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釗廷
一書、一椅、一杯茶,透過玻璃幕墻,我靜靜沐浴在北京的夕陽里,感受文字帶給我的力量。
小時候,我喜歡聽故事,也喜歡讀故事;長大后,我喜歡講故事,于是乎便更喜歡讀故事了。在故事里,我可以穿梭古今。猶記得去年開學捧起的第一本書,是《有一種基因叫理想——央視評論部那人那事》,我至今都能夠清楚地記得輕觸書本時它磨砂的質感,深紅色的封面上燙金印刷的書名。在這本只有200余頁的書里,記述了一群閃光新聞人的從業(yè)經歷,記載了一批知名節(jié)目的制作過程,《東方時空》《新聞調查》《焦點訪談》《面對面》誕生。通過讀書,我看到了央視評論人傳承的新聞理想,看到了客觀冷靜敘述和一五一十報道背后的努力。
日漸西斜,我拿出手機,清脆的快門聲定格即將落下地平線的殘陽??粗謾C里余暉暈染如火的天幕,我仿佛明白了傳記類型圖書更深層次的意義。每個人都像是東升西落的“太陽”,用自己身上的閃光點照亮著一片小小的區(qū)域,有高掛時的燦爛奪目,也一定有垂暮時的逐漸暗淡,倘若可以記錄下自己的一生,哪怕是一些值得回味的片段,都可以如映紅云霞一般,影響更多的人。
上大學的幾年里,總覺得自己經常步履匆匆,偶然遇到一本喜歡的書,沉下心來、讀進去了,我才覺得腳步慢了一些,交的朋友越來越多,但是交流的內容卻越來越細碎,只有書本,愿意用一字一句,向我娓娓道來。在我看來,讀書之感,正應了那句俗語:“讀一本書,就像交了一個老友。”它們愿意把知道的一切都告訴我,我也仿佛在向它們傾訴著心事。時間伴隨著書頁沙沙的翻動聲悄悄溜走,某一瞬竟覺得四周的世界萬籟俱寂,我想,這是書對人的魅力所在,也是人對書的一種原始渴望。
夜色漸起,茶色漸濃,就如我手上正在讀的書,越讀越有味道。放下電子屏幕,我感受到了久違的輕松和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