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明
楊忠明?
曾經見過上海名畫家賀友直先生的一幅畫,畫中描繪了舊上海“賣橄欖” 的場景:一人拉胡琴賣橄欖,胡琴下面是一只火油箱……
橄欖又名“山欖”“諫果”“青果”,?福建、廣東出產較多,可以生啖,煮汁則為一劑清涼緩和劑,據說能醒酒,療喉疾。
古代文人墨客伏案思索苦,每每好嚼橄欖以助文思。民國時期《語絲》雜志的編輯孫復熙先生贊成禁吸香煙,提出讓大家多嚼橄欖以替代抽煙的建議,?有利于文人助長文思,并對身體有益。
上海美女作家何菲《粗人不吃橄欖》一文說,粗人吃不出橄欖的層次感和韻味,講得頗有道理。我曾看見有人把一枚橄欖放到嘴里,咬幾下便咽下,根本不嘗味道。其實吃橄欖有竅門,需要慢嚼細品,橄欖的滋味藏在橄欖肉之中,?一個“慢”字道出了吃橄欖的“妙”。
橄欖品種各異,制作方法多樣,投入的調味料各異,使得橄欖的味道千變萬化,有衛(wèi)生橄欖、丁香橄欖、五香橄欖、鹽津橄欖、拷扁橄欖、九制橄欖、話梅橄欖、咸橄欖、辣橄欖、巧酸橄欖、甘草橄欖、檀香橄欖等多種口味,細心的人會品鑒出橄欖肉里的甜、香、咸、鮮、辣、澀、苦、酸、辛等各種滋味,?也是一種享受。從前上海人喜歡吃橄欖,?生嚼檀香橄欖(青橄欖),味苦酸而澀,?回味轉而甘,別有風味;拷扁橄欖果肉厚,色油亮,果肉甜脆而帶異香,甜味滲達果核,入口更有層次感。?蘇軾?的《橄欖》詩:“紛紛青子落紅鹽,正味森森苦且嚴。待得微甘回齒頰,已輸崖蜜十分甜?!?/p>
兒時,上海有些老弄堂口的煙紙店里柜臺上有一排斜放的玻璃方瓶,瓶里有拌砂糖、梅餅、鹽津棗、卷糖,還有甜橄欖、咸橄欖、甘草橄欖、拷扁橄欖等小朋友愛吃的零食。那時的我喜歡吃橄欖,每每遇到喉嚨痛,就買一包青鹽咸橄欖。橄欖上面有一層閃亮的白色鹽花,取2 枚沖一小杯白開水,橄欖浸泡后味道析出,然后一口口喝,一天下來,水喝光再吃完咸橄欖,喉嚨竟然不痛啦!這是外婆教我的治喉嚨痛的一個土方,我覺得萬試萬靈。我的朋友施敏杰兄說:“從前在上海金陵路紫金路附近的許多小吃店,有賣牛肉煎包、蘿卜絲餅、薺菜大餛飩、糍飯糕、陽春面、小籠饅頭的,金陵路上還有幾家專門賣橄欖的小店,有浸在糖水里的甜橄欖,?有黑色的拷扁橄欖,有干的甘草橄欖,?有青橄欖。我還看見一種大如李子的廣東橄欖,大人說,這種大橄欖里面的核是用來雕刻工藝品的,我常常去那里品嘗美食,買橄欖帶回家吃。橄欖吃完,?用秤砣砸開核,用牙簽挑出橄欖核芯里的一點點核仁,味道鮮、潤、香。橄欖仁可以入藥,潤肺,解酒,解魚蟲毒?!?舊時“五仁月餅”餡里有核桃仁、杏仁、橄欖仁、瓜子仁、芝麻仁。
“黃胖橄欖”是上海市井老話,泛指這個年輕人體黃浮胖,有病態(tài)。這里講一則故事,舊時有個叫“黃三”的人請老中醫(yī)治病,他身體黃胖、懶惰、貧寒。老中醫(yī)一看,此人病根在于懶惰,便要他每日早晨去茶館飲橄欖茶,?弄把橄欖核拿回家種植于房前屋后,?澆水護苗,待其成林結果,再來找他。幾年過去了,黃三種的橄欖樹成林結果,人也勤快壯實了,但他仍然很窮,?便再去找老中醫(yī)。老中醫(yī)說:“你已沒了黃胖、懶惰之癥,從明天開始,我叫你不再貧窮?!贝稳?,果然有不少人前來向黃三買橄欖。從此,黃三也就不再貧窮了。原來,老中醫(yī)開處方時需要橄欖作藥引,而這一帶不產橄欖,?便想出這個給黃三治病的妙法。
橄欖菜是廣東風味小菜,清嘉慶《澄??h志》記載:“芥菜,也名大菜,本縣秋收后田野種植甚多,收獲后用鹽漬,?味道甚美?!敝谱鏖蠙觳诉x用鮮橄欖,?去其苦澀,加花生油和鹽反復翻炒,加入精選芥菜葉炒,待欖汁、香油漸滲其中,再用文火煎熬10 個小時以上,加香料,制成滑潤爽口的橄欖菜。我喜歡用橄欖菜過泡飯吃,咸、鮮、香、潤,?開胃消食,堪稱絕味!
青橄欖主要分布在我國福建、廣東( 多屬烏欖)、廣西、臺灣、四川、云南、浙江南部等地區(qū)。冬春季節(jié),每日嚼食2~3 枚鮮橄欖,有助于預防上呼吸道感染。上海人過年吃的“元寶茶”里就會放一枚新鮮的檀香橄欖。福建省有個埕頭村,是水果之鄉(xiāng),?所產柑橘、龍眼、橄欖品質極佳。清林正清《榕海舊聞》:“閩縣橄欖,各縣亦出,此者佳?!比羯钋飦淼桔纛^村,?成熟的橄欖會落下砸到你頭上。這里家家戶戶晾曬橄欖,成為當地一大景色。
油橄欖為木犀科木犀欖屬常綠喬木,主要分布于希臘、意大利、西班牙等地。橄欖油即用新鮮的油橄欖果實冷榨而成,適合涼拌食用。常吃橄欖油,?有助于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從前,上海小囡喜歡玩盯橄欖核的弄堂游戲,地上畫的大方格內放一枚橄欖核,手拿另一枚橄欖核瞄著地下的橄欖砸下去,如果砸中,并且砸出大方格外就算贏了。
所雕人物栩栩如生,舫中置一桌,3人圍案而坐,書童蹲著煮茶,船娘把舵,船的兩旁有八扇通花窗,皆可開合,船頭的小鏈條也以欖核雕成,船底刻有蘇東坡《前赤壁賦》全文共537個字。
清代廣東增城新塘藝人湛谷生創(chuàng)作的欖核雕“蘇東坡夜游赤壁舫”,所雕人物栩栩如生,舫中置一桌,3 人圍案而坐,書童蹲著煮茶,船娘把舵,船的兩旁有八扇通花窗,皆可開合,船頭的小鏈條也以欖核雕成,船底刻有蘇東坡《前赤壁賦》全文共537 個字。這一欖核雕作品至今仍保存在增城文化館。
廣東、福建等地喜歡將橄欖入菜,?制成橄欖煲鴨、青橄欖燉排骨湯、橄欖海鮮湯、青橄欖豬肺湯、鮮橄欖燉鮑魚等,味道清鮮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