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炳紳
記得有一次,年幼的我跟著武術(shù)師父去看望一位患病的師爺輩兒的老先生。途中聽師父說,到了師爺家后看望一下咱就趕緊離開,別影響病人休息,更不能留下吃飯,那樣會給老人家增添麻煩,還會影響人家本來就不富裕的日子。聽此言,還算懂事的我不由得連連點頭。
可沒想到的是,這位師爺一家人特別熱情、真誠,任憑我和師父緊往外跑,但仍然被一家人連拽帶攔地給擋了回去。隨后,師爺一家人準備出足夠且最好的飯菜來招待我們,其實就是一頓現(xiàn)在來說再普通不過的餃子!
關(guān)鍵是,那會兒的餃子可不是什么時候想吃就能吃到的!何況這頓餃子是見到我們來,人家特意將一直舍不得吃、近乎于珍藏的一點兒面粉拿出,又特意從附近老鄉(xiāng)那里,用其他物品換來半棵白菜和幾兩肉,這才勉強包了一頓對師爺家甚至對許多家庭來說都已經(jīng)“久違”的餃子!
我清楚地記得,為了招待我們,師爺家的孩子根本就沒有上桌。我更注意到,從鍋里撈出的餃子,都實實在在地端到我們這桌上來了。不過,幼稚的我轉(zhuǎn)念一想,等我們走后,師爺家的孩子可能就會盡情享受剩下的那些餃子了,這也幸虧當時我沒有多吃,否則,師爺家的大人孩子可就更吃不到多少剩餃子了。然而回到師父家后,我們忽然發(fā)現(xiàn)包里多了個飯盒!打開看,里面竟然裝著滿滿一盒餃子!天哪!這是什么時候給帶上的?這又讓師父說什么好呢?眼見得他在房間里不住地走來走去、唉聲嘆氣、坐立不安,顯然為此添了心病。
我當時天真地說道:“師父,要不咱們再給送回去?”師父聽罷,苦笑著摸了摸我的腦袋:“不用了,你師爺一家都是耿直人,這也是他們的真情實意,咱還是來日方長吧!”
選自《老年生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