邑大陽”③。兩位學者均認為其在河東鹽池一帶?!妒印份d“珍怪遠味……北海之鹽”④,其中“北海之鹽”,就是指河東鹽池所產(chǎn)之鹽⑤,將北海之鹽列入“珍怪遠味”,也說明其味美珍貴。正由于河東鹽池所產(chǎn)之鹽品質高、味道美,深受統(tǒng)治階級和老百姓喜愛,才使其得到大力開發(fā)。

      (二)河東食鹽獲取技術相對簡單

      先秦時期,河東池鹽深受人們喜愛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獲取食鹽的技術含量低。據(jù)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載:“池水東西七十里,南北十七里,紫色澄渟,渾而不流,水出石鹽,自然印成,朝取夕復,終無減損?!雹捱@是說河東池鹽天然生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池鹽自然形成是由于咸水飽和,經(jīng)陽光自然烈曬后,鹽便結晶于水中。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中也有:“周官有苦鹽,不練而成?!雹哌@是指河東池鹽不必經(jīng)過人力煎煮就形成了。

      在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技術水平相對落后的條件下,越省時省力則越受人們歡迎。而河東鹽池從肇始之際就是天然結晶,依靠風日,天然曬鹽,取用十分便利,無需借助人力,節(jié)省了大量勞動力。待鹽自然曬成后,才用人工采撈,無需加工,即可食用。它相較于海鹽的煮海水為鹽,節(jié)省了很大成本。這種投資少、回報高的優(yōu)勢,成為河東鹽池得以開發(fā)的重要因素。

      (責任編輯:王放蘭)

      On Dian Gui Inscriptionsand the Development of He Dong Salt Lake

      in the Pre-Qin Period

      LI Chunyan? CHI Yuanyuan

      Abstract: Dian Gui inscriptions recorded the King Mu of Zhou bestowed salt to officials, which provided us the first-hand materials to further study the salt industry of He Dong in the Pre-Qin Period.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salt industry resources in He Dong salt lake in the Pre-Qin Period. This is not only closely related to salts ability to maintain the normal functioning of the human body, but also directly related to its ease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 Dian Gui; He Dong salt lake; development

      作者簡介:李春艷(1979-),女,寶雞文理學院副教授,歷史學博士。

      赤媛媛(1990-),女,寶雞文理學院碩士研究生。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重點項目“陜西出土西周軍事銘文整理與研究”(項目編號:18JZ008);寶雞文理學院校級項目(項目編號:ZK2017058)的階段性成果。

      ①田率.新見(余/典)簋考釋[G]//北京大學考古研究中心,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古代文明:第12卷.北京:文物出版社,2018:157-168.

      ②③吳鎮(zhèn)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續(xù)編:第二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67.

      ①田率.新見(余/典)簋考釋[G]//北京大學考古研究中心,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古代文明:第12卷.北京:文物出版社,2018:157-168.

      ②許慎,撰,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230.

      ③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749.

      ④王念孫.廣雅疏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1073.

      ⑤⑦許慎,撰,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586.

      ⑥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3:3269.

      ⑧班固.漢書[M].北京:線裝書局,2010:518.

      ⑨柴繼光.運城鹽池與河東文化[J].鹽業(yè)史研究,1990(1).

      ⑩袁珂.山海經(jīng)校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286.

      ○11 黃懷信,張懋镕,田旭東.逸周書匯校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732.

      ○12 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3:3.

      ①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24.

      ②④柴繼光.堯、舜、禹相繼建都河東探因[J].尋根,2004(2).

      ③古陶.河東鹽池[N].發(fā)展導報,2019-06-11.

      ⑤⑦郭沫若.甲骨文合集:第3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8:1073.

      ⑥郭沫若.甲骨文合集:第6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7:2549.

      ⑧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444.

      ①石光瑛.新序校釋[M].北京:中華書局, 2001:720.

      ②楊伯峻.春秋左傳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4:1481.

      ③郭沫若.甲骨文合集:第1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2:20.

      ④郭沫若.甲骨文合集:第2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8:357.

      ⑤郭沫若.甲骨文合集:第11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2:1160.

      ⑥楊樹達.卜辭求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37.

      ⑦吳鎮(zhèn)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第21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71.

      ⑧王慎行.乙卯尊銘文通釋譯論[G]//中國古文字研究會,中華書局編輯部,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古文字研究:第13輯.北京:中華書局,1986.

      ⑨郭沫若.甲骨文合集:第3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8:809.

      ⑩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686.

      ○11 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852.

      ○12 張亞初,劉雨.西周金文官制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04:44-45.

      ○13 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675.

      ①⑧許慎,撰,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586.

      ②吳鎮(zhèn)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第25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549.

      ③吳鎮(zhèn)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續(xù)編:第2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67.

      ④李春艷.甲金文所見商周王室用鹽考[J].鹽業(yè)史研究,2015(2).

      ⑤田率.新見(余/典?)簋考釋[G]//北京大學考古研究中心,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古代文明:第12卷.北京:文物出版社,2018:157-168.

      ⑥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675.

      ⑦鄭文杰.穆天子傳通解[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92:134.

      ⑨吳鎮(zhèn)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第5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371.

      ⑩楊伯峻.春秋左傳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4:828.

      ○11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4:829.

      ①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3:3259.

      ②黎翔鳳,撰,梁連華,整理.管子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4:1364.

      ③范曄,司馬彪.后漢書[M].長沙:岳麓書社,1995:621.

      ④班固.漢書[M].北京:線裝書局,2010:398.

      ⑤楊天宇.禮記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546.

      ⑥章穆.調疾飲食辯[M].北京:中醫(yī)古籍出版社,1999:16.

      ①陳奇猷.呂氏春秋新校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746.

      ②顧炎武,著,黃汝成,集釋.日知錄集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1771.

      ③錢穆.古史地理論叢[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5:18-19.

      ④朱海雷.尸子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71.

      ⑤崔建華.先秦兩漢河東鹽業(yè)資源的開發(fā)[J].鹽業(yè)史研究,2015(4).

      ⑥酈道元.水經(jīng)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102.

      ⑦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08.

      猜你喜歡
      鹽池上海古籍出版社河東
      沈曾植著作集出版前史發(fā)覆
      硝板上的文明——漫談千年運城鹽池科技史
      慶豐收 感黨恩 農之源 韻河東
      新型均布式化鹽裝置在化鹽池中的應用
      國博開展“河東之光”,展出酒務頭遺址出土文物
      鄰父伐樹
      鹽池灣野生白唇鹿種群的發(fā)展趨勢調查
      登樓
      西夏《天盛律令》里的“鹽池”初探
      河東美呔呔
      揭东县| 安仁县| 华坪县| 广宗县| 磴口县| 永善县| 哈尔滨市| 汉中市| 炉霍县| 醴陵市| 伊吾县| 灵寿县| 醴陵市| 特克斯县| 开封县| 定陶县| 建宁县| 正镶白旗| 河间市| 曲阳县| 周至县| 湟源县| 古田县| 渭源县| 蒙山县| 丁青县| 石首市| 长垣县| 牙克石市| 孝感市| 天等县| 平潭县| 遵义县| 公主岭市| 临猗县| 鄂伦春自治旗| 天气| 江油市| 西安市| 安阳县| 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