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寫科幻小說有一個過程:剛開始,會寫星辰大海,寫宇宙戰(zhàn)艦,寫文明的種子開出盛大的花朵,又隕落;再然后,會從大尺度的文明描繪,轉回人性本原,書寫各種科幻環(huán)境下,作為個體的人類如何生存,如何掙扎,如何得到或者失去救贖;到最后,視角會再次回到宇宙中。
這個結論未經(jīng)驗證,不一定對。
但至少在我身上是符合的。也問過一些寫科幻的朋友,也基本對得上,只是對不同的人來說,每個階段的時間長短不一。
寫《再見至尊寶》時,正好是我從事科幻創(chuàng)作的第十年,將邁過上述的第一階段,把更多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個體身上。時常琢磨的,也不再是兩個文明的斗爭,而是思考如何定義人,如何改變?nèi)?,如何讓人更像人,或者更不像人。這類思索其實通常沒有什么結果——我缺乏哲學的基本素養(yǎng),但偶爾,也會有一些成果?!对僖娭磷饘殹肥瞧渲兄?。
這個故事寫了四萬字,但其實要素只有一句話——如果大腦清空,再次長大,這個人還是以前的人嗎?
單獨問這句話,答案當然很簡單。大多數(shù)人會搖頭,畢竟記憶是定義一個人和他身份的重要部門,這種常識大家應該都具備。但問題是,如果是你所愛的人呢?
科幻的好處就是這樣,制造極端環(huán)境,再讓角色面對更極端的狀況,又必須作出抉擇。在文中,陳靈造成了李鉆風的失憶,她對他的愧疚其實大于愛意。這就是囚牢。而李鉆風再讓大腦二次發(fā)育,智力驚人,并且在意外狀況影響下,與正常人類格格不入。這種狀況當然令陳靈痛苦,但在某種角度,是她囚牢的鑰匙。
這就是我最早的構思。只有一個問題,隨后因為這個問題設置了人物關系,再將之放進合適的背景中。至于引入“至尊寶”這個元素,是因為我最近在寫一個以“see you”為題眼的中篇系列小說,已完成《再見哆啦A夢》《再見奧特曼》,而這一篇,正好跟《大話西游》的主題隱隱相合,便納入進來。
很榮幸能被《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轉載,這證明我在第二個階段的開頭做得還不壞。希望下一個十年過后,我能順利地再次回到星辰大海。
阿缺,男,中國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
自2012年發(fā)表處女作以來,共計發(fā)表出版作品過百萬字,
多篇作品被翻譯為多國文字在海外發(fā)表,
多次獲得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和中國科幻銀河獎。
作品以寫軟科幻為主,愛機器人,寫機器人,歌頌機器人,
希望機器人統(tǒng)治世界后對自己網(wǎng)開一面。
出版有《與機器人同行》《星海旅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