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一、背景
教育是國之根本,也是一個國家發(fā)展壯大過程中首要解決的問題,教育的好壞不僅在于數(shù)量上人人都能夠享受到它,更重要的是在于質量上是否讓每個受教育之人都能夠因為教育而得到改變,給自身和國家的發(fā)展帶來益處。我國的教育近些年來也經(jīng)過多次的改革,這些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教育的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總是治標不治本,因此在這種背景之下,教育部又提出了“雙減”措施來讓教育有質的發(fā)展。
二、“雙減”措施的含義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我個人認為,“雙減”可以從兩方面著手:
一方面是針對現(xiàn)在學生的作業(yè)量和作業(yè)時長進行縮減,這個縮減實際上就是要求老師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自身情況來適當并且合理地布置作業(yè)量,在作業(yè)量減少的情況下相應的做作業(yè)的時間也會減少。與此同時也不能忽視作業(yè)的質量,布置的作業(yè)只要在數(shù)量的減少和質量的提高上都能夠滿足才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達到“雙減”真正的目的。
另一方面是對于培訓類的企業(yè)機構嚴禁上市,也不能在平時的節(jié)假日進行補課,這就是相應地減輕了家長的負擔和學生的負擔,也讓培訓機構不再是以盈利為目的機構。針對線上的培訓機構和非學科類的培訓機構也要進行嚴格的審批制度。這個縮減本質上是讓學生減少校外培訓機構的學習,騰出更多的時間來鍛煉德美智體勞等方面的綜合素質。
三、“雙減”政策對初中語文教學的影響
1.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老師教學的壓力
“雙減”政策的其中之一就是要減少學生的作業(yè)量,而學生的作業(yè)量多或者量少都是由學科老師來決定的,現(xiàn)在“雙減”政策一出臺,對于學生來說作業(yè)量會減少,但相應的老師的工作量就會上升。這是因為一方面老師要將被減少的那部分作業(yè)在課堂上幫助學生進行消化,讓學生切實感受到“雙減”政策的益處,從而也加大了語文課堂的學習壓力;另一方面是學生的作業(yè)量減少以后可能會出現(xiàn)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懈怠,甚至缺乏了和以前相比的積極性,影響了語文學習效率,這對于語文老師來說是在無形之中又增加了壓力,反過來在這種情況下還要運用合適的方法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2.適當增加了語文閱讀的時間
語文是一門閱讀量大的學科,對于正處在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平時因為作業(yè)量很多,所以占用了時間以至于沒有更多時間來進行課后閱讀。在“雙減”政策的推動下,語文課程的作業(yè)量也會減少,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將一些空閑的時間利用在語文課程的閱讀上面,比如平時除了學校學習閱讀的課文以外,還可以利用其余時間來找一些課外書進行自主閱讀。閱讀可以使學生的眼界更為開闊,思維更加活躍,情感更加豐富,表達更加清晰,從而達到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讓學生在減少作業(yè)量的同時能夠得到更多其他的收獲。
3.調動了學生語文課堂的積極性
課程大都是為了應試教育而服務的,因此就會有很多的作業(yè)量一直伴隨著每個學生的學習生涯。長期以來,這樣的學習模式增加了學生在無形中額外的負擔和壓力,打壓了學生對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不利于提高學習語文的學習效率,更加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這對于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來說就失去了“教育”真正的含義?!半p減”政策之下,最明顯的就是學生的“自由”時間增多了,他們用空閑的時間可以提高自身的智德體美勞,更重要的是它鍛煉了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進而使得他們能用積極的心態(tài)來應對語文課堂的學習。語文這門課本身也是比較枯燥的,如果在作業(yè)量多和授課模式不合適的雙重壓力之下能學生就會慢慢地產(chǎn)生厭倦的情緒。本來初中階段的語文課程是整個學習生涯中最重要的,所以要利用好現(xiàn)在的“雙減”政策讓初中語文教學回歸到教育的“本質”。
4.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質量
“雙減”政策的措施從兩方面來講都對初中語文的教學有著很大的益處。從減少作業(yè)量的角度來說,初中階段是學習任務最為關鍵和最繁重的階段,減少了作業(yè)量的同時增加了學生休息娛樂的時間,只有學生的身體和大腦經(jīng)過充分活動和休息才能夠在課堂上提高學習的效率,也就能從整體上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從減少節(jié)假日學科類培訓的角度來講,也是從側面減輕了學生的課外學習和作業(yè)負擔,讓初中語文教學不再是培訓機構用來賺錢盈利的“工具”,這種情況使得它的教學質量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課堂外都難以提高,所以在初中語文學習過程中,減少將時間花在培訓機構,利用更多時間綜合發(fā)展自身素質來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四、“雙減”政策下對初中語文教學的適宜措施
1.運用合理的時間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和以往的語文學習模式相比,在“雙減”措施的推動下,現(xiàn)在的語文學習要更加注重質的發(fā)展,利用減少作業(yè)量多出的時間和減少校外學科培訓多出的時間合適地安排學生的語文閱讀,增加對語文知識量的儲備,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以及整個初中階段語文教學的能力。比如,學生晚上放學回家和節(jié)假日在家的作業(yè)量減少的情況下,可以適當?shù)赝扑]學生在每天晚上睡覺前10分鐘閱讀一些課外書。以初一年級為例,除了必須讀的魯迅的《朝花夕拾》、吳承恩的《西游記》、老舍的《駱駝祥子》等以外,推薦自主閱讀的有孫犁的《白洋淀紀事》、羅廣斌、楊益言的《紅巖》、王樹增的《紅巖》等。除此之外,學生在保證完成作業(yè)的情況下空閑時間可以參加一些和語文閱讀有關聯(lián)的博物館、紀念館等,來增強對語文閱讀的理解,達到思想教育的意義。
2.改變語文教師的授課模式
“雙減”政策給學生減輕了壓力的同時給老師增加了一些授課壓力,因為作為老師已經(jīng)習慣了學生作業(yè)量多的課堂模式,所以這個政策的出臺,對老師來說實際上是一種考驗?;诔踔须A段的語文學習對學生的學習成長是至關重要的。作為初中語文老師,就要隨著政策的變化而適宜地改變授課方式,防止學生在這個階段因為作業(yè)負擔的減輕而導致語文學習效率的下降。原來減少的那部分作業(yè)量就應該在語文課堂內消化,而不是帶到課外或者家里。比如,在課堂上講解完毛澤東《沁園春·雪》這篇文章以后,原本可以給學生在布置作業(yè)的時候讓學生在課外自己多抄寫幾遍然后寫出一些讀后感。但在減少作業(yè)量的情況下,對于老師來說,可以在講解完這篇文章以后在課堂上用多媒體播放的形式將關于這篇文章的一些歷史背景和作者所處的環(huán)境通過視頻的形式播放出來,讓學生在一種動靜結合的情景中體會作者寫這篇文章的“背后”故事,比自己靠死記硬背單純的理解要效果要好很多。還可以在學習這篇文章之前就將相關的歷史背景用同樣的方式讓學生理解體會,這樣在老師和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同時就能夠將它理解透徹,而且便于記憶。語文中的這種授課方式不僅是給學生減輕了作業(yè)量,還讓學生提升了語文知識的儲備量。
3.培養(yǎng)學生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任何一門課程的學習都離不開創(chuàng)新與探索,語文課程也是,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本身也是青少年時期,他們在身心上都發(fā)育得比較快,并且比較敏感??赡茉诮虒W過程中有很多的問題想要一個答案,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就放棄了在課堂中的提問,將問題留在了課外或者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里面,這樣無疑是加大了學生本身的作業(yè)量,也浪費了不該浪費的時間。所以,學生在課堂上學習語文內容的時候就要用“不懂就問”的好習慣來解決自己在所學知識上的疑惑,提高語文學習效率,這實際上也就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過程。比如,在學習《故宮博物院》這篇文章時,有的學生就提問:“老師,冷宮在三大殿的哪個位置?為什么要叫冷宮呢?”老師就能夠深深感受到:學生積極地提問能給一節(jié)語文課帶來不小的收獲。尤其是從學生角度來講,把問題留在課堂而不是課外,在課堂上能夠解決的問題也絕不拖在課外解決,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課外作業(yè)量的時間,從而達到真正“雙減”的目的。
4.因材施教地利用校外培訓
要達到“雙減”政策,不能光在校內的作業(yè)量上下功夫,還要在校外的培訓機構上進行調整。初中語文是培養(yǎng)一個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階段,在校內減少語文作業(yè)量的同時,家長和老師要共同溝通,將校外培訓機構的語文學習量也相應減少,畢竟學生的學習重點還是校內,如果校內的學習在加上校外的學習就會使得學生成為一個“學癡”。學生減少了對智德體美勞的鍛煉,還缺少了充分的休息時間,就會直接導致學習效率下降,學生的綜合素質也不達標,這樣的教育體現(xiàn)不出現(xiàn)行的“雙減”政策。因此,家長要根據(jù)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和水平來制定適合學生自己的學習計劃,而不是盲目地跟隨別人上各種層次不一的語文培訓班,給孩子在學習語文上增添不必要的負擔。
五、總述
以上從四個方面來講述在“雙減”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的改革與研究,不管是減少校內的作業(yè)量還是減少校外的學科培訓都要同步抓,缺一不可。初中語文教學對學生的個人素質和知識積累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這樣的措施之下,必須適當?shù)販p少或者放棄對初中語文教學不利的一些因素,從而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教育,這不僅對于初中語文教學改革有利,也有利于我國教育改革從量到質的良好方向發(fā)展。